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美的江西庐山北麓,潋滟的九江甘棠湖内,有一依街傍城的建筑群,它就是烟水亭。这里是一处让人向往的地方,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观庐山山色,看甘棠(湖)美景。同时,这里也是一处让人仰慕的地方,迄今,站在湖畔,遥望点将台,似乎还能听到周郎催征的战鼓,闻及水军操练的号角。
烟水亭是独特的复式亭台之一,位于甘棠湖北部水中小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的市区相通。占地1789平方米。亭台建筑均为砖木梁柱结构,可分左中右三个部分。以船厅、纯阳殿、五贤阁为中线。左有亦亭,右有听雨轩,后有水阁幽房,前是点将台(新拜台)。
烟水亭之所以是复式亭台,与其历史有关,千年文化积淀,造就了它多样的建筑形式和多元的纪念主题。三国时,古城称柴桑,当时的甘棠湖过龙开河、湓浦口与长江相连,甘棠湖是内河码头及屯兵的天然港湾。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在甘棠湖中筑点将台,点将派兵,操练水军;至唐朝中期,点将台荒废,残留物成小岛(土墩)立于湖中;唐朝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意境,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之情;此外,周敦颐之子周寿自湖南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水色薄笼烟”,遂在湖堤上建“烟水亭”。明朝嘉靖年间,以上两座亭子均荒废倒塌。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游览甘棠湖,感谢曾任浔阳县令、后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显灵”,治好其母眼疾,在浸月亭原址上重建亭台,用来祭祀吕洞宾,并将新亭称作“烟水亭”;后经历代扩建,到清朝嘉庆年间,已初具规模,成为九江名胜。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咸丰三年),“九江之战”中烟水亭被毁,清朝同治年间,古怀大师四处募捐钱物,再次重建,至清朝光绪年,烟水亭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历史上古城是交通要道,军事要塞,屡遭战火,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人们渴望和平安宁。于是在烟水亭石级两旁建有藏剑石匣一对,立于亭前石级两旁,有纳锋藏剑(暗指映照古城的庐山双剑峰),避祸消灾之意。建五贤阁,供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名士陶渊明,唐代诗魔江州司马白居易,修堤治水的唐代江州刺史李勃,提出“格物致知”的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以及为民做好事的唐代浔阳县令吕洞宾,而且将吕洞宾亲笔书写的“寿”字碑嵌在五贤阁前的左墙壁上,怀念古人,寻找寄托。
人们时刻铭记先贤之德,而三国英雄、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为他驻屯古城时,给古城及人们带来平安和吉祥。尽管烟水亭名称一再更换,但是点将台永驻人们心中,今日外人问路,古城人会告诉你,烟水亭就是点将台,二者并列齐名。因此,1986年至1987年再次修筑新点将台,专辟纯阳殿陈设周瑜柴桑练兵、联蜀抗曹的辉煌人生,塑周瑜像,凭吊他挟书挎剑的飒爽英姿。
纯阳殿陈设的历史资料还原了历史上周瑜的真实面貌。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不少篇幅描写周瑜,如“三气周瑜”及“柴桑吊孝”等,书中将周瑜、诸葛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的故事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周瑜临到绝命之时发出的“既生瑜,何生亮”仰天长叹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后经历代文人增笔添墨,《三国演义》戏剧化传播,仿佛在历史上书中虚拟故事情节真实发生过,周瑜成了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其实,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第二年就是建安十四年,而这一年周瑜正带兵与合肥的曹操较量,怎么又会率兵攻取荆州?《三国志》与《资治通鉴》均无片言记载周瑜袭荆州之事,其实“借荆州”是鲁肃的主意,图谋组成孙刘联军共抗曹操,“一气”周瑜子虚乌有。“二气”周瑜更是没有依据,刘备娶孙权妺是建安十四年,刘备返荆州发生在建安十五年。虽然刘备留置东吴期间,周瑜与吕范均劝孙权看住刘备,但孙权考虑时势,未予取纳,终至放虎归山。江山姓孙,周瑜只不过是谏劝之人,气从何来?再者,周瑜并不是死于攻打荆州的战场,而是卒于征蜀备战中,所以“三气”根本不存在。
