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作为江西的“十大文化古县”之一,明清以来,建有贞节坊、祠有十来处,其中保存完好的还有湖上曾家头姑节妇坊、荷塘长岭贞孝坊、六市西坑杨氏眷姑贞孝祠、坊楼田垅侍父祠。每一处贞孝坊祠背后都有一个凄凉、无奈而真实感人的故事。这些贞节牌坊、贞孝祠堂,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封建礼教对古时妇女的残害,具有重要文史价值。其造型美观,历久不倒,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和考古价值。
一
湖上曾家李氏头姑节妇坊座落在湖上乡曾家村(古称寮源)礼堂前。“贞节坊”之后,原是一祠堂“笃宗堂”,是李氏头姑家公、七十派嗣孙传令所建,因先于贞节坊而建,贞节坊建后,该祠俗称“坊前祠”。此坊为表彰李氏节妇之清白,由朝廷赐给“圣旨”而建。
该石坊属“圣旨、恩荣”牌坊,由皇帝下旨,地方财政出资建造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9年),距今244年。整个石坊为青石结构,南北向,共分三层,底层为四条扁坊柱,四柱三拱门,坊顶为歇山顶,两侧坊柱底部嵌有石耳,南北两边均穿空而过,以示稳固。经244年风雨剥蚀,除石檐角上风铃被盗外,整个石坊依然保存完好。二层中间一横匾上书:“大清乾隆四十年赐钞,旌表儒童曾鬯卣之妻李氏坊,四十四年岁次己亥孟春月吉旦立”。上柱排“圣旨”竖匾,背面为“恩荣”二字。“圣旨和恩荣”之下为“贞节”两字。两字中为一竖联,上书“千秋坊表皇恩运,万代纲常正气存”。坊的背面,注明的是立坊人:“太子太傅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议政大臣仍兼管两江总督部高堂,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史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兼政提督御海……”俱是李氏头娘的儿、弟、侄及侄孙等。因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时期为保护牌坊用石灰涂没,字迹很难分辩。
石坊主人为李氏头姑,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月25日,殁于嘉庆十年(1805年)11月21日,系湖上江背村进士云际公之堂姊,享年83岁。其夫纪伦,字鬯卣,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11月29日,殁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终年22岁,英年早逝。李氏头姑:“青年守志,皓首全贞”。邑候杜匾“瑶池冰雪,旌表节孝”。后又上表朝廷,建坊旌表。清同治五年莲花厅同知张树萱续修的《莲花厅志》记载“李氏上西二十二都寮源村,曾鬯卣22岁亡夫无子,扶侄成祀,含荼饮蘖,始终如一,旌表建坊”。
据《武城曾氏族谱》记载: 传说曾家村一儒童名纪伦,字鬯卣,婚后百日早逝。其妻李氏头姑即居家守寡。生活很凄清,但守志不易改。据传公爹颇有家财,但从不外露。其家是否确有家财,今人不得而知,但从鬯卣取字来看,其父恐也属饱学之士。鬯(chang,唱)古代祀神用的酒,用郁金香酿黑黍而成。祭祀时用来盛“鬯”的青铜器叫做“卣”(you音有)。《诗经.大雅.江汉》载:“秬鬯一卣”,意即用青铜大器(卣)盛满一杯黑黍(秬)和香草酿造的酒(鬯)用于祭神灵。用这一段文字来解释“鬯卣”这名字的寓意,意即清明又颇懂礼学。 既然出嫁于这一礼学之家,李氏头姑“青年守志,皓首全贞”,恐也是被礼教所束缚。但人必有七情六欲,岂能心如死灰。据说在贞节石坊竣工之日,已守寡27年的李氏头姑,见一对公母鸡交配,回首往事,凡心冲动,踱回房间,垂泪叹息。就是这凡心一动,使得石坊的顶盖怎么也上不去。李氏心想是自己亵渎了神明,遂咬破手指,将血洒在坊上,并内心祈祷神明体恤自已的苦心,真心旌表二十余年的贞操。祈祷一结束,坊顶神奇般地上去了。从此:“千秋坊表皇恩远,万代纲常正气存”。当然,这纯属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
