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玖鼎的头像

玖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1/03
分享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林文楷散文集《三峡的风》

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Francoised’Esnbonne)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部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和变换》。在作品中,她强调,妇女已经被男性统治的社会降至少数种族的地位,尽管她们在人数,特别是在生育中的重要角色应该使她们有着重要的发言权,但她们长期以来得不到控制自己生育的权利,同样地球遭受了与妇女同样的待遇,受男性统治的城市化技术社会已经削减了地球的繁殖力,而同样也受男性统治的人类正在不断增加人口。人口过剩对于人类与地球都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妇女必须行动起来,在征求自己的同时也征求地球。”[1](12)

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消除父权统治,谱写新的女性神话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之产生;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全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文学批评研究也初见端倪,逐渐升温。在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女权主义思想的持续发展、文学与其“外

部”研究趋势的推动下,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浪潮也应运而生。[2](4)

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这一思想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19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关于生态女性主义有这样两种提法:女性主义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feminism)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the feminism of ecology)。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并且认为一个生态学家必定会成为女性主义者。[4](36)

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潮流,它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判男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赞颂女性贴近自然的美好本质,进而呼吁两性之间的相互平等及人类征服大自然的错误思想的改变,而在这个潮流中,生态女性主义者要寻求的是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与此同时,一名生态学家也必须是一名女性主义者。[5](56)

  1. 林文楷的散文创作与《三峡的风》

    当代三峡生态女性散文在中国散文这一领域可谓精彩纷呈,林文楷是三峡生态女性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虽是一位男性作家,但他的散文给予了三峡生态、女性足够的人文关怀。他的散文《渔坊》选入《2014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学会)。《为老朋友干杯》获中国当代散文奖。《读书需用心》获2010中国散文经典“最佳散文奖”。《北园晨钟》被载入《中国散文精致读本》。《梦在哪》获《散文选刊》“优秀散文奖”等,他的散文集《三峡的风》收录的包括以上在内的文章,通过对自然女性的观察、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思索、以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贯穿其散文集《三峡的风》的精神所在。林文楷的散文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生命意识,而且蕴含了生态女性主义核心内涵,这恰好无意中切合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

    作为三峡地区一位地方作家,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林文楷身兼数职,宜昌市夷陵区文联副主席,宜昌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宜昌市夷陵区诗词协会主席,《新三峡》执行主编。“中国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经典最佳散文奖”获得者。著有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是三峡地区最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集《三峡的风》收录了四十篇优秀散文,虽然并不是整本书都是写女性的,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章是写三峡生态的,三分之一强的文章是写女性的,写三峡女性的生活,三峡女性对自然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把对生的理解和对爱的追问进行到底。散文集《三峡的风》中的女性形象以及所蕴涵的作者本人的女性情怀可谓女性意识书写。读散文集《三峡的风》,你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林文楷的散文创作不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还蕴涵着丰富的三峡生态文化内涵,这也是本文突破单一女性主义视角,而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的原因。

  2. 充满爱的自然女性

    苏珊.格里芬在其《自然女性》中说道:“我们是岩石,我们是泥土,我们是树木,河流-----”[2](117)女性的生命和母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其情感特征最初就是由母者情感衍化而来的。在西方乔叟及典型的伊丽莎白时代作家的笔下,自然也是一位充满友善、关爱的女性形象。

    林文楷的诗性特质使得其和大自然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这为他在散文作品中更接近女性生存体验的本真状态,提供了文本条件。正如一位生态学者所说的:“自然、女性、艺术三者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同一性”[3](23)

    “我的母亲,轻轻地走来,投给我一束慈祥的目光,你勾腰伸手,做出要搂抱我的样子,我已快活得无以复加了,因为温暖,我的人生获得了最伟大,最为幸福爱的缘故。”这是《清晨》中的一段文字,第一篇文章《清晨》,回忆自己的母亲, 充满了浓浓的母爱。很巧的是,故事中的主角是女性,这是无心之遇,也许,在某一处未探测的心域,我期待母者力量的重新莅临,引领生者并安慰死者,呈现平安的秩序。母爱是人类爱中最普遍、无私而崇高的爱。作为男性,是儿时母爱的承受者,对母爱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女性文化总是和生命、繁衍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生命的涵义除了自然生命之外就是女性自身的生命意识。因此,女性若要解放就得书写出自己的生命篇章,以觉醒的姿态进行越轨,从“春闺”走向社会,由依附走向独立,彰显出自身的女性意识。在《万姐》里,万姐气质高贵典雅,似曾相识。通过分组了解到万姐出生名门贵族,有显赫的家世。后家道中落,但万姐通过读书,上大学,上电影学院,后改学医。万姐的终身职业虽是医生,但她却渴求艺术,向往文学,热爱音乐。她的诗词曲赋和歌舞造诣都很深。[7](63)人生多难,生活对万姐有诸多责难,失去白马王子,夫妻不和、失去心头肉-----但她没有被责难击倒,坚强地站着,爱上了文学,在文学道路上帮助他人,激发年轻人的文学之火和创作信心,从而获得了他人的尊重,赢得了深情厚谊。播撒了爱也收获了爱。

