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相信眼泪
卷首语
作为作者,我常常觉得内心太过孤单,需要文字来相伴。于是写作成了我生活中的好伙伴。偶尔摆弄文字时,如同一个描眉打鬓的的女人,用文字妆点生活,生怕别人瞧见自己素颜的模样,唯恐落人笑柄。我虽东施效颦,却只因我有一颗爱美之心。
请相信语言是很有魅力的,它可以治愈一个人,保护一个人,甚至可以摧毁一个人。就像生活有时现实的太过刺眼,不适合放到文学中去。而我的目的就是让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而对于人物的塑造,我虽然想让她在自己的作品里历尽生活的波折,却又不愿她在自己的笔下受尽苦楚,代自己经历人世间的沧桑。但一想到她们会因我的创造而羽翼丰满,拥有灵魂,我的内心就释然了。我也希望她们的故事让看文章的你,体会一下别人的悲欢离合与世间的寒凉。
上
第一章年少时眼中的北京
故事的主人公苑子译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中国普通的二线城市。城市富足而气氛安详。没有大城市的拥堵,也没有传统重工业城市的污染。她的家乡天很蓝,水很清,空气很新鲜。
苑子译的名字是不是很有九十年代的时代感。其实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长辈的意思是愿她这辈子能达成自己的心愿就好。爷爷是老一辈子人,认为女孩只要吃得好、穿得暖、嫁得好、不败坏门庭即可。但小小的苑子译不这么认为。她天资聪慧,识字时学到自己的“译”字时,组了一个响亮的词组“翻译”,从此在心中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将来长大要立志当一个外交官。虽然童言无忌,但这似乎就预示着子译将来要体验一场不一样的人生。
日子就这样一天挨着一天地匆匆流走,我们的苑子译小朋友也迎来了小学的毕业典礼。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迎接即将到来的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涯之前,妈妈问子译有没有什么愿望,有没有哪里特别想去的地方。子译脱口而出:“我要去北京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就这样,苑子译和北京的缘分在年幼尚不懂事时就开始结下了。
当全家人风尘仆仆地坐火车赶到北京下车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为了第二天早上能赶在日出之前就来到天安门广场抢到好位置,全家人早上4点就起床,做出租车赶到天安门广场,一睹国旗升起时的威严和壮丽。这是苑子译打懂事起就在心中种下的愿望,也是全中国小朋友们的共同愿望。梦想在心中萌芽,也在她12岁暑假游览北京的那个早晨实现。
清晨的天安门和以往一样,庄严而肃立。在苑子译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特别。看见升旗手走出天安门广场的一刻,她觉得12年来她的夙愿马上要实现了。当升旗手缓缓地将国旗升起时,伴随它升起的还有整个广场上人群的心。子译的心都随着军乐队奏响的《义勇军进行曲》升腾了。这一刻将永远印刻在她的脑海中,此生都难以忘怀。请让我们记住这一刻,记住这一刻的祖国,也记住这一刻的苑子译。那年是2002年,那年她12岁,那年北京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格外灿烂!它照亮了一位少年的理想!
第二章18岁的苑子译
公元2008年,那年的苑子译18岁了。升起仪式一别,6年过去了。子译已经不是一个小朋友了,她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不仅成绩一直很优秀,个子也比原来长高了不少,整个人也出落得亭亭玉立,俨然一个大姑娘了。老思想、颇有些重男轻女思想的爷爷也在她高中二年级分文理的时候驾鹤西去了。那年的子译胳膊上带着“孝”字走进了重点高中的文科班。也许是爷爷的临终时的嘱托奏了效,也许是子译的努力被大家看见了。子译在重点高中混得还不错,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5名,就这样她一路过关斩将,凭借着平时优异的成绩在高考前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高考时获得低于其他同类学生三十分的成绩考入作为985和211“双一流”A类高校的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自己寒窗苦读十二载的求学生涯获得了一个完美的升华。这正应了那句话,没有人的眼泪会白流,没有人的汗水会白擦。子译也算是小有成就,成了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眼中的希望”。
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全家都沸腾了,爸爸妈妈自然不用说。七大姑八大姨也都纷纷致来贺电。子译小小的心也得到了膨胀,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她的了。心里想的都是未来如何来北京求学,如何成为人上人。她满心以为自己这一辈子有这一张文凭就了不得了。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她会选择到北京来读书,祖国大好河山呐!再说了北京是国家的心脏,都往心脏跑不得的心脏病啊?这多多少少和她年幼时到北京看的那场天安门升起仪式有关。它静静悄悄地躺在苑子译的回忆中,时间一长,便慢慢地孵化出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毕竟她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她自己的最爱,是她生命中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地方。
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苑子译正好高考,子译一边看电视一边关注“鸟巢”和“水立方”的动态,每个获得奖牌的中国远动员,她都暗暗记住。为的是到了学校好和大家唠到一块去,和大家有共同语言,不至于受到排挤。不仅要进行物质准备,精神准备也是必须的。这很适合子译的思维习惯,也像是她能干出来的事。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梦想拼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不久,家人还给他安排了一场升学宴。亲戚朋友们羡慕的眼光让苑子译很是得意。甚至有的亲戚带自己的儿子、女儿来,指着子译要她作自己孩子的榜样。这时的苑子译还不知道,这只是自己人生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她的自满、她的得意、她所谓的一切一切都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些什么,也或许老天爷早有预料。这些都是18岁的苑子译所不能够也不可能预料到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章来北京求学的苑子译
转眼就到了九月份开学,和父母一起北上的苑子译提着大包小包作着新开通的动车赶往北京求学。这里是她梦开始的地方,只是她还不知道北京也是她噩梦即将的开始的地方。
初秋的北京格外美丽,初秋的中央民族大学也格外美丽。苑子译难掩激动的心情,心里就像有千百个小鹿乱撞。来时的路上,就盘算好大学这四年一定要把北京的各各地方逛个遍。不论是王府井还是西单,无论是水立方还是鸟巢,反正大到旅游景点,小到知名不知名的胡同,她通通都要印上自己的足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发达了,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来去自如。所以要趁年轻,痛快地放肆一把。
05年超女总冠军李宇春不是有首歌嘛,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胸怀大志的苑子译想的却是再不得瑟她就没有机会了,她就要功成名就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她觉得自己的第一步走的非常好。美好的未来一定会降临在她这种有野心有抱负的人身上。殊不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怎么看都有那么一点适合她呢!毕竟人算不如天算!
话说走进了民大的苑子译颇有几分得意,她可以傲视许多和她曾一起并肩学习过的同学,可以鄙视那些上学时曾欺负过她的同学。此时此刻,她连曾经不看好她的老师也觉得可以不放在眼里了。内心飘飘然的她表面上还是比较云淡风轻的。对待新同学也是客客气气的,有骨子“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就这样,苑子译成了中央民族大学2008级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第四章来自天南海北的室友
众所周知,中央民族大学有许多来自祖国各地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苑子译的寝室四个人就来自四个不同的民族。而且和中国其他各个大学的寝室一样,论资排辈是必不可少的,大家认识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日,排大小。从老大、老二一直排到老三老四等等,既然都是同一年出生的,就依生日而定。
苑子译的上铺就来自内蒙古,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妹子。会骑马,会摔跤,被室友们一致评为“会防身术的女汉子”。而且她年龄最长,大家都喊她一声“老大”。虽然是蒙古族,老大的名字也没有很长,早都汉化了。不但不长而且很好记,随父亲姓王,单名一个爽字。
老三来自云南的苍山洱海边,是个纯纯的苗族小姑娘。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蛋,典型的南方少数民族的长相,秀气而又不失温婉。说话轻声细语的,大家更愿意叫她“萌妹子”。“萌妹子”真名当然不叫“萌妹子”。她父亲姓阮,单名一个“琴”字,是不是很符合老三的体貌特征和给人的第一印象?
