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晓林(田南)的头像

刘晓林(田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08
分享

活着才是硬道理

著名作家余华《活着》这部长篇小说,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是一部翻开了就不愿合上的一部杰作,也是我这段时间以来读得最快的一部小说。它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以及他在面对亲人一个个相继离去的过程中,依然坚强地活着的故事。我几乎是含着眼泪读完这部小说的,它带给我绝不仅仅是人世间的痛苦与悲伤,更多的是那种向死而生的勇气与力量。让你更能明白坚强的活着与生存下来才是人生之真谛。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读完之后,有这么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很新颖。正如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中所言:“最初的时候我是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作福贵的一生,可是困难重重,我的写作难以为继;有一天我突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让福贵出来讲述自已的生活,于是奇迹出现了,同样的构思,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我十分顺利地写完了《活着》”。小说由“我”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引出一个叫福贵的老人,一起坐在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以福贵的故事而停顿自然分成了若干个章节,虽没细分,没标题,但顺其自然,条理清晣,结构分明,未显半点雍肿之感。

二,小说在语言文字上很朴素。如故事开头“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身黑颜色的绸衣,总是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常对我娘说,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语言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文字平淡如水,质朴无华,没有精雕细琢的修饰,没有画蛇添足的引用,也没有评头论足的议论,却像一把无形的利刃,精准地刺入你的心窝,让你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仿佛在余华的笔下获得了生命,以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通过福贵一个人一生的悲观离合,坎坷人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年代,一个个社会生活的真实原貌。

三, 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很逼真。余华的《活着》虽是虚构的,但他所虚构的人物的命运却是真实的,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真实的,所描写的人物却是逼真的。余华在《活着》所设计的人物的名字跟他的命运一样,比如“福贵”,福贵一生来就是少爷,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家珍做老婆,有孝顺的儿女,在战争中死里逃生,回到家,龙二又替他去死……再如“家珍”,她原本富家小姐,却找了吃喝嫖赌的福贵,以至她父亲敲锣打鼓又把她带回家,家珍心地善良,知道福贵戒了嫖赌,踏实做人时,又带着儿子有庆回到福贵身边,可她命苦,偏偏又得了一个不治之症“软骨病”,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等等。他笔下的人物徐福贵和他的亲人以及龙二,队长,就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没有抗争和挣扎,只是被动而无奈的活着。而富贵坚强而无奈地活着,更像是为了看着身边的爹、娘、老全、有庆、春生、凤霞、家珍、二喜、苦根一个个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悲惨地死去。一个个所塑造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主角福贵、家珍,还是配角龙二、春生、长根、队长,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都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中。我们仿佛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种共呜让人无法抗拒。

四,小说在思想表达上很成功。作者通过福贵所经历的“解放战争、土改,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来反映底层普通老百姓无常的生活状况,来展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来揭示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确定性。余华的《活着》这部小说犹如一部人生史诗,通过福贵的一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苦难和超脱,也反映福贵所历经的那个时代真实的社会现实。福贵讲述了自已遭遇坎坷悲惨的一生,每一次遭遇的失败、困境、挫折,痛苦!都足以摧毁其意志,其生存的欲望,活着的勇气!可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过来了,而且努力地活着。正如作者在其自序中所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揭示了活着才是硬道理的人生真谛。

福贵年轻时原本是个富家大少爷,家有一百多亩田产。年轻时福贵吃喝嫖赌,什么浪荡事都干过,在赌场上把家产输光了。他爹在粪缸上摔下来去世,怀着孕的老婆被老丈人接回城里,家里仅剩下娘和女儿凤霞。为了生活,福贵不得已找龙二(赢走其田产的赌博之人),向他租了五亩田产干农活求生存。

福贵娘生病了,福贵去城里找郎中,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抓壮丁,在连里遇到了善良的老兵老全和娃娃兵春生。在战场上,为了生存,一起抢空投的大米和大饼,见证了战争与死亡。老全在雪地里中弹死亡,春生去找吃也不知死活。后来,遇到解放军,离家快2年的福贵拿到盘缠回家。

回家之后,福贵才知道娘在离家2个多月就死了,女儿凤霞在一年前也因发烧哑巴了。后来,村里搞土地革命,福贵分到了五亩地。龙二却被政府抓了枪毙死了。死前,龙二哭着鼻子说:“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我想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已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了,福贵的老婆家珍却又得了软骨病。

儿子有庆念到五年级时,他们学校长,也是县长的女人,在生孩子时大出血,老师让学生去医院献血,医院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不顾有庆身体,有庆由抽血过度没心跳死了,放在医院的小屋里。福贵气得想杀人,没料到那个刘县长竟是他的生死好友春生。他们聊了许久,临走时福贵对春生说:“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下辈子再还给我吧”。文化大革命时,福贵在城里听说刘春生县长上吊死了。

凤霞生产大出血死了,生下了苦根,也是放在医院那间小屋里。在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死了。福贵独自一人往城里村里两头跑。没了凤霞,偏头二喜再也没有回过魂来,话更少了,但每天还得背着儿子苦根干活拉货。

到苦根4岁的时候,二喜被水泥板压死了,也死在那家医院里。二喜死后,福贵把苦根带到村里住,一起过了半年,村里包产到户了,日子过起来更难了。苦根刚满5岁,就已经会帮忙割麦子了。福贵觉得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

苦根七岁时,这一年摘棉花时,苦根在棉花地里摘棉花几次说他头晕,苦根病了,福贵熬了姜汤,加了村里借的糖,还熬了粥给若根。临走前,福贵越想越心疼,给苦根煮熟豆了,看到豆子,苦根笑了。等傍晚福贵摘完回家时,才发现苦根死了,吃豆子撑死的。

在苦根死后第二年,福贵筹满了钱买了一头可能只能活二三年的老牛,福贵将老牛也叫福贵,福贵就这样又和老牛相依为命,继续活着下去……

读完《活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书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离开而悲伤,被福贵经历一个接一个的苦难与折磨没有被打倒,没有被放弃,相反却依然坚强的活着而折服!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已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回过头再想想我们当下的社会,常听到有人传或看到媒体上报道某某地方又有人跳楼,又有人跳江……选择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想说,你的处境,你的苦,你的伤难道比《活着》中福贵还难吗?还苦吗?还痛吗?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想,当我们人生遭遇挫折、痛苦、悲伤时,当我们人生遭遇迷茫彷徨、痛不欲生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过余华的《活着》,也许它能给你一些启发与改变,能给你一些活着的勇气与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