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之中,总有那么一些物件,纵然已陈旧褪色、锈迹斑斑,却依然承载着无尽的温暖与珍贵的记忆。于我家而言,那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回望七十年代末,它作为家中令人瞩目的“四大件”之一,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时的它,不仅是便捷无比的交通工具,更是时尚与潮流的象征。父亲骑着它,带着一家老小穿梭于乡间小路走亲访友,那一路洒下的欢声笑语,似乎至今仍在我的耳边悠悠回荡。
儿时的春节,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家里孩子们最为珍视的“宝贝玩具”。尤其是学骑自行车的那段经历,令人十分难以忘怀。那时农村的自行车,大都是加重自行车,车前后轮间是结实的倒三角形横梁承重结构,当时个子矮小,跨过那道大横梁骑自行车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子便发明了独特的“掏洞洞”骑自行车法。
这个"掏洞洞"骑自行车那可是十分有趣的事。练习骑自行车时,左脚先踩在自行车左脚踏板上,右脚在身后用力一蹬,车子便开始向前滑行。这滑行看似简单,其实才是学骑自行车时的重中之重,因为这对自行车行进中的方向,速度,平稳等技巧的把控都在此时练就。等滑行熟练后,再尝试着在滑行时,把右脚从自行车的三角架横梁下的"洞”中,伸到另一边踩在右脚踏板上,然后身体右侧紧贴自行车横梁,挺直身体,采用双脚半圈的用力踩,半圈倒踩回车链的方式,踩着自行车不断向前行进。这种“掏洞洞”骑自行车的方式可不简单,由于个子矮小,稍不注意就会失去平衡,摔个“狗啃泥”。我记得自己在练习时,也摔倒过好几次,膝盖和手肘都擦破过皮,但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让我一次次扶起车子继续练习。
经过春节近一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掏洞洞"式的骑自行车。尽管身为老幺的我是家里最后一个学会骑车的孩子,但那份成功的喜悦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心潮澎湃。
记得那时乡村与县城之间是没有公交车的,这辆自行车曾默默陪伴过我们兄弟姐妹,踏上漫漫求学之路。先是大哥骑着它奔向离家二十多里地的智果中学上学;后来两个姐姐先后又骑着它前往离家近三十里地的县城求学;最后轮到我,骑着它前往离家二十里地的池南中学读书。这辆自行车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为梦想奋力拼搏的坚毅模样。
二十余个春夏秋冬,它从最初的崭新亮丽逐渐变得陈旧斑驳,其间更换过不少零配件,也经历过多次维修,然而它始终坚守岗位,为我们的家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后来,我们都羽翼渐丰,先后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它也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送到了表弟表妹们的手中继续发挥余热。但它在我们心中烙下的深深痕迹,永远都无法被岁月抹去。
这辆自行车,是家的温馨符号,是爱的温暖象征,是那段艰苦奋斗岁月的有力见证。它承载着父母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凝聚着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
如今,时代如白驹过隙般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那辆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却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仍旧熠熠生辉,也将永不褪色。每当思绪飘回往昔,我就会想起它,心中便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滚烫的暖流,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对浓浓亲情的无尽眷恋,对悠悠时光的无限感慨。
年轻一代或许会对我们与一辆自行车之间如此深厚的情感感到惊讶不已,而老一辈人则会在这份回忆中轻而易举地找到共鸣,从而重温那段质朴而又美好的流金岁月。愿这辆“功勋车”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在岁月的浩瀚星空中永远流传,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