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显沐的头像

刘显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2
分享

诗词砌筑的郁孤台

取道江西省赣州市西津街,转田螺岭小巷上郁孤台。田螺岭小巷长百余米,宽约三米,路东侧为围墙,路西侧为古旧房屋,百余级台阶,自贺兰山南麓直达郁孤台侧门。初看很不起眼,实则是赣州名街,苏东坡、辛弃疾、黄庭坚、周敦颐等或从此上郁孤台,一览赣州美景,或踯躅街道,吟诗作画,留下名篇。好友打趣说,走慢一点,看看能不能找到先贤的脚印,闻到大师当年的墨香。

贺兰山海拔131米,是赣州老城的制高点。据说,旧时赣州人读“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诗句后,崇敬岳飞,遂将田螺岭改名沿用至今。

郁孤台位于贺兰山巅,因贺兰山“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无从考证郁孤台始建年代,史料记载,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左右,李勉任江南西道观察史期间,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匾额称“望阙”。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8年),曾慥在原址增创为二台,北者仍称“望阙”,南者恢复“郁孤”原名。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台建岭北道署,后又改为察院行署”。明正德年间,赣州知府邢珣迁出察院,恢复郁孤台。清同治八年(公元1870年)郁孤台被大风摧毁,次年重建。解放后,1959年大修,1984年在原址按清代格局重建。主体建筑为三层楼阁(郁孤台),高17米,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300平方米。围绕郁孤台主楼,建有众多名人雕塑。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匾额。2004年,清除郁孤台周围建筑物,建成郁孤台公园,与贺兰山融为一体,恢复了当年“隆阜郁然孤起”之容貌,成为赣州中心城区一处靓丽的风景名胜。

在南岭万山中,郁孤台仅是沧海一粟,并不起眼。郁孤台虽为全城制高点,唐代始建郁孤台,也只是赣州一景。郁孤台走进国人视野,并闻名于世,其功首推苏东坡、黄庭坚等名士,肇起者则为北宋虔州知军(州)孔宗瀚(任职年限待考)。北宋熙宁年间,孔宗瀚修筑城墙,“改甃以石,并建(石)台(八境台)城上”。请丹青妙手将美景绘制成“虔州八境图”(“八境”寓“八景”而高于“八景”),郁孤台位列图中。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二月,苏轼于徐州(彭城)遇赴陕州任职的孔宗翰,赋《送孔郎中赴陕郊》为其送行,并满足孔宗翰二年前请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其中,“云烟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想见之罘观海市,绎宫明灭是蓬莱”诗句描绘的就是郁孤台。当时,苏轼看图做诗,以写景为主,将郁孤台比作蓬莱。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贬官岭南途经赣州,遍游赣州旖旎风光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也许是被贬心境不好,也许是尊重孔宗瀚,没有对赣州“八景”再赋诗,但仍留有一诗(郁孤台):“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苏轼写心情、友情及憧憬。又七年,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自儋州北归途经赣州,时年六十六岁。苏轼在赣州逗留40余天,期间游览郁孤台,再题诗《再过虔州登郁孤台和前韵》:“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归路述千嶂,劳生阅百州。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苏轼道出被朝廷赦免后的心情及志向。

元丰四年(1081)秋,时任江西泰和知县黄庭坚,受朝廷委派赴南安贡院主考,选拔赴省乡试的人才,并考察地方教育。游览郁孤台后说:“主簿看梅落雪中,闺人应赋首飞蓬。问安儿女音书少,破笑壶觞梦寐同。马祖峰前青未了,郁孤台下水如空。江山信美思归去,听我劳歌亦欲东”(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黄庭坚登郁孤台,说儿女之情,并留下《郁孤台贴》。苏轼、黄庭坚二人赋诗以写景色或抒发自己小心情为主。二人之前,咏郁孤台者了了,偶然有之,也以抒发作者心情为主,如孔仲武说:“赣水南边北势回,层城中起郁孤台。忆初二陆同登此,喜有阿连相继来。旧事前游休感叹,清风佳景且徘徊。天涯未有从□日,百里区区亦象雷”,等等。

