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02
分享

追瀑汉阳峰下

夏末清晨,自庐山北山登海拔1474米的江西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异常辛苦。可想到即将首次顺溪而下,看山中泉水嬗变飞瀑,近景和远景欣赏李白诗词中描绘的“三千尺”瀑布,心中充满期待。

登顶后,巡看四周,山脊蜿蜒,山涧清亮,山林滴翠,巉岩耸立,“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油然而生。极目远望,天边飘带般的长江,山下如镜般的鄱湖,山北现代化的城市,山南星点般的村庄,“回首白云低”的惬意在心中升腾。

然而,回看身边“禹王台”上大禹观水象痕迹,抚摸近处“汉阳台”中古人观武汉三镇墨迹,特别是看到自己单薄身影,与镌刻“大汉阳峰”的粗大石柱并列,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想起来,是大山沉稳和厚重的肩膀将我送到巅峰,而不是自身的脚力和能力有多大,于是,心中多了许多敬畏和敬重。

是的,汉阳峰是庐山首峰,雄峙(长)江(鄱)湖间,沉稳又厚重。它衍生庐山九十九道山峰,镌刻山中九十九道峡谷,涵养谷中九十九道溪流,养育山下九十九座村庄。

而(山)峰南的秀峰、青玉峡、黄岩瀑布,则是其中的翘楚。秀峰为汉阳峰东南系列山峰的合称,意即秀丽的山峰。它们以汉阳峰为中心,自西北向东南分成两列。南列为龟背峰、香炉峰、鸡笼山,北列为双剑峰、鹤鸣峰、鸿茅尖。两列山峰向西北收敛,拥戴汉阳峰。两绺山脊向东南撒开,包围出兜箕状的青玉峡谷,谷顶的汉阳峰、中部的瀑布崖、谷口的秀峰寺,与苍翠的林木、灵动的雾气,构成一条人文自然风光带(秀峰风景区)。谷底叶脉状溪流称“秀峰溪”。溪流依附两岸山形、峡谷地势,或以涓涓细流、潺潺小溪面貌出现在飘逸云彩下,或以百米瀑布、蜿蜒河流身形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是山南有名的秀水。

高山涵秀水。秀峰溪的源头就是汉阳峰顶下的(庐山雷达部队旧址)一汪泉水。泉池为石质凹坑,方圆不过三尺。观泉水,颗颗气泡如珍珠般从泉底上升,丝丝水线在石缝中摇曳,恬静安详。触摸泉水,丝丝凉意直击心房,瞬间与庐山搭“电”。掬水入口,如饮甘露甘冽满腔,入胃沁脾。

友人绕着泉池转,端详半天说,很难想象,如此恬静的泉水,将汇流成河、跌水成瀑,在人们视野里留下丽影,在思绪里打下烙印。

带着疑问和期待,跟着泉流走,沿青玉峡下行。初始,穿越林间、茶地,细心捕捉泉水行踪,担忧泉水失去踪迹。逐渐,涓涓细流汇成小溪,有了潺潺歌声,即使跨过陡坎、石崖、峡谷,也能听音把握住水流方位。

越走溪流越宽,越走溪声越大。沿途,溪流几起几伏,数宽数窄。一路坎坷,溪流蜿蜒至神仙洞下,宽三尺有余,水深过膝。一路跌撞,溪流曲折到达毛竹林旁,山谷渐宽,水没青石成浅潭。

再向前,溪水与水潭交替,宽谷与窄溪轮替。行至海拔约600米左右山谷中,一块巨石上书“庐山瀑布源头”,一潭、一路、一崖横亘眼前。潭为石潭,东浅西深,方圆几米,行走数里山路的溪水、坡降近千米的溪流,萃取了山中精华,积蓄了巨大能量,打着旋涡、冲刷石岸,在潭中整装待发。路为潭东缘块石修筑的“跳跳路”,几十块大石块等间隔散落在谭边,人跨步于石块之上,而到达对岸。崖在路东,高约百米,与石路之间,只有十余米宽的斜坡。侧目俯视,雾气升腾,深不见底。

在这里,溪水汇入石潭,潭水穿过跳跳石,在斜坡上汇合成白亮的水幕,顺坡向下流加速,贴绝壁倾泻成瀑。石潭、石路、石崖,绝佳舞台,溪水、潭水、瀑水,完美嬗变。恬静、等待、激情,意境迷幻。如此看来,坎坷不一定是坏事,它能激起美丽的水花。绝壁不一定是绝路,瀑布的美丽都在高崖上展示。

只是可惜,人不能像水滴一样,纵身一跳,画出完美的轨迹。也不能像水流一样,紧贴绝壁,展示最美的亮相

然而,人可以听瀑声定位、追溪流定向,思绪可以随着瀑水走,绕道到达悬崖下方青玉峡底,一睹瀑布全貌。

崖下山谷敞亮,可以望远。北望山中,双瀑高挂。东瀑悬于双剑、鹤鸣二峰之间,瀑水被窄崖束缚喷洒,如马尾摇风,故名马尾瀑。西瀑倾泻于香炉、龟背峰之间,如匹练悬空,称“黄岩瀑”,是当年李白特意赋诗的瀑布。因下游开先寺而称“开先瀑布”,外地人因李白诗而俗称“庐山瀑布”。

