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站在村头的作坊里,闪着喜悦的眼睛望着忙碌的村民;虽然她刚四十初头,两鬓却生出许多白发,晒得黝黑的脸上,额头眼角挤满了深深的皱纹。她身旁的案子上,摆放着一瓶瓶封装好的辣椒酱,好像一排排士兵整装待发。
作坊里的村民,在各自的流水线上戴着口罩、围裙、手套,哗啦哗啦洗辣椒、哐当哐当剁辣椒、咕嘟咕嘟熬辣椒……还有一些村民时不时站在一起交流着放姜蒜的比例。大家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林华的目光缓缓掠过每一道流水线,又落在案子上,她轻轻拿起一瓶辣酱,目不转睛地看着上面那枚"山村辣酱"商标,陷入片刻的沉思,虽然是片刻的沉思,却回溯到几年前:
她乍一到旮旮村,满街是杂七杂八的房子,歪歪扭扭的篱笆,家家门前一个玉米篓子,到处都是土岗子。村子里不种别的,只能靠种玉米为生,多年来的玉米保护价,农民养成了靠天吃饭,闲下来喝大酒,没事聚在一起打麻将的懒散习惯。
村民见从城里来了一个柔弱的女书记,七嘴八舌地说着风凉话:“这嘎哒快穷掉底了,整个女的来带我们致富,待不了几天就会走人的!”
望着一双双混沌的眼睛,听着一声声颓废的叹息,她感到身为第一书记肩上的重任:中国的农民不应该这样消沉下去,中国的农民应该积极进取,中国的农民要有骨气、有志气、活出个样儿来!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反复琢磨,在这片穷山僻壤,到底从哪儿能找到一条致富的路?思来想去,她想到了产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靠的是产业,有了自己的产业,村民的生活才会富裕起来。
于是她召开村民大会,请大家一起畅想小村未来发展。村民们却坐在下面心不在焉,玩手机、唠家常、打哈哈……当她征求大家的意见:“乡亲们,咱村儿做什么成本低,还能做出小村的特色?”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这么多年家家常做的也不过是小豆腐、豆腐皮、杂粮面干粮、大煎饼、山野菜馅儿的饺子、辣椒酱……这些破玩意谁家没吃过啊,还特色呢?”
“人有我精,人精我专。”她铿锵有力地说,“会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就做什么!”
一个晴朗的上午,她把村民聚集到村头的作坊里,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那天说的那些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她自己掏腰包买回来一些包装,和村委会的人把这些食品包装好,然后拿到县里各个卖山货的专卖店,请店里的人帮着代卖。半个月过去后,还别说,真卖出去一些。有人买,就有希望!与此同时她脑袋里跳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家山村产品专营店。
她坐车跑到市里最繁华的地下街租下一块地方,把小村的产品摆上去。为了赢得更多的顾客,又派出几个年轻的业务员,穿上蓝花布衣裳,现场介绍小村产品,免费给顾客品尝,还有一些赠送活动。几个月下来,最受欢迎的是山村的辣椒酱。
可仅靠这一家店卖辣酱怎能救活全村?她跑到旧物市场,买了一辆旧三轮车。每天忙完手头事,装上一些辣酱,她素面迎风,东奔西走。市县大小超市都有自己的老客户,想让山村辣酱入店难上加难。她厚着脸皮、耐着性子、陪着笑脸、飞着吐沫星子,一次次送货上门,还开启了赊货模式,和业主好说好商量:“您先帮我卖着,卖出去多少算多少。”就这样折腾了一年多,山村辣酱走向了市县千家万户的餐桌。为贫穷的小村创造了可喜的收入。
前年年末,为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她又带上山村辣酱跑到省里参加年货会。年货会上,她来了一场空前大促销,亲自佩戴“山村辣酱”字样的绶带,现场用牙签扎起切好的白菜片、萝卜片……蘸上辣酱给来来往往的经销商品尝,亮起嗓子吆喝着:“山村辣椒酱,生活好味道,每天来两勺,美味又健康,买五箱赠两箱,吃酱还能中大奖。”没想到,这种靠村民自己种植的辣椒,按小村传统工艺,不加任何添加剂,慢慢熬出来的辣椒酱,一炮打响。打那以后,酱香越飘越远……
而眼前,林华的目光再一次掠过每一道流水线:满屋子忙碌的大部分是那些喝酒打麻将的村民,现在他们身上有着无法形容的力量。每年在自家园子里忙着种辣椒,又跑到作坊忙着做辣酱,彻彻底底把酒和麻将抛在了脑后。在东北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一幅农民奔小康的画卷,正在悄然展开!
此情此景,许多种思绪齐集心头,林华望着一个个晃动的身影,一股暖流从胸膛里慢慢升腾,闪着喜悦的眼睛开始湿润……
她嘴角微微上扬,清了清嗓子:“乡亲们,听我说两句,习总书记说得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终于看到乡亲们走在奔小康的路上了,希望大家一直走下去!今年是祖国七十岁的生日,这是我们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作坊里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作品获得2019年黑龙江省宣传部、作家协会、广播电台等举办的"我的我的祖国"主题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