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3
分享

小河、小道和罗嫂

湓水是长江支流,其下游接近古城处,或湖或河,几无定势。湖河相串如珍珠,河河相挨如发辫。家居旁的小河是几个小湖之间的辫状河流(湓水)的西支。上世纪九十年代,湓水穿城的东支,也就是旧日主航道,被填筑成街后,大家又赋予小河“龙开故道”的称呼,以示怀念旧日湓水风貌。

小河长约八里,宽不足百米。水流自南西流向北东,蜿蜒曲折,穿行于古城街市村庄之中。小河的上游接陶侃孝母的故事发生地“鹤问湖”。下游近长江处,又分成长约里许的东、西二支,东支连接白居易吟诗《琵琶行》的湓浦口和三国都督周瑜操练水军的甘棠湖,西支经排洪闸道入长江。流水为城市带来灵气,街市讲述小河的故事,人文底蕴深厚。就连唐朝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都专门写诗《泛湓水》,描述、赞美了包括小河在内的湓水沿岸风景。

当年,古城居民并不在河宽浪急的长江沿岸筑城而居,而是在弯多浪平的长江支流湓水河两岸建立街市,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今日沿江沿路的中心城市,因而,小河既是古城发端起源地,又是古城发展的见证。如今,旧日主河道被填筑,历经风雨的小河,成了人们讲古、思故的寄托。

因此,小河及沿岸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会成为焦点。而小河边栽种银杏树、建林荫道,自然成为大家谈资,更何况还有点另类。

不过,并不真为另类,只是出乎小河边居民的意料。本来,一河两岸,或自然生长,或人工栽种,林木参天、枝繁叶茂,一年四季花团锦簇、鸟语花香,不是公园胜似公园,不是星级景点却胜似大牌景致。

小河中游木拱桥东沿河地带,一条宽阔的步道依河蜿蜒,是居民散步、锻炼的好地方。当时,步道与河床之间的河岸斜坡,自然生长的一排垂柳。步道东侧是种植多年的十多米宽的冬青树带,期间间植樟树、构树等高大乔木。想不到,上世纪末的清明节,园林处竟然一夜之间,在步道西侧移栽近三十颗银杏树。同时,在约两米宽的步道东侧对应地段,栽种等量的水杉。明显与小河两岸的本土树木为主的林带不协调,与原来景致不和谐,与居民心中的思维定势有冲突。

于是,有人指责园林处失职,造出如此“不搭”的景观,对不起这条流墨淌诗的小河。开始,有关人员解释说,银杏、水杉树苗是为南城大道准备的,大道未竣工,临时栽种在河边,到时候将它们移栽到南城大道上。后来,市里换了新领导,在南城新大道栽种了樱花而成樱花大道,银杏及水杉自然用不上了。最终,园林处解释不了,银杏及水杉在此安家。

日久生情,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也不提了。慢慢将银杏、水杉当成河边的“原住民”了,甚至有人说,乱栽乱发,一般人还构思不出来如此美的景致呢!

也是,银杏树如今差不多碗口粗,树高两丈余,树干笔直,分枝很少。路东,水杉同步长大,每颗成伞塔形,相挨成林带。银杏与水杉的树枝,虽然在空中若即若离,可共同的树荫几乎掩住了步道,形成一段百余米的林荫小道。春夏季节,无论近照还是远拍,小道宁静幽深,美不胜收。有市民以此为背景,拍摄的风景照,获得了省级摄影赛的奖励,小道不知不觉出了名。

当然,秋天银杏小道最美。蛋黄色的银杏叶与铁锈色的水杉叶,色差明显。远望,似是一条黄色丝带上镶嵌着赭红色流苏。近看,小道蜿蜒深邃,树木色泽鲜艳,景色可摄性强,渐渐从一河两岸众多秋景中脱颖而出,成了大家休闲的好去处。一些网络主播,为蹭银杏小道美景,冠以“脸谱(一红一黄)小道”“彩虹小道”等称呼,达到圈粉目的。

老家同垄(自然村)邻居罗嫂负责小道日常维护。她早年在村小学代课,小学缩编时,下岗了。后随丈夫老罗在城里做家装或摆地摊,并在城里购房安家。

五年前,应聘市容局任故道维护队长,责任管区为故道中游东岸二里长河段,银杏小道就在其中。

罗嫂本人,中等身材,江南劳作女子的模样,放在人群中,没有什么特殊靓点,不引人注目。然而,罗嫂因响应张教授(家住小河西岸)的倡议,而成为附近居民,甚至城市的关注点。

前年仲秋,大学张教授陪同一批外地学者到小河参观,眉飞色舞地讲解古城旧日辉煌和小河文化底蕴。讲着讲着,来了灵感,对罗嫂说,杏叶落时,暂不扫除,让银杏小道杏叶美得自然些,将美景保留时间长些!

