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3
分享

庐山三峡涧

浩瀚的鄱阳湖与高耸的匡庐山,在江西北部相遇。山与湖之间,生出数谷,涵养数溪。其中,五老峰前的三峡涧,因神似“三峡”而得名三峡涧,简称“三峡”,涧上石桥称“三峡桥”。

(一)

常有人问,“三峡”不在川渝吗?庐山有“三峡”?是的,庐山有三峡,在庐山南麓栖贤谷地中。

栖贤谷地是一处神奇的山麓盆地,西有红茅尖、鹤鸣峰、双剑锋、汉阳峰,北有仰天坪、太乙峰,东有五老峰、梭子岗,诸峰环绕,北高南低。谷底系列丘岗向北撒开如掌状,枝状水系向南收拢汇集成成河,再经白鹿镇流向鄱阳湖。

这条枝状水系,就是宋朝以来,文人大家在庐山诗词中经常提及的三峡(涧)。然而,大师们并没有给出三峡(涧)的严格地理定义和范围,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争论的题材。一说,栖贤谷地中的水系统称三峡涧,也就是广义三峡涧。二说,三峡涧仅指栖贤寺至(今日)曲尺水库中游段,也就是狭义三峡涧。按照现代研究成果,栖贤谷地水系分上中下(游)三段,栖贤寺以上为上游,至少有五条支流,其中主支流称白鹤涧,其上游就是白鹤涧(大口)、白水漕二瀑。曲尺水库之下为下游,称曲尺干渠、长虹港,在穿越南康古镇(今庐山市白鹿镇)后汇入鄱阳湖。栖贤寺至曲尺水库之间、近似南北向的峡谷为中游,也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可与三峡媲美的狭义三峡涧。

《清一统志 南康府一》记载:三峡涧“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水行石间,声如雷霆,拟于三峡之险。”是的,从北端抑或南段进入涧水旁侧环道,就可以看到如玉带般蜿蜒在群山之间的三峡涧。涧水不长,约1.5千米。谷底宽几十米至百余米,谷口宽几十米至数百米,形如平置山间之中宽窄变化无常的狭管。远处红石崖、豹子岩高耸入云,近处七个尖、排山岭分立两旁,峡谷最窄处形如夔门,因此古代诗人有“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嶂”的说法。

三峡涧虽然不宽,两岸行人可高声呼应。然而,三峡涧汇“九十九溪”九十九溪为一水、集“二十四”潭成一溪,“萦流数里间,余怒犹奔放”,水流湍急,石阻瀑汹。平地起瀑,转身旋涡。在一处叫“卧瀑”的地方,潭上挂瀑,潭中旋流,潭边滗水,与长江三峡的激流一个模样。望仙台南,峡谷两崖并峙,涧水穿越其中。夺隘之水,势不可挡,“众流汇三蛱,峡门扼其吭”,水势与夔门激流无异。

按常识,三峡涧仅为流入鄱阳湖小支流,没有大江大河的规模,然而,涧水声响彻山谷。倾耳细听,不止有“哗哗”流水声,还夹杂“咚咚”“轰轰”“当当”的击石声。原来,涧水多携带砾石,砾石之间摩擦声、砾石蚀刻河床声、岩石壶穴里砾石击打声,与水流声叠加,声音洪亮,如雷似钟,不输大江大河。当年,苏辙夏天到三峡涧,观其形、听其声后说:“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而宋朝诗人孔武仲干脆说:“雷动正轰磕,龙吟更凄怆”,不是三峡,却有如三峡浪击石崖的轰鸣声!

而且,三峡涧不但具有长江三峡的形态、韵味和气势,还内涵庐山的神韵、灵性和甜美。

古庐山冰雪遗韵在三峡涧里飞扬。栖贤U形谷地就是庐山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而三峡涧则是冰碛物摩擦、刻蚀基底岩石的产物。空中俯瞰,郁郁葱葱平缓的大谷平卧山南,蜿蜒弯曲的尖棱河谷嵌大谷之中,星星点点的村居坐落在溪流旁,深山幽谷,流水人家,难怪人称栖贤谷、三峡涧为庐山第二处桃花源(山北康王谷即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原型)。