然而,在李氏头姑的影响下,曾家又出了第二个贞妇,即在李氏头姑逝世的第三年,即清嘉庆丁卯(1807年),第73派嗣孙昭昕中年离世,享年38岁,昭昕勅授登土郎,诗礼振家,积学未售,英年早逝。其妻金氏,系清溪邑庠生庭简公次女,节用谨身,延师课子,守操38年。奉江西总运文题给匾“贞操永年”,以示褒扬。
李氏头姑石坊现保存完好。石坊的造型精美,结构雄伟壮观,雕刻工艺精湛,是一座古代石雕艺术珍品。2004年列为莲花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
荷塘长岭贞孝坊位于荷塘乡寒山长岭村的村口,此坊为贺录姑贞孝坊属“圣旨、恩荣”牌坊,始建于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建,距今196年。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省文化厅拨专款进行过维修。
据史料记载:贺氏录姑年十四岁,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配给了邻近的茶陵县西乡人士李文吉。正准备出嫁时,却不料未婚夫李文吉得了一场大病,医治无效身亡。本来这未婚女冰清玉洁,还可以改嫁,却不料就在此时自已的亲娘病故,扔下了自己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父亲却又不续弦。面对家庭的困境,录姑只好牺牲个人青春,挑起了家庭之重担,长年厮守家中,抚养幼弟,孝敬老父。就这样风风雨雨度过了20个春秋,而今两个弟弟长大成人了,年迈的父亲也含笑九泉,贺录姑却已两鬓斑白,34岁的中年女人变成了一个乡间老妪。本来总算是苦尽甘来,该摆脱桎梏,奔向新的生活,可多事的乡间豪坤却早已联合上书官府,要求为贺录姑建贞节牌坊一座,予以旌表。官府拔来专款早已开工建设。贞节坊揭彩,四乡绅士云彩,锣鼓喧天,爆竹动地,可这位被“圣旨”旌表的孝女贺录姑却将自已关在家中,紧闲房门,趴在床上辛酸泪,哭得天昏地暗,悲痛欲绝。这贞节坊,简直就是锁在其脖子上的一副桎梏,将贺录姑后半生的幸福埋葬!这贞节坊,也让贺录姑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后来,贺录姑也躺在贞节牌坊下离开了人世。
牌坊座西朝东,青石构筑五层,四柱三门,坊高7.8米,宽5.2米。坊柱为四方抹角形,柱子下部两边嵌抱鼓石,底座为三层长方形大青石,坊柱与抱鼓石均嵌入大青石缝,地面全是大小不一青石相嵌而成使得此坊牢不可破,稳如泰山。坊顶为歇山顶,顶四面坡的石板上雕出瓦陇,连檐之上又刻出瓦当。正脊两端为翅尾相向的石鲤鱼,三层以上每层2条共6条,寓意“鲤跃龙门”。坊顶中有一透雕。四隅飞檐翅角,正面石柱横梁上有八仙过海,竖柱上花瓶花卉。中间石门有双龙戏珠等石雕。
四层的正面中心镌有“圣旨”两字,背面中心刻有“恩荣”两字。三层的正面镂刻:大清道光五年奉抚监学三院会咨题清贞孝。道光七年奉旨下给帑建坊。“旌表莲花厅十三都乡耆贺怀虞之女录故贞孝坊。”坊中正反面也篆刻“贞孝”两字。二层的两对石柱上刻有正阴楷书的对联。中间两柱对联为:“自有芳梨式里黨,长留贞节傲冰霜”。背面为:“贞心自天坚金石,孝道光全树典型”。正面两边的石柱是:“守贞不字恒其德,就养无方一乃心”。背面是:“隆恩上赐幽光发,懿德永并潜德彰”,且每副对联均标注了作者,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小模糊无法一一确认。
