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永红的头像

苏永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0
分享

藏在“点心”里的爱

在我们老家有一待客习俗,凡是接待贵客或是高龄老人的寿宴、结婚酒宴都要先上四个果碟,碟里装盛着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糕果。糕(高)果、糕果,接待高贵客人用的高级点心,才称为糕(高)果。因其甜而不腻,软糯适口,老少皆宜,且香气诱人,而成为家乡人们的最爱。许久未吃,总有种怀念萦绕在心头。

母亲知道我自幼爱吃点心,上次通电话时,说起好多年未吃到的糕果,心心念念的,这种繁琐的制作工艺点心应该没人做了吧?母亲却说“有有有,只要你们喜欢吃,就一定有,你们尽管回来吧,啥也不要带,我和你爸啥也不缺,你们安全到家就好”。

放下电话,我知道母亲又要开始为我准备她的“点心铺”子了。

父母的爱,总是那么无私,几句温暖的话语就会暖遍心窝,就像甜甜的糕果,让你有种一步就能到家的感觉。

小时候听奶奶讲过,糕果是用干面粉做出的点心,得分好几个步骤才能完成,费时又费力。

首先蒸面 ,将面粉放到蒸馒头的笼屉里,按实、大火蒸熟,将蒸好的面粉全部打散,弄成粉状,待凉备用。

其次热油 ,把花生果油倒进锅里,加热到开锅后冷却备用。

再者就是和面 ,用冷好的花生果油加糖(白砂糖)与蒸熟的面粉一块和面 ,可以放些葡萄干、果仁、香精等佐料一块和到面里增加香味。

最后上模具,把混合好的材料,平铺到专用的模具上 ,用平整的板子将面粉充分压实(不需要太结实) ,在平整后的面粉上铺一层绵白糖,然后再平整,再压实,最后切割并包装。

都说最美的旅途就是归家的路,它像一条脐带,那头连着母亲,这头连着你。虽然分居两地,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涌动在身体里。

回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就像漂泊在外的小船,回到避风的港湾,就像北归的雨燕,飞回躲雨的屋檐。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在看到父母的那一刻,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欣喜与安然。

母亲早已把我儿时的闺房打扫的一尘不染,旧颜一直未变,可能是母亲对女儿的一种思念,从来不言思念,却把思念藏在了这从未改变的女儿的房间。

父母的爱,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电话问候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都很好,不用挂念,照顾好孩子们”。殊不知通话时,他们却因不舒服而在打着点滴。

放下行李,母亲便迫不及待的搬出她的“点心铺”,满满一整桌的点心。母亲拿起这个又拿起那个“这个好吃,这个也好吃,快尝尝……”我的眼睛湿润了,偷偷转过身擦掉那不争气的泪水,回头品尝着母亲铺子里的各种点心。

看向桌角,眼前一亮,是那包四四方方,用防油包装纸包着的糕果,我的最爱。我小心翼翼的托起它,一点一点打开包装,那喷香喷香的甘甜正是漂泊在外时对家的思念。

我添添嘴巴对母亲说:“这么好的点心,您还是包起来等着贵客来了再吃吧”。母亲却说:“啥贵客,你们就是我的贵客,快吃吧,还有好多呢。我跟你爸做了一大锅面粉的,留下这几天吃的,其余都给你全部带走,回去冷藏起来,馋了就拿出来吃,能吃半年呢。”

看着眼前整桌的点心与糕果,我想到了制作糕果时繁琐的工序,一道道工序,包含着多少父母对儿女的爱与牵挂。

我仿如看到了父母为我做糕果时的情形,他们不厌其烦的重复着那些动作:母亲在烧火蒸面,父亲在用模具按压着快要成型的点心。

灶堂里的炉火红艳,染红了母亲那快要见到儿女时慈祥喜悦的笑脸,糕果的甘甜熏染了父亲对儿女们满目的爱怜。

父母对儿女的爱,无处不在,它们藏在儿女回家时父母的欣喜里,藏在母亲的点心铺子里,藏在离别时父母不舍得眼神里,藏在父母为儿女精心制作的糕点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