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千百年来江南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前来光顾。美丽的江南山水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水乡文明,位于江苏省南部的无锡市,就是江南山水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水乡人民和无锡山水,共同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靓丽风景线,一幅江南山水图也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说起江南山水,就绝对是绕不开有着“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无锡古称梁溪,相传东汉时著名文人梁鸿偕其妻孟光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梁溪”。无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深沉的故事,也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缩影。无锡的历史底蕴浓厚,在当地自古就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说的就是这里。
湖之秀
“无锡鼋头渚,江南佳绝处。清风拂道院,烟雨笼太湖。三千碧波涌,五万红莲簇。何时执子手,漫步鼋头渚。”这首诗描写的是无锡有名的太湖美景。郭沫若先生曾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太湖,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丽于一体。而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享有“太湖第一名胜”的美称,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
春天到此造访最佳,沿着一条湖边小径移步前行,湖边群芳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路树木茂盛,姹紫嫣红,不由地令人沉浸在无边的美景当中。鼋头渚充山大门气势宏伟,宛如古代宫殿的大门,跨进大门,眼前顿时一亮,只见山湖环绕,草长莺飞,每一个角落处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漫步在鼋头渚樱花大道,一路上的樱花树绿意盎然,枝丫上各色粉嫩的花朵簇拥在一起,白的像雪,粉的如霞,朵朵樱花在春光里摇曳身姿。这里是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之美誉。微风轻拂而起,落“樱”缤纷,漫天花瓣轻舞飞扬,带来了远方不知的醉人花香,樱花婀娜多姿,无数的樱花瓣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一只只蝴蝶在花海中轻盈舞蹈,像是粉色的轻纱随风浮动,令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在梦中。
春天的鼋头渚美在那漫天飞舞的樱花,也美在那波光粼粼的太湖水。驻足远眺,茫茫太湖犹如一颗巨大的宝石,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更是美不胜收,诗中所说的“鼋头烟罩翠螺髻,水抱山环碧玉村。”当真是毫不过分。走过长长的林荫小道,眼前人头攒动之处便是渡轮码头。太湖无日不起浪,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乘舟太湖上,在湖中远处回望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湖面上下苍苍茫茫的一片,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湖水和蓝天相接,水天一色无边无垠,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天。游船似叶,射起无数涟漪,水花四溅,如珠玉入盘。远望湖岸,只见远山如黛,山峦连绵起伏雨雾遮掩,远远望去,像是大海的巨浪涌向远方,云山一色,似断还连,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隐云雾之中,颇有“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概。
河之声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若太湖水鼋头渚代表了无锡的壮丽恬静,那么古老的运河水则代表了无锡水的律动与繁忙,古老的运河见证了无锡水乡文明的发展史。走进清名桥运河,宛如进入梦境,但见天色宛如洗练一般靛蓝,晴空万里白云点点,古老的运河奔流不息,运河水上船只往来繁忙,运河两岸粉墙黛瓦,阳光映在水中,鱼鳞闪闪波光荡漾,江南水乡的魅力在此尽情彰显。
无锡当地的繁华则得益于运河水便利的交通,存留至今的码头遗址和老街,无不是当地辉煌岁月的见证。从古到今从秋到春,古运河水悠悠流过岁月的痕迹,清名桥飞架运河两岸,桥上游人三三两两,桥下古运河水似锦缎,秀气俊美的江南姑娘,慵懒的摇着竹篙,驾一叶扁舟,唱着渔歌经过桥下,一袭微风轻拂,乱了云鬓,也醉了人心。清名桥南侧的伯渎河,经梅村直流常熟,古老的运河和伯渎河在此交汇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自然属性和艺术性格。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巷、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堪称东方文化的美妙再现。
若等到江南的烟雨袭来,这里便更充满了朦胧的诱惑。雨是河之源,河是雨之流,江南的烟雨,下得娇柔而缠绵,多情而持久,运河水在雨中缓缓向前流淌。丝丝细雨缠缠绵绵,如雾似烟,清名桥上,身着汉服的姑娘撑着竹绢伞,运河之中,木筏推开清澜,伴着浪花缓缓摇曳。淅淅沥沥的雨,清清凉凉的风,远方炊烟袅袅,一切宛如妙笔丹青,此时的无锡充满了诗意,好似一个凌波微步,罗袜生香的仙子一般。天近晚,运河两岸炊烟袅袅,沿岸灯火璀璨,遥看河上,渔火点点聚散,缀着零星白帆,人们移舟靠岸,清名桥上霓虹点点,彩灯璀璨,宛如一幅展开的画卷。
古老的梁溪河将太湖和运河紧密连接在一起。沿河两岸廊桥水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的雅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显得格外宁静。“你在舟中游,我在桥上留,月上柳梢好时候,人约黄昏后。”从明代开始“梁溪晓月”便成为当地不可错过的盛景,待到斜月西垂晨光乍现,梁溪两岸烟云缭绕,和着鸟啼虫鸣之声,又有月光与曙光相衬,依稀可闻在西去的清流上面已有鸣橹之声,移步在烟柳风中,如同仙境一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的大概就是这里了,梁溪水的秀美在这一条条河流上彰显无疑。
山之韵
追溯梁溪河,一路向西便来到了惠山,这里是梁溪河的源头。太湖鼋头渚和河流组成了无锡当地的水文化,而惠山则是当地山文化的代表。江南的山水一向不分家,若没有品味过江南山的韵味,对江南的认识就算不得完整。
古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无锡人在惠山定居历史悠久,而惠山也赋予了当地人特殊的文化内涵,也造就了如今大名鼎鼎的惠山古镇。惠山古镇是无锡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人文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区。走进古镇,就看见一条繁华的古街道,放眼望去,街道上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木制的小阁楼、雕刻精美的屋檐和门窗、石头铺成的小路,让人仿佛是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惠山的祠堂文化最令人人叹为观止,“祠堂多”是到惠山古镇的游客对惠山最大印象。在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的镇子里,保留有历代80多个姓氏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数量高达竟有ll8家之多,这个数目,国内古镇中当无可比肩。
街边这些祠堂满是故事,这里的每一个祠堂里所纪念的人物,都是一册历史。其中祀主最早可追溯至商末周初、开辟吴地的吴泰伯,现存建构保存最早的是唐代的华孝子祠,最晚为1949年的秦周氏贞节祠,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在惠山泥人全盛时,这里曾是赫赫有名的“泥人一条街”,大小的泥人店面、作坊有120家之多,几乎每一个祠堂都会隐藏着一个泥人作坊。走在祠堂里,每一步、每一瞥都是几百年,这些建筑,满满地盛放着一曲历史的古韵。
古镇里面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穿着靓丽的衣服,扶老携幼,将古镇塞得满满当当。青石板路的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小摊,摊子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民间小吃,还有卖装饰品的、纪念物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而在众多的商品当中,惠山泥人绝对是最亮眼的一个。
惠山一带细腻的粘土是惠山泥人成为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的关键。塑造泥人的主要原料是选自于惠山脚下离地面一公尺以下的黑泥,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千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照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而盛行于明清的惠山庙会、香会、祭祠,为泥人提供了理想的销售渠道,促进了泥人的发展。
太湖、无锡的河流和惠山共同组成了独具魅力的无锡山水文化,这里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这里是美丽江南山水的缩影。无锡就像太湖之恬静,古河之奔腾,又有惠山的朴质,在这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在这里充满了对江南山水最诚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