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晓林(田南)的头像

刘晓林(田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8
分享

玉壶山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玉壶山就是这样的山,它位于江西省莲花县城东面,背靠禾山,脚濒莲江,面向莲城,距县城仅一箭之遥,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仅880米,整个山群峰连数十,远看似壶,也叫壶山,相传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蟠桃宴醉酒后抛下的一只仙家玉壶幻化而成,故名。它是“小南岳”禾山七十二峰之一,是莲花的母亲山。

早在28年前,“到莲花如末游玉壶山,则会有枉此一行”之说。那时,玉壶山已于1995年7月11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发【1995】40号文件批复为首批2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玉壶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山上有许多神工鬼斧削成的奇异的自然风光,她背靠禾山,面向县城,山势雄伟,树林葱郁,风景优美,山上奇峰怪石,陡峭俊拔。 整个山体囊括五个山头:主峰玉壶峰,其余由左至右依次为双乳峰、轿石顶,锦屏峰、凤凰台、元阳山。主峰玉壶山高出大半,其余五峰如七星伴月。

玉壶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山上留下了不少名人的足迹, 引得历朝的文人墨客纷至踏来。据史志记载,玉壶山名胜繁多,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方面,单历代名人留下遗迹的就有:神话中的南岳圣帝、武功大帝、垂花娘娘、八仙中的吕洞宾,唐朝开元丞相姚崇、道家名士杨筠松、进士吴节,宋朝庆历元间大学士刘弇,元朝状元李祁,名僧释惟则,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侍胪江玉琳、理学家刘元卿、学者李嗣晟,清朝文学名士贺怡孙,民国时期的陈诚、白崇禧等名士。

玉壶山是一座充满神秘的山,山上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令人徘徊追寻。山上有元阳洞、元阳观、文峰塔 、法藏寺、焕文阁等道家、佛家、儒家文化遗址,还有杨仙铁笔诗、古杏,姚崇读书台、洗墨池、姚公石室,李祁凤凰台、吴节、江玉琳、刘元卿诗石刻等人文景观;还有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元阳洞和蕊珠洞两大洞天、双乳峰等自然景观。

这里的元阳洞、书堂岭是唐朝一代名相姚崇布衣时读书之地。据《太平寰宇记》《江西道志》《庐陵府志》记载:“元阳洞,在旧厅一部,洞门二丈许,言信之,幽染不可测,洞中流泉,冬夏不竭,唐相姚崇读书其中,业成而去”。现在琴亭还流传着一个姚崇梦仙的传说。说的是姚崇因父早逝,家境贫寒,为逃灾荒,跟着母亲离乡背井来到莲花元阳洞寓居,姚母知书识礼,教儿读书,天资聪慧的姚崇发愤努力,废寝忘食。有一天半夜,姚崇挑灯夜读,忽然一香阵风吹来,姚崇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梦见一个白发童颜的老人送给他一个大鲜桃,叫他吃了。姚崇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原来,这个老人是下凡的文曲星。后来,这个姚崇果然金榜题名,成为一代名相。姚崇在洞中留下了遗迹,比姚崇早一个时期的道家名士杨筠松,也在洞中留下了不少遗迹。

书堂岭又称凤凰台,位于元阳洞侧。《江西通志》载:“元阳洞侧岭半有读书台,遗址尚存,岭上有洗墨池,水常不涸。世传唐相姚崇微时读书于此,故称书堂岭。”相传姚祟筑台读书后,一日梦文曲星授以桃,食后茅塞顿开,悟性惊人,终成名相。该台有建筑,今圯。清莲花同知李其昌诗曰:“台倚壶山倚大荒,读书人去渺云庄。弥峰积雪空侵案,照野流萤冷映囊。水咽琴声流古调,池涵墨沈蘸天光。岭头落想来呜凤,节足音和叶盛唐”。民间传闻,月明风高之夜,还常听到琅琅书声哩。当年的姚相和李祁都隐居在此读书。可以想象,两位名人,时而低头苦读,时面抬头凝思,他们在想些什么呢?如今人去台空,让人空有一番兴叹。

这里的元阳观是唐时杨仙得道成仙之地。元阳洞不远,便是元阳观。元阳观建于三国时吴赤乌间(公元238—240),历朝都曾修葺过。元阳观为一组规模较大的建筑,有山门、巨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厢房等。钟鼓楼结构玲珑,前有掖门穿道,周设迴廊围护。《莲花厅志》载:“世传唐时杨仙修炼于此,今丹井犹存”那么,杨仙是什么人呢?杨仙,名益,字筠松,曾在京城为官,宣帝赐他金紫光䘵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因他窃得秘书中禁术,身怀绝技,又颇通法术,云游四方,到处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人们叫他救贫仙人。他曾在元阳观苦心修练得道成仙。元朝状元江浙提举李祈晚年就隐居在这里,他曾作诗一首:“昔年曾来凤凰台,今日重携胜侣来。洞口云寒龙睡稳,松梢烟瞑鹤飞回。蒙茸翠草山腰合,璀璨琼芝石罅开,千载何人传相业,袒染凝睇望三台”。道观之后山,便是仙人杏,这仙人杏相传为杨仙手植,根蟠石隙,古千摩云。距仙人杏不远,有一块大石头,石上有杨仙去后以铁笔勒的诗。“ 偶过元阳抚旧载,琳宫几度杏花开。峒天怪我多生别,五百年间又再来。”杨仙勒诗石上后,仙游而去。石上留下了巨人的脚印。后来,清朝莲花厅同知李其昌游后即兴题了一首诗:传闻古洞留迹,铁笔诗传语再来,去是何年经几百,崖前空有杏花开。

