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小碧岭
在莲花,只要说起小碧岭,人们都晓得那是莲花中学,那是我的母校。
莲中创办于1941年,那时选址在象鼻岭,民间谐音称“小陂岭”,后改为“小碧岭”。当时,囯民党63师陈光中部曾驻扎于此,有营房数栋,设立县立初级中学,这些营房被改作教室,首任校长是旧县长刘荫寰兼任,经过近80年变迀与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推行集中办学,把复礼.坊楼.坪里三所县办中学高中班撤并到小碧岭后,优秀教师都选调在莲中,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己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荣获首届”江西省十大满意学校”称号。
在小碧岭,在莲花中学,我虽然只读了二年的书,但为曾经的母校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而自豪!2011年母校7O周年校庆,我也积极响应号召慷慨捐赠1000元以表学子心意。2018年,因学校发展的需要,莲中已整体搬迁到新的占地350亩的教育园,老莲中改为城厢中学,新的莲中,新的校区,采取“封闭式寄宿制”管理,高考成绩捷报频传。然而对老校区小碧岭的那份情,永远在那。小碧岭,我永远的母校!
2019年6月份,县文明办安排县直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上街值勤,我们卫健委被安排在民政,城厢中学红绿灯处站岗,那天我清晨6点半就准时赶到,单位同事换班后,我便不由自主的到曾经的母校“小碧岭”老莲中随意的走走看看,去找找当年挂在山坡上,掩映在板栗树中的初二(2)教室是否依然安在传来朗朗的书声?找找红砖黑瓦的生化实验室是否依然是同学们向往的科学实验圣地?找找老师挑灯备课的那栋低矮的平房,找找学校开大会的礼堂回味当年谢宝文校长开学精彩的演讲,找找曾经练单扛,跳远,跑步的运动场地,找找苏式风格的”五五”(55周年校庆重新装修命名的)教学大楼是否依然巍巍然屹立印证着中苏友好情结?找找食堂边那口老井是否依然清纯?那座300米环形跑道中间的那座鱼塘鱼儿是否依稀可见?,看看郭新民老师曾经住过的那栋教工宿舍是否依然灯火通明?看看山上那块曾经席地而坐读书的那一块荒草地是否依然绿油葱葱?……
当我步入校门,抬头望见的是两排“72”个台阶的阶梯,这些像一本本整齐的教科书,折叠在那,象”书山”,象良坊的“七十二峰”,又象“七十二道坎”,喻似着读书要像孙悟空西天取经那样要经过七十二难,才能攀登高峰,赋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寓意,也有“孔门七十二贤”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之意。一对大理石麒麟巍然矗立在台阶两端,是莲花中学南京校友会颜天保.刘志华.陈祝金.陈红喜.李昔文等捐赠的,寓意“麒麟荟六朝古都之文韵,莲中孕四海名域诸英才,值母校七十华诞,恭赠石兽,一纪孔圣降生,麟吐玉书之逸事,二祈母校人才辈出,再铸辉煌之愿景”。睹物思人,见景生情,三十七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是1982年8月从路口中学初一升初二时转学到莲中的,按成绩排序分在莲花中学初中部尖子班(2)班。我们的教室挂在山腰,是一层平房砖木田泥烧的458土砖房,教室可容纳60位学生,教室左右两边的六个大木窗也是没是玻璃,冬天冷时用白纸糊上,到了春天又把撕下来,黑板是水泥油漆做的,老师写粉笔字时不时掉下白灰,写满了,讲完了,老师用刷子来回几下才可擦干净,一节课下来,有的老师的衣袖上沾满了白灰,坐在前排的同学也会经常捂着鼻子,不然就要“恰(吃)粉笔灰”。教室前面是学校的田径跑道,和一座大鱼塘和学生食堂,后面的山上是初一年级的一排教室,在我读书时,整个校园被板栗树.樟树.桂花树所覆盖,那时最高层就是那栋红砖黑瓦的苏式风格的三层”五五”教学楼和一栋新建的二层实验大楼,大多数是一层平方。在板栗熟透的季节,我们下课跑到树下捡板栗吃,学校300米环形跑道中间有一口大鱼塘,炎热天常看见鱼儿在塘中跳来跳去,有小虾,调皮的男生常常下课就跑鱼塘边捉小虾。二排8栋一层平房教室横卧在山腰,一所能有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矗立其中,食堂.教学大楼.实验室一一俱全,那时候,我们化学.物理涉及实验教学的课程,全都在实验室完成,在实验室上课做实验,让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是上化学.物理课,有同学就问“在实验室上吗?”,如果有,立马就拍着小手说:“又上实验课喽!”那种高兴劲歪提有多幸福!这也是我们化学.物理得高分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莲中区别农村中学的一大优势。那时,有的乡下中学连实验室都没有,上物理.化学只有老师在讲台上演试,同学们没办法亲手操作。