老四的家乡更远,因为她来自祖国的“天涯海角”——海南三亚。她来自黎族,名字更特别,因为生在海南、长在海南,父母干脆起名字就叫“马海南”,是不是特别好记。
看着一屋子的四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名字都不拗口。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大家庭。不同民族间在不违背自己和家族意愿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婚配,所以很多少数民族的子女的名字早已汉化。苑子译作为汉族心中也很是得意。不难看出,这一屋子就作为“老二”的苑子译是汉族。还有大家不仅刚开始交流的气氛不错,对彼此的印象也都还不错。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四个女大学生之间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精彩全在后头呢!
第五章 不咸不淡的大学生活
走入了大学生活的苑子译学着叠被、整理床铺、晨跑、到食堂打饭和室友约着一起洗澡和同学们到图书馆看书,似乎一切都不同了。但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学习方法,她继续沿用着高中时的套路,背书、做卷子、拓展知识储备,但并没有任何质的改变。一个学期下来,脑海里知识储备确实增加了,具体实践的确参加了,但对于将来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苑子译只有四个字——留在北京。至于什么学科之间的交融、如何和人打交道都还停留在高中的智商与情商之中。她相信只要努力,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没事时时不时还沾沾自喜一下。以为自己闭了业就能顺利在北京CBD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未来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相信自己终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以为自己已经在人上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自己的汗水都不会白流。
除了每天一如既往的学习以外,她也开始对化妆品、穿搭和美食展开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化妆她很快就上手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妆技能的子译很快就不满足于那些廉价的化妆品了。时不时来自身边同学朋友圈的炫耀、北京大商场里的光怪陆离加上自己对成功的迫切渴望和虚荣心,都使她的手越摸越高。渐渐地家里的生活费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日常开销,但她并没有傻到去办什么小额贷款,只是浅尝辄止地开始办上几张信用卡,子译也算是能将自己的资金安排得妥妥当当。什么时候该还什么款项也能打得开点。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在大学里也算活得游刃有余,逍遥自在。大学生活就这样在不咸不淡、平平淡淡中度过。你要问苑子译学到什么真本事没有,答案是:没有!
第五章谈恋爱了的苑子译
和其他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一样,苑子译同样也渴望着爱情。偶尔在校园的小树林里、走廊的拐角处也常常能撞见腻歪着的情侣。甚至连清早起来上课或是去食堂打饭都能遇见手牵着手的情侣,真是羡煞旁人啊!子译也想试试,但苦于没有经验一时半会儿也遇不到合适的,大一的求学时光就这样形单影只地度过了。子译也不着急,觉得这很正常,觉得父母、老师和周围人说的对,大学时搞对象就是玩玩,积累积累经验,不可能成。自己未来的白马王子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她。
说起苑子译的长相,倒还是有几分姿色的,皮肤也不黑,五官也算端正。而且子译她不胖,1米62的个头,才110斤,再加上平时爱运动,肌肉比较紧实,看起来很匀称。就是她的表情出卖了她,她身上有股子狠劲儿,不怕天也不怕地,“女人嘛!对自己下手就要狠一点”。而且人都是相由心生嘛!子译也是一样,她的脸看起来就不是很让人舒服,总有种要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感觉。尤其是不说话地时候看起来很不好接近。这也可能是她从小到大朋友不多,异性缘也不太好的原因之一吧!
很快大学二年级开学了,课程也稍微复杂了一些,但苑子译的接受能力还是挺强的,整个大一一个学年都没有挂科,顺顺利利地步入了新学期。这天,宿舍的老三看子译每天埋头苦学,半看玩笑似的要给老二子译介绍个对象。是和老三一切来民大读书的云南老乡,虽然是同一届,但比子译她们都大一岁,因为他第一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了一年才来的民大。据说是因为高中搞对象影响的学习。子译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听说长的不赖,家境也挺殷实的,子译竟然同意见面了。接着子译的初恋开始了。
这位未来数年间将与苑子译有着密切的感情和金钱上往来的男子就这样作为室友老三阮琴的老乡和苑子译的初恋闪亮登场了。苑子译还没见过这位本尊时,就早已听到了一些关于他的风言风语。他的长相虽然算不上是校草级别的,但似乎很会和人打交道,认识他的人很多。据说大一时就谈了女朋友,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分手了。家里据说很有钱,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但究竟是“什么饽饽什么馅”苑子译还不得而知,周围的同学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子译觉得这是个在大学里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和拓展自己人脉的机会,愿意去趟一下这趟浑水。谁知到这一下河,子译就再没出来过。
两个人虽然都是行政管理系的,但不再一个班。子译是一班的学习委员,王世川是二班的团支书。他俩原本就见过,年级一整开大会的时候就能见到,但之前两个人并没有说过话。苑子译猜想王世川即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对她这个人总该有印象。同在一个校园的小社会,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世界那么小,谁都能见着不是!
王世川平时喜欢梳一个大背头,还不爱洗头。那浓密而又油亮的大脑门再加上1米84的身高,走在校园里格外显眼。而且他经常混迹女生圈,对女生的喜好比较了解。第一次和苑子译见面就送了她一直DIOR 999口红,而且还是丝绒雾面的。说实话,这只口红已经在子译的购物车里躺了很久了。子译自然是心满意足地收下了礼物,心里还想下一次和王世川约会时就涂这只口红。
大学生约会有了美好的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总之,就像歌里唱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学生对爱请的向往”。她俩在一起,主要都是王世川花钱。什么吃牛排、涮火锅、吃肯德基亦或是喝星巴克,子译心想反正王世川家里有的是钱,他不给我花也给别的女生花。在此期间,苑子译也会象征性的给王世川买一些礼物作为回赠,什么围巾、水杯、钱夹或是偶尔给世川订个外卖,感冒时买个药,到男寝照顾照顾她,对于没什么恋爱经验的子译来算也都做的手拿把掐的。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至于子译要搬什么东西到楼上让王世川帮忙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在中国几乎所有大学的寝室都有同一个大爷和同一个大妈。女生可以轻松进出男生的宿舍,但男生不可以。如果进去,必须保证在打好招呼的前提下,五分钟之内下来。大爷大妈都是过来人,什么不明白。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妈还是你大妈!
