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中,已很少听到街道上、胡同里的叫卖声。原来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能使整个街道都充满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有了大、小超市林立和快递公司的延伸等,购物的方便、快捷不再需要沿街叫卖的服务形式,因此,它也基本上退出了传统的历史舞台。
在童年记忆中,那时候居住的都是平房,我们的街道和胡同里的叫卖声经常不断,卖小百货的、卖冰棍的、弹棉花的、卖八宝粥和江米糕的、修锅、修碗、修鞋的、磨剪子戗菜刀的……等。叫卖声各有不同特点和风格,声调和韵律也各有特色。
交易最多的是小百货,在许多邻居中,因为家中女主人都是没有工作、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并且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留下了缠过的小脚,因为行动不便,很少出门逛街买东西,这就给许多卖百货的货郎提供了机会,但货郎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定售货范围,从来不抢别人的地盘,买卖双方长时间的交易,形成了默契,也从来不讲价,也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服务态度也非常地好,双方都很讲信誉,没有“欺诈”行为,经常见有的老太太需要的商品,但手头临时忘了带钱,货郎也很放心地让她先赊着去用,以后什么时候带钱了,再给他也可以。也有的用了商品,价值也不大,因为年龄大、时间过长忘了付钱也无所谓,货郎也很体谅,从不计较,因为十天半月才来一次,忘记付款也很正常,都能理解,也因为经常交易都成了熟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处得像家人一样融洽,从未出现过因交易而争吵等现象,买卖很有秩序,虽然是在街道或者胡同里做买卖,也体现了人们道德修养和相互信任的高尚品格。
每当货郎到来之际,都会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一头是一个大木箱子,另外一头是一个大帆布提包,箱子打开有两层,小格子挺多,还有许多小抽屉,放着纽扣、女孩用的发卡之类的小型物品,帆布包里是像个小仓库,前面箱子里每一格的货卖完了,再从帆布包中取出相对应的货进行补充。后来改用儿童小推车,分三层,最下面一层代替帆布包,上面两层代替大木箱子。
货郎敲着一个拨浪鼓,一边敲,一边叫卖,经常在胡同里面较宽敞的地方坐下来,等待那些因为小脚走路慢,以及家务琐事缠身而导致需很长时间才能出门的老太太们。货郎叫卖声记得大体上是这么喊的:针、线、纽扣和书包;梳子、镜子、雪花膏;洋火、腊烛和手套;袜子、鞋垫和口罩;手油、筷子、指甲刀;顶指、剪子、痒痒挠;生活需要快来用百宝哟!听到叫卖声,老太太们就准备出门买东西了,如果只听到拨浪鼓响,而听不到熟悉的叫卖声,她们也不会岀来的,因为是不熟悉的卖货人,这也是卖货人一般不会占用别人的售货范围的主要原因。
我小学有个女同学因为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她的父亲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后挑起家里人准备好的买卖担子,以后改为小铁车,在傍晚开始卖“八宝粥”,兼卖江米糕和糖葫芦及山楂糕,直到晩上九点多才收摊,赚点钱以添补家用。他的叫卖声是:“八啊宝嗷粥、江呀米噎糕、糖昂葫呜芦、山呀楂啊糕哟”!那男低音醇厚而且还带着一点沙哑的嗓音,虽然叫卖声不那么响亮,但音律很有节奏性,声音传的挺远,就像是男中音在歌唱一样。听到他的声音,很多人为了给孩子和家中病人调剂伙食和口味,都会岀来买一点吃,当时的买卖也不错,到收摊基本也能卖完。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允许他们上街销售自己的物品,街道和胡同里慢慢地再也听不到那优扬的叫卖声。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外卖、电商平台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旧的传统习俗已不再那么依赖,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替代了以往的思维模式及习惯,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智能化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使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