刚进莲花中学的那个暑假,为了磨炼我们兄弟俩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品质,爸爸特意安排我和哥哥在大乐坪林场金莲姐姐那勤工俭学(那时叫找副业,没有打工的说法):”炼山”即用镰刀砍掉杉树苗四周的杂草和杂树,价格是清一亩2元。还买了两把刷子给我们,临走交待我们,不要给姐姐太大的负担,自已的衣服,鞋子脏了可以用手洗,洗不了就刷子刷。哥哥很听话,带着我每天起早贪黑,戴着草帽,大热天穿着春秋的旧的厚衣服,肩扛着划山刀,手提着点心,前往太乐坪后山的杉树林,烈日炙烤着大地,我俩面对杂草杂树,奋力砍伐,每天累得满头大汗,衣裤全湿了差不多被大汗盐白了,脸晒得脱了皮,像个黑米果一样,一个暑假下来,两人共清山22亩,挣了44元,可以解决我6元,哥9元的学杂费,还略有结余。
那一年暑假,《少林寺》全国公开放映,五毛钱一张票是一票难求,在莲花连续放了三天三夜,场场暴满,可谓是人山人海,爸爸为奖励我们,特意请电影公司“姚子”帮忙,买了2张票,让我们也放松一下,并买了青皮苹果给我俩吃,那时吃苹果可谓是奢侈品。《少林寺》这部中国功夫片,如今过去多年,影片中方丈对着背负血海深仇小和尚觉远说的那句发出灵魂的拷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至今记忆犹新。
在小碧岭,在莲中,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有二个尖子班,我被分在初中尖子(2)读书,说句实话,我们从乡下转来的学生,城里学生看到我穿得土里土气,那时也不注意,穿着父亲穿得起白的短裤去上学,穿着大哥穿不了的衣服,很显然是不合身的,但那时一点也不在意,和小毛哥哥一起发誓要努力考出去,为父母争气!那时,我和哥哥一起跟爸爸住在琴水公社,每天五六钟起床,洗刷完毕后就锻炼身体,坚持跑到琴水六模商店再跑回来,晚上晚自习到十点钟,而且一日三餐差不多都是自已动手,除了娘隔三差五送点米和蔬菜来,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种了两块地,蔬菜实现了自给,其他的菜基本上豆子,豆腐,每个学期老爸要从粮食局批发好几十斤豆子给我们吃,老爸虽然是公社书记,也同我们一道同甘共苦,在生活上的清苦,我想唯有努力,才能挺得起胸膛。那时的我虽然自已在路口中学学习成绩是第一,但在尖子班的第一次考试中,我的各科成绩加起来在全班65个学生中总分排名第十九名,在班会发言的时候,我第一次因为学习成绩落后而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那时班主任语文老师郭新民老师,数学老师郭兴民老师,英语老师孙军安慰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在路口和莲中不一样,莲中尖子班,是全县最优秀的集中在一起,考了19名,说明你还行!我们一起加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7月,我们兄弟俩同年一起考取了院校。
在小碧岭,每天陪伴我上下学是住在物质局家属楼的彭洪华和家在梅洲的颜建涛两位好同学。那时早8点钟上课,我们上下学靠的两条腿走路。颜建涛离学校最远,每天早晨天刚濛濛亮就要起来做饭,吃完就急匆匆拼命往学校赶,赶到琴水公社时一般七点左右,建涛走起路很快,头向前倾,两只手前后使劲摆动,书包在他屁股后面一跷一跷的,他说这样就走得快。他读书更卖力,他说如果未考上中专,他父亲早已跟他访了做”篾匠”(做竹席,竹篮的)的师傅,就去学“篾匠”。后来,颜建涛的七门科程,他以684的高分录取,全国的中专由他挑,因爱电子,最后报了景德镇电子学校,现在昆山一家国企当副总。彭文华是坪里镇界化陇自然村人,我到他家玩,他中考落榜后,学开车,在县国税局开车多年,本来生活安逸得很,但他老婆嫌工资太低,要他去特区闯荡赚钱,后因开车疲劳而车祸身亡,作为朋友深感痛惋惜。
