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16
分享

云雾禅茶

茶是国饮,诗经称之为“荼”。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庐山的茶则发乎于美丽的神话故事。据说,受当年猴王孙大圣的请求,一群多情鸟衔着茶籽去花果山。途中,路过庐山,为山间胜景所动,不由自主地歌唱起来。于是,茶籽落入峰峦岭壑之中,开花结果,繁衍生息,后被人采摘饮用,于是就有了庐山云雾茶。

神话自不可以当真,但庐山茶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庐山茶最早记载见于东汉,《庐山小志 卷十二 什识》中记载:“更有鸟雀衔籽坠生林谷,名闻林茶,色白香清,谷雨时采之最良……。”唐朝,庐山茶已很出众。白居易在《春游西林寺》中说:“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宋代,日渐名盛,并成为贡茶。《庐山志 卷十二 贡茶》中载道:“宋太平兴国中,庐山例贡茶,然山寒茶恒迟,类市之它邑充贡,贡民甚苦。”明太祖朱元璋转战鄱阳湖及庐山数载,登基后,建御碑亭,封庐山为“庐岳”,云雾茶沾名山之光,声名远播。万历年间,嘉兴人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说:“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清代桐城人江皋,在江西瑞昌县做官期间,写下《江州竹枝词》十一首,其中就有云雾茶诗:“匡庐山上采茶归,云雾迷空尽湿衣。学得北源新焙法,江南嫩甲雨前肥。”近代,西方人到庐山,云雾茶随之成为外国人独家享受的“贡品”,也因之盛名海外。

庐山云雾茶茶色靓丽,味道醇香,可用六绝概之:“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南宋时,东林寺僧宝昙赠友人云雾茶,并赋诗评价:“舌端有小苦,辣味颇似之”“譬如脍麟凤,虽贵不伐饥。午窗万松声,清寒初上眉。口香唾茧纸,真是活国医。为我只饮此,勿饮甘如饴”(《送庐山茶与陈大监》)。无独有偶,朱德游庐山,亦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细细思之,云雾茶继承了庐山春雾张扬特质,充满了云雾的味道,因而有香浓味醇、性格泼辣的性格。

钻林茶或农家茶云雾味道最浓。钻林茶,也即野茶,是云雾茶的本源。最早,庐山云雾茶就是野生茶,生长于岩隙石罅间,称之为“缵林茶”(“缵”音“钻”,后直接称为“钻林茶”)。钻林茶生在山野里,雾气氤氲,光照不强,深得雾之真味;长在树林中,千枝竟发,适者生存,有强大的生命力;藏在密林中,人迹罕至,休息养生,浓缩大地的精华。钻林茶叶片厚实,色泽碧绿,香味浓醇,饮之爽口,唇齿留香。然而,山高路陡,荆棘横生,寻觅艰难,且量极少,即使专业人员,也是可遇不可求。而普通人都是饮用自种的农家茶。农家茶散种于房前屋后、地头畦间,平日里不会刻意打理,近乎野生,所制茶叶有钻林茶的自然味道。每到新茶上市,村民会视茶叶的长势及个人的爱好而采摘、炒制(清)明前茶、(谷)雨前茶以及夏茶和秋茶,前两者量少贵重,留作年节或待客之用,后两者就是大碗茶的主要原料。农家茶量少,少者家庭年产茶叶不满一斤,多者也就数斤,都是自用,最多作为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的礼品,不外销。于是,春末夏初,常会引得知性者或穿行山野,寻找钻林野茶,或流连于山中农家,品尝农家茶,求得真味。

好茶与好泉是孪生兄弟,龙井村边有龙井泉、玉泉及虎跑泉,普洱茶配碧玉泉,品庐山云雾茶真味,自然少不了庐山泉水,而庐山云雾茶之所以驰名,也是众泉所托。当年,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十大名泉,庐山有三,分别是庐山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的第一泉谷帘泉,庐山观音桥风景区内第六泉招隐泉,以及庐山天池峰顶第十泉龙池泉。此外东林寺内的聪明泉,五老峰附近的三叠泉,铁佛寺里的白龙泉等都闻名遐迩,是煮茶的上品水源。明朝的李绂六(公元1662-1721年进士),在《六过庐山记》中赞叹庐山泉与茶的绝配,说:“山中皆种茶,循花径而下至清溪,……僧以所携瓶盎,就桥下吸泉,置石隙间。拾枯枝煮泉,采林间新茶烹之,泉冽茶香,风味佳绝”。至今,即使身居闹市,本地人也会经常汲取庐山清泉煮茶,品味云雾茶的真味。

