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素有九州不收收富洲之说法,据当地县志记载,这里也从来没有因为自然灾害而饿死过人,因为就算前季不收也会收后季的。自然就成了外地人逃荒避难的世外桃源,据传唐代诗人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举家迁徙至县城的羌村而定居下来。小县由于有巨大的包容性,就成为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聚居的状况。据县志记载,追根溯源,境内的老户人家大多数是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徙走到这里来的,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才成为了现在的规模。
进入县城随处可见的就是高楼耸立,由于国家政策的战略调整,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小城镇棚户区的进一步改造,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颇有规模,高大的塔吊忙的摆来摆去运送材料,工地上自是繁忙一片,伴随着钢筋、混凝土的轰鸣声,楼房的高度在快速的上升着。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在进入广场上面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金色的梅花鹿,它遍体金黄,高达数十米,四蹄腾空而起。广场周围就有跳广场舞的人群,周围的人群载歌载舞的乐此不疲,跳舞的人很专注,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音乐放的很响。隔不远的就是西山公园,新建的音乐喷泉特别吸引人,每到晚上去参观的人是络绎不绝,公园内灯光璀璨,色彩绚丽,各色的灯光映射出变幻不同的色彩,让人目不暇接眼光缭乱。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会沿不同的方向往外面喷水,时高时低时大时小,喷出的水柱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孩子们在水边嬉戏。境内最引人的就是彩虹桥,它横跨与整个洛河上,特别是晚上彩灯把桥面装点的如诗如画,似人间仙境一般。沿河边新修的河堤用石头砌成,高出路面数米,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洪,从而抵御洪水威胁城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的防患于未燃。也显得威武雄壮,有点古长城的气势。到处都是路灯和花草树木,河边的路上隔三差五的有凉亭供游人纳凉,凉亭呈八角型,是仿古建筑,不时的可以看到石碑上刻有杜甫的诗词及画像。河对面的山当地人称太和山,据传是道教文化场所,现有大小庙宇画像52座。山路是石台阶和石板铺成,整个山上风景优美,山峰秀丽,和周围的群山辉映。每逢古历的4月8日便有民间组织的庙会,更是有戏团助兴,香客云集。山上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钟的宝室寺铜钟,据考证筹建与公元629年,钟身刻有朱雀、青龙,篆满了铭文,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着游人的观赏。几条主要干线都穿梭其间,最著名的就是青兰高速、黄延高速成为新的运营主干线。加之动车和高铁的相继开通,使这里的交通运输迈上了快车道,无形之中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309国道及各级乡镇公路更是把本不起眼的小县城打造得交通十分便利,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几乎各个村口都有大巴车方便出行。老一辈的人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不仅感叹现在条件好了,和原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人们充分享受着来之不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在黄土高原的山区,进入山区触目可及的就是山,随处可见的山不仅仅是山连着山,山套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自形成有山的雄壮伟岸,山的根底蜿蜒伸展犹如一条巨龙形成自己独特的气势,在秦岭形成泾渭分明的气候分界线。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加上地形外力的影响,地面的水和地下水的共同流动,使得这里的黄土显得干燥酥松,缺少稳定性。随处可见的就是荒凉和落寞,形单影只,再造一个秀美河山的广告语比比皆是,虽然成效不大,却也初具规模。这里居住着许多依靠老天爷生活的人们,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方式,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也很少走出山的世界,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日子。算是一个自然条件较差的穷地方,山梁陡峭沟壑纵横。天气晴朗的时候,黄土高原上的梁、沟、茆、川等地形的轮廓清晰可见。这里四周连着山,抬头是山,低头是川,境内有一条河缓缓而过,按照地图上的图片像一个葫芦,河的名称葫芦河就是由此而来。
河的上游是一片有着红色记忆的土地,家喻户晓耳目能详的直罗战役就是在这里打响的。那是1935年11初,中央红军与红15团军会师后,为巩固扩大西北根据地,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中央红军,在富县直罗镇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南北夹击,一举全歼国民党东北军109师,击毙敌109师师长牛元峰,取得了三军会师的首战大捷。从而奠定了红军的根基,也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