在小碧岭,我们班主任,语文老师郭新民满头的头发显得有点微黄,清瘦的脸上能清晰看得丝丝皱纹,戴着一幅深度眼镜,显得格外严肃。郭新民老师住在小碧岭山上靠近打把场的围墙边,从家里到教室要经过一段很长山坡荒草地,每当同学们只要看到郭老师从那边走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快步跑进教室里,郭老师一米八以上高个子却爱生如子,除了认真教学外,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一部长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他硬是每天按章节一段一段,坚持亲自原文朗诵给我们听!我们也从连长梁三喜临战写给妻子的“遗书”交待妻子要设法归还欠款;“牢骚大王”副连长靳开来为了全连生死身先士卒“奶奶的,二百斤还换不回一梱甘蔗”,结果在回来时踩雷炸死的动人的故事情节所感动,听得流下热泪!同时也被郭老师真心真情的敬业精神所打动,同学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勇创第一!”打心底里觉得不努力学习对不住郭老师的辛勤付出!在数学方面,我的成绩一直上不去,郭兴民老师每天帮我开”小灶”(每天根据我的学习情况,额外布置三道题目给我做,而且每天下班后帮我改,讲读,直至弄懂弄通为止)。
在小碧岭读书时,我参加了孙军老师组织的英语兴趣小组,每个礼拜六进行,纯粹是孙老师课外英语辅导,不收取一分钱,在孙老师的培训下,我基本上可以用英语写日记,写信,英语考试每次均在90分以上。不像现在兴趣班,专业辅导班,收费按小时计算。
在小碧岭,我一门心思全放在学习上,班上的漂亮的女生较多,在初中二年里,班主任郭新民老师按座位时爱男女生同桌,我的几位同桌分别是杨燕红,从南岭中学来的,林丽华.刘九阳。跟刘九阳同桌时间最久,但那时,男女虽是同桌,中间却早早被以前坐的男女生划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作为界线,小学时越界往往会打手,但到了初中,男女生同桌好像从未发生过“战争”,我和她们三位同桌,除非借橡皮,铅笔什么的,平时不敢过多的交往和交谈。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早早的赶到教室里,把书包往里一塞,不小心从抽屉里掉下一张纸条,是付珺写给我的”情书”,我拆开一看,脸顿时一下子就变红了,不敢多看,也不敢多留,看完明白了信的内容后就把它给撕了!也不跟任何人讲,也沒跟付珺说,就这样当做什么也未发生。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年代是多么的纯真。然而,班上也有杨建湖,朱少华几位年龄稍大点男生为争女朋友在碧岭山上的草地上发生过多次决斗,后来要不是闹到郭新民老师那,我就一点儿也不知情。
1984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江西永新师范,要面试的时候,班长李万春,副班长贺清炎始终带领同学们陪伴着我,鼓励着我!李万春.贺清炎.贺明.刘新平四位同学暑假时还到我庙背老家玩,在师范读书时,猫猫.老九.胡兰.柯建锋.彭文华等同学还常写信来问寒问暖。
2009年正月,李万春作东,在莲花饭店举办莲中八四级初中(2)班25周年纪念。当年教我们的数学老师郭兴民.物理老师刘柏文.化学老师彭升坊.英语老师孙军.生物老师李清华等科任老师,同学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来了,像当年那样,又在莲中的72个台阶的中央照了张合影,唯独班主任,语文老师郭新民未能出席,他家建房时上楼拿材料不小心踩空了,从楼上掉下来而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而今的同学在各自的岗位上已是略有成就:李万春.胡叶梅结为伉俪,已是亿万富翁移居加拿大,胡兰移居新西兰,颜建涛是昆山一企业的老总,李四树(88届就业局局长)和杨艳红也结为夫妻,付珺在大庆市公安局任政委,金卓行(师范88届)中山大学教授,陈海红(师范88届)应急管理局局长,贺灿明莲花职业中专副校长……在莲中,高三的聚会是常有的事,但初三毕业生关系还能维系得这么好,这么久!唯我八四级(2)班,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好班主任郭新民老师,孙军老师……取决于李万春,贺清炎两位好班长!