 

庐山的云雾、泉水及茶融合而成的“仙境”,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诗境。公元817年3月,江州(今九江市)司马白居易在庐山香庐峰挖药种茶,赋《重题》说:“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晚唐僧人存初公,饮用云雾茶之后,豪情万丈:“汉王峰上拥楼台,万绿阴中石镜开。明月和僧窗外立,天风吹鹤日边来。一匡翠岫烟霞好,九叠云屏海岳魁。爽气荡空尘世少,仙人为我洗茶杯。”(《天池寺》)。北宋诗人陆游在《游庐山东林记》中写道:“食已煮观音泉,啜茶”。“观音泉”即招隐泉,至今仍涓流不息。明代王思伍在《游庐山记》中说:“泉以轻妙,茶以白妙,豆叶菜以苦妙。”易实甫赋《云雾茶》诗云:“匡山云雾窟沉沉,闻有六朝僧未死。窟中产作云雾茶,灏气清英复无比。”“叶叶都含瀑水湿,枝枝尽带岚霞重。” 茶为草木,因雾、泉而获得生命,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云雾茶也因历代名人记录及吟唱而名更盛。

云雾茶能将文人带入诗境,而对普通人来讲,闻茶之香味,品汤的苦涩能让自己获得平和、恬静的心境,因之被视为珍宝。明末桐城人方拱乾《东古山摘茶》诗云:“摘不敢盈甲,啜不敢盈唇。”清光绪《江西通志》记载:“匡茶香味可爱,茶品之最上者”“茶五邑俱产,惟庐山出者香味可啜。”有人解释说,庐山云雾茶有此秉性,是因为与佛家结缘,禅意附身。暂且搁下云雾茶是否有禅意不说,但历史上庐山僧人参与了云雾茶的引种、管理、炒制等过程中,对庐山云雾茶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庐山志》记载:“云雾茶山僧多种崖壁间。” 清朝黄守羲(公元1693年)在《匡庐游录》中记录了当时情景:“一心(白石庵老僧)云,山中无别产,衣食取办于茶,…其在最高者为云雾茶,此间名品也。白香山(白居易)药圃茶园为产业,倍非虚语。”据传,庐山云雾茶为东林寺慧远法师采野生钻林茶驯化栽种而成。

曾请教出家人,庐山云雾茶为何能静心,其中有禅?佛家认为:“僧人参禅打坐、礼佛诵经,是一种寄托,是一种追求。庐山僧人种茶、饮茶,也是一种寄托,一种追求。”僧人在种茶、炒茶及品茶中,与庐山山水融为一体,获得了平和、宁静的心境。云雾茶性淡而俭、清除虚火及清淡净洁,出家人饮之,能去除疲劳、涤荡身心,焕发精神,有助于僧人进入“禅定”以及敏于悟道。因此,庐山寺院里有种茶、炒茶及饮茶的习俗:“茶堂”,“茶头”,“施茶僧”,“寺院茶”,“奠茶”,“普茶”等等。至于说庐山云雾茶中是否有禅,自在饮者心中,不然怎么会有“禅茶一味”之说呢?

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及传说,似乎也佐证了佛家与茶、禅与茶道的关联。传说庐山东林寺晋代高僧慧远,建东林寺,结莲社,聚徒讲学,以自种庐山云雾茶款待田园诗之祖陶渊明和隐士刘程之等,“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著名的“虎溪三笑”故事,就是儒释道三教名人同饮聪明泉水泡制的云雾茶后,大彻大悟后会心之笑。明代(庐山)开先寺圆信法师,临圆寂时说:“平生尝以衣钵付人,将终,示偈云:‘小儿曹,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至朝。’索茶一杯,遂脱去。”“脱”即脱化,谓逝去。细思起来,唏嘘不已,临到极乐世界之前,还要呷几口云雾茶,是要记住云雾茶的味道,还是担心此去佛国无此茶?

不在界中,不谙其事。普通人饮用庐山云雾茶,肯定达不到修炼“正果”或参悟人生之目的,但能解渴去腻、强身健体和睿智心神。也是,庐山云雾茶不但以其本身自然品质悦人,而且还以“六好”(好茶、好泉水、好茶具、好人、好环境、好心情)为特征的庐山茶文化传世。不少人相信,品庐山云雾茶,接受庐山文化熏陶,享受庐山秀丽美景,特别是雾中品茗,能幻景移情,放飞心绪,不一定会醉茶,但肯定会醉心!

 

改定于二0一九年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