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玖鼎的头像

玖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2/03
分享

从儒家的精神观念看婚姻------评《十九号房》苏珊(Susan)的婚姻

从儒家的精神观念看婚姻

------评《十九号房》苏珊(Susan)的婚姻

玖鼎

内容摘要:由于婚姻礼俗不仅是人类实现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而且其中包含了社会文化心理和礼俗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从儒家的精神观念看婚姻: 广义的婚姻观念包括择偶观念、贞操观念和生育观念。本文结合儒家的精神观念,从择偶观念、贞操观念和生育观念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中Susan的婚姻,指出Susan的择偶观念、贞操观念和生育观念符合儒家的精神观念。

关键词: 儒家;精神观念;婚姻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主要作品包括《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和《野草在歌唱》等。作品多产,从小说到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体裁。她创作主题多样、风格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多取材于在非洲的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她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间》,讲述一名职业妇女婚后如何在为妻为母的主妇生活中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本文将结合儒家的精神观念,从广义的婚姻观念来分析短篇小说《十九号房》中苏珊(Susan)的婚姻,阐述婚姻观念中的贞操观念是如何将苏珊一步步拖向了死亡的深渊。

中国传统的婚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婚姻法《户婚律》都是儒家崇尚的“周礼”的翻版(刘厚琴,1996)。西方英语国家的婚俗则受宗教思想影响较深,强调男女都是上帝的儿女,男女应该平等,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从儒家的精神观念看婚姻: 广义的婚姻观念包括择偶观念、贞操观念和生育观念(史凤仪,1987)。下面我们就从儒家广义的婚姻观念来分析苏珊的婚姻。

一 、门当户对

在中国婚俗文化中,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既源远流长,又长盛不衰(阴法鲁,许树安,1999)。

1、门第高下的“门当户对”。早在《国语·越语上》中就记载,吴败越,越大夫种前往吴国求和:“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可知当时嫁娶等级非常严格。到了魏晋南北朝, 魏文帝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中正既为官吏,也易与豪族接近,结果发展为不管贤愚,只论门第,于是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卒”的状况(徐朝华,1987)。在这样的社会中婚姻选择就有了很重要的标准:“门第高下”。这是一种门当户对。

2、财与权的“门当户对”。由于社会上门第观念极重,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一些有财无爵的人家为了求得晋升的机会,就用财力求得和上品人家的通婚,这样能够达到提升社会地位的目的,而上品家庭也乐于接受大笔的财产。“财聘厚薄”也就成了一个可选择的婚姻标准。于是, 有财的家庭和有权的家庭通婚成了第二种意义的门当户对。

3、第三种“门当户对”,就是所谓的郎才女貌: 双方才貌对当。男子以“才”实现自身价值,女子以“貌”作为进入男性世界的资本,“才”和“貌”成为传统社会对不同性别者的价值评判和文化限定。当“郎才女貌”在民间口耳相传的同时,它所代表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传承和扩散。所以,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人们最为称颂的良缘佳配就是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

在《十九号房》中,苏珊(Susan)和马修的婚姻完全符合儒家的门当户对的要求,这是多丽丝·莱辛一再强调的,奠定了他们婚姻的基调。

他们结婚以前工作称心,收入颇高,但绝不是工作狂,玩命工作可不是明理人所为。两人婚前都住着不错的公寓。他们结婚时年龄不大不小正合适。当时他们已二十八九,认识了一段时间才坠入情网,之前各自有些甜蜜大于苦涩的恋爱经历,所以他们不是那种会一见钟情感情用事的人,进一步说明他们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的,旁人也都认为他们是天作之合。真可谓是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

不像他们的好一些朋友,年纪轻轻就结了婚,他们觉得那些人很可能后悔错失许多良机;而另一些还没结婚的朋友,则可能对生活毫无信心,也可能饥不择食或为情所困而盲目结婚。

他们认为婚后不论保留谁的都不甚妥当,因为对方会有寄人篱下之感,于是他们搬进一套新公寓,这样谁也不会觉得要依赖对方。他们把婚姻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一切按部就班。这一切显示他们的婚姻物质基础很好,也是符合“门当户对”的要求的。

二 、生育观念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崇尚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认为有子万事福,多子多福。这里包括两个意思:多生子还要生儿子。螽斯(zhongsi)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昆虫,一生可产九十九子,所以在传统中国,人们常用“螽斯衍庆”之类的吉语祝愿其人多子多孙。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中,生男生女差别很大。《诗经·大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乃生女子,载寝之地,……”。更有甚者,《韩非子·六反》载:“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唐·杜佑,1984)传宗接代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古代中国受到高度重视。

《礼记·昏义》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传宗接代本身无可非议,但它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传宗接代,人们可以典雇妻子(典雇制);可以休弃无法生育的妻子;可以取很多妾氏;也可以让寡妇放弃名节等。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家庭对生男继嗣传宗的伦理观极为重视。

生育观念看似没有反映在苏珊夫妇身上,但作者还是提到了他们的生育观。苏珊夫妇过了两年逍遥的二人世界生活之后,苏珊开始怀孕生子,她辞掉了工作,公寓也换成了大房子。这反映了传宗接代是他们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连他们所生的孩子,也像选择好的,先是一个儿子,然后一个女儿,这多少反映了他们的生育观念,先男后女。跟着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这是对他们生育观念的强调。就算生活过得平淡无奇,进一步说明他们对于目前的生育是很满意的。

生育观念在苏珊夫妇也是有所反映的,对生子生女也是很在意的。两男两女的安排也反映了作者对生育的观念。作者力图说明生男生女差别不大,但还是突出地反映了对于对生男继嗣传宗的伦理观的批判。

