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24
分享

簌簌冬苇动

隆冬季节,青松以坚强的气势激励人,腊梅以傲雪的品质鼓舞人,而家乡的芦苇,则以刚柔兼备、团结倔强的性格吸引人,以恬静安详、不卑不亢的气质感染人,簌簌冬苇动,絮絮芦花飞,则是冬日佳景,引人入胜。

“芦”与“苇”是同种植物不同称呼,长在陆地、矮小者叫“芦”,少见。生在水边、高大者称“苇”,是家乡湖区普遍生长的植物。俚语中,习惯不分芦或苇,统称芦苇。在家乡,芦苇太普通、太常见,颗颗兜兜,密密丛丛,河岔、湖汊、山麓、坝脚、浅坑等处,都见芦苇身影,湖边、河畔、堰坝,布满大大小小的芦苇丛、芦苇带或芦苇荡。

可是,普通的芦苇,却有不普通的性格。芦苇像竹,但一年一生,身段柔软,可以顺应浪的推力,微风也能漾起波澜。似草,但通体有节,植株刚强,站着迎接雨雪,立着迎接波浪,再大的风也只随风摇曳,脚跟稳固任尔张狂。春抽芯,夏长节,秋成熟,冬坚守,直到来年新苇成林后,旧苇才化身为泥、涅槃重生。内心总是认为,冬苇枯萎的身子里长有傲骨,安静的性格中透着倔强,是历经坎坷、饱经沧桑乡亲的影子,一辈子劳累、沧桑,风骨长在,傲然面对一切,过着无怨无悔的生活。

在湖区,芦苇细小,似乎就是“草芥”。公路、桥梁可以肆意穿行苇地,河流、湖泊任意分割苇荡。苇荡就是野地,苇地就是荒野,是人不常去的地方。芦苇荡没有名,或者附属某个地名,或者就是你知我知的“那个地方”。也难怪,春天的嫩芽被百花遮挡,夏天的绿色是江南的寻常,秋天的黄色不及树彩斑斓,惟有在萧瑟冬天里,草枯了,叶落了,水干了,芦苇才露出顽强的面貌。

但是,细小的芦苇却很倔强。芦苇经常被踩踏,被风刮倒,甚至被牛、羊弄折,不管如何,芦苇不低头、不潦倒,而是倔强昂起头、努力站起来。芦苇集群而生,聚众而长,相互依靠,成林成带。苇根交错,深入泥土,长成细密的根带。洪水没顶,苇墙不毁。巨浪冲击,苇荡不灭。寒风呼啸,苇林不倒。大脑常现幻觉,冬苇以简约应对萧瑟,以恬静应对寒冷,是普通、平凡乡亲的写照,一辈子寻常、简单,团结倔强,淡然看待一切,过着恬静安详的生活。

冬天的芦苇很平凡,貌似可有可无。牛吃太硬,不如干草。当柴太湿,不如芭茅。盖房太粗,不如稻草。芦苇韧性不如山中竹篾,一般不用来编织篮子或筐子。芦根较葛根纤维多且苦涩,一般不当菜食用。当然,芦花枕头好睡觉,芦苇荡里好摸鱼,芦苇丛中好寻(鸭)蛋。芦苇可以做口哨、牛鞭,芦苇是孩子的好伙伴,可以用来编织童年的梦想。

然而,平凡的芦苇并不平凡。少了芦苇,湿地就会退化,就会失去水分调节、大气呼吸、净化水质、固结土壤等功能,水生动植物就失去栖息的地方。冬天,水可以干,草可以枯,但芦苇不能不在。它是南飞大雁的坐标,苇丛就是第二故乡。野鸭、水鸟要借助芦苇抵抗风浪,河蚌、田螺要借助苇根冬眠藏身,柔软的芦叶、芦花是水禽做窝的材料,苇荡是干涸的冬季里水生动植物的庇护所。心中经常乱想,冬苇老迈的身体里包含大爱,疲惫的身形散发温暖,是包容、豁达乡亲的素描。一辈子艰苦、辛劳,悄然面对一切,默默奉献微弱的光和热。

芦苇细小、普通、平凡,毕生努力,也长不成栋梁。可是,长成参天大树固然风光,但长成芦苇也是生命的辉煌。树大招风,经常雷劈风摧、满身疤痕,到了异乡才能雕刻成材。芦苇细小,根深脚稳,不惧狂风巨浪,在故乡释放微弱的光和热。家乡的芦苇,不羡慕高山,不向往碧水,湿地就是家乡。不羡慕大海,不向往远方,湿地就是永远的故乡,生在斯,长在斯,生生死死不离开家乡。湖区的芦苇,不攀爬墙头,“头轻脚重根底深”。不羡慕浮萍,“有根有骨任风吹”。风吹来,雨打来,平平淡淡就是理想。冬天的芦苇,不羡慕大树,不羡慕膜拜,迎风抗浪就当平常。不羡慕花草,不羡慕呵护,雪压雨打视作日常。绿也罢,黄也罢,绿绿黄黄都是风景。

在萧瑟冬季里,芦苇的坚持就是风景。苇叶枯黄,苇杆金黄。丛丛簇簇,亭亭玉立,倩影婆娑,簌簌有声,是冬日美景。身处芦苇丛,常常会弄错时节。笨笨的野鸭,飞不高也飞不远,但就是追不上。漂亮的天鹅,走不远也离不近,只能远远欣赏。苇荡深处,芦叶簌簌,水鸟叫声此起彼伏。温暖阳光下,螺蚌竞相奔走,生机无限,哪会有隆冬的感觉?

在寒冷旷野里,芦苇的坚守就是景致。苇荡金黄,芦花飞扬。带带块块,蓬蓬勃勃,摇摇曳曳,“质朴无华野趣浓”,是冬日胜景。穿行芦苇荡,时常会弄错季节。阳光斜照,苇荡如金色的丝带系在湖畔溪旁。苇波荡漾,金波翻滚,恰如暮春风吹麦浪。逆光穿行,芦花遮眼,苇叶蓬松,软化了脚步和心肠,把人带进金秋的梦幻!

而飘飞的芦花,柔软,洁白,飘逸,则是芦苇放飞的梦想。落在地上,胜过羽绒,为苇荡里的生命铺垫软床。飞上天空,胜过白云,为单调的冬天增加色彩。飘到心灵,与心相融,大雁、天鹅和游子永远记住回家的方向!

二〇一九年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