在苑子译还沉浸在初恋的幸福之中的时候,王世川已经开始打起了子译的歪主意。说是歪主意也不算是歪主意,毕竟现在大学生谈恋爱进行性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了。几乎每个大学周围都有一条布满了大大小小旅馆的街道。很显然,这些旅馆都是给大学生开房用的,甚至是约炮用的。旅店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浪漫小屋”、“80、90的爱情时代”、“青春驿站”,里面也算是设施齐全,什么洗浴、大床、卫生间都有。而且价格也便宜,从100到300元一晚不等,有时也依据大学所处城市和地段不同价位上下浮动。但总归是大学生还能消费得起的地方。
大学生心里的也都心照不宣,情侣之间也都是轻车熟路。都是成年人了嘛!不用教,都懂!谈恋爱时间一长、感情一升温就小旅馆里约起来。苑子译和王世川之间的爱情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王世川在认识苑子译之前已经谈过好几个女朋友了,而苑子译没有。说的再直白点,王世川早就尝过男欢女爱的快感了,但子译还是个处女。
这不,就在苑子译过生日这天他俩就把入洞房这件事办了。说是王世川要给子译过生日,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苑子译灌醉,然后光明正大地霸占领地,然后长驱直入。
王世川先是和几个好哥们在酒店定了一个包厢,简单布置一下,又花两百多块钱订了一个生日蛋糕,说是要给苑子译一个惊喜。子译也不甘示弱,知道今天王世川要给自己庆生,明明是寿星的她早晨起的比平时还早。吃完早饭先是像个没事人一样,和同寝室的姐妹去蒸了个桑拿,然后又回寝室又试了几件衣服,一边试一边还和室友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可能就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吧!挑来选去,最后终于敲定了一件红色连衣裙、一个小CK的黑色挎包和一双5厘米跟高的水晶鞋,走起路来bling bling的。梳妆完毕就等着王世川来接她。
王世川这边也急锣密鼓的准备着,打气球、取蛋糕、订酒店,对于算不上渣男的王世川来讲,一切的一切都为了晚上“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良辰美景。毕竟苑子译是第一次,但王世川不是,他总归是占便宜了。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商人家庭、满脑子利益得失的他来讲这场交易他是稳赚不赔的。要说王世川有多爱子译,那谈不上,但对于子译来讲这段感情在她心里明显很重要,这毕竟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谈恋爱,第一次不受父母的阻拦名正言顺的拥有了男朋友。这在苑子译的青春里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她不知道这个名叫“王世川”的男人会在她的整个青春里镌刻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大约下午三点多钟,王世川和他的几个哥们租了辆车来接苑子译和她的室友一同去餐厅吃饭。王世川也是下了血本,点的都是硬菜,目的很明确,就是一定要苑子译的这个18岁生日过的开心快乐。席间大家同寝室的室友都送上了小礼物和生日的祝福。苑子译还和大家一起吹蜡烛、吃蛋糕,这不仅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和一群朋友同学一起过生日,更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成人礼。苑子译感觉自己不是个小孩儿了,已经是一个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时间和精力、独立于其他人类的大人了。这一晚,王世川更是让苑子译从一个女孩儿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女人。
大约傍晚六点多,大家都酒足饭饱了之后,一群少男少女觉得现在回寝室没意思,就站在酒店门口的马路边上讨论一会儿去哪。最后还是王世川有主意,不如大家订个大包房唱KTV得了。就这样一行人又辗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练歌房。大家点了12瓶啤酒,还开了一瓶红酒,当然不是82年的拉菲,但大家的这份情谊比什么名烟名酒都珍贵,大家消费的就是青春嘛!青春无价!
大家一边唱,王世川一边搂着苑子译在角落里喝酒。子译确实有点喝多了,微红的脸颊配上精致的妆容,让人有点想要。很快大家都唱尽兴了之后,就都开始撤离战场。寝室的室友本来想带着子译一起回宿舍的,但王世川说子译喝多了要带她走走,再送她回去,但很可惜子译这一宿都没有回去。
很快王世川打车带着子译来到附近他订好的酒店,王世川也喝酒了,借着酒劲儿,两个人连澡都没洗就在一块了。王世川脱掉了子译的上衣和胸罩,这时子译还有点意识,王世川在挣扎中疯狂地吮吸着子译的乳头,紧接着猴急的王世川就脱掉了子译的裙子和小内内。早就硬了的王世川一路长驱直入,很快子译感觉下体一阵剧痛,血流在了床单上。王世川摩擦了几下,没带安全套的他也射在了床单上。就这样,苑子译就把初夜献给了王世川。苑子译也再不是处女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了。
第二天早上,王世川很早就醒了,这才想起给苑子译的室友打电话向宿管阿姨请假,室友们告知昨天晚上查寝时就已经请过假了,就说子译的父母来北京给子译过生日去了。王世川感谢完室友心里想这理由还挺官方,放心地喘了口气去洗澡去了。子译这时也醒了,看见床单上的血渍立马猜到昨晚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虽然喝多了,但也是有意识的。苑子译不傻,这一切其实早就是她意料之中的,但似乎也没什么好失落的,她的内心甚至有一点小骄傲,告诉自己:虽然自己不是那么的漂亮,但老娘也是有人上的。她虽然心里五味杂陈,但是下体的疼痛让她停止了胡思乱想。王世川这时也洗完了,子译撒娇地指着床单上的血渍,埋怨王世川:“都是你干的好事”!王世川心里得意的呢!嘴上却像抹了蜜一样安慰道:“我给你揉揉好不好?别生气了!老公带你下楼吃早餐。”紧接着苑子译也穿好衣服洗了把脸,和世川一起去酒店楼下吃了早餐,然后被王世川送回了学校,小两口儿就这样暂时分别了。
第六章紧张而又忙碌的四级考试
苑子译的生日一过完,紧张而又繁忙的课业负担就向她扑面而来了。要说这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也是进展的如火如荼。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向高职转型,普通大学也对老师的考察越来越深入。要想当大学老师再也不是混个文凭、走走后门就能混上的。没有真刀真枪谁也别想留校。而与大学老师筛选的严格制度相同,越是好的大学学业负担越重,尤其是像中国民族大学这样的能在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更是“严师出高徒”。
大学学习再不是老人口中所谓的“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就可以想咋滴就咋滴了”。每个学期不仅要把的考试科目学得烂熟于心,而且还要考许多证来丰富自己。在中国近几年比较普遍、比较广为人知的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等等,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甚至其他一些学科还要考教师资格证、幼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等诸多的专业证书。真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啊!
咱就拿考英语专业四级这事来说,就难倒了许多民大的孩子们!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各民族小伙伴们,有的操着一口吴侬软语,有的来自不发达的新疆、西藏等地,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的限制,除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外,能说得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很优秀了,而英语就像他们的第二外语。在民大很多孩子高考英语分数都差强人意,这个比例可能是其他大学没有的,这也正是民大的一个特点。但谁都知道在中国几乎所有本科院校中,没有英语四级证书是毕不了业的。所以就滋生出了一个新的行当——卖答案的职业。
这些买答案的人都是学校里雇佣的一些临时工,比如宿管的一些保洁人员,食堂里打饭的雇佣工。而且大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通过自己熟悉的学校里的一些人脉广的同学先散布消息,区分意象人群和非意象人群。给学生头目一个自己的联系方式,通常是小号,然后在考试之前搞到答案并收取费用。再在考试时让学生偷偷把手机带进考场,然后以发短信的形式给交了钱的同学传送答案。在苑子译的年代,手机通常被告知是电信的,至于收费的价格大约在50到100元不等。因为这些人往往不只能搞到一场考试的答案,所以民大里那些普通话不好、英语成绩差又不通计算机的学生就成了这些答案贩子们的座上常客。价格嘛!当然会便宜一点。所以同一场考试每个人的答案价格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讲价。
而且他们的搞到的答案几乎是完全正确的,但他们发给学生的答案却不是,里面总是参有一些错误答案,而且答案是分组发放的,每群人与每群人之间的答案也是有些许不同的。目的就是不被判卷的系统抓着。但只要你按照他的答案写,总能让你过分数线。而且这样的情况广泛分布在中国各个高校里,尤其是子译念大学的年代,同学之间都心照不宣。在宿舍里关起门来可以互相讨论,而且丝毫不觉得丢脸。
在英语四级考试之前,苑子译也接到了这样消息,但子译的英语基础好,平时练习地也算勤恳,每次自己做模拟套题成绩都远高于分数线,所以根本不需要。但是宿舍里其他的其他同学就大不相同了。平时和子译比较好的老三阮琴,也就是给她介绍对象的苗族姑娘英语成绩就不是很好,她就买了答案。而老大来自内蒙古的王爽由于平时的自测成绩总是在过关的分数下上下徘徊,所以在考试之前一直在犹豫。而老四来自三亚的马海南平时练习比较少,时间都花在组织社团上面,不怎么练习,觉得大二过四级太早,准备裸考。就这样,考试的日子在等待中缓缓推进。阮琴买了答案,王爽准备搏一把,子译自信满满,马海南选择放弃。
考试这天,苑子译早早就起了床,考试要用的准考证、身份证和铅笔橡皮,昨晚就都装在一个袋子里,昨晚大家还不忘互相提醒、不要忘记东西。清早寝室同学就一起吃过早饭往考场奔去了。
苑子译当然就是正常发挥,说实话苑子译论考试时的心态从小到大还是比较稳定的,虽说确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但一般都不出现在比较关键的考试中。阮琴则是一路蒙混过关,在考场中收到了作弊短信,偷偷摸摸地照着涂完卡后,还假装认真思索、题目让她煞费脑筋的样子,一边涂涂改改一边咬着铅笔头,其实涂涂改改后 全是抄的答案,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你说她胆小,一个答案都舍不得自己写;你说她胆大,全盘照搬她也不怕被人抓住。最后,你只能判她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没有一点深谋远虑。
其他人嘛,没出息的王爽到底买了答案,只是涂卡时没有全盘照抄,对和答案不一样、自己又十拿九稳的地方写下了自己的意见。至于文艺部的老四马海南就简单多了,一切随心而定,看哪个顺眼选哪个,因为她平时连一套完整的测试都没做过,平时上正课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大二的她,心思早早就飘了。只记得那些过了四级的学哥学姐们的话:“英语四级过太早,大学生活无趣了!”
