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汉阳镇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振兴的热土,是产业发展的一处盛景,是一块绿色生活的宝地。
过去的汉阳乡村,是一块红色沃土,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这里,撒下了永不流走的红色种子,成了“陕南抗日第一军”的活动之地。在新时代,汉阳乡村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初夏,来汉阳“打卡”,穿镇而过的汉江,水光碧波荡漾;一条大街联着一座跨江大桥,直通南北乡村;一腔汉调二黄,唱出古今变迁心声,这就是汉阴南山汉阳坪街的写照。
站立街头,静观汉阳江南江北的乡村,可聆听牛哞鸡鸣,可观景色清新,可视田野青绿,片片一样质朴丽质,处处一幅山水画意。这幅画中,抢眼的是产业兴起,感人的是能人村官,欣喜的是乡村建设成就,慰藉的是乡亲新生活。
“乡村要振兴,选好领头雁。”当我们走访乡村与农户,从产业的规模发展,与农民足膝交谈话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汉阳镇脱贫致富后,巩固提升小康新生活,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村党支部,选好“领头雁”至关重要。
走进笔架村,正在大棚忙着制作菌棒的李永军,对我们说:“咱们笔架村,有‘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在家门口每天就能挣140元钱劳务费,还能学几门技术,这日子过得真有奔头”。“现在我们村里,人人都在忙着发展产业,过去的懒汉、闲人也都成了勤快人。”村支书叶永林,说得更是自豪。如今的笔架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多元辅助”的格局。那葱绿疯长正拔节的稻秧、出天花的玉米为等主体种植业,那大棚大棚的食用菌、一山一梁的茶园等绿色产业的“两翼”,那崭新敞亮的茶叶加工厂、整齐排列的生猪养殖场、肉牛养殖基地为辅助,还注册了“笔架村臻品山珍”品牌,开设了“线上”销售渠道,“线下”体验店,并借助文化推广公司专业推广营销。
走进金红村,一片油葵田园,直扑眼面前。“我们金红村的油葵产业,发展到300多亩,看长势非常好,再有个把月,连篇的葵花,就会追着阳光娇艳地绽放。油葵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给美丽乡村旅游带来风光一片。”村支书沈秀平指着那一面山说。山坡上一米高的一株株油葵,真像排列整齐的绿装队伍,为乡村农户守卫着产业的富甲一方。
走进长红村,最让人感动的是返乡创业“追梦”人王福松。他是本村80后年轻人,经历了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做“牛产业”带头人的生涯。他养的肉牛市场上供不应求,带动十几家农户跟他一起“牛”。他说“党建+现代农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合模式,給了他信心和后盾。他还说自己是党员,有责任带领和帮助乡亲们共同发展产业,人人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出力做贡献。
产业大发展,汉阳有特色。大面积是“绿色”的茶产业,在一江两岸发展迅速。天池村茶园生机勃勃,长岭村茶山一望无际,笔架村茶梁绿染群山。相继建成灵宝富硒、南山毛尖、天池银针、双坪炒青等四个产业加工厂。大棚聚集的是“黑色”菌类产业,在乡村更是异军突起。依托“镇园产业联盟”、村合作社,共同发展香菇60万袋、羊肚菌100亩、黑木耳50万袋。闪亮乡村的是“金色”花料产业,在大户带动下出奇制胜。已有“风险小,投入少,产值高,适宜种植”的黄花产业1320亩,金色葵花向太阳的“油葵”产业1200多亩,消炎润肺的“黄菊花”产业园达到1500多亩等等。这样的“特色”产业,让群众甜蜜在产业发展中,致富在产品价值提升里。
因地制宜兴产业,山高应是人为峰。如今汉阳镇,突出做好了“人”字文章:选好“带头人”治村,引进“智能人”兴村,瞅准产业“技术人”助村,跟进现代“信息人”辅村,乡村振兴已在全镇七个村中,稳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