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塔有许多称谓,如焚字炉、惜字宫、敬字亭等。据史料记载,惜字塔起源于宋代,到明清已普及,大凡文化发达之地,皆在后山或交通便利之路口建有惜字塔,供文人们焚化废旧字纸。莲花系江西省“十大文化古县”之一,故“惜字塔”较多,但保存完好的仅湖上南村“惜字塔”一处,近年修复的有闪石谓下“仰德塔”,荷塘珊溪“文风塔”等多处。
一
湖上南村惜字塔坐落在湖上乡南村朱氏公祠前方的田垅之中。据南村老者口口相传,该塔始建于宋朝年间,朱氏始祖朱庸节从福建告老还乡,为躲避战乱而选择在风景优美的石门山下南村开基,为勉励子孙惜字如金,勤奋好学,考取功名,便在村头兴建“惜字塔”,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后倒塌。 为继承先祖贤德,庚续先祖文风,清咸丰九年(1859年),朱氏族人又重修,距今达164年。重修后的“惜字塔”高7米,葫芦顶,五层六面,精雕细琢、赋有深意、整塔均为青石砌成。每层之间翘檐相接,各层开辟拱形小窗。第一层有一拱形青石板窗口,从窗囗往里看犹如一拱形隧道直通对面,隧道中间有缝隙直通上层直至塔顶,窗口上额写有“惜字處”,左右镌刻亭联:“休言片纸隻字,直是白玉黄金。”第二层正面有“龙门”浮雕,左边石柱上阳刻联云:“将成礼乐三千字”。右柱已毁,侧面青石板雕刻着毛笔,长剑,书本以及彩带等图案。第三层正面碑刻有建塔捐款人文标参佰文、雲林壹佰八十文、謙甫式佰捌拾捌文、冠呈式佰文、祥光壹佰文、祥声壹佰文、绚莊陆拾肆文等12人及款额。第四层正面刻“福”字,侧面刻有菊花,茶花等花束。第五层正门雕“魁星点斗”人像,两边联云:“笔能参造化,步即是云梯。”二至五层间均为六角趐角青石托起,犹如莲花花瓣在纸烧烟雾中徐徐升起,寓意学业有成,远走高飞。塔顶上方压着一块六角梯形厚青石,青石上方又叠着一块正方形厚青石,最上方是一柱宝铃球式圆胡芦顶。
据南村《朱氏家谱》记载,在这里曾在明清年间出过举人多名,在现代走出了一位共和国将军,在当代走出多位985、211大学生、研究生、博士。
朱氏后人为纪念始祖之功德,庸节公十一世孙吉州、省斋、忠吾、积吾、韶池、井泉、环溪八贤为纪念开基始祖庸节公而倡建朱氏公祠,于明万历癸卯年(1603)建成,距今420年。后人捐资又在村口立“德绪端平”牌坊纪念始祖,其中“端平”二字就是取自朱氏始祖朱庸节的字。朱庸节乃宋朝福建长乐县令,因年代久远,具体何年何月无从考证。这四个字的寓意是指南村朱氏后人为纪念歌领始祖端平之德高望重,仁心之心,恩泽于后人,希望后人好运连连,家业兴旺发达。牌坊上写两幅楹联:“基肇南溪蓄水沃山披日月,文承理学慧恩远志续春秋”“如忠如孝涧延义阳绵脉,大勇大知山立中将烈风”。牌坊的背面相应也刻有“溪月家山”四个大字,两旁写着“八景纳祥云时雨煦阳皆入画,两江腾细浪清风明月总牵情”和“锦嶂环村吩咐游人沐月,诗心叠埂招邀雅客驰风”两幅楹联。牌坊两边是数百米的马头仿古围墙把整个村子给围了起来,如旧时之山寨。可见朱庸节始祖在此开基,兴建“惜字塔”激励后人发奋图强,成就卓越,其子嗣人才辈出。
二
闪石谓下惜字塔又名仰德塔,原址位于复礼书院正前方左侧,谓下村南面禾水源边的古庙门前。1966年,因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政策而拆除。之后,村民住宅房屋占地不断扩大,原址已被民房占用。2017年至2019年,本村村民委员会和渭下基金会应广大村民的心愿,在塔的原址向东面田陇前移200米择地重建,2019年竣工时,更名为“惜字塔”。
