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红强的头像

孙红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5
分享

“集宝”旧事(三)

儿时村里有位伙伴,喜欢收集古钱币。我也受其影响,也开始了这样的收集活动。当时家里有俗称“袁大头”的银元两枚,这个伙伴一直想要与我交换,我就是不肯。在他数次坚持后,我无奈就找了些铜钱给他。

听母亲说,“这两枚是真的银元,吹一口气拿在耳边会有声响的,这是你奶奶在世时留下的,现在可珍贵着呢!”

奶奶出身于一个中农家庭,经媒人介绍,与塬上我的爷爷相识。爷爷是从山上搬到塬上的,生活清贫,但人忠厚勤劳。奶奶正是看中爷爷这点,不顾家里人反对,执意要嫁过来。

经过爷爷奶奶二人的努力,半年后,家里三间木房平地而起。奶奶过来时带了些嫁妆,其中包括一些银元首饰,这些首饰我还有幸见到过。

记得某年,父亲曾找同村的一位在县城上班的叔叔,拿着这些首饰去变卖。当时,母亲正在整理装包。我以前从未见过这些东西,就问母亲,“这些首饰留作纪念吧,为什么要卖呢?”

母亲无奈地说,“哎,本来也舍不得,毕竟是你奶奶留下的遗物。等家里经济宽裕了,再找人拿回来就是。”母亲当时可能只是一句敷衍我的话,而我当时信以为真,可后来我再没见过这些首饰回家。

数月后,那位叔叔送来变卖首饰的60元钱,和一件被折断的镯子,说经鉴定为赝品。父母非常高兴,对那位叔叔是千恩万谢。

上大学后,我有幸从长春的旧货市场,觅得一张民国纸币,印有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对着光亮还有人像水印,至今我还收藏着。

我到西昌部队后,偶尔闲逛仿古街,发现一家古玩店,寻得一些第三套人民币。想起当年,这些钱是真的“值钱”,父母无论怎么拼命务农做工,家里钱还是不够用,那段清苦的生活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这些钱虽然上面有部分残破,甚至还汗渍斑斑,但我只为收藏,算是为那段生活留存一些记忆。

这些第三套钱币,与我以前从朋友那儿兑换的第四套,以及当前正在用的第五套,我都依次整齐地装在册子里。然而,第一套、第二套钱币年代太过久远,也较为稀少,我至今未曾收集。

我在青岛疗养时,一天无意间看到一家银行,正在进行兑换纪念币。我上网查询得知,可先网上预约,再去指定网点兑换。那次兑换的是国内首次出现的抗战币,我非常喜欢,然而却赶上兑换的最后限期,我只预约到了距青岛市区很远的一家银行网点。

记得当时,为了兑换面值十元的抗战币,我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和近百元的车费,不过我觉得值得,途中还有幸看到了壮观的跨海大桥。

后来,我又预约兑换了航天币、孙中山币以及生肖币,如今已装满了一本大册子。

这些年,为收集这些钱币,费过不少时间和金钱,曾被妻子无数次的埋怨和怒怼。但我已经上瘾,仍然在坚持收集,乐此不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