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桂杰的头像

宋桂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6
分享

人生忽而半百

“这些花都凋零了,像人老了,不好看了。”

“不错呀,三‘了’短句,耐人寻味。难得,难得。”

“哈哈,谢谢夸奖。经常受你熏陶,偶尔抒发一下情怀。”

“不,每个人骨子里都藏有诗意。”

一个英语老师和一个语文老师午饭后在操场上踱步,说着,议着。

现实生活中,面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发出不同的感慨吧。

一样的花落,孩子们经过断然不会觉得一丝伤感,他们的稚嫩与可爱完全能够覆盖那些落花们的悲哀。他们是更美更鲜的花朵,受天地精华的宠爱,定然绽放,翘首可待。

一样的花落,年轻教师们经过可能看上两眼,却大多不会发出叹息。他们正在人生的枝头,正在迎风怒放。若是说点什么,大抵只会说:“看,花落了。”极少会想到“老”这个字眼。

只有中老年教师往往把落花与人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阅历会让一个人生命成熟,思想沉淀,触景生情,触目伤怀。岁月为我们刻下一圈又一圈年轮,它们是慈爱的,也是残忍的。它们温和地记录着我们一轮又一轮的奋斗,并为每一轮奋斗画上圆满,同时也严厉地警示我们一程又一程的跋涉,身体正在走向人生的下坡。

也许张爱玲笔下的《迟暮》还残留着一些美,也许曹操的《龟虽寿》还给我们一些切实的安慰,也许关于“姜”的俗语还能够让我们肆无忌惮地笑笑,但不可否认的,我们真的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绝美,和彩云携手,那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为霞尚满天。”然而我们又自然地收敛自己的那份欣喜,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纵使如此,我们还会想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而心生知足之感。

我们的生活,无论如何不会虚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不舍那些美好,我们会失去那些美好,但一定还会有另外的一些美好,涌入我们的心头,丰盈我们的生命。它们就像是老天对我们的眷顾,轮着班的给我们以生的可恋。

是的,我们就在情感的起伏里打转,悲也不是,喜也不是,我们就在范仲淹描述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超然。

我们不必伤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的人生尚有可为,犹有可乐,我们不是沉舟,也不做病树,其实我们不过就是平凡,平凡不等于平庸。

我们不是张桂梅,没有她命运的低点与高度,但在励志面前,我们亦坦然。即便不是高山,也并非沟壑。即便没有站在伟人之肩,也会把卑微与懦弱俯瞰。

不是孟子,没有面临生义抉择,无法去表现凛然正气。不是屈原,没有遇到昏君奸佞,不能以死明志惊天地泣鬼神。不是陶潜,没有置身官场的黑暗,不知归隐趣在田园。

不是李白,没有体验蜀道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不是杜甫,没有饱经安史之乱,不能苦吟广厦庇士的豪言。不是苏轼,没有遭受接连贬谪,无法体会东坡种菜的快乐。

不是鲁迅,没有深谙反动势力,无法想出百来个笔名抗敌。不是郭沫若,没有遇到军阀混战的局面,创造不出天上的街市这样浪漫的诗篇。

人生忽而半百,难免思接千载,想到古圣先贤,我们感佩其才情纵横,流芳千古。他们用生命完美诠释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的我们终究是幸运的,中华民族终究是幸运的。被时代厚爱着的知识分子、文人墨客多么幸福和自由。

人生忽而半百,“向天再借五百年”多么豪迈。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每咀嚼,灵魂沁芳,落红化泥,春蚕无悔,蜡炬燃烧,老干扶持,源头活水……当然,不必透支自己,适可而止,因为我们曾经很努力地看过山水,走过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