话说仰德塔的兴建,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传说若干年前,八仙之一张果老云游观光行善,路经本村西云山云雾岭,是日,正是三九寒冬,仙人张果老驻足此地休息时,寒风来袭,仙人便取身边的柴草生火取暖,并随手将周围的黑石头砌成火炉一般,烧着烧着,黑石头火红起来,好生暖和,仙人大惊一喜,呼曰:“我张果老活到八百八(岁),不知黑石头还能架(烧)火搭(拷)。”暖意满满之后,仙人准备起身前行,行前,仙人为避山火成灾,便随意用小便(尿)将火熄灭,并用仙足大踏(踩)灭火,就在仙足大踏之时,顿时地动山摇,火灭了,黑石头也不见了。传说这黑石头就是当今的煤炭,当今采煤时时遇水,这水就是仙人的尿。云雾岭、九江塘里是本村的山场,地下几十米到几百米储藏了不少的煤炭,本村历代村民为了生活,常年在此山场上采用打深井或斜井的方法,用背担手爬或肩拖手爬,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深处开采煤炭,那种采煤的方法,其辛苦程度和付出的劳动力是不可言喻的。若干年后,一个春光明媚的时节,仙人张果老又云游来到西云山,察看到了村民们采煤的场情,叹道:“那是要人性命的活呀!”仙人便将黑石头从地面到地下的过程托梦给我们的祖先,并嘱:“人要以德而为,要在菩萨前面建一座塔,佑后人平安,人财两旺。”祖先得梦后,把梦情告诉了村民,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到了清朝乾隆盛世年间,国强民富,村民们要将祖先的梦变为现实,于1766年村民组织发起建塔一事,但是,菩萨在哪?村民们知道,只有庙里才有菩萨。于是便决定在本村下边的庙门前30米处择地兴建,竣工之时,命塔名为“仰德塔”,意为唤醒和告诫人们,为人要“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只有高尚的品德,才会被人尊重”。
古老的仰德塔的建设,全部是由青板石和桐油石灰构筑而成,塔身高13.8米,占地面积30.8平方米。2019年重建,是仿仰德塔而重建的,竣工时,将仰德塔更名为“惜字塔”,意为唤醒和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崇尚科学,社会才有进步”。由李炳恩(金安次子)撰写塔铭,大理石雕刻嵌入塔体:“今之惜字塔乃渭下村委会、基金会、老年协会合力重建者也。原塔立古庙前池塘之东岸,传为清康乾时期,由族之先辈捐输所建,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不幸为人所毁。惜字塔,族人焚烧字纸之所地。古老惜字如斯,实为敬重人文,传承文明,激励族人好学尚文,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之举也。鉴于此,渭下基金会倡导并由众义士捐资,村委、老协协同重建斯塔,当承族人先辈之传统,淳化民俗,蔚成文风,重树吾族荣光者然。”有128人为重建捐了款(详见名人名事章节)。
三
荷塘珊溪文风塔,位于珊溪村“沛豊第”刘氏宗祠(原珊溪小学)前,坛山里的溪流边,刘氏先祖于明清时期特建“敬字亭”以激励后人。其形状象塔,高约10米,分有五层,供焚烧字纸用。文革时被毁。
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正气,鼓励后人,发奋读书,报效国家。2003年,珊溪156名村民集资在“字纸亭”旧址上重建,命名为“文风塔”。新塔高二十米,共七层六面,每层均六扇小拱形窗口,底座围十八平方米,整塔均由机制砖筑成,外墙水泥石灰粉刷,远观犹如“白塔”,气势雄伟。文风塔的底层有一拱形门,对称通透,两侧有对联:“文移北斗成天相,风转南山保地民”。塔内塑孔座像,乡民祭祀不断,塔内木制旋转梯达顶,为该村地标建筑。
文化古县惜字塔,纸灰化蝶慰苍颉。后人惜字承传统,励精图治倡文明。这是莲花先人重视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古时先人把写过的手稿,练过的字,为了不让它陷于污淖,降为垃圾,用焚烧的方式,让它融入大气,返归自然。这是对文字的敬畏,对文化的尊崇!不禁又让我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古代文人焚字,是不是也含着不合世俗的高洁品德修养呢?小小惜字塔、焚字塔,恰似莲花县之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