庐山的灵性在三峡涧里显现。谷旁峰成群,流水瀑成叠,河道潭成串。河谷成藕节状、串珠状。有心人统计,三峡涧范围内,就有玉渊潭、榨盆潭、送子潭、净水潭、小瑶池、浴仙潭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水潭,号称“二十四潭”。其中,体量最大的就是玉渊潭。形似大瓮,潭上磐石横卧成瀑床,涧水越石悬瀑而下,落入近三十米石瓮聚集为河,涧水奔注潭中,惊波喷空,四时不竭,声响如雷。潭深色碧,沫飞珠溅,汹涌翻滚,深不可测。以至于人在潭边,心在潭中,总想望穿那一汪碧水,总想看穿那一池深邃。

三峡涧水是甜的,而涧水岸边地下泉更甜更美。涧两岸,分布诸多地下泉:玉渊潭西侧的撸断泉,栖贤寺后的飞锡泉,三峡桥东的招隐泉等。其中,以招隐泉为佳。唐至德、乾元年间(757~760 年)年间,茶圣陆羽到庐山品山泉,评定庐山康王谷(桃花源)的谷帘泉为第一,栖贤谷的招隐泉为第六。邹士驹在《招隐泉》一诗中说,山泉只招隐了陆羽,因而又名“陆羽泉”。

据现代化验分析,泉水中性,矿化度低,软水,甘冽洁净、无色透明,水温四季不变,流量稳定,为优质饮用水源。而且近年科学研究证明,三峡涧岸的地下泉水水源地就是三峡涧,与涧流某处相通、与诸潭中的某潭相连,是涧水在幽深的地下历练、萃取山中精华后溢出地面的琼浆玉液,十分珍贵。

(二)

长江三峡至今未架桥,也许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将来也不会架桥。然而,早在千余年前的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庐山三峡涧就建有一座石桥,也就是文人雅士经常念叨的“三峡桥”。

三峡桥为南方最古老的石拱桥。长24.4米,宽4.1米,高10.7米,单孔。桥面铺大石,两侧砌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105块重1吨、规格相同的长方形花岗石,凹凸榫卯,首尾相衔,渐弯成弧。弧形内侧,雕刻建桥时间、工匠姓名。桥下有一圆形深潭,潭水碧绿,深不可测,因其中碎石在折射光下呈现金色而得名金井。桥前有一中流砥柱的硕大巨石,上镌“回溺”“水哉”等字样。三峡桥,桥身巨大,桥拱深邃,结构精巧,历经千余年激流冲刷,安然无恙,为古代桥梁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余年前的宋朝,修建三峡桥当是巨大工程。而且,桥虽为人造,却如天设,融入三峡涧。因此,自建成之后,旋即成为名胜,吸引苏轼、黄庭坚、苏辙、杨万里、王十朋、朱熹、文天祥、欧阳玄等到此吟诗作赋。他们或惊叹建桥的技艺:“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陈舜愈),或赞三峡桥的优美桥型:“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苏轼),或赞一桥飞跨三峡涧的气势:“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塘口,石角参差滟滪前”(苏辙),或在三峡桥悟禅:“禅心不肯随波浪,犹道桥流水不流”(王洋)。

黄庭坚边赏桥,边刻“三峡涧”于桥下巨石之上,醉心 “三峡涧”的气势和三峡桥的壮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冬,唐寅不愿追随宁王朱宸濠,装疯逃离南昌宁王府后,乘船回苏州老家。途经星子(今庐山市),游览庐山三峡桥,作《庐山三峡桥》图,将三峡桥推向世人面前。

近代丰子恺、林语堂、徐志摩、郭沫若、茅盾都曾到访三峡桥并留下文字。1924年,诗人徐志摩在庐山期间,观赏观音桥,两年后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称三峡桥(观音桥):“上瞰五老奇峰,下临深潭与飞瀑。”

三峡桥优美的外形、飞越高崖的气势、融入自然的和谐美,为大师们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为普通人欣赏三峡涧提供了平台。

站在桥上,南望山野,两岸大树的枝叶几欲遮盖山涧上空,从枝叶间尚未合拢的狭窄间隙里,俯瞰桥下峡谷潭水,倍感幽深。嘉木、修竹分列东西两岸,树、桥之间,或是湛蓝的天空、或是碧绿的深潭,让人心颤!每每到此,止不住都会臆想,这碧潭是不是上天的眼睛,时刻在关注苍生?

