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欣欣然的头像

欣欣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4
分享

晋梅香如故

孟冬十月,秋已远,冬才至,寒未始……

窗外久违的暖阳,不经意间俘虏人心,让人急切地想要冲出门,去天地间撒欢儿,去感受灿烂熠烁,去体会古人“冬曦如村酿,奇温止须臾。行行正须此,恋恋忽已无。”的负暄之乐。于是,我们出发了,一车,五人,目的地——蔡山。

蔡山,地处黄梅县城的西南部,南邻长江,北倚太白湖,与庐山隔江相望,江影相连,恍若兄妹。传说,从前有个暴君讨厌庐山挡住了庐江的水流,决心要把庐山迁出庐江,于是他用赶山鞭抽打庐山,打了九十九鞭,庐山一动也不动,只是身上留了九十九条鞭痕,庐山九十九凹就是当日九十九条鞭痕。最后一鞭把庐山惹怒了,决心一不做二不休,不仅要挡住庐江的水流,还要挡住九江的水流,于是突然喷出一堆石土,横挡在九江的汇合处——蔡山,也就以此诞生了。

蔡山的来历虽是妙趣横生,但吸引古今文人雅士来此驻足的却另有缘故。

蔡山梅园蜚声在外,而由祖师支遁亲手插栽,树龄已有1600多年的晋梅才是文人雅士的最爱。生于东晋末年的陶渊明,与晋梅几乎同龄,而且心意相通,据说这梅树为了让当时家住柴桑的陶渊明跋涉数百里赶来赏花,特意为他每年冬春季二度开花,故称“二度梅”。而诗仙李白更是夜宿江心寺,趣登摘星楼,醉赏二度梅,挥毫泼墨留下来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佳句。

而今,晋梅被守望者细心围护。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人为毁损的古梅,主干虽朽,但枝干仍有新绿。从冬开到春的二度梅,面对秋叶飘落、秋雨潇潇,暂且把清芳冷艳、一枝独秀藏于心胸,直待雪花飘舞时,再以迎春之态傲然绽放,自在芬芳。

……

车子穿过一马平川的原野,停在蔡山文化站前,站长梅杰早就静候多时,让人不禁心生好奇:蔡山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色,又一直浸润在淡雅的梅香之中,那这里的文化站又是怎样的呢?

眼前是修葺一新的三层小楼,青白相间的外观颇具现代感,正前方是1500平方的文化广场,平坦而宽敞,广场四周修建了漂亮的花坛,种植了葱郁的绿植,安装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架,老百姓会聚在这里健身、跳舞,看大戏。而此刻阳光正好,虽是近晌午,仍可见三三两两村民悠闲地坐在广场上晒太阳,或做针线,或唠家常,或靠着篮球架打呵欠,旁边还有一只小黄狗在摇晃着尾巴……蓦地有种岁月永恒,人间静好之感。

拾阶而上,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内处处透露着文艺气息,四面张贴的书画楹联作品,随处可见的琴、棋、笔、墨,满墙满柜的书刊杂志,恰到好处的宣传栏,还有耳畔悠扬婉转的黄梅戏……梅站长不无自豪地说,“看书、听戏、下棋、唱歌、跳舞,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时髦。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地特色活动,让更多地老百姓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当中,学会品味生活、品味文化,感受艺术的魅力。”

与梅站长的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近年来,县文旅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悄然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原本被动、静止的文化场所“活”了起来 ,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雅俗兼具的乡镇文化站让分散的群众聚集有场所、展示有平台,重新激发起文化激情,相继组建起广场舞队、武术队、诗词楹联协会等各类业余团体,其中登记注册的就有15 支队伍,位列乡镇之首。一到农闲时间或传统节日,群众自发地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舞,好不热闹,黄梅戏、采茶戏、文曲戏轮番登场,每年各类活动演出高达260多场次,其中最为盛大的当数每年7月30日在江心寺为地藏王举行的诞辰庙会,“三省七县”(湖北的蕲春、黄梅、武穴;江西的德化、九江、湖口;安徽的宿松)百姓聚集于此,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只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地藏王菩萨,年年月月在九华,七月三十到蔡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又何尝不是在滋养一方人呢?年年载载,四季轮回,梅花又在这冬日里悄悄苏醒,清丽淡雅、暗香浮动,而那枝头新发的嫩芽不正是即将绽放的文艺花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