可怜公瑾含冤千年。周瑜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落得如此境地,完全是作者出于籿托诸葛亮的形象所需。其实,他是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英雄,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唐李白《赤壁歌送别》中盛赞:“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至于诸葛亮的“草船借剑”“借东风”均是张冠李戴之事,是作者贬周郎褒诸葛、烘托蜀刘之正统笔法而已。柴桑城附近,可见许多周瑜筹划、准备赤壁大战的遗迹,单操练兵马的点将台就有多处,分别位于九江市内、星子县南康镇鄱阳湖畔、九江县荆林古街及鄱阳湖中的松门岛,可见当年屯军规模之宏大,操练场景之热闹。赤壁大战是周瑜经过数载精心准备和筹划的,不是诸葛亮莫名的仙法和所谓的锦囊妙计所能成就的。
瑕不掩瑜,小说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史记载的周瑜,是位人人景仰和钦羡的英雄人物。心胸宽阔,雄姿英发,精通雅乐以及忠于爱情故事也为人称道。孙策去世后,东吴人心惶惶,周瑜依照好友遗言,安抚军心,拥立孙权为首领;《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中写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如此英雄,肯定获得美人的眷顾,“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可贵之处在于,自此之后,周瑜不再娶妾,在封建社会是少见的。
周瑜在古城留下许多遗迹可供人凭吊,古城许多地方都见证了他与小乔的爱情。距烟水亭箭步之遥的督府巷就是当年都督府前街,建安十一年(206年),时任江东中护军的周瑜,为随军来到柴桑的夫人小乔梳妆之需要,建小乔梳妆楼。楼为木结构,高两层,四角攒尖顶,1957年被公布为九江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遭拆除。小乔经常行走的巷道称之为“小乔巷”,位于都督府西侧,静谧修长,是都督府通往胭脂山的必经之路。胭脂山也是纪念这段爱情故事而得名。传说,当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亲自坐镇古城,点兵排阵,操练军马。赤壁大战前夕,周瑜一改往日与小乔琴棋书画、耳鬓厮磨的缠绵,夜以继日地筹划战备,吃住在都督府里,冷落小乔。后人记述当时小乔孤单的心思:“梳妆楼台,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周瑜是何等聪明之人,命人在小乔居住处筑起一座山坡,修建亭台楼阁,小乔可居高临下,遥望都督府里的周郎。时间长了,小乔使用的胭脂将山坡土石染红,透着香气,以至于后人将土坡称作胭脂山。古城名肴“浔阳鱼片”源自于当年小乔亲自制作给周瑜用膳的“都府鱼片”和“柴桑鱼片”,《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描写了宋江吃美味浔阳鱼片,喝蓝桥风月酒,醉卧浔阳楼,题反诗的情景。迄今,许多来古城的人都要品尝这一美味,回味这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然而,英雄命短,红颜命薄。周瑜年青巴丘身亡,魂归故里途中,曾停灵柴桑口,神游故地,告别曾发愤图强、力展宏图的地方。小乔当时年仅三十三岁,两人共同生活十二年。她扶柩东归,守墓十四载,葬周瑜于庐江县城“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坟头朝东。明末,王有年曾写诗记载道:“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清顺治年间,庐江知县孙宏哲,修复墓庐,作《小乔赋》以悼念。甚至抗战时期,皖西行政督察专员,也维修过小乔墓。可见,二人“遥遥相视,永久守望”的灰色浪漫,给后人无限的遐想,道出了多少人的终极期盼。
苏东坡《赤壁怀古》中赞美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三国时代,英杰辈出,周瑜是其中的翘楚,他的英雄气概,倜傥风姿,后人赞颂不已。2012年,古城倾力打造的大型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开篇两章就是“周瑜点将”和“小乔梳妆”。剧中,周公瑾英姿飒爽,敲击战鼓,指挥千军万马,让人无比钦佩;月朗星稀,箫声悠长,小乔梳妆,翩翩起舞,相思浔阳江畔,令人无限遐想。周瑜驻屯柴桑期间,让古城免遭战火,保护古城,留下许多遗迹,更是留下重义轻利、执着专一、慷慨激昂的优秀品质。虽说周瑜只是古城的过客,千年之前的流星,但其人其事仍然为人所称誉,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二〇一九年秋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