数月过后,苑子译以全年级第5的高分过了四级,阮琴和王爽则都是浑水摸鱼地过了。只是阮琴的全盘copy比王爽的分还高。王爽的成绩和平时模拟的成绩如出一辙,以高过合格分数线9分的成绩蒙混过关。捡了便宜又卖乖的王爽还说:“早知道是这个成绩就不花钱买答案了!简直是白花钱!”但过关的总归还是高兴的,看来看去,一个寝室就老四马海南没过,这一屋子女孩儿还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第七章“四个女人一台戏”
时光匆匆如流水,苑子译的大学就这样忙不迭地进入了大三。大家还是保持着食堂、宿舍、教学楼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有一点很让人意外,宿舍的老大来自内蒙古的王爽最近和平时很不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钱,竟然开始买上是奢侈品。先是买了一副香奈儿的耳钉,接着又买了一个LV的包包。搞得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看着都直眼馋。苑子译也春心萌动,一边一直观望一边一直撺掇着王世川也送她点什么。
王世川虽然家里有钱,但毕竟是学生,手里的钱够生活、够谈恋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钱买奢侈品送给子译。两个人平时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包括到旅馆开房大都是王世川掏的钱,他自己都用不起奢侈品,哪里有钱给女朋友买奢侈品。苑子译的生活费则大都用在了化妆品和穿衣打扮上。但虚荣心作祟的子译却一直对买让王世川给他买奢侈品的事不依不饶,说人家有的她也要有,不然就是不爱她。禁不住子译的软磨硬泡,王世川终于在过圣诞节、大牌打折的时候,送了子译一条Fendi的围巾。苑子译收到礼物后别提多开心了,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牌单品,虽然也没有多贵,但毕竟是王世川的一片心意。
在宿舍里的穿衣镜前一阵比划后,开心得苑子译的嘴角都咧到耳后根那里去了。但是就在这时,她发现她床底下的500元生活费没有了。她一边着急一边想是谁拿了自己的五百块钱。平时大多数的时候只有她和阮琴在宿舍。她想平时她阮琴和她玩的最好,应该不是;老四马海南天天泡在社团里,除了睡觉或者是取东西基本都不呆在寝室里。那么如果寝室里出现小偷的话,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最近爱上买奢侈品的王爽。而且王爽最近看起来怪怪的,总像有意冷落大家似的,有时还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弄得大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这场风波,变成了一部刑侦剧。我们就称它为“一场五百元钱引发的血案”吧!
阮琴和子译通好气,先不告诉辅导员,对外也不予声张,先静观其变。丢了500元钱,子译的心里也酸酸的,毕竟这对于一个不能自食其力的在校大学生来讲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能不能找到她心里也直打鼓。子译的心里是相信阮琴的,因为凭大学三年对阮琴的了解,阮琴不是一个大方的人,平时和大家一起出去,很少请客,父母给的钱也都花在自己身上了。偶尔出去打个零工也都奖励在自己身上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阮琴不是个贪小便宜的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不花别人的钱,别人也休想慷她之慨。所以她没有作案动机。至于马海南一天24个小时,也就只有晚上睡觉的8个小时呆在寝室里。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教室就在社团,而且她在寝室时寝室大都有人。很显然她没有作案时间。所以矛头就指向了老大王爽,连阮琴都说她好几次撞见王爽上课时无故早退,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回宿舍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她俩决定谋划一场年度大戏,抓住真凶。自此苑子译的宿舍上演了一出宫斗大戏,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边是苑子译故意当着老大王爽的面把1000元现金放在床头的褥子底下,一边是王爽继续在大家面前晒自己的各种的名牌奢侈品物件。王爽买的奢侈品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睡觉时都要搂得紧紧的,别人连碰都不能碰。连平时不怎么回宿舍的老四马海南都和王爽说:“你不如把这些包包们都贡起来得了!”大家也在旁边哈哈一笑,但大家也都不知道她买奢侈品的钱是哪来的。
苑子译把钱放到床垫下面的时候老三阮琴也看到了。她是南方人,鬼点子多。她给子译出了个主意,让她把钱都做上标记,这样一旦钱丢了一看标记就知道是不是王爽拿的了。要不宿舍里没有监控,学校也不让安,丢了钱死无对证。于是苑子译在这10张毛爷爷背后每一张都画了一个星号。然后守株待兔,等待“收网行动”。
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她俩猜得一点也没错,内鬼就出在宿舍里。三天之后,苑子译做了记号的1000元钱就不翼而飞了。苑子译决定先不声张,而是和阮琴一起通好气,让老四马海南约着王爽一起去吃过桥米线。自己和阮琴一起把王爽的东西翻个遍,果然在一个LV的包包的内袋夹层里发现了她事先用红笔做好的记号,而且一张都不带差的。随后苑子译就拿着这10张证据找到了导员,要狠狠地磕碜一下王爽这个小偷,要把之前丢了500元钱也要回来。
那边老四请王爽吃完米线回来,为了表示感谢王爽还回请马海南一杯奶茶。两个人还一人多加了一份珍珠,一边和着热乎乎的奶茶一边往宿舍走,谁知道一场“瓮中捉鳖”的计划正在等着她。
等王爽和马海南回到宿舍,苑子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就敢当面质问老大:“你是不是从我床铺下面偷走了一千五百块钱?”“偷”这个字她说得格外准确,吐字比国家普通话标准考试说得还准。王爽听完的脸都没红,苑子译的脸先红了。王爽把手里的奶茶一放,脑筋灵机一动,不知道哪里来的智慧竟红口白牙说钱是她自己的。子译为了抓住这个盗贼也是拼了,质问她:“你又不出去工作,老家又没有牧场,就靠你那一点生活费哪里来的钱买LV包包?”这时屋内喧嚣引来了隔壁宿舍和走廊里过道的女同学,大家都从门缝里探个头往里看究竟争吵什么。还是阮琴尖,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把门开开一点,警告门口的看客们:“看什么看?”说完把门重重的关上了。
这边王爽一顿狡辩,还不分青红皂白地诬陷子译,说买奢侈品的钱都是她刷信用卡加上平时的生活费凑得,自己将来挣了钱自己会还的,用不着她们操心。自己再没钱也不会去偷室友的钱,明白过劲儿的王爽看到整个寝室的女生都在算计她,激发了她极大的恶意。“枪打出头鸟”,她决定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这件事诬陷到苑子译身上,反正偷来的钱也变成奢侈品回不来了,不如就“恶人做到底”,闹到辅导员那里她也不怕。其实她三番五次地偷东西早想到有一天会东窗事发,原来她早早想好了对策。
到了辅导员那里,子译一边哭一边说明情况,辅导员也听的是云里雾里的。但王爽却出奇地淡定,一边解释说自己的钱都是如何从银行借贷来的,一边又掏出信用卡和购买小票,显示每一笔都是能对上账的。对苑子译丢失的总共1500元钱也拒不承认,甚至还反过来诬陷说自己最近由于迷上了买奢侈品,平时吃穿用度很节省,所以钱上的标记是自己做的,理由是觉得放在寝室不安全,钱上的记号是自己用红笔做的——钱其实是苑子译偷她的!然后反过来诬陷自己,理由是苑子译嫉妒她用得起奢侈品!