    “我珍藏着它实则是珍藏着对母亲深深的感佩和思念,因为这件背褂里含着太多的大爱,息息相关着我的生命,我对它是永远割舍不了的。每当我看到这件背褂时,就会有种油然而生的幸福和温暖感。”[7](126)《温暖的背褂》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三峡特定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女性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林先生对母亲深深的感佩和思念,以及对母亲那份难于割舍的爱。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轻柔、曼妙、婀娜却也不缺乏刚毅。女性作为自然之水,外柔而内刚,他们隐忍、大度,在这个充满尘埃的情爱世界里挣扎。在《大格格》里,第一次见到大格格是在母亲的病榻前,给我留下了甚为深刻的印象。[7](67)大格格,母亲说这是嫂。她年纪轻,她豁达开朗,待人真诚。大格格为了撑起一个家,进城打工,走进社会,赚回大把钞票。由依附走向独立,彰显出自身的女性意识。为了解决孩子的教育,大格格果断决定回归,无私的母爱得到彰显。她还无不讥讽地说:我出门满村子的人都为你担心,竟连孩子也犯了错,这回我不出去了。一块吊着的石头落了地,大格格不放心,表弟倒是放心了,他很满意。[7](73)再次彰显了三峡女性对亲人、子女无私的爱,大格格就是一位充满爱的自然女性。

    在林文楷散文集《三峡的风》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爱意,对自然、对子女、对他人、对山川景物------表现了一位生态女性主义作家对生态、女性的人文关爱。

  3. 《三峡的风》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女性充满艰辛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历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叔本华等伟大的哲学家、智者,在他们的头脑中均有着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的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文学,它内含男性统治、男性认同,用男权制的思维模式掌控一切。而女性文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由最初没有性别意识,奉行男权思想的“妇女文学”,到后来女作家从女人的角度,用女性的艺术笔触,表现妇女生活、心理、命运和追求的“女性文学”,再到今天以批判男权、父权,唤醒女性自主意识的“女性主义文学”[6](125)

    二十世纪,三峡人民特别是三峡女性的生存状态,散文集《三峡的风》的中都有所反映,对那些年代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生活都有人文关怀。尽管不是全书都在写生态女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生态女性主义去解读散文集《三峡的风》。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三峡地区,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三峡地区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的地位也随着改变。经济的发展使得女性受教育及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她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上都开始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女性意识也渐次觉醒。林文楷的散文集中,在《家乡中秋月》、《又是油菜花儿黄》、《曾经的野果》、《栀子花香》、《祖屋》、《故乡中秋月》、《吃新鲜》、《明亮的童年》、《香水如许》、《小金鱼》、《万姐》、《大格格》都有所反映。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机械论中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成了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它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自然作为养育者的形象遭到颠覆,女性也被指控为不可控制的野性的自然,这与她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林文楷在其散文《大格格》中有所表现,但是文中的大格格最后表现了强烈的母爱意识,回归原有的自然,回到三峡,表现了极强的生态女性意识。

    “别看母亲目不识丁,她的说文解字是像精心准备过的,又那么的随心所欲,他的解法怕是连她自己也不知其出处,有趣的是母亲不经意间说与解了。”“母亲就像是个满腹经纶的哲学家,在解析文字中解析了生活,解析了生活中至为深奥的哲学道理。”“母亲不只一次地说:富不离书,穷不丢猪。要我们牢记了这样的祖训。说一个人一个家,只要有了书和猪,就会延绵不绝,再穷再困苦也会充满希望。”[7](217)《母亲说文解字》中的几段文字,表现了三峡女性对文化意识的觉醒。母亲由于历史原因,不识字,但并不意味她不懂文化,母亲的说文解字反应了三峡女性的生活状态,那么具有生态意识。林先生及其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流露出林先生对母亲的浓得化不开的爱。

    “堂婶一张碎嘴,这年头衣食拮据家境困难,生活让她不堪重负,油盐酱醋和繁琐的家务弄得无名孽火三千丈又无处发泄,惟一的方法就是无缘无故地骂人。”[7](80)作者亲身体验了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三峡女性的生存状态,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写文章,表现出来了作者极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4. 结束语

    林文楷的散文写作描述了他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问题,那就是生态危机下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林文楷以自己的写作行动关爱着自然和女性,其散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彰显了女性意识,堪称一部蕴含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内涵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不仅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相似性,也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平等关系。在生态文化和生态意识逐渐被人们认同和重视的当今社会,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来解读《三峡的风》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育烽,陈智淦. 生态女性主义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

    [2]金莉 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

    [3]郑湘萍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4]王诺 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查伦.斯普瑞特奈克 生态女性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6,(11).

    [6]陈喜荣 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 武汉大学学报,2002,(5)

    [7]林文楷,三峡的风[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6.0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