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家建成一个旅游打卡地“桑园公社”,就是一种桑椹采摘园,游客入园不仅能亲身体验桑蚕文化,还能自行采摘又大又甜的桑椹,亲自了解桑椹制酒的制造工艺。体验植桑养蚕的乐趣与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丝绸文化。
“春蚕到死丝方尽”,北方的五月绿树成荫,布谷正忙,鸟语花香,正是桑椹成熟的季节,也是蚕儿三睡三醒后化蛹结茧的关键时刻。想起那些年母亲忙碌在桑园与蚕室的岁月,便不由得拿起笔,为早已苍老的母亲写点什么。
每到夏季,家中三间瓦房,一块离家有二里地桑园,母亲便忙碌与两点之间。就像把自己缚在蚕茧里的蚕儿,绕来绕去,把青春绕在生活里,把一生织进丝绸般柔滑如诗的岁月里,忙了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
蚕的一生很短暂,只有二十多天,而这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它却经历了蚕卵,蚁蚕,幼蚕,蚕蛹四个阶段。
那时的蚕卵是由蚕茧站统一分发,如米粒般小小的蚕卵,按重量分称后被粘贴在一张十六开的白纸板上,这就是一张蚕。
母亲为了能多劳动一点,桑叶丰厚的夏季就会申请多分发一点蚕卵。而这样做往往到最后,桑园里的桑叶根本不够那些蚕宝宝们填肚皮的。
记得有一回,一张多的蚕儿被母亲饲喂的特别的好,最后桑园里采没了桑叶,这可怎么办?在母亲愁的团团转的时候,父亲说他记得山后有几棵野生桑树,这盛夏时节一定也会枝繁叶茂,可以去采回来喂食蚕宝宝。
于是在母亲一定要注意安全的再三嘱咐下,我和父亲拿着编织袋进山了。不知我们翻过了几座山,越过了几道弯,披荆斩棘,终于采回满满两大编织袋桑叶。我虽然被野生荆棘磨破了手臂,但是听着蚕儿“唰唰唰”吃着我的劳动所得,看着母亲脸上的愁云散去时,我全身所有的痛感全部消失。
蚕的一生要蜕皮六次,在幼虫期的四次蜕皮,蚕茧中的蜕皮成蛹,以及破蛹成蛾。每次蜕皮后蚕会增长一龄,经过幼虫期四次蜕皮后,蚕会变成五龄成虫,开始吐丝结茧。
明代刘基在《春蚕》一诗中曰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这首诗描绘了春蚕的辛勤劳动和最终的牺牲。
就像我的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从未央求我们为她做过什么,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置办过什么,一生都是粗茶淡饭,布衣蔬食。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看着母亲为家庭忙忙碌碌而日益苍老的容颜与满头白发,我又想到了把自己缚在茧子里的蚕儿,吃进的是树叶,吐出的是银丝,日缠夜绕。你看不到它在茧子里是怎样的忙忙碌碌,最后奉献完自己的一生,退化成黑黑瘦瘦,满身褶皱不吃也不喝的一只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用其巢丝织绸的国家。蚕丝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天然纤维中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丝绸是高贵的衣料,也是艺术品,极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影响极为深远,我国的丝绸远销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有时我在想,经母亲之手饲喂出的蚕丝,是不是也会在双峰驼的背上跨越丝绸之路远走他乡,是不是也为中国的丝绸事业而贡献了一点力量?
在这万物疯长,桑叶茂盛,桑椹泛红的美好夏天里,让我们记起那份桑蚕里的乡愁与蚕农的渴望。记起那份生命周期的蜕变过程,并将传统的工艺进行保护与传承。
全文:12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