黄岩瀑布,瀑底谷地宽敞,视线极佳。瀑布高近百米,宽几米至几十米。推帽仰望瀑布,白练在崖顶与白云相接,瀑水疑是飘落山间的白云。瀑底一潭,数米见方,潭水碧绿,巨石垒岸,名九天潭。转身看石缝里迸发流水,在前方与山坡缠绕,溪流应是大山流出的精华。瀑顶的高潭、瀑底九天潭与瀑布,构成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

当年(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到瀑布之下,说黄岩瀑布形如“挂流”“喷壑”,美如“飞珠”“流沫”,势如“飞电”“白虹”,来自“云天里”,疑是“河汉落”。风吹瀑水折不断,光透珠帘如玉帛。水珠飞腾露霞光,飞沫四溅如沸腾!

如今,近看瀑布,动感、迷人。瀑水贴壁而下,如石壁上扭动的白练。瀑水跨谷而过,如山前飘动的丝帘。瀑水自高而下,落至潭中,激起圈圈涟漪,连成道道笑意波纹。瀑水洋洋洒洒,飘落潭岸或浅滩,如珍珠落玉盘,响声成片,汇集成阵阵激情的歌声。山风吹来,瀑尾高高飘起,碎成粒粒玉珠,撒向谷底、山坡和林中,在阳光照射下反射成道道彩虹。谷风旋转,瀑尾左漂右移,裂成几绺,在九龙潭内外摆动,溅起串串水花。

历史上,不乏才俊到此赋诗作词,赞美瀑布。中唐诗人徐凝到庐山,观瀑并写《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米芾说:“度峡扪青玉,临深坐绿苔。水从双剑下,山控两龙来。”都是好诗,然而气势、形神都难与李白比肩。宋苏轼两游庐山,面对壮丽的瀑布景观,先是吟诗:“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条龙。”与诗仙相比,自觉见绌,于是留下“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的诗句,将自李白之后、徐凝为始,包括其本人在内所有吟诵黄岩瀑布的诗句一并否定,将瀑布的自然美、李白的文字美推崇至极致。

黄岩瀑布的靓丽和神韵,自然引得文人墨客争相到此地观瀑赏景、听瀑参禅、伴瀑读书。南唐中主李璟,也许要参禅瀑布的奥妙,少年时在居瀑布里许的山坡筑台读书,即帝位后九年(公元951年)在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先兆之意而称“开先寺”。康熙皇帝,或许出于对瀑布的向往,南巡时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改开先寺为秀峰寺。并在谷口的溪岸辟有双桂堂。

瀑布向南,自九天潭溢出的瀑水逐渐趋于平静,露出柔情娇羞的模样,穿卧龙桥,停龙潭。与漱玉亭、听涛亭挥手惜别后,过浴仙池,经南康城,汇入鄱阳湖,湮灭于浩渺的湖水中。

然而,因庐山南麓陡峭、加之瀑布位置好,山中黄岩瀑布时常能倒映在如镜的鄱湖水中。这个季节,鄱湖西岸南康城里不少高楼,庐山南麓视角度合适的高地,北望都能看到黄岩瀑布全貌。站在高楼,贴窗远眺,青黛色的香炉峰顶云雾在阳光照射下,彩色烟霞袅袅升起。恰值丰水季节,瀑布宽大显眼,如白色绢绸悬挂山前。伫立高坡,调焦细看,山中白亮的瀑布影像几乎与同方向修筑索道等长,真有“三千尺”!瀑布两侧的黛色山峰挟持的瀑布,几乎与夜晚银河同形!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之二”诗句所描述景致完全相同!

a315416242594d0ab0c038e45ac0699b.jpeg

如果说,青玉峡中,山寺、书堂、亭廊,均为亲近瀑而建。秀峰溪岸,摩崖、石碑、楹联,多为近观瀑后所感。那么,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远景观瀑的绝句,写尽黄岩瀑布的神秘和缥缈。

无从考证李白是否受类似的实景启发写诗,但当年李白到庐山时恰值夏末秋初,从南康码头登岸或行走山南,应该看到类似画面。当然,李白写诗,不止于写实,重点在于抒发心情和抱负。当年(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家庭出身为商贾(《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科举考试)),也许是李白眼界高、不愿从小官低位逐级升迁,没有选择走科举升迁之路,而是循“终南捷径”(通过游历增长见识、结交权贵而被举荐)出仕。此时,李白经过少年苦学,才华初现,踌躇满志,潜意识朝着集成“身着道袍的仙人”“行侠仗义的侠客”“羽扇纶巾的儒生”的“完美未来”行进。李白登庐山站高望远心怀天下,看瀑布心中激荡笔点江山,寥寥四句,写出心中向往和理想。

庐山(黄岩)瀑布,生于汉阳峰下,挂在庐山南麓,是山中的精灵。一朝一夕,看不尽瀑布的韵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看瀑布,会有不同的风情。一时一刻,参不透瀑布的禅意,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感悟。然而,无论是源头的自然恬静、近景的澎拜激情,还是远景的缥缈神秘,皆为庐山,乃至海内外胜景。人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欣赏瀑布,抒发情怀和抱负,诠释美好生活和心情!

二〇二一年八月晚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