当走完这”七十二”台阶,”哇”!展现在我面前一座“飞向辉煌”巨型雕塑屹立于学校人文生态广场正前方,上面刻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祝语,也是教育的方向,是莲中七八届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捐资建成,是感恩母校,激励后人的标志。人文生态广场有“厚德和感恩”两块刻石,广场右边是孔子,孟子.蔡伦.祖冲之.鲁迅.陶行知.毛泽东;左边是牛顿.达尔文.马克思.诺贝尔.门捷列夫.爱迪生.爱因斯坦共14位中国和各国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家雕像。原来六排篮球场.操场已栽满了桂花树,广玉兰树,那栋心目中仅存苏式建筑“五五”楼早已变成了五层的“书香楼”,我们的老教室全拆了,全都改建现代化的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室称为“书典楼”,原来鱼塘,食堂改为5500平方米教师办公大楼“书鼎楼”教学大楼,礼堂改建为4422平方米的“书种”楼和“书策楼”师生食堂,一楼为师生食堂,二楼为学校礼堂,老县委党校的办公大楼全都移交给莲中也改为7000平方米的“书文楼”,”书带楼”,”书林楼”和“书砚楼”,郭新民老师的职工住宅也拆了,教师公寓改建在校门临街面叫”聚雅楼”,板栗林不见了,小碧岭后山坡草地也没了,全都推平修建了学校的运动场。
在小碧岭到处找,想找回一点过去属于我们那时的东西,看不到了,找不到了,在我失去信心的时候,老门卫告诉我在”书香楼”后面还保留了三栋老房。我极度兴奋的跑过去,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我按门卫指引的方向从”书香”楼后面绕上去,终于发现了三栋老楼,一栋是1989年美籍华人莲花西门村李球先捐资2.8万美元建的图书馆,听说当时藏书7万册,图书馆淹没在四周的雪松,柏树和樟树之中,这是我离开母校5年后建的,对我来说也是新的。在图书馆的右手边,一栋仅存九间水沙粉刷,盖着黑瓦的教师用办的平房,那是原先数学老师郭兴民居住的地方,依然在用,只是在原红土砖的墙面上增加水沙而已。另一栋是砖混的老的生化实验楼共八间教室,也掩映在广玉兰和樟封之间,但小红砖依然格外抢眼,似乎要告诉学子们它曾经的贡献。这两栋老楼是真正意义上是我读书用过的,去过的地方。在老生化楼门前的古藤老树依然挺立在那,尤其是那棵分叉的老樟树犹如”五指观音”一直静静的守护着那栋”红楼”(实验楼),守护着小碧岭,守护着老莲中那段曾经苦难艰苦的岁月和辉煌,祈福着新城厢中学再创辉煌。让曾经的学子能找回记忆,找回乡愁,重温初心,砥砺前行!
莲中虽然搬迁了,新莲中条件设施比小碧岭更好,更先进了,但小碧岭是我们那些曾经的在那学习,生活过的学子,永远的母校,永远的莲中。
莲中,我心中永远的小碧岭!小碧岭,我心中永远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