这么一说理由看起来还挺充分的,辅导员觉得王爽的逻辑是合理的。却把苑子译气到不行,你想啊!自己的钱被偷了,却被别人“贼喊捉贼”你能不愤怒?笑话!所以在辅导员办公室里,苑子译听完老大王爽的一番陈述,简直是气急败坏,要不是辅导员在,简直要和她硬碰硬!气氛一度达到白热化。
为了不把事情闹大,辅导员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把问题搞清楚。最后辅导员也觉得听来听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物证是没有了,看来就得寻找人证了。就故意把苑子译和王爽都分别派到隔壁的两个办公室,让不同的老师带她们,这样把她俩支开了。然后把老三阮琴和老四马海南留下了,分别寻找线索。
马海南这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坦白自己平时根本不在宿舍,今天是听了阮琴和苑子译的怂恿故意带王爽去吃米线的,具体情况自己一概不知。自己完全是个局外人,最后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马海南本来平时和宿舍里的三位姐姐关系走的就不近,更不想趟这趟浑水。今天是事出有因不得已才参与此事的,理由是怕以后自己的钱和东西放在宿舍不安全,但对究竟是谁偷得的钱一概不知,总之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这大学上的,真是没白天天泡在学哥学姐们身边!老油条了!
事态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辅导员也是无可奈何。就剩下最后一位证人阮琴了,辅导员也是深吸了一口气。辅导员询问马海南的时候,阮琴一个人站在门外早都想好了,要么把真相说出来得罪了王爽,要么“就坡下驴”按照眼下的形式让真相就这么石沉大海。但很显然阮琴并不想这么做。一切似乎都在阮琴的一念之间,因为隐瞒真相就意味着她将失去苑子译这样一个朋友,也将纵容王爽这样一个坏人。老四平时不在宿舍,她们三个人的关系将进入何种状态,她简直想都不敢想。她自己也将因为隐瞒真相而后悔一辈子。就在走进辅导员办公室的最后一刻,阮琴决定自己一定要把真相说出来,不能让王爽这“一粒老鼠屎搅了一锅腥”!
就这样,阮琴满怀正义地走进了辅导员的办公室,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明明白白。先从苑子译在宿舍里发现丢了五百元现金开始说起,又讲了如何将那一千块钱当鱼饵引王爽上钩,一直说到今天她俩和马海南一起合起伙来算计王爽。最后还特意强调,苑子译在十张毛爷爷上面做记号的时候她也在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王爽手里攥的钱就是苑子译的,是她诬陷的苑子译。还说如果有需要自己可以写保证书,如有半句作假可以接受学校处分。
辅导员这下豁然开朗了,事情也真相大白了。面对证人,王爽也无言以对了,终于交代了自己的偷室友钱财的事实,并且妥协了,把1500元钱如数归还给了苑子译,并当着老师的面向苑子译赔了礼、道了歉。事情发展到这里,辅导员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但系主任还是听说了,给了王爽一个校内警告处分,目的是严厉杜绝学校寝室内盗窃的事情发生,做到“杀一儆百”。
事情发展到这里,终于算是水落石出了,可王爽和大家的友谊的小船也说翻就翻了。去食堂吃饭也没人叫王爽了,平时也没有人和她唠嗑了,甚至大家都不愿意叫她了“老大”,都直接叫她王爽。经过了这件事,她这顶“小偷”的帽子在大家心里也算是摘不掉了,之前买的奢侈品也没有地方和心情显摆了。最后,也在宿舍里也就住了不到一个星期老大王爽就搬出去住了。反正也大三下半学期了,马上要大四实习了,出去租房子住也不稀奇。王爽在学校里无论干什么都变得形单影只的,系里有什么活动也没有人通知她了,经常赶不上变动。但与此相反,苑子译和阮琴经过这件事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个人整天形影不离,宛若一对天生好闺蜜,这一点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吧!
第八章一枚“绿茶”的加入
随着王爽的离开,宿舍比平时安静了许多。王爽的事在系里尤其是女生群里以原子弹爆炸的速度扩散开了,但好像三个人的宿舍由于一个人的退出气氛顿时暗淡了不少。屋外大家都觉得她们202宿舍胜利了,成功抓住了小偷,铲除了恶人。但屋内的三个人却总有种把舍友逼走了的感觉,没有王爽在屋里得瑟她的奢侈品,宿舍里总像是少了些什么似的。平时到阶梯教室上课的时候,她们三个人也总是形影不离,但王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躲在后排,晚晚地来,早早地走。形单影只的王爽还常常遭到其他宿舍同学的指指点点:“你看那就是202宿舍偷东西还冤枉别人的王爽!”王爽也假装听不见般地匆匆走开,像一只丧家之犬,大学生活暗淡了不少。可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从此,王爽也基本退出了苑子译的人生旅程。
这边王爽刚搬走不久,宿舍里的几个人还没缓过神来,学校就因为寝室床位紧张要安排下届的一个女同学搬进来。阮琴、苑子译她们也纷纷因为年级期末考试和大四的实习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关心这件事。可来的这位新同学却从此走进了苑子译往后五年的人生旅程。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系里刚通知完要来新室友,转天的功夫就来了一位新同学。大家判断此人定是“名不见经传”,因为系里的干部通知了她们屋里的每个人,愣是谁也没记住她的名字。只记得她和老三阮琴是同乡,都是打云南那边过来的。
正在大家都猜测她是“何方妖孽”的时候,她从“盘丝洞”自己走出来了,走进了202寝室的大门。她来时轻轻地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矮小瘦弱的身材,转过头一看还有一张娇小玲珑的面庞。只见她一个人拎个大行李箱,跌跌撞撞地走进寝室,感觉人还没箱子大。但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太不起眼了,没有丝毫引起兴趣想了解她的欲望。不过听她自己介绍,她来自云南昆明,是一个土家族姑娘,今年大二,但至于为什么好端端地不呆在自己的寝室跑到这里来等具体问题就一概不知了。
她大名叫许梦瑶,她主动让大家喊她“瑶瑶”,说是在家里她爸妈也这么喊她,这样亲切。而且在寝室里无论对谁都一口一个“姐姐”地叫着,没事就“姐姐长、姐姐短”的。没多久就让大家看见了她“绿茶婊”的本性。有一次她看见子译很珍惜地戴上王世川送她的Fendi围巾时,她眼珠子瞪得跟灯泡似的。当她知道是男朋友送的,更是眼巴巴地露出可怜相,一张口一股“绿茶”味:“子译姐姐,你男朋友对你可真好,我长这么大都没人送给过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姐姐姐姐,你和你男朋友感情一定很好吧!要不怎么会送你这么贵的围巾。他家里一定很有钱吧?”总之,一顿连珠炮似的问题把苑子译搞的是“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把印有“姐姐”的这个词从许思梦的字典里扣掉。谁是你姐姐,我何时多了一个妹妹?
宿舍里的其他两位室友对她也很是反感,但都装没听见。甚至有一瞬间有点想念王爽,但那都是“过去完成时”了。语法上讲是过去的过去已完成的人和事对过去的影响,人总要面对现实,活在当下嘛!
大家嘴上不说,但短时间心理内还是无法接受这个土家族小姑娘,表面上倒是客客气气的,但心理上是排挤她的。无论吃饭、洗澡还是打水,能不带上她就不带上她。这点许思梦也察觉到了,她也不反抗不声张,不惹是生非,总是一个人乖乖地在寝室里看书学习。她知道自己是后来的,怎么样也比不上子译、阮琴和马海南三个人大学三年积累下来的感情,都是成年人了,这点事还用教?大家既然彼此都心照不宣,也就没事好说的了。事已至此,202宿舍也默默接受了许梦瑶的存在,就是她一张嘴那股“绿茶婊”的味实在是让人受不了!看来她需要一个品茶高手来降服她,不过很显然她们三个都不爱喝“绿茶”!
