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到山西陵川王莽岭,方知它不仅仅因为高度、气候而称“太行之脊”“清凉世界”,还因遍布的地质遗迹,如同一本无声的地质史书,记录王莽岭的前世今生,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更因为人文底蕴厚重,历史故事与自然现象完美结合,造就了“有故事的山水”“山水妆点的传奇”,成为“太行至尊”,有人甚至说:“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
王莽岭地跨山西河南界,最早因“神龟”“仙驼”的故事称“龟驼山”,后因王莽追刘秀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不但如此,当地人还借用不同的地貌,演绎汉书记述的历史故事。北门附近地区,因峰林地貌典型,因而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传。“北石林”,如树似林,群峰如笔,当地人推测,它们也许是当年汉军遗留下来的枪矛,不然会如此整齐铅直?“佛光台”是洼地中的石台,合适条件下,形成被称为“佛光”的干涉晕环,传说曾为刘秀“护体”。“勒马崖”因当年枭雄王莽路经“青云桥”走向此崖时,不敢向前勒马回营而得名。崖高数丈,下临深谷,深谷之中怪石嶙峋,狰狞可怖。朔风吹过,呜咽之声不绝于耳。谣传说,那些不识畏途、不知进退的人,掉下去变成鬼魂后发出的悔恨哭声。“林芝石”是差异风化的产物,神似救命仙草林芝。王莽头疼,大臣谄媚说,悬崖灵芝可治病。然而,未等采回,灵芝成石。王莽得知后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沿步道南行至园区西南部,就可以阅读“天授兵书”了。所谓的“书”是近似水平层理的硅质岩,形态如搁置野外的书籍。传说王莽与刘秀对阵,天帝派“神龟”“仙驼”送王莽数卷兵书,助他攻刘秀。无奈王莽未阅,于是兵书化为石卷,层叠堆摞,苔痕斑驳,搁置此地二千年,后人叹息说:“天要帮你,但自取其灭”。其实,天授兵书是自然风化产物,只不过是形似书籍、横卧山岗而已,记载的不是兵法,而是王莽岭的地质历史和自然的奥秘,王莽与兵书的故事,不过是后人对失败者的诠释和鞭挞。
而位于王莽岭中部的“刘秀跳”,既是景点也是故事。天生一座山峰与主峰分离,二者以深涧相隔。史书记载,刘秀被王莽追杀,无路可逃,退至悬崖。涧宽丈余,深不见底,冷风飕飕,水声呜咽。不容多想,刘秀纵身一跃跳了过去。刘秀跳过峡谷,跳出整整一个东汉王朝。王莽追至悬崖处,退缩了,缺少刘秀的胆魄和勇气,在附近驻扎下来。“刘秀跳”的勇气在此后“昆阳之战”中放大,最终以少胜多,拥有整个江山,最终成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毛泽东)”的皇帝,而王莽因刘秀一跳失掉江山,付出性命。
不管“刘秀跳”故事是否真实,但“畏首畏尾”与“义无反顾”在此有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说明了理想与现实从来没有天梯,只有披荆斩棘、不屈不挠,才能置死地而后生。抗战时期,八路军转战包括王莽岭在内的太行山,为民族解放抛洒热血。解放战争鏖战中,解放军在王莽岭山下首次举行大规模“上党战役”,为新中国成立带来希望。解放后,南太行的辉县、陵川人,向贫困宣战,修建五条挂壁公路,不都是当代的“刘秀跳”?