长岭贞孝坊历经近二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安然无恙,保存完好,此乃石雕建筑史之奇迹!其雕工精细,造型雄伟,凡人故事,飞禽走兽,花卉字体,均严谨大方,线条流畅、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此坊气势雄伟,是清代石雕艺术之瑰宝。其精湛之石雕艺术,乃今人无法比拟,对研究古代雕刻艺术和古代建筑均有重要价值。
三
六市西坑杨眷姑贞孝祠又叫侍女祠,属于“圣旨”祠堂,位于六市乡西坑村屋场内,坐西向东,五开三进一井。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距今177年,西坑村杨克秀之女眷姑留家侍父,尽孝终身,感动一方。朝廷颁旨旌表,地方建祠纪念。
据族谱记载:旌表贞孝大淑媛杨氏眷姑杨克秀之女,生道光丁亥年,十月初八日,殃光绪丁丑年十月二十二日已时,葬兽盖岭。据传道光年间,西坑村杨克秀无子女,带亲戚家杨氏眷姑为自已养女,正当杨氏眷姑谈婚论嫁之时,杨克秀突患疾病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杨氏眷姑心地善良,对养父杨克秀特别有孝心。为了照顾养父杨克秀,宁愿自己终身不嫁,一直陪伴照顾养父到老,在当地传为佳话。当地乡绅把杨氏眷姑尊老孝亲的事迹向朝廷呈报。不久就把事迹传到了皇帝身边,皇帝一闻,非亲身之女,竟如此尽孝,的确难能可贵,便下圣旨,予以褒奖。后来杨氏眷姑真的陪伴其养父杨克秀到老,一直没有嫁人。杨眷姑去世后,杨氏家族为弘扬杨氏眷姑贞孝之美德,特建贞孝祠纪念杨氏眷姑。杨氏眷姑贞孝祠传说,经西坑人代代相传而来。
贞孝祠原还有石狮一对,文革期间被毁。门头有石雕圣旨牌一块,因价值连城,近年被盗。石柱上写有两幅对联:“贞守深闺龙章特表,孝昭前烈蕉寝宏开”“青操四序慈姑竹,皎洁千秋孝女花”。
四
坊楼田陇村侍父祠,始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年奠基至道光七年(1827)年竣工,前后历经7年,资金用费纯银万两而告成,距今196年。2019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侍女祠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祠门楼顶为歇山顶,饰以箕斗方,三山门,后堂尚有两门框,坐基和其它石雕品均由武功山青石打造而成,故外族人叫“青石祠”,总堂五开三进两天井,砖木结构,整堂屋柱九十根,象征琅公九十寿辰。祠内和正门主柱为千年柏木,至今保存完好。
祠左建有“文昌庙”,祠左右两侧建有厢房,祠视前方建有“文凤塔”,塔高27米,共九层,塔形似笔杆,寓意后人需勤奋学习,光宗耀祖。文昌庙、文凤塔文革期间均已毁。
据传侍父祠是为纪念刘氏琅公之女尾姑(名“文凤”)而建的。琅公生得俩女九子,其大女出嫁李家。次女尾姑为九兄弟之长,因其父亲50岁痛失恩妻,艰苦抚养十个未成年子女。尾姑长大后,为侍奉父亲和九个末成家弟弟,在谈婚论嫁之时毅然放弃并发誓终身不嫁顶立撑起这个家,助九兄弟成家立业。就这样,尾姑一直陪伴父亲,服侍父亲。尾姑的无私奉献帮助九兄弟成就了丰厚的家业,其父亲也延年至九十岁高龄。
九位兄弟为感恩姐姐尾姑之孝心和功德,合力出资建祠,起名“侍父祠”又名“文凤祠”。
千年古县留遗风,贞孝坊祠别具踪。每处贞节坊、祠,都是由女主人的凄凉命运铸成!我县保存至今的这几处贞孝坊、祠,历经沧桑,像一位位沉静的老人叙说着封建礼教加在古代妇女身上的四把枷锁:皇权、族权、夫权、神权,也折射出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泯灭人性的残忍!是一页页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