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银华的头像

沈银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30
分享

昨夜星辰

   沈银华

                                                  

昨夜的 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 也许是上了年纪,刚步入退休行列的缘故,每当听到高胜美唱的《昨夜星辰》这首歌,我就常常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昨天的故事就象昨夜的星辰在脑海中时隐时现,闪闪烁烁。

读小学五年级时,家里很穷,父亲规定我和弟弟每天下午轮换着放牛。轮到我时,就把书包带上,在放牛时复习近一两天的功课,然后爬到高高的松树上,砍下枯枝,捆一捆柴回家。 一天下午,又轮到我放牛。昨天的算术课已经讲完,估计今天会上新课——分数除法,于是把分数除法这一节看了好几遍,并记住计算法则:分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晚上回家把这一节的习题全部做完。 第二天算术课,王振华老师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一道分数除法计算题,面带愠色地叫我上去演板。我心生暗喜,大步上前,不假思索,一下子就做完了这道题。这时,老师转愠为喜,足足盯了我十来秒钟,那目光充满了惊异和赞赏。自此王老师对我十分亲切。

 

上初一时,教语文的周雁南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春天来了》 ,大概是因为当时每一学年是从春季开始的吧,老师就出了这么一个应时的题目。老师当时说,这第一篇作文我不讲,你们自己去写,看谁写得好。

看到这个题目,我百感交集,心潮难平。因为小学毕业后,学校根据成绩选定我和另外三个同学上初中,而家里太困难,决定不让我继续读书。开学四五天了,我还在生产队里天天同社员们一起干农活。第六天晚上,父亲将我叫到跟前,亲切地说:孩子,我常年多病,家里年年超支,现在家里超支加贷款有一千多块钱,不让你读书,是迫不得已的,我心里也很难过。小学的王振华老师已经来我们家好几次了,要我答应让你去上初中,并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我已经答应他了,他说后天星期一组织学生敲锣打鼓把你送到初中去。听完父亲的话,我眼泪已经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心里充满了对王老师、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星期一那天,王老师真的组织学生敲锣打鼓把我送到初中。

我决定将这一经历写进作文。作文课上,我头也不抬,一气呵成,在作文本上写了满满的六页。作文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啊,王老师,你为我所做的努力,就象一股股春风,温暖了一个少年冰冷的脸,温暖了一个少年绝望的心。

几天后的作文评讲课上,周老师很高兴地对全班同学说:这次作文大多数同学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到来了,枝头吐绿,鸟语花香之类,但有一个同学别出心裁,立意不同。我读完之后再说出他的名字。当老师读完后说出我的名字时,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此情此景,当时觉得自己快要晕了。

读师范时,每天下午有两节活动课可以去图书室借书看。一日在借书窗口,我将写着《文言实词虚词解释》的纸条递给图书室的陈友三老师,老先生接过纸条,摘下老花镜,象观察外星人一样打量着我,然后微笑着向我点点头。这大概是当时看这类枯燥书的人很少吧。

 

读师范时到黄泥湖去挖田,学校分配每班挖一块,一块大约有八亩。第一天下来,个个手上磨起了几个血泡。我便向班长建议去借铁犁和绳子来用人力拉犁犁田。班长说:你会犁田吗?”我说可以试一试。第二天,开始犁田时,个个都想显本事,不想做牛拉犁,只想做人扶犁。但不是犁深了拉不动,就是犁浅了,拉着空犁跑。不一会,他们一个个败下阵来。我说:你们还是甘心去做牛吧,我来扶犁。犁的时候,浅了就稍抬犁尾,深了就稍压犁尾,一上午就把昨天剩下的部分全犁完了。而其它班还剩下五分之二未挖。回想起来,自己只有那一次实实在在做了一次人,而后来却做了一辈子的牛。

 

读师范时,学校每周安排全校师生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一日,文娱委到教室分发电影票,我拿了最后的一张。来到电影院找到座位,发现邻座是一个眉清目秀女生,印象中她是体育班的,很有朝气。可怜当时一场电影下来,我大气都不敢出,一句话也不敢说。

转眼又到了看电影的日子,我随手抽了一张票,心想这次邻座该不会又是那个女生吧。到电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时,发现邻位是空着的。不大一会儿,一个女生向这邻座走来,定睛一看,又是那个女生,我很惊异。当她发现邻位又是我时,惊喜地叫了一声。她热情开朗,将手中的零食分一半硬塞到我手里,并说:希望下次看电影时再次碰到你!

一九八零年春,所在的荆竹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到横岗山春游。前一天老校长王振中使出了自己的绝活,扎了一个三米长的大风筝 ,让大家带到山顶上去放。当时的横岗山庙宇可没有今天这么豪华气派 ,今天的大雄宝殿处只是一处没有屋顶的断壁残垣。那天山上的香客还真不少,可大家对烧香拜佛不感兴趣,只关心那大风筝能不能飞起来。

来到山上 ,大家直奔庙后的高处看校长放风筝。校长叫四个人把打开的风筝托过头顶,借着风力 他手里不断地扯线放线,不一会儿,风筝就颤悠悠地飞起来了。风筝越飞越高,风力越来越大,线快放完了,校长不断扯线收线,可风筝再也不听使唤,上下翻飞,在空中打着旋儿,一头钻进人们烧香拜佛的庙堂里。庙里的香客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突然从天而降,有的大惊失色,纷纷涌向殿外,有的当即鸡啄米似的,叩头跪拜,有的双手合十,喃喃絮语:菩萨显灵,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后,个个笑得肚子疼,直不起腰来。              

 一九八三年五月,所在的芦河中学安排我上一次语文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我选定现代散文家鲁彦的散文《听潮》作为教学内容。

《听潮》是鲁彦30年代的作品,是《听潮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描述了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通过描写大海的变化,海潮涨落的情景,讴歌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作者抓住大海落潮、涨潮初起和涨潮达到高峰时,声音、情态的不同,感受的不同,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以为中心,用细腻的笔触,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依次描绘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具有音乐美,意境美,突出了海的美,海的伟大这一中心。

 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按照朗读要求,依次朗读并概括出三幅海景图的特点,然后再按朗读要求,通读描写三幅海景的文字,以强化学生的印象。

 有趣的是那天刚开始上课时,天气异常闷热,似乎有一场暴雨就要到来。在品味海醒图时,远处不时传来隆隆的雷声,天色开始黑了下来。在赏析海怒图时,外面已是雷雨大作,在最后学生齐读完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这一节描写涨潮达到高峰的文字时,一道白色的闪电划破长空 ,一炸惊雷震得窗户玻璃砰砰直响。见同学们还在发呆,我当即引用作者在文章结尾的话大声说:“‘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是会意的笑,课堂情绪十分高涨。也就在这时,下课的铃声正在敲响。

常带毕业班,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中考前几天几夜,脑子在不停地转,排查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补充训练。

一九九零年中考前一天,在排查学生的作文训练情况时,觉得学生写记叙文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浅显的议论文,尽管训练过几次,可能还不会得心应手。中考直接让学生写议论文,可能性不大,但写读后感这类带议论性质的作文不是没有可能。读后感也训练过几次,但相对于记叙文训练来说,还是比较薄弱。这么一想,我就动手找了四个原材料和根据这四个原材料写出的读后感例文,在当晚再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有趣的是,兄弟学校有一个班在隔壁教室复习,有一个学生跟他的老师说我在讲如何写读后感,那个老师说中考作文写读后感,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语文考试结束后,同学们走出考场,个个喜形于色,说作文真是写读后感,写《记一辆纺车》的读后感。这时,等候在操场上的家长,无论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争相上前和我握手拥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