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会文的头像

石会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0
分享

情满户部巷

 

户部巷,好响亮的名字,自明朝嘉靖年始,就有了这个巷子,岁月史由,已有四百余年了。

为何取名户部巷?并非这个巷子里有什么官府衙门,亦或户部官邸,而是因为巷子东头设有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主管钱粮、户籍,巷子西头则是武昌府粮库之地,巷子正处这两处之间,便叫了户部巷,户部巷就有了这个响当当的名气。真是衙门的影响力大,居然把人家的老名都给弄消失了。

原来,我也以为这个巷子里曾经有官府衙门才叫户部巷的,后来才知道此地其实就是一个武汉人过早的地方。

过早,是武汉人吃早餐的俗语,乃至荆楚一带都是这么说的。

一个“过”字,把吃的过程简洁明快地描绘出来了。但这个“过”字,在本地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问候,客气。武汉人早上碰到熟人,大多第一句话就是“过早么?”,以示招呼、问好,和西方人常说的“早上好”一样,武汉人的问好比西方人来的实惠,真是感叹中国文字的奥妙。

“过早”一词,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就有“过饭”之说,在《水浒》一书中也有“过午”之说,都是食、咽之意,《汉口竹枝词》中的“三天过早异平常”把“过早”说得更明白了。

古往今来,户部巷都是独占地理之优的,它位于武昌最繁的司门口,东靠十里华街解放路,西临万里长江汉阳门码头,南枕江南第一楼黄鹤楼。可谓名街、名江、名楼、名景而环抱的美食天堂。这里舟车络绎,人气鼎沸,且其早品汇江汉五粮,集天下干鲜,以鲜、香、热、快的汉味声名鹊起,经久不衰。如今更是借古老与新韵,承楚风而蔚然,特色彰溢,声誉远播。

我想,户部巷之所以蜚声国内外,首先是早点的品种多。分布在武汉三镇的早点在户部巷都能找得到,炸的、蒸的、煮的、炒的、熬的、干的、稀的、辣的、麻的、南方的、北方的,都是信手得来。近三百个品种真让你顾暇不及,眼花缭乱。有人说,来户部巷过早,连吃三个月也不会重样,这话一点不假。

这也许是武汉人给“逼”出来的,因为武汉人对过早很看重、很讲究,不马虎,似乎把过早当做一种品味,说是过早,不如说是品早。

户部巷的早点大多是武汉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名特品种,一般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传承历史。如老谦记炒豆丝、蔡林记热干面、汉口铁板炒饭、张记豆腐脑、彭氏糯米鸡、万氏米酒、徐嫂糊汤饺等,都是传统汉味,细料精做,原汁原味,随便挑选其中一二,都是佳肴美馔。

有趣的是户部巷的早点,还体现着深厚的美食文化,它们品牌背后都是有故事的,点点滴滴,在不经意中反映着武汉百年沧桑往事。

张记豆腐脑,是一家在户部巷已经经营五代的老号,火了百余年。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经常要家人去户部巷买张家的豆腐脑。真是名人、名品,相得益彰,越发火了张记老字号,代代相传,经久不衰,2004年武汉市小吃擂台赛,张记豆腐脑获大奖,誉满三镇。

老谦记炒豆丝,始创1918年,百年岁月,不知倾倒了多少达官贵人,总督黎元洪曾经是老谦记的常客。抗战以来,董必武、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老谦记的炒豆丝也是大赞有加,2005年老谦记炒豆丝获“江城名点”展销会金奖,会上倾倒无数食客。

蔡林记热干面,更是风风雨雨,走过百年沧桑,1930年,热干面创始人蔡明纬在汉口满春街挑担卖面,常有卖不完的余地面,丢之痛心,便把湿面摊开,摸上麻油,结果,面不馊不坏,第二天照样可卖。蔡明纬又突发灵感,索性把汤面变成干面,伴以芝麻酱,很快卖开了。蔡明纬是个麻子,食客们取了一个名字叫麻酱面,蔡明纬却不在意,更逗食客喜爱。他门前有两棵楝树,双木为林,便被一个秀才将招牌取名蔡林记。谁会想一个响当当的招牌,竟然出自两颗楝树。蔡林记经历了解放初期的兴盛、公司合营改造的变迁,改革开放重出江湖,又经受肯德基、麦当劳等洋货的冲击而再次衰败,后又在武汉振兴老字号的热潮中得到老树新开。它经风承雨,磨砺至今,更加光鲜。

老通城豆皮,由汉阳人曾厚诚于1929年创建,人称武汉“豆皮大王”而名冠三镇。1953年曾厚诚去世,主动将家产交给国家,其爱国大义之举后来影响了整个武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实施,“豆皮大王”美名更加深入人心,名噪江城。1958年一位伟人曾多次来老通城品尝武汉豆皮,大加赞赏,并留下了“国家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教诲,成为老通城发展史上最高光的一页。

一个品牌一段故事,一缕乡情,让户部巷浸润着深深的历史悠韵。户部巷的早点是鲜美的,也是文化的,正是这种文化的浸润,吸引了更多的美食追随者。

如今的户部巷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很多在此经营的生意人,不全是武汉腔的人了,湖南腔、四川腔、广东腔、北京腔,南腔北调的多了起来,他们慕户部巷而来,把各地的名特产也带进了户部巷。长沙的臭豆腐、口味虾,成都的肥肠粉、担担面,北京的铜锅涮肉、炸酱面,广州的鲜虾饺、云天面,浙江宁波的汤圆、温州的鱼丸,纷纷走进户部巷的店头,新的声音、新的品牌让户户巷更加光艳。

看着这般光景,固然高兴,然而,也有一丝隐隐的忧绪,武汉本地人一般都不会来户部巷过早的,也许是他们的礼让,不愿助这个热闹,搅了外地食客的兴致,也许是他们感觉这里过早太贵太不方便。

倘若是后者,则要引起户部巷的深思了。户部巷的早点确实很贵,停车也不方便,这点我是感同身受的。我在武汉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在户部巷过早仅一次。

户部巷,是平民之巷,户部巷的早点是大众的早点,户部巷的根在武汉三镇,在三镇人民的心中。如何吸引更多的武汉本地人,是户部巷今后要迈过的一道坎,守住根,才能枝繁叶茂。

一个品牌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创建与传承,往往传承比创建更难,考验商家的不是一时兴旺,而是经久不衰。户部巷如今已声名远播,我们绝不能因为好卖而放弃质量,也绝不因早已名扬而不守名节。

保住户部巷的根才是大道,大道至简,何不在武汉三镇多开一些户部巷分号,让户部巷走进大街小巷,走进武汉市民,网点如星,何等风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