凤凰台下的锦屏峰山上有一座石鼓楼。石鼓楼上矗立着一座文峰塔,该塔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塔高40余米,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密檐式,底层有拱形门,并有楼梯层层相绕,供游览者登临。地塔墙用水磨青砖,桐油石灰砌制,塔顶为圆锥形铁葫芦宝盖,上有精美的浮雕和铭文,重数百斤,每层四面砌有劵洞,内置孔圣人像,每层檐角上系有铜铃,微风一吹,铃声叮噹,甚为悦耳,这座古文峰塔莲花古县城的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很高的建筑艺术和珍贵的文化价值,可惜被毁于“文革”。

山上有一座法藏寺,曾是元代高僧天如襌师佛事之地。法藏寺座落在锦屏峰上与玉壶主峰这间的一块开阔地中,法藏寺又叫楼觉寺建于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禅师泰上人云游琴亭玉壶峰后,爱其山水幽静,即择地营建道场,名曰法藏寺,又名楼阁寺,是莲花境内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列唐代境内“五大寺庵”之首。宋文天祥题“觉堂寺”三字,元高僧天如禅师曾在此举行过佛事活动,后云游苏州。明学士李嗣晟题匾“中兴名刹”。历朝来,法藏寺香火甚旺,名噪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斋僧云集,香客如云,钟声回荡。相传寺中有法印,半部《华严经》、十八罗汉绣像为镇寺之宝。原寺有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等,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掩映在幽静雅洁的环境中,现已圯。上得玉壶山,但见路边怪石林立,使之惊叹不已,有的像“吴牛喘月”,有的像“玉笋柱天”,有的似“山水盆景”有的像“公鸡铁冠”,千姿百态,令人寻味。

传说玉壶山还是武功大帝修道之所。玉壶顶的烧香亭,历朝来香火旺盛。相传此处南岳圣帝来过,他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在这里造南岳宫,可是他坐在山上数来数云,禾山只有七十一峰。按道家的说法,神界有七十二天罡星,须有七十二峰宝神安位,保一方平安,少了一座山,就有一位天罡星无处安位。所以,南岳圣帝只好去衡山。瞧,这倚天池就是南岳圣帝数山时坐下的屁股痕迹。后来,武功大帝来到玉壶山,数了数,正好七十二座,原来南岳圣帝忘记了数屁股下的玉壶山。南岳圣帝知道后,后悔不已,便在玉壶山建了行宫,每年夏天来这里避暑。再说武功大帝,住下来以后,安心修道,但后来见南岳圣帝后悔,觉得占了别人的没意思,便搬到武功山金顶去了,因此,人们有“先有烧香亭,后有武功山”之说。

明代进士吴节在玉壶山时写下《壶山歌》描绘了壶山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壶山嵯 峨白云里,四面冈峦一溪水。境开壶外见高原,地入壶中聚幽嶼。竹篱第舍环陂陀,白石清泉连涧阿 。溪桥烟瞑行人少,厦屋 睛明幽意多。君不见,壶邺子,磊落胸怀富经史。海成列子解游仙,御气乘风行万里。又不见,悬壶翁,翻身一跃藏壶中,岂知包括有天地,五云台殿相玲胧。赛予素慕壶山乐,来垦壶田结书屋。只将豫圃为生涯,岂料轩居在空谷。仕途一去三十年,今年幸喜归林泉。举锡邀月壶边坐,隐儿迎风壶上眠。比邻酒熟邀同社,暂豁襟怀淡如也。不言天上盛繁华,且向壶中叙清话。有山可樵田可耕,有书可读遗诸昆。若论世上奔波事,不及壶山一段春”。好一个“若论世上奔波事,不及壶山一段春”,足见玉壶山之胜景。

2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只可惜玉壶山面貌依旧,部分景点甚至惨遭破坏,惨不忍睹,若不是把甘祖昌将军墓地和革命烈士陵园在山上,渐渐地会被世人所遗忘。而那时市内于之同期批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武功山、杨岐山,如今已分别享誉世界上升至国家5A、4A级风景名胜区;省内于之同期其他省级重点风景区已有5A级国家风景区3处,4A级国家风景区11处,国家森林公园或生态旅游示范区4处,3A级国家风景区1处,已开发保护利用有4处。而唯独莲花的玉壶山风景名胜区依然如同一个美丽如画的老处女却至今无人问津,而且变得越来越深沉睿智。

斗转星移,莲花又迎来了新一届县委政府班子,提出了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共享、全国闻名”的生态名县战略。我想,假以时日,玉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这张生态名片也能有武功山之幸运,能重新作为省级甚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来打造,重现昔日之荣光,让莲花之母亲山、英雄山,造福莲花之人民,欢迎八方之宾客。

我期盼着,莲花的百姓也期盼着,沉睡了多年的玉壶山更是迫不及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