园区中东部,峰林叠加断崖,断崖映籿峰林,壮观美丽。“小太行”内,石芽及溶沟,千姿百态,古老沧桑,沉稳坚强,几乎就是太行山缩影。“双柱峰”“擎天柱”“野鸳鸯”“补天遗石”皆为岩溶峰林地貌中的象形峰、象形石。“方知崖”原称览胜崖,因韩国曹熏铉与中国陈祖德在此对弈后改称。“观日台”又称观日峰,是看日出最佳处,与同云海、佛光、雾淞合称王莽岭四绝景。观日台视线极佳,遥看山麓,嶂谷、砂岩峡谷、碳酸盐岩深谷,清晰可见。近看岭下,灰岩峰林,砂岩深谷,红石裙边,蜿蜒溪水,青翠绿树,莽莽苍苍。“散花台”处,峭壁直下千余尺,险崖合围成窟,巨大高差形成冷暖回旋气流。热升冷降,涡旋往复,山间花草偶然被气旋裹挟,形成天女散花的绮丽景致。站在台上,身处气旋之中,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而散花台上的女人,丝巾飞逸、衣裙飘舞,疑似散花仙女!
琴台是王莽岭东部一座顶部平缓的突出石崖,视线极佳,东可望滔滔黄河,西可看巍峨群山。向导说,此琴台乃俞伯牙创作并弹奏名曲《高山流水》的地方。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受师傅成连点拨,北渡黄河,东临沧海,四处求学。赴晋国拜师旷为师途中,经过龟鸵山(王莽岭)时,见此地景色巍峨壮观、雄奇壮丽,便停了下来。他背对巍巍太行山,面向滔滔黄河水,心有所思,抚琴调弦,悟出名曲。因曲调太美,大山为之动容,松涛为他伴奏,飞瀑流泉应着节拍,飞禽走兽停步听琴,对面山崖听琴老者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化成石人。俞伯牙去楚国寻找知音后,留下琴台。再后来,王莽到此,岔愤没能围住刘秀、未能寻到知音,挥剑劈台,在巨石上剑痕(剑劈石),被震脱手的剑,掉下山崖化成宝剑峰。
老君顶在琴台西,是王莽岭和南太行最高峰,海拔1635米。自此放射状伸出五条山脊,巨龙模样,景观壮丽。北支山脉,山顶成鲸背形。东北山脊,崖高壁陡,根部内凹,顶部外扑,十分惊险。东支山脉,由数十座笋状、圆锥状山峰组成,又称东崖或天柱关。大者,峰顶可跑马,小者状如笔尖耸立,有“天下第一卧佛”“神鸵驰太行”“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赐福峰”“龙泉宝剑峰”“莲花峰”“仙女峰”等景点,巍峨峥嵘。西支主峰,平坦起伏,公路蜿蜒山顶。南山脊成锯齿状石峰、石柱,或簇集,或孤立,其中小山脊都成孤立山顶,大有“群峰笔立太行头”的气势。以老君顶为界,以北,陡缓坡相间,高矮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以南,众多深壑,如削石而成,“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老君顶,视野开阔、物象多样、景色壮美,让人震撼,潜意识里,臆想这里是悟思想、出故事的地方。果然,工作人员说,老君堂、老君顶皆因纪念老子而名,老子生在周朝,是春秋时代智者化身,在周朝衰败之际,西出函谷关之前,隐居太行山。他从安阳、朝歌、辉县一路走来,考证文王被困、武王伐纣的遗迹,顺着樵夫野兽足迹,登上王莽岭的天柱关,遇放牛老倌,骑“青牛”,登老君顶。在老倌避雨窑龛中安身期间,饮泉水解渴,摘野果充饥,练成避谷功。到十字岭望八卦炉峰、天象星座,登观日台看朝霞日出、云起云飞。经“九九八十一天”后,汇集每天心得而成八十一章《道德经》,后过函谷关时留给守将尹喜流传至今。
老子“心悟《道德经》”的故事肯定是不可考证的传奇,可内心还是信以为真。因为处在山与峰比邻、沟与壑交错、光与雾重叠的王莽岭,人就如山中一粒泥土、一丝空气、一朵小花,远离尘嚣、忘记烦恼,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恬淡境界,也能悟出“道法自然”的千古法条!
二〇二〇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