移步桥北,眺望峡谷,群峰葱茏,峡谷深邃,涧水奔鸣,幽潭凝翠。深邃的栖贤谷地绵延而来,三峡涧两岸青峰耸立如屏,灰白巨石蹲坐河道似崖。巨石之间,扭动的白练就是汇集二十四潭清泉、十峰飞瀑的三峡涧水。那涧水,宽阔处浩浩荡荡,狭窄处激流勇进。那激流,或断坡成瀑、鸣珠碎玉,或拍石飞雪、怒涛浮银,美不胜收!

(三)

经常有学者问,地图上咋不标注三峡和三峡桥?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三峡涧美丽惹的“祸”。最初,因形胜,三峡涧进入人们视线。后来,欣赏人多了,建寺修桥、刻文题诗,留下许多与三峡涧关联的传说轶事,文化积淀日渐深厚,而成为人文胜地。

位于三峡涧北端的栖贤寺,是三峡涧旁最早的建筑,经历代僧人不懈修行,成为山南五大丛林之一。历史上,有李璟叹词、二苏留碑、紫衣银钵、朱熹题志、名家留诗等文化靓点。因慕其名,后人以“栖贤”作山谷、桥梁的别称。三峡桥西,清代修建的观音寺,信众到此,可边赏风景、边祭拜观音。久而久之,信众将三峡桥俗称为“观音桥”,以至于本应以“三峡涧”为名的景区,今天却号称“观音桥”景区,不熟悉的人到哪里找“三峡(涧)”和三峡桥!

而且,三峡涧记录的中国近代历史某些瞬间,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口口相传的故事。三峡涧北端玉渊潭西崖,冯玉祥手书《墨子篇》(1936年)字大如斗。在跋中,冯玉祥说:“此墨子之言也。昔贤论道经邦,欲天下后世知所取法,奠国家於盘石之安。余游匡山,如入桃源,因冀国家之治,安如庐岳。”至今再读,旧日孱弱中国历历在目,先生之愿犹在耳边!

紧挨观音寺,为民国时期蒋介石行宫。1934年,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在此建立中正行宫,又称观音桥别墅,供蒋介石夫妇居住。1937年12月8日,蒋介石乘坐美国人送的水上飞机,从南京来到行宫附近的星子县(今庐山市)湖边码头,住行宫。11日晚,在行宫发出撤退南京命令,然后南京被日军攻陷,惨遭大屠杀。

也许蒋宋夫妇西式生活习惯使然,尽管当时血风腥雨、国运艰难,可住宿行宫期间,还亲手栽种两颗柳衫树,俗称“夫妻树”,并合影留念。历经半个世纪,两树生长茂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宋美龄竟然托人到三峡涧查看两株树是否还在,不知是怀念当年爱情见证,还是思念生养故乡?

三峡桥桥边,冰凉的石凳也有温馨的故事。1961年庐山会议后,周恩来总理来到三峡桥,工作人员下车问路,乡村女孩周桂花把他们领到三峡桥。坐在石凳上,周总理既看风景,又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后来,周总理去女孩家,询问生活情况,女孩父亲实话实说,低声说出吃不饱的事。回京后,总理百忙中托人送来了旧衣服和等外品粮食,帮助女孩家度过难关,在庐山成为佳话,总理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永久立于三峡涧。

而电影“庐山恋”几十年循环播放,将包括三峡涧在内的山、崖、涧被镀上浪漫的色彩。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庐山恋”电影时,到三峡涧取景。其中,男女主人公倚靠三峡桥憧憬美好未来、在玉渊潭展现甜蜜的镜头让人难忘,仿佛爱意和温馨已经从电影中溢出,弥漫三峡涧。因此,到三峡涧,到电影拍摄地点寻找爱情和甜蜜,已然成为不少人的祈盼。

也是,庐山三峡涧,形神媲美“三峡”,无愧“三峡”名号,是自然美景,也是人文胜景,还是爱情长廊!

二〇二一年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