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7
分享

蹲下身子说话

周日下午,莫名心烦,又不愿陪家人逛商场,只得独自在家居旁的龙开河故道踱步散心。

冬日户外,很静谧。回头张望,这个时点,除了偶尔从身边走过的三两行人,只有我独自在故道上游荡。也是,天气湿冷,而且恰是半下午,谁会无事到野外溜达呢?

好在有暖暖的冬阳陪伴,不然,也要打道回家了。

突然,木桥边传来笑声和说话声。原来,两男一女,弎孩子,在做游戏。

她们年龄在10岁左右,大概还在上小学。从相貌上判断,大、小男孩子是兄弟俩,女孩子或是他们的邻居、亲戚。

半下午时光,孩子们能出来自由活动,估计是作业做好了,获得大人“奖赏”,否则还想出门疯玩?

人正寂寞,自然想凑近说话。然而,尽管我脸上堆满微笑,数次投出探寻的目光,可她们并不理睬我。没有法子,只得识相,不打搅她们。

她们做得对,“不和陌生人说话”“谨防骗子坏人”,现在不都是这样教的。隔壁小学规定,无论离家远近,哪怕就住在小学隔壁,也必须由固定的至亲接送上学,而且每次接送都有记录,仿佛家长与老师在交接无价的“宝贝”或让坏人觊觎的“巨款”。

可是,止不住好奇,还是坐在路旁靠背椅上,不时地偷瞄她们,看她们在干啥。

慢慢地知道她们在做“认树木、说树名”的游戏。

还真不错,她们几乎都能说出河边栽种的景观树名,并知道柳树,樟树等何时发芽何时开花。看来,如今的孩子见识广,比当年的我们要强许多。

不过,到了木芙蓉花树前,都挠脑袋了,都说不认识。

也是,木芙蓉盛产岭南地区,居住的城市位置偏北,有此树,但不常见。

姑娘瞟了我几眼后,然后走近靠背椅,细声细气地问道:“大伯,知道那是什么树?”

确认问自己后,赶紧起身,高兴地走近她说:“木芙蓉花树,前段时间还开了许多芙蓉花呢!”

不等她回答,又补充说:“与毛主席说的‘芙蓉国里尽朝晖’那句诗里的‘芙蓉’字相同,但不是同种花!”

说话间,呆在木芙蓉树下的大男孩,兴奋地说:“查出来了,是木芙蓉花树,还叫木莲树呢!”

原来,他用小程序查出花树的名称和图案。看来手机对孩子还是有些益处的。不过,孩子手机不是自己的,是从父母那儿临时借来的,便于外出时,与家人联系。

大男孩是领头的,见答案与我的说法一致,十分高兴,主动凑近说:“认识你!”

我好奇地问:“咋认识我?”

他回答说:“每天早晨上学时,经常看到你开车上班。晚饭后,从我家阳台上,可以看到你沿河边散步。”

我问道:“咋不早说呢?”

他支支吾吾地不想说。看来,本没有想与我说话。而且,因为认识我,才与我搭讪的,否则不会搭理我的。

于是,开玩笑地问:“那我就不是坏人咯?”

哪知道,他手指高楼,严肃地说:“不怕,妈妈在楼上望着呢!”

顺着他指的方向,还真隐约看见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妇女,站在阳台上,似乎在织毛衣,脑袋不时朝我们的方向张望。原来,还有安全哨!再仔细瞧,发现三个孩子都带着手环,有定位报警作用!

见此情景,煞是尴尬。心想,幸亏自己不是坏人,否则难逃法眼、插翅难逃。

想了想,将话题引导男孩子身上,以解自己尴尬:“原来孙猴子还是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里,逃不脱父母的管制!”

女孩子吃吃笑着,看来是认可了。而两男孩子似乎是伤了脸面,瞬时脸色涨红,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才不是呢,妈妈怕河边不安全,担心碰到坏人!”

轮到自己再次尴尬了,可又不知道如何应答,只得讪笑了事。

想想也是,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不过,心里不是滋味。儿时,都是大带小、哥姐带弟妹,整天见不到父母,也没有什么不安全,也没有碰到坏人。现在呢,巴不得整天将孩子捧在手心里。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莫名的恐惧,怕孩子遇见坏人,似乎孩子脱离视线就会出大事。

今天,如果孩子及家长对我没有印象,而我长时间注视她们,她们肯定会产生怀疑的,说不定会躲着我,甚至报警呢!

也许是看到我尴尬的表情后,过意不去,大男孩征询问道:“想玩不?想玩就蹲下身子说话!”

嘿,什么话!

停留几秒后,恍然大悟。在孩子面前,我是大人,是有代沟的,再加她们个子矮,要仰着头同我说话,不方便。同时,也是试探我,愿不愿意同她们同乐。

“愿意,愿意!”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忙不迭地应声道。

按照孩子们的规矩,先打扑克升级,后玩成语接龙,玩得高兴。只是可惜,游戏途中,偷望阳台上织毛衣的妇女,她自始至终地望着我们,从未离开和懈怠。

而且,孩子们还是有戒心的。例如,相互之间不称呼全名,也不问我姓名和情况,更不说自己家庭的具体地点及情况,说明从小孩子开始,就有防范心理和意识。只是不知,如此情形对社会、对孩子,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有益还是无益?

大男孩善言谈,中途洗牌时,忍不住评价我说:

“你同我班主任一样可爱,不过你不如她,她总是弯着腰或蹲下身子,同我们说话!”

话题尖锐,闻之愕然,无言以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坏小子,在骂我呢!

可是,事实如此,也只得“呵呵”算认了。不过,如此浅显的道理,自己以前咋没有发现呢!

与孩子一起玩,自然很快乐。可是,快乐时光被孩子们手环的“滴滴”声打断了,也许是父母呼唤她们,抑或是到了玩耍的规定时点,要回家了。

看着她们要走,有点不舍。再看高楼阳台上织毛衣女人的手势,就知道不能挽留她们了。临离开时,与她们拉钩,约定下周日再来,不见不散。

当然,这是愿望,不一定能实现。一是孩子们作业多,没有时间出来玩。二是回家后,父母肯定盘问,同玩的哪位是谁,住哪里,干啥的,等等。在他们父母眼里,指不定我是什么人呢!

孩子们走了,我坐在木椅上发呆。心想,如今将孩子攥在手心里做法,不都是大人居高临下、打着“为了孩子、为了安全”的名义干的?这也许是代沟和隔阂、人与人之间不贴心的原因之一吧?

而大男孩那句“蹲下身子说话”,总在耳边回响,挥之不去。想想也是,如今的父母,要求孩子做这干哪,设计孩子未来,哪里会蹲下身子说话,听听她们的意见?如今的自己,习惯坐在办公桌后听汇报,在电脑里找总结,有几次弯下腰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

看来,要想赢得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不妨蹲下身子,或弯下腰来说话!

二〇二一年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