第九章毕业在即
大四生活就这样伴随着寝室里新的四人组合一路裹挟着吵闹声到来了。实习、写论文、答辩、招聘会在青春里一样也不会迟到。苑子译在中央民族大学里也成为了大四的学姐,但这也就意味着她将离开这所她曾经心之神往的学校,心中的不舍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马海南已经觉得毕业后回老家海南省当一名记者,一是她家里在电视台有人,关系都给她拉好了,二是她大学这四年对于专业课行政管理基本上就没学到什么真东西,但在社团混日子的时间里却对主持、表演和人际关系收获颇丰。家里的安排正和了她的心愿,也许毕业几年后她会在家乡有一番自己的作为、再找个门当户对的公务员老公结婚生子吧!反正这是她选择的道路,我们只有祝福吧!
至于阮琴倒很是犹豫,她一方面不想回云南老家,另一方面又不想留在北京,到其他城市又人生地不熟,所以对毕业的去留很是纠结。临毕业了还在纠结到底要待在哪个城市。而苑子译是唯一一个坚定要留在北京工作甚至创业的“好同学”,她不仅要留在北京,更要扎根北京,成为少数拥有北京户口的真正“北京人”。在18岁的苑子译的心中,北京这座城市和她12岁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时一样有魅力!
对于毕业后的去留问题在宿舍原配的这四个人中间,唯一一个与众不同的就是老大王爽。就是当年那个因为1500块钱丢失引发一场“血案”而搬出去早早租房的老大王爽,却没准儿要搬回女生宿舍了。因为她准备毕业后考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这算不算是命运的一场复仇呢?没人知道,我们一起祝她学业顺利吧!
最后阮琴听了苑子译的话和她一起找了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开始了实习。至于毕业论文嘛!对于苑子译来讲虽然下了一番功夫但确实算不上是件难事,就这样故事的主人公苑子译和整个中国传媒大学行政管理系2008级的学生们一起照了毕业照,领了毕业证。
穿学士服、照毕业照那天的情景,事后很多年想起来都不会忘记。苑子译那天早上特意画了一个美美的妆,到图书馆门口和大家一起穿上租来的学士服、手拿一个书卷,不知道摆了多少个动作,拍了多少张照片,但总是拍不够。那天的阳光很明媚,她很美。事后多少年,每每翻开相册,想起毕业那天,都还是青春的模样!
第十章落户CBD
正式毕业之后的日子就像找工作时发的简历一样,看起来很充裕,但真正有意义、能派上用场的地方不多一样。就像许多毕了业的大学生一样,苑子译起初也找不着工作。面试了不少公司,但都以没有工作经验或者综合能力不强为由婉拒了她。有的甚至没有给出具体理由,问原因就是“不合适这份工作”,让远在老家的父母也为她捏了一把汗。
不过好在事情都有转机,辛苦了大概半个多月以后苑子译终于在一家专为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平台服务的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说不错是因为终于有工资了,这份实习生的工作是苑子译22年来第一次体会自己挣钱的快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加班、熬夜、学不完的东西和永远也理不清的同事关系,更是体会到了在学校怕老师、在公司怕老板的苦楚与无奈。那也没办法,好在公司在北京CBD的一栋写字楼里,满足了苑子译小小的虚荣心,挣得再少她也开心!
将苑子译收入囊中的这家公司,是一家专门以为在线上进行网络销售的店铺打开线上渠道的机构。市场主要是围绕淘宝和京东的各大旗舰店和一些私营店铺。公司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销售部和编辑部。苑子译被招聘的岗位在编辑部,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子译一颗想学习的心是火热的!
刚进公司的她还不能直接接手编辑的正式工作。作为实习生的她一边帮经理秘书打杂,一边干些零活。早上帮大家订咖啡,中午帮大家订外卖,每天早早地来,晚晚地走,可也忙的不亦乐乎!子译心想:有什么了不起的,实习生不都是这样吗?
子译这边忙的如火如荼,阮琴这边也找到了工作,在一家主营房地产的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卖房子。苑子译的工作还靠谱点,你说让一个中央民族大学的高才生去卖房子是不是惨了点?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也出在同为“北漂”的阮琴身上。阮琴身上有一股南方人身上特有的不服输的劲头,更准确地说是一股韧劲儿。自己既然是野草,便插在哪里都能活。
阮琴和苑子译虽然不再一起工作,但一起在北京城里的一个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租了房子,原因是因为房租便宜。说是一起居住,实际一天她俩根本见不了几面。苑子译的公司在离市中心很近,阮琴的公司却临近郊区,坐地铁根本不在一个方向上。两个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早上天不亮两个人就在闹钟的催促下梳洗打扮出门,天都黑透了才能回到出租屋里吃上一口热乎的,两个人就这样“痛并快乐着”心里倒也滋润。唉!宿舍里的四个人就剩这一对还有联系了,剩下的都各奔东西了。命运之神就这样把苑子译和阮琴的人生捆绑起来了,未来在她俩身上会发生更多更好玩、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起创业,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至于子译和王世川的感情在毕业后则淡了很多。两个人都没有明确说分手,但两个人都忙着奔走于自己的事业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维护本就脆弱的感情,他俩的爱情走出校园后也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了。但她俩好像就有种默契一样,谁都没有把彼此的微信删掉,时不时地还问问对方过得好不好,生日时也发来祝福,也算是让人很是心慰。
王世川这边在父亲的安排下一边在北京忙着结交朋友、拓展人脉、学习知识,那边又和其他女生搞暧昧、舒缓压力,他渣男的一面在这阶段暴露无遗,在父母的帮助下穿梭于各中香艳的场所。苑子译也无心顾及这段名存实亡是感情,全当王世川是自己的一个旧友。日子虽然过得紧吧,但心里对未来在北京安家落户的向往是美妙的!毕业后大家在北京也都属于过得挺不容易、但却都各自安好型的!
第十一章真正接手工作内容
苑子译在这家公司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如何做会议记录、如何按照领导的指示做文案、如何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做成PPT给大家在会议上做讲解。但这些都不如正式落座编辑部里学到的东西多,命运在这里为她打开了赚钱的大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反正苑子译是这样的,她从小就觉得一个公司能在满腔热忱地注册后盈利是件很神奇的事。公司又得租办公场地、又得养活这么多人、每月给员工开工资,究竟是怎么赚到钱的呢?苑子译在这家公司里悟到了。
这家公司的销售部的主营业务就是和淘宝、京东等各个店铺的客服聊天,白话和自己公司合作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营业额、如何让他们的网店更知名、卖出更多的东西。比如帮他们拍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写文章发布在诸如微博、今日头条等其他热门平台上,增加他们店铺在手机上的曝光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们店铺的产品、进而购买他们的产品。简单说就是给这些网络商品们制作并打广告。而这些具体问题很显然就交给编辑部的老师们工作了。
但你也能想到这种合作肯定不是无偿的。公司会把编辑部门的工作量化,比如拍几条高质量的短视频、写多少推广类型的文案、拍多少产品的美图需要店铺支付多少佣金,都是明码标价的。而至于谈成了,店铺会通过销售给账号把钱打到公司的支付宝上,也就是老板的钱包里,供下一阶段的企业周转运营的费用。毕竟房租、水电哪点不要钱,是吧?
