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喜墨的头像

喜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5
分享

金黄秋色里的收稻变迁史

金秋又临,大地宛如披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外衣。田野中,稻谷低垂,满眼金黄,此乃丰收的色彩,亦是大半年辛勤劳作的积淀。每逢此时,我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地飘向儿时过往,忆起农忙时那些收稻谷的旧时光。

幼年的记忆里,收稻谷是一项艰辛却又满含希望的农事。那时,父辈们收割稻谷全然依赖人力。家家都有一个硕大的方形木制“拌桶”,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稻谷脱粒工具。长方形的大木桶,半边围上竹片编制的大晒席,秋天收稻谷时,农村的稻田中到处可见。大人们弯着腰,将割好成捆的稻谷用双手握牢,用力举起并将稻穗在拌桶边缘用力拍打,“啪、啪”之声在田野间中不断回荡,稻谷便纷纷脱落至桶内。一片稻谷拍完,还能在水田里拖着拌桶,沿着割好的稻谷堆,前往别处继续拍打收获稻谷。等拌桶内将满,便及时装袋扛走,桶空后又接着继续收集拍打。那时的日子虽艰苦,但人们脸上却洋溢着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随着时光缓缓流逝,我渐渐长大。到了八十年代,村子里开始启用人力打谷机。这在当时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机械工具。它主要由一个大的方形桶状容器作为主体,有的由木板拼接而成,有的则是厚铁皮焊接而成,极为坚固。容器上方安装着一个带有齿状结构的滚筒,通过齿轮、皮带与脚踏装置相连。旁边还有扶手,以便操作时稳定机身。收稻谷时,我们将收割下来的稻穗放在滚筒上,用力踩踏踏板,滚筒便飞速转动起来。滚筒上的U型齿快速击打稻穗,稻谷便从稻穗上脱落,掉入下方的桶体中。手中的剩下的稻草则扎成一把把的,立在水田内,稻谷将满时可装袋拉回家清理凉晒。人力打谷机的出现,使得收稻谷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农忙时间也缩短了一半。它提高了打谷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仍需耗费较大体力,操作也相对较为繁杂。

步入九十年代,电动打谷机的问世让收稻谷的方式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动打谷机外观上有一个金属框架作为支撑,四面和底面用几毫米厚的钢板焊接成仓体。仓体侧面安装着小型电动机,经过传动装置,能够带动仓体上部的滚筒转动,滚筒的上部是挡布或挡板,可以防止滚筒打下的稻谷乱飞。这个仓体就是脱粒仓,一般呈长方形。脱粒仓上方有一个进料口,用于放入待脱粒的稻穗等农作物。工作时,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脱粒仓内的脱粒装置高速旋转。农作物从进料口伸入后,在脱粒装置的作用下,稻谷等颗粒迅速从秸秆上分离出来,因挡板遮挡,只能落入下方的收集仓中,脱完粒的稻草,还是扎成一把把堆放在田内晾干。相比人力打谷机,电动打谷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稳定的性能,避免了用脚踩踏板为滚筒提供动力,大大节省了打谷子时耗费的体力和时间,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近日,我回到家乡。如今又逢稻谷收割旺季,发现田野里却没有一台打谷机,询问家乡的老人们后才得知,现在收割稻谷早已开始租用联合收割机,根本不用人力操作了。如今的联合收割机,收割一亩水田的稻谷只要十几分钟时间,只用花几十至一百元租金。收稻了时,开一个空车,拿好袋子在自家水田边静候,联合收割机从地里过一遍,稻谷全部自动收割。收完的干净稻谷全部存放在收割机的谷仓内,到地边直接装袋拉回家晾晒即可。而且在收割时,同时还能将稻草打成一段段小节子,均匀地撒在田地里,化作肥料。整个收割过程省时、省力、省钱,节约出大量时间,还可以进城打工挣钱。

望着眼前这巨大的变化,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从古老的拌桶到人力打谷机,再到电动打谷机,直至如今的联合收割机,收稻谷的方式在不断演变,这背后是时代的进步,是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曾经,农民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流浃背,只为那一份丰收的喜悦。而如今,科技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农民们的生活也愈发美好。

回忆往昔,那些收稻谷的日子虽充满艰辛,但也教会了我们珍惜粮食,领悟劳动的价值。每一粒稻谷都饱含着农民的汗水与心血,那是大自然的馈赠,亦是我们生活的根基。展望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农业生产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我们的生活也会如同那金黄的稻谷一般,充满希望,并熠熠生辉。

在这个金秋时节,让我们共同感恩时代的进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起协力奋进,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奋力拼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