搜索
降龙一掌的头像

降龙一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4/23
分享

日不得彻连载

从陆水河边,踏上三十二级台阶,穿过古城墙通汇门的门洞子,就回到一条龙街。狭窄的街道两边都是杂货,卖菜的、卖锅的、卖拖把的,都把货物堆在自家店铺前,而且尽量往前,占着街道。本就狭窄的街道就变成羊肠小道,每走一步,下脚都得看准地方。

每天,邹小兵上下班穿过一条龙街时,觉得比在部队训练排雷时还紧张,下脚的地方一不找准准头,不是碰了左边的铁锅,就是踩了右边的菜篮子。好在都是住了二十多年的大叔大婶,大家也不计较,还和他打招呼。邹小兵便一边注意脚下的准头,一边应承着大叔大婶们的问候。每挪一步脚,或是准了,或是蹭了,他的嘴里都会发出一声感慨:嗬,日不得彻。

“日不得彻”是赤壁这座小城特有的方言,只在赤壁市1723平方公里的版图上,53万余人口中流行。出了赤壁市,哪怕是和赤壁一衣带水的崇阳县、嘉鱼县,这句话也是不流行的。

在赤壁人口中,这句话也没什么深意,在一个外地人听来,它却意蕴无穷。“日不得彻”夸人可以说,骂人也可以说,佩服人可以说,鄙视人也可以说。比如李骥,他的一手字写得漂亮,每次挥毫泼墨时,一笔下去,围观的人便齐刷刷一声喊:日不得彻。而作为一条龙街上,最为好吃懒做的,被称为“绿鼻涕”的邓老四,每次强拿了汤家的包子不给钱,汤一鸣也是一句:你真的日不得彻。

可以说,日不得彻四个字,包罗世间情感,饱含人世沧桑。

日,这个字的读音,也不是读ri,而是rua,读去声。而且在读的时候,一定是将舌头卷起来,再在发音时猛地放开,声音便从口腔喷薄而出,既响且急。这一点,让易小白学了半个月,总是学不会。

易小白不是赤壁人,但也隔得不远,是湖南临湘人,从家到赤壁也就十几分钟。大学毕业后,易小白考上了赤壁市的事业编,算是定居赤壁了。

邹小兵每次听易小白说日不得彻时,就要笑。

易小白知道自己发音不对,就让邹小兵“指正”。邹小兵就告诉她,这句话只能男人说,女人不能说。

易小白就不服气了,认为邹小兵在敷衍她,说王阿姨也天天说呢,说得还那么顺畅。

邹小兵便苦口婆心地解释:王阿姨是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人,什么话都可以说。

易小白还是不服,便又举例:开服装店的马婶的女儿,才二十岁,也没嫁人,也说得顺溜得狠。

邹小兵就语塞了。确实,日不得彻四个字在赤壁,果然是男女老少,童叟无欺,人人说得。

但邹小兵就是不想让易小白说。易小白缠急了,他就说:你不是赤壁人,这话你说不来。

这时候,易小白就白了一眼邹小兵:我不是赤壁人,这可是你说的。

每到这时,邹小兵就急出一头大汗。排雷时他是尖兵,可这易小白的雷,他是一点办法没有。没办法的时候,他除了流汗,就是对易小白说:你也真是日不得彻。

邹小兵在城建集团上班。退伍回来,他凭着自己过硬的开大卡的技术,在集团做了一名工人。集团属于国企,虽然身份是工人,待遇却比易小白好出了一截。

易小白在赤壁没有房子,租住在一条龙。一条龙在赤壁属于老城区,是赤壁市最有历史沉淀的一条街,距今1700多年了。历史变迁让一条龙的面貌有了很多现代化的痕迹,但狭窄的街道,古老的木楼,还有经历千年依然挺立的城墙,让易小白觉得,住在这样的街上好有亲切感。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她一个月的工资就3000来块钱,赤壁新城区租房子,一个平方最起码50块,她根本没那个实力。

邹小兵下班后,顺道到易小白的单位接上她。

邹小兵是一条龙的老住户,父母都是以前供销社的职工。可惜风光的时光过去了,而且又下了岗,一家人日子过的有点紧巴。一条龙的房子虽然有130多平,毕竟是老房子,而且周边环境也嘈杂。父母琢磨着给邹小兵在新区买套房子,可是那房价动辄五千六千,买个100平吧,首付加装修怎么着也得四十万,实在拿不出。眼看着易小白这么好的姑娘,可就是没那个条件给弄回家来,心里那个急,是直接摆在了脸上。

这天,易小白让邹小兵不要去接她,说请假了,要回家一趟。

邹小兵一个人开着二手的比亚迪,在拥挤的马路上移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把车停在了距离一条龙500米开外的教育局停车场。下车来,正要往家走,突然,一阵辛辣的香味飘来,是路边店里烧烤的味道。没了易小白的陪伴,邹小兵正在无聊,这香味让他很想去西湖吃靠背。

吃靠背都是三五结伙,难免要喝酒,吆五喝六,高声大气。

邹小兵不善饮。他就是突然想去那种红色棚布搭起的帐篷下,坐着。

他打算喊几个人。当把手机通话记录打开,近半年没有与朋友的通话记录,除了单位同事,就是快递外卖。这让邹小兵一时不知道喊谁。大家都忙,半年都没空打个电话,怕翻出哪个人来,人家没空,反倒打扰。邹小兵决定一个人去。

时间尚早。金三角的靠背摊都是在六点左右出摊。那里以前是公园,叫西湖公园,有花有草,有水有山,水中有游艇画舫,山上有楼榭亭台。小时候,父母经常带邹小兵进屋坐一下摇摇椅,划划船。不知怎么一来,西湖公园被填了,填平的公园改成了西门车站,那一汪湖水再也没有了,整日里车来车往。再后来,西门车站又往外迁,留下偌大个车站,将围墙拆了,成了西湖停车场,也可能叫西门停车场。那些找拉货的,要货拉的,直接在这里聚集,颇有点物流公司的雏型了。

西门车站改成西湖停车场后,有一个市场悄然兴起:吃靠背。就是露天街边头,支个棚子,搭几张桌子,炒几个小菜,点几串烧烤,喝酒。每至红日西沉,靠背摊便满街流蹿,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压力。于是,西湖停车场有了新的使命,白天停车,到了傍晚,车子都赶出去,让靠背摊进来。偌大的停车场,顿时烟雾弥漫,喧嚣尘上,至晓方息。

西湖公园没了,但西湖一直延用至今,叫西湖靠背。九零后,零零后搞不懂,明明都是高楼林立,为什么叫西湖?却不知原本这里是有湖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