而销售们忙里忙外拿的都是基本工资和提成,这点各家公司都大同小异。基本工资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每月不管你接到多少订单你的基本工资和大家都一样,是公司对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每月按点到公司上班的表示。至于提成大家都再了解不过了,销售每谈下一个单子、转交给编辑部创作都是一次获得提成的机会。而目前市场上各行各业的销售提成都不同。算起来还是房地产公司里的卖房小姐赚的提成最多,但他们的底薪恐怕也是最少的。
而和销售部门不同的编辑部门,每月拿到工资的基本都是固定的。虽然远高于销售的底薪,但文章质量也是必须保证的。写不好重改,不能按时写到让领导满意的文章就加班,但一般经过了实习期的培训和前几个月的磨炼,一般写出的文章都还是可以的,不行就重改,千锤百炼嘛!一般都不会辞退的,又不是让你写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文章,对于这些从高考一路上摸爬滚打、又从高等院校的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还是不难的。但这点和销售的管理方式就不同了,在销售部门里是如果连续三个月没有拿到订单就得自动走人,这是写在他们的劳动合同上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
总之这个公司的运营模式就是销售揽活,编辑做活,领导赚大头,员工赚小头的方式。佩服研制出这种套路的老板!怪不得人家能从北京的CBD站住脚跟,让人唏嘘!
而真正落座编辑部的子译才发现,就算在这个小小的、只有十人的编辑部里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小社会。首先资历老的、和领导关系好的刘姐在编辑部是说一不二的,她写的文章通过率最高,大约每写四篇文章只有一篇被撤回,而其他的编辑则有一半都会被罚重写,而像子译这样的实习生还有一个,比子译早两个礼拜进编辑部,写一天大概只有一篇文章能入选。而刚进编辑部大门的子译,基本上是领导给安排练习什么方面的任务,就写什么方面的内容,没有合不合格、能不能入选一说。
而至于那些合格的文章怎么往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上发就必须是内行人才能明白的了。公司有几个专门在淘宝达人上注册的账户,等级自然都是非常高的。每天写好的文章大都发表在这样的平台上面。这几个认证过的账户有专门的美妆号、穿搭号、母婴号、家居号,总之什么类型的文章就对应发表在什么账号上。而读者也就是逛淘宝的买家会在淘宝头条上看到编辑们介绍商品的文章。
而淘宝后台的管理员们如果看上哪篇文章就会在后台主推这篇文章,放在网页显眼的位置,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点击量和点赞数会大幅攀升,这篇文章就会成为爆款文章,它主推的商品自然也就增加了曝光度。写这篇文章的编辑这边就会加薪1000元并积累更多的晋升机会,并成为第二天一早早会的话题和中心人物。因此成为“爆款文章”便成了每个编辑的奋斗目标,销售部那边也会把成为爆款文章所涉及的商品曝光数据反馈给店铺。店铺满意了,销售也会加鸡腿,店铺自然会长期合作,这样公司就能够更好地运营下去了。
在整个编辑部只有刘姐和少有的几个编辑写过爆文,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别看费劲心力地写的文章只有极少的情况才能成为爆文,但荣誉是无限的。更何况对于子译这样的实习生来讲,写出一篇爆文就可以立马转正,诱惑还是挺大的。所以子译在编辑部学习的这些日子目标就是疯狂地吮吸工作上的知识,早些转正,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搞清楚了公司的运营方式的她也在心中种下了自己创业、以及成为人生赢家的目标和愿望。
第十二章适应北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说起苑子译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到在这家公司实习,算起来也有小半年了。以前上学时积累起来的关系网也都段了。和王爽没了联系不说和马海南都基本失去联络了,只是偶尔在校友群里听说她进了三亚的电视台,经家里人介绍搞了一个很靠谱的对象,听说家室不错,但具体情况就不怎么了解了。
而阮琴倒是和子译混得挺好,两个人都空闲的时候会一起去看个电影,逛逛街什么的。看起来她俩更像一对情侣,至于和王世川的关系嘛!就有些一言难尽了。两个人情侣不像情侣,朋友不像朋友,平时不见面,却在微信上撩骚。王世川有时候会约子译出来喝杯酒,有时候再搞点小动作什么的,但再往前一步就没有了,更别说谈婚论嫁了。很明显,俩人都没有这个意思。但有时候王世川喝多了,会和子译高谈阔论地讲自己的创业梦想,说自己说不定哪天创业成功了,要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彩礼去迎娶子译,希望到时候子译别拒绝她。子译平时不信,但喝多了也信,总说自己从小就优秀,也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也要陪他一起去取经,只不过他们要取的是生意经,而他们要去的地方也不是佛家圣地……
日子就这样像童年时学的朱自清笔下的《匆匆》一样匆匆溜走,子译熬过了实习期也正式转正为一位合格的编辑了。虽然写不出“爆款文章”,还经常被领导骂;虽然没有什么晋升空间,写好的文章还经常被退回来,左一遍右一遍地改来改去,但子译就是不服输。她这头在公司里装孙子,那头又在阮琴和王世川那里寻找感情慰藉,作着自己取得“生意经”的春秋大梦,但生活就像每天早晨5点10分叫醒她的闹钟一样现实,多一分都不会让她的。
家里这边倒是很安静,父母都认为子译有出息了,从民大毕业了,要落户北京了。将来搞个差不多少的对象处个三年两年的,就可以结婚了。对方家的经济条件也不用太好,房子首付双方父母一凑合就有了。结婚一两年趁没有孩子,再攒钱买辆像个样子的车,以后两口子在北京一起负担个房贷和车贷不就妥了吗?要想在北京安家落户哪那么容易的?有舍必有得嘛!还是老人想的长远,谁知这一切都会是一番空想,愿望是美好的,但一切终会成为镜花水月。不信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十三章 动了创业的念头
随着子译对工作的熟悉,现在作为一个行政管理系的毕业生坐在CBD的办公室写一篇像样的、符合标准的文章已经很容易了。先来一个开场白,烘托一下气氛,勾起读者的购买欲望。然后浏览一下销售部那边传过来的资料,把主要介绍的商品放在第一位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混杂其他的一些不同品类的商品(但一定不能和主要商品有竞争关系)进行描述。最后再写个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结尾,文章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写好的文章被退回来的原因大多是涉及敏感词汇了,或是合作的店铺对自家商品的介绍感觉不详尽、不够准确什么的,反正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但子译的问题是她手头的钱也不够花,可一时又没有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挣到快钱的办法。她想过去做兼职,但又觉得太累、太辛苦;想过到地下诊所捐卵,又怕惹上什么不干不净的病,到头来“赔了身体又伤财”。于是思来想去还是创业这条路最靠谱。她厌倦996的工作,但又和同龄人一样没有创业的勇气和好点子,只能一天到晚混混度日,有时晚上睡不着觉还得喝点酒才能入睡,人也日渐消瘦了许多。
直到有一天苑子译拍摄的短视频成了爆款文章,新世界的大门算是为她打开了。事情是这样的,销售那边谈妥一个合适的项目,是一家自产、自营的出售水果的淘宝店铺。平日里农忙时就在村上种橙子树,不忙的话就到县城打打工,日子也算凑合。
但这些年果子一年比年难卖,大山里的果农,这么多年一直苦于没有好的销售渠道。每年橙子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只能在村里干等着挑剔的收果人,并无奈地把果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这些水果贩子。但就这样,果子的价格还是一年比一年低,因此可以想到果农们的种树积极性只会越来越低。每到果子收获的季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二道贩子们以极低的价格成车成车地把果子拉走,可怜这些果农们每年汗水没少出,但腰包始终鼓不起来,操劳着还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现在有了线上购物平台就好了,很多果农都在网上直接销售,每天对着电脑看着下单数,成箱成箱地往外发货。由于农村比较偏远,不方便发货。精明的农民朋友就想到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平台上承诺48小时发货,吃水果不就是图个新鲜吗?然后每天晚上统计下单数,把橙子打包好。第二天一早,开着自家的小货车把橙子运送到最近的网点,长期和一家固定的物流公司合作还有适当的优惠,岂不是两全其美?这样再好不过了。
销售渠道打开了,果农们的种植积极性就高了。腰包鼓起来了,底气也足了,就有人专门找像苑子译所在公司这样的地方。他们的要求是有偿给自己的橙子在网络平台上打广告,目的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打开市场,让更多人吃到又新鲜又便宜的优质水果。他们这才找到苑子译的公司对自己商品进行推广。
店家要求拍一个短视频,尽量多地展现他们当地橙子的个头大、汁多肉厚的特点,并特意寄来了样品。
苑子译接到领导的安排并拍摄这个短视频的时候,灵机一动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里,先把镜头对准一颗优质果橙,一刀切下去,讲究的是稳准狠。再用力一挤压橙子,镜头瞬间捕捉到汁水冲出果粒,每个细胞都在喷溅的壮观情景。这样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之后经过后期处理,又加上了产品介绍,这条视频一经发布就成了“爆款文章”。店铺的销量也瞬间大幅度攀升。这是苑子译第一次拍出“爆文”,但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此时的命运对她露出了不怀好意的微笑,只是苑子译没看到。
