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故乡纷纷细雨最潮人,朦胧烟雨最湿心。
细雨是俚语,与粗犷的大(音dai)雨(夏雨)对应,样子美丽。细雨不成滴,而像乡亲纺的棉线,一头连着湖面上的雨云,一头拽着亮晶晶的湖水。细雨不成点,而是绿树吐的丝线,一头连着嫩绿的树梢,一头挂在天空云雾中。风吹湖水动,云飘雨帘斜,可摇摆的雨帘紧跟脉波动的湖水,寸步不移,浪怎么也扯不断柔柔的银线。风拂柳枝摇,雾过雨丝斜,可斜斜的雨丝与摇摆的柳枝喊着口令齐步走,风打怎么也打不乱飘落的银丝!
清明细雨落地亮相真美。细雨亲吻小草,变成叶面上的晶莹的水珠,顺着草茎滚下来,或钻到土里,或钻到小草心里。细雨轻点溪水,变成圈圈涟漪,又被银色的水线串成亮晶晶的水花。细雨击打路面石板,变成个个酒窝,并在光洁的石板上连成笑脸。细雨落在瓦片上,变成滴滴水珠,并在屋檐下转身为细小的银线。细雨落地样子,形态万千、绰约多姿,是大地雨花,是故乡笑靥。
清明细雨落地声音吸引人。细雨落在水面时,绽开朵朵银花并伴随“簌簌”的美音。细雨击打地面时,溅起粒粒珍珠并发出“啪啪”的响声。细雨拍打窗棂时,涂抹朵朵水花后不忘留下哧哧的摩擦音。这声音汇合成歌,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是自然丽音,是故乡春曲。
清明细雨包含的乡音和记忆最难忘。童年,在这春雨穿林的“沙沙”声中读书,闹中取静,默默地度过孤独的童年。少年,常在细雨点击瓦片发出“噗噗”声中,憧憬未来,尽力想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是啥模样?青年,远走它乡,每每清明,总是眺望家乡,极力想象清明细雨中家乡模样。忘不了,发小们挤在油布伞下避雨取暖,结下一辈子的同学情谊。更忘不了细雨落时,母亲在门前大樟树下呼唤我避雨、回家的声音。
而两场细雨之间、细雨与晴天(阴天)之间,飘洒的清明烟雨,更是奇幻、朦胧。烟雨是盆地自蒸发水汽,受盆地周边山脉阻挡而洒落故乡一种特殊的雨。家乡人称之为“毛毛雨”,既形容雨丝细小,又比喻烟雨魔幻的样子。空中飘落的牛毛样雨丝,因有青烟袅袅升起的烟火模样而成烟雨。空中飘扬的花针般雨丝,因有雾气那样朦朦胧胧的缥缈意境而称烟雨。也就是说,烟雨来时,团团如雾似烟、水做的花针,会扑面而来,湮灭一切。烟雨去时,块块忽隐忽现、牛毛般的雨丝,会烟消云散,不留踪迹。
故乡烟雨很神奇,或为太阳雨,或为阴天雨,满满乡土气息。深深呼吸,浓浓的、湿湿的,夹带家乡桃花、柚花香味,通过鼻腔,沁人心脾。静静等待,丝丝的、凉凉的潮风逼近脸颊,夹带柔软柳絮、飞花,恰似幼儿舔舐额头。站在风口,一股凉风从裤脚、衣摆处向上攀爬,遍及全身,给人麻麻的、酥酥的畅快!行走野外,春阳照在身上,雨丝落在发梢,和风吹在脸上,人迷在路上。
朦胧的烟雨,疏密变化无常,持续时间长短难以预测,随性又朦胧,常在不经意间弥漫原野,又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薄薄烟雨里,水面掠过丝丝白雾,忽高忽低,意境缥缈。浓浓烟雨中,山脉似裹上厚厚的绒毛,体态臃肿,形态卡通。一会儿,花针般的雨丝包裹着树木,树枝和树叶布满针尖大小的水珠,欲坠还留。一会儿,牛毛般的雨丝铺盖村庄,房子、道路披上蝉翼般的轻纱,若隐若现。烟雨中,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村朦胧,空濛迷离,如梦似幻。
灵性的烟雨,看似无痕、随意,可牛毛样雨丝,根根落在心田,让人心生思恋。花针样的烟雨,针针刺在心头,让人陡增思念。置身其中,总是不能自已,总觉得早逝的父亲向我走来,老远就呼喊着“回家了!”“都回家了!”总认为久去的母亲绕着我们转,在不停地打量、安慰、叮嘱我们。想着,泪水夺眶而出,明知是幻觉,但希望是真的,多么想听到母亲的叮嘱、接受父亲的爱抚,回到温馨的从前!想着,就会模糊双眼,明知是臆想,可祈祷是真的,多么想与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孝敬双亲,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春雨因在清明洒落而包含许多思念,清明雨因落在故乡而极具乡土气息,她不但带走忧伤和愁绪,还留下甜蜜和记忆,是游子心中忘不了的风景。
二〇二一年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