罗嫂做过小学代课老师,自然能听懂张教授的话,也认可他的请托。取得主管领导默许后,决定不用扫帚或机械清扫落叶,而是尽力保留小道上落叶的自然状态。

河边居民普遍认为,落叶也是景致。确实,小河潺潺,秋风阵阵,铺满淡黄色落叶的小道与波光粼粼的河水相映,美丽、应季。邻居们在抖音、自媒体里大写特写,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似乎罗嫂手中的笤帚就是画笔,罗嫂本人就是美的使者。

可是,罗嫂做法,当时得不到官方认可,城市管理者认为落叶就是垃圾,要尽快扫除。当年评比卫生城市,考评组专家找到了“未清扫的死角”,扣了分,主管领导挨了批,罗嫂队长的职务差点被撸掉。

罗嫂改变不了“砖家”的意见。无可奈何,只得每天数次清扫落叶,弄得路面如水洗般洁净,林间、路面落叶不见了。弄得不少外来客打趣说,古城的银杏树是塑料或水泥做的,不会落叶!

此事倡议者张教授,本就迂腐倔强,一根筋,遇事非要争出个是非曲直,自然不甘罢休。不但逢人就说、四处申诉,而且以此事为例子,或讲课,或撰文,大张旗鼓地讨伐那些华而不实的城市管理措施及评比条款。

去年初,张教授申诉被有关管理部门采纳了。去年考评前,园林处及市容局专门向罗嫂道歉,明确说,银杏落叶季,可不扫除路面、林间的落叶,让美景存留时间长些。随之,城里城外许多地方,效仿银杏小道,暂缓清扫落叶、砍伐枯枝。经过摄影爱好者的艺术创作、宣传,瞬间多了许多从未听说的景致:城东的银杏苑,城西的荻花港,山麓的红枫小道等,城市因之靓丽不少。

张教授理念被认可,一河两岸的乡邻可以欣赏杏叶飘落时的自然秋韵。然而,罗嫂却多了麻烦。不用频繁地扫落叶,可得小心地用手拣去残破的杏叶、水杉的残枝,清除行人的泥印、林间杂草。

罗嫂虽然辛苦,可也乐呵。她那满脸笑容又略带腼腆的表情,经常与小道一起登报、上电视,成了风景。

前天,晨跑时遇到罗嫂和她小儿子。一向忙碌的罗嫂,竟然安静地坐在银杏小道的木椅上,反复听小儿子朗读白居易诗作《泛湓水》:“……。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见我探究目光,不好意思地说:

“听儿子读古诗,看今天一河两岸的模样,与古人记载有多大出入!”

“外地客人到此参观,也能说几句。”罗嫂为家乡、小河,为自己负责的小道骄傲!

想起来,市容局招聘曾经当过小学教师的罗嫂,负责维护管理故道景致,选对了人。在罗嫂及园林部门精心规划、呵护下,银杏小道干净整洁又不失山野风韵,本是人工树林却展现出自然风貌。

接着,平日腼腆的罗嫂,一改以往文静少言的样子,滔滔不绝地说:

“闭着眼睛,就能默想小河、小道的美丽!”

“睁大眼睛,就能看到“落叶秋弧”样子!”

“儿子在作文里将落叶比作彩蝶,获得满分,全年级表扬!”

看来,人人都爱美,只不过有人说出来,有人藏在心里。

突然,她话锋一转,突兀地问道:

“么事(俚语,什么)最美?”

迟疑半天,答道:“劳动最美,自然最美!”

话刚出口,为自己出言晦涩而后悔。

原以为她听不懂,哪知道她听后,满脸笑容,并且学着电视节目里主持人的口吻说:

“城西小河边,园管处罗嫂,正在描绘最美的画卷、做最美的事情!”

是的,自然美,因人,特别是爱美者的呵护,会更美!

二〇二一年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