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绪伟的头像

陈绪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2
分享

时至清明祭英烈



三月暮春,小雨淅沥,生机盎然,自然界这一景象告诉我们,清明节气已经来临。

传统清明,既是农历节气,又是风俗节日。此节前后,地温升高,阳光温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谚。清明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拜祭祖先、缅怀先烈,是“祭之以礼”的敬拜日子。

每年清明时节,汉阴“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前,来悼念和敬拜的人络绎不绝。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生活的美好,对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悼念的情感越加深沉。抚今追昔,勿忘英烈,珍爱时代,兴我中华的新感悟,放眼世界的新境界,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梦想,在灵魂中有了新升华。

今年清明来临,防疫仍在坚守,祭祀虽没有集体组织,却早已有人来到“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前,一一送去鲜花、花篮。我也捧一束花,虔诚在“纪念碑”前默念追思。随即看到宅家的学生牵手家长,行举队礼在此默哀悼念。还有从各处来的,三五一体,自然有序前来祭奠的人们,一个个脚步缓慢、低头无语,怀着沉痛的心情,静立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深切缅怀先烈,三鞠躬表达哀思和敬意。

汉阴是英烈辈出的热土,古今移民那耕读传家、忠勇报国的人文精神,永远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之中。土地革命时期,红4方面军、红25军先后在汉阴南北两山活动,传播革命红色种子。“九一八”后,受红军影响的原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所属的陕西警备第2旅沈玺亭部,汉阴籍军官何振亚、沈启贤、王展、罗少伟等领导的三次起义人员,组合成陕南游击纵队。抗日战争爆发前,1936年8月,经中共西北特支批准,陕南游击纵队改建成立为“陕南抗日第一军”,在中共陕南特委、红74师的领导下,相继开展游击斗争,队伍壮大到1000多人,汉阴籍600多人。“西安事变”后奉命北上,改编为红25军团警卫团;“七七事变”后,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115师334团警卫营,开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首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此后,该部队相继编入新4军、东北民主联军和第4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51年作为志愿军39军团117师主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屡立战功。走出汉阴1000多人,800多人壮烈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世界和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2010年3月,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启迪后代,中共汉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纪念碑矗立在秦岭脚下、县城北面龙岗园林之中心位置,整体用汉白玉材质建成。碑高9.9米,白洁入云,大气浩然,象征革命烈士精神洁白无瑕,永存人间,启迪后人勿忘先烈、永久怀念。纪念碑后侧是军史浮雕墙,花岗岩材质,高4米长10米,寓意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艰苦卓绝转战四方,保家卫国功绩卓著而名副其实。现已成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康市党史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林丹霞志士心。时代中华强盛起,龙岗千古慰忠魂!”汉阴这方热土,历史定格,英雄长眠;远逝的画面,依旧清晰生动。祖国大好河山留下英雄的无数足迹,江河湖海见证烈士血与火的考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那一张张刚毅坚贞的英雄面容,那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篇篇理想信仰的华章。

清明之际,我们静静追思先烈,我们深深缅怀英雄,我们铭记代代相传。抚今追昔,英雄立旗帜,缅怀启前行。我们把最深情的悼念、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百花素开的春天里,让先烈的英灵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