他们知道童年短暂,小孩子需要母亲的照料,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对于很看重子女的成长的生育观。

三、贞操观念

《说文解字》说:“贞之为问,问于正者”。操是操行、操守。贞操就是正当的操守和品行。

贞操是揭示道德品质的一般首先范畴。在婚俗范围内它是一种性道德观念。它包括婚前贞操、婚后贞操、寡妇节操和妻妾殉葬制度等。在太古时代,男女杂游,没有性禁忌。虽然随后出现的血缘婚、亚血缘婚、对偶婚对婚配有一定的禁忌,但是双方还是可以有其他的性伴侣。直到一夫一妻制时期,婚姻在感情的基础上发生,才开始有了专一性和排他性。专一性和排他性使得双方对彼此的忠贞有了要求(安支凤,1997)。

忠贞一开始是文明标志,人类从野蛮的无意识性认识状态走向文明的发展道路。女性的贞操观念在原始时期是因为女性个体意识有了萌芽,她们不甘于随意委身于任何一个异性。进入封建社会,贞操观念逐渐强化,女子从小就受父母的训教,还有诸如《女训》、《女则》、《女戒》、《女仪》之类的书来规范其言行(陈顾远,1992)。除了婚前婚后要守洁之外,寡妇也要守洁,虽然直到宋朝以前再婚还是被允许的,陈顾远在《中国婚姻史》上说:“自周以迄和唐,夫死再嫁,从不视为合于礼制,顾亦不视为奇辱大耻,其轻视再醮之妇,乃自宋以后始甚也。”但是自宋开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风俗笼罩着全部的妇女。女性的贞操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连寡妇也不例外。贞操观念是统治和压抑女性的一大精神工具。

在《十九号房》中,贞操观念依然是压抑女性的一大精神枷锁。苏珊和马修在婚姻上都反映出了各自的贞操观念,主要是涉及儒家的婚后贞操。苏珊得知马修在一次聚会后送一个女孩子回家并和她上床这事,出现了烦闷忧郁的情形,对苏珊产生了精神上的伤害与压抑。这是苏珊对丈夫婚后贞操的直接反映。在苏珊的心中,她认为从伦理道德来看,婚外情是不道德的,这与儒家学派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苏珊认为婚外情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婚姻不太和谐甚至感情完全破裂的家庭中, 这样的家庭势必会给夫妻双方以及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痛苦,这与她一直以来对婚姻的满意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精神压力骤然增大。

苏珊理智地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寻死觅活,她选择了理解和原谅, 使得苏珊精神压力无处释放,为她后来寻找十九号房埋下伏笔,这也证实了苏珊对婚姻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尽管内心受到伤害,苏珊还是试图说服自己,马修跟别的女人上床没什么了不起,这件事不会触动他们婚姻的根基(门当户对)。他们决定把事情抛之脑后,有意识有计划地步入婚姻的另一个阶段,感谢过去的好运。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苏珊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她过后的胡思乱想, 以及对婚姻的盲目自信,也就使得这个希望中的苏珊, 不断承受着希望被打破的痛苦,产生了日趋强烈的空虚之情。接着逐步对婚姻失去了希望。但她还是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并憧憬着孩子们都脱手去上学之后的时光,把这当成重获自由的标志。双胞胎终于上学了,苏珊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

她知道马修更希望她有个情人,和情人呆在一起。这说明马修也有其贞节观念,那就是自己婚后贞操不保,如果妻子也失贞(有了情人),那么夫妻就又回到了“门当户对”的状态,自己也就没有了内疚之感,妻子也不会再为他的失贞而烦恼了。为了迎合丈夫的期望,她只能为自己编造一个情人。“他和你有点像,我是说长得像。” “他是搞出版的。”“有太太和两个孩子。”(Blessing,2000)."真的,她无法想象,除了马修之外,自己还能让别人碰。

她身在家里,心在弗雷德旅馆的十九号房,她丈夫雇请侦探发现了她的秘密,她已放弃在人世间重寻自由的希望,下定决心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这就是苏珊的“从一而终”的贞操观念,也就是这个“从一而终”贞操观念,将苏珊一步步拖向死亡的深渊。

结束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性的世界里”(Kathryn Woodward,1997)。同样,苏珊也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她的子女、丈夫的不认同, 造成了她想逃避这一世界。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个体的性属差异、压抑等观点基于性属化主体(gendered subject)的观点之上(Butler, Judith,1990)。苏珊的压力是基于苏珊的主体观点之上的, 苏珊对于贞节观的认识以及丈夫的失贞导致了她精神压力的产生。从儒家的精神观念看苏珊的婚姻, 她的婚姻门当户对,子女生育也是理想的两子两女,问题就出在苏珊的贞节观上。她的贞节观与其丈夫的贞节观形成冲突, 最终没有得到解决,她的精神压力无处释放,选择十九号房去缓解精神的紧张, 最后被丈夫的侦探打破,苏珊的悲剧则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Blessing, Doris. To Room Nineteen马建军编著 英语短篇小说选读[C]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Butler,Judith.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London: Rout ledge, 1990.

[3]Kathryn Woodward,ed.Identity and Difference. London: Sage/Open University, 1997.

[4]Richard Harland. 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London: Pal grave Macmillan Limited, 1999.

[5]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徐朝华:《尔雅今注》[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7]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2.

[8]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刘厚琴:《先秦儒家婚姻观》[J].齐鲁学刊,1996,(4).

[10]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11]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2]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6).

[13]安支凤:《从妇女个性视角看贞操观的历史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