然而,因苏轼、黄庭坚等名家题咏,郁孤台名闻遐迩,成了许多名士高流到赣州时登高远望、吟诗作赋的首选之地。加之南宋时期,赣州为南赣(包括粤北、闽西等地区)中心城市,大批文人到赣州任职或途经赣州,登临郁孤台者众多,诸如戴复古、辛弃疾、文天祥、姚勉、赵蕃、曹彦约、姚勉、赵文、高翥、释善珍、周必大、白玉蟾、曾由基、伍馀干、金君卿、高翥、赵汝譡、康与之等数十名家,留下诸多墨宝。他们之间,有的描绘郁孤台乃至赣州瑰丽景色,更多则是抚栏远望,写国破家亡、思念故土的凄苦心情。如康与之“郁孤台上立多时“郁孤台上立多时。”“一尊芳酒,慷慨悲歌,月堕人归。” 戴复古“郁孤台上月,无复照诗人。”赵蕃“郁孤台上苏仙句,多载寥寥无和章。”“君行应到郁孤台,惆怅登临记昔孩。”“路头且向郁孤台,却傍钓台深处回。”周必大“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屡往来。豪气虽存谁复识,形容变尽鬓皑皑。”

应该说宋朝,特别是南宋,是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是这个时代杰出代表。他们虽最终无力回天,但恢复中华的决心和行动,光照千秋,并且见之于诗文中。南宋名臣、曾任赣州知府的文天祥,共写下三首与郁孤台有关的诗词。《题郁孤台》说:“风雨十年梦,江湖湖城思”,《翠玉楼和胡端逸韵》说:“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和衡守宋安序送行诗》说:“方共衡云把酒杯,春风吹向郁孤台”,诉说恢复故土志向及向往美好的意愿。

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35岁的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司法狱讼的官),官署设赣州。他登临郁孤台,填《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一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造口又名“皂口”,位于江西万安县城西南三十里,南距赣州城六十公里,当年金兵追赶隆裕太后于此地。作者借“郁孤台”引出历史回忆,抒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借流水景致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借水怨山”,说出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表达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千古流传。

此后数百年间,无数人到郁孤台怀念辛弃疾。(明)夏寅《虔州怀古》中说:“宋家后叶如东晋,南渡虔州益可哀”“人代兴亡今又古,春风回首郁孤台”(明)张以宁《赣州郁孤台吊辛稼轩作》中说:“郁孤台前双玉虹,一杯遥此酹英雄。风云有恨古人老,天地无情流水东。”(明)李梦阳咏郁孤台道:“逆日送客返,慨然登郁孤。悲歌为闽广,指顾尽江湖。南俗羌夷杂,北流章贡俱。兵舸尚满眼,络绎诣饶都。”郁孤台成为旧日人们抒发爱国情怀之地,郁孤台因名人留下的文墨,更加“郁然孤起”,赣州城北小山岗上一栋楼阁已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景致因时代变更而蕴含新的内涵,郁孤台也不例外。如今,郁孤台西侧的田螺岭10号院(中共赣南临时特委驻地)的星星之火,已经汇集成不可阻挡的洪流。郁孤台下的阳明书院、濂溪书院已经华丽转身为赣州人自己的大学。三江彩虹飞渡,城区高楼林立,人民和谐幸福。郁孤台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了人们休闲娱乐、传习传统文化的地方。难怪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登上郁孤台,缅怀苏东坡,凭吊辛弃疾,有感时代巨变,步辛稼轩原韵,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菩萨蛮》一首:“郁孤台下三江水,人民血汗非清泪。遍地尽杉松,泱泱绿化风。十年树木计,前景在眉睫。决战胜天公,江流不再红”。

也是,东坡先生题诗将郁孤台推进人们视线,辛稼轩填词使郁孤台蕴含爱国情怀,郭沫若赋诗期待郁孤台映照赣州美景。郁孤台在诗词堆垒及文化积淀中不断长“高”,成为驰名大江南北的胜景,赣州不可或缺的景致,记录着现在、未来赣州城、赣州人的情怀。

二〇一九年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