就这样,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点子的苑子译发现了商机。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提供许多免费的、优质短视频便可吸引大批的网友来点赞、收藏和转发,就会有大批的流量变现成人民币,那么问题来了,金点子有了,实现梦想还远吗?苑子译在编辑部一边写文案,一边高兴的直跺脚。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在快节奏的今天,有谁愿意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了解一件看似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更别说看书了。由于电脑的普及、手机的出现,现在全国的书店都面临闭店、转型的难题,书店早已成了中小学生购买练习册的天堂,连名人的“出书热”风头都过去了,谁来拯救日渐没落的书店行业?年轻人卖书早就开始通过互联网从亚马逊、当当等平台购买质量又好又廉价的书籍,谁还上书店卖书?互联网的竞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手机等智能的、便携工具才是一块正待瓜分的大蛋糕。子译越想越激动,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但站起来又怕同事笑话,于是拿起办公桌上的水杯,去隔壁销售部接热水去了。
子译去接水时还碰到了销售部的同事,正是他谈下的和果农的推广订单。苑子译激动得一脸谄媚的对他一顿溜须拍马屁,感谢她帮自己出了一篇“爆文”。谈话的内容一路听下去你就感觉好像这个“金点子”是他帮子译想出来的。苑子译回到自已的座位,兴高采烈地又开始写起了文案。这个“金点子”对于苑子译的人生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她干燥又乏味的人生。但它也真是一颗流星,短暂的耀眼过后带给主人公日后的生活便是无尽的黑暗和渺茫,划过夜空时非常美又非常短暂。
点子想好了,苑子译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就像歌里唱的:“活得有精神,人就不显老,该得到你就争取要得到……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子译这边喜上眉梢,阮琴那边又出状况。阮琴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和部门领导发生了争执,问题解决后,领导给她穿小鞋。总把最繁重的工作指派给刚转正成功不久的阮琴,对外就说要栽培她,让老同志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弄得阮琴每天上班都鸡皮甩脸的,还得常常得把工作拿回家做。子译看了,也怪心疼的。总在阮琴身边敲边鼓,问她要不要一起出去创业。但阮琴的态度很坚决,只想做好眼前的工作,要不下个月的生活费又没有着落了。
其实阮琴也知道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她从一个小姐妹那里听说王世川已经又开始谈恋爱了。好像还比她和子译小,据说这个人他们都认识,但具体是谁对方不愿意透露。阮琴一是自己手头的工作忙不过来,二是看最近子译的心情挺好,不想扫了她的兴才一直没说。其实她在心里也一直在猜测这个人是谁,只不过答案揭晓的时候连阮琴都觉得这个人实属是“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那个。
就这样又过了一阵子,子译终于忍不住了,准备把自己的想法和王世川说说。子译知道在北京这个地界上办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建立起来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要真干起来还得找几个熟人。她最先想到的就是王世川,于是她决定找个机会把这个“金点子”和他讲讲,顺便也听取一下他的意见,看看可行性到底高不高。
认识了这么久,子译还是信得过王世川的。就找个合适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他和盘托出了。王世川听了也很惊讶,没想到子译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一个金点子,两个人一拍既合。王世川说工商税务这边将来他来跑,子译就等着当股东吧!但子译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王世川说的是股东,而不是老板娘。她没听出王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事实就是王世川早已又处了新的女朋友,而子译只是他们未来创业路上的伙伴而已。
就这样,在命运的分叉点,子译和其他在北京闯荡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开启了这段一路向西的创业旅程。
第十三章创业进行时
其实苑子译在编辑部除了写推广文案,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但她就是这么普通且自信的认为自己创业一定会创业成功。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做人上人,这也是她从小的梦想,为此她将付出一切。包括她父母多年来的积蓄都是可以付出的。
就这样暂时可以算作两手空空的苑子译拉上大学同学王世川、和阮琴开始了只属于他们创业之旅。虽然这时的阮琴还没被他们拉下水,但也不远了。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他们凭借一个“金点子”就想创业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他们为“普信男女”。
很快子译就在公司提出了辞呈,但按照公司规定,提出离职的人员必须提前十五天才能走,公司会利用这十五天的时间来寻找和培养新人,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你还不知道,能在北京CBD立柱脚跟的公司,每一个工位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北京打工,基本都属于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这一类的。
至于阮琴那边,工作得也不是很顺利。上司继续有一搭、无一搭地给她“穿小鞋”。但囊中羞涩的阮琴只能“打破牙齿活血吞”。听说子译干的好好的要离职心里是很鄙视的。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不好好珍惜,却要出来创什么业,真是“身在福中不是福”、“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阮琴也真是没什么钱。南方家里还有个弟弟,也上高中等着考大学了。她家家风也不是很好,有点重男轻女。家里根本拿不出什么闲钱。牙缝里省下的钞票都准备将来用来给弟弟娶媳妇用。所以思来想去,阮琴都对苑子译创业的事情不“感冒”。可在子译即将离职的半个月里,子译总是劝阮琴加入她和王世川的创业队伍,还说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每天狂轰乱炸,说得阮琴耳朵都起茧子了。最后犹豫再三的阮琴终于同意入股了。
兴高采烈的苑子译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可阮琴却很清醒,不管将来公司发展成什么样,作为原始股东,她就投十万。如果真挣了大钱就算自己运气好;如果公司倒闭,就当把钱打水漂了,圆了自己的一个股东梦。谁没在年少时屈服过命运,谁又在年少时没有反抗过命运。青春贵在折腾!
为了创业苑子译发动了自己的父母,她言之凿凿地向父母保证短视频是一个“金点子”,其实连她自己都没有怎么想好如何运营一个短视频的账号。苑子译打算创业的那个年代智能手机还不是那么普及,甚至很多人都还拿着今天看来只有接打电话、发发短信等几个功能的“老年机”,也没有几个人知道app是个什么东西。而一时头脑发热、不知天高地厚的苑子译只是想着先注册几个账号,拍几个视觉冲击力强的短视频发到360、网易、搜狐等几个大一点的平台上面,然后再吸引点流量,至于大数据、算法等方面他们整个团队都都闻所未闻。只能说没点高科技、没点真本事想创业成功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可能的!
可子译的父母相信他们的女儿有这个实力。苑子译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从父母那里借到了5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子译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可就算这样,子译还是不满足,为了争夺更多的股份,硬是逼着自己的父母用老家的房本又从银行贷了50万。就这样,子译才算罢休,真是榨干了她父母的最后一滴血泪。要不是她父母退休后还有劳保,以后赔钱都得上街上要饭去。但就算这样,父母还是被她的计划说动了、一门心思等着她赚大钱、享清福呢!不得不说在异想天开这件事上子译挺像她父母的。以为到了北京就能遍地捡钱,大街上都是黄金呢!子译创业的年代早已过了20世纪末期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谁都能挣到钱的创业好时机了!只能说子译包括她父母一家人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太无知了!
而王世川在他父母那里搞到了500万,说是给孩子的人生“试试水”,不得不感叹他的家的实力。中国真是什么时候都不缺有钱人呐!这样公司的注册资金就算是有了,工商税务那边由王世川在跑,子译就和阮琴一起一边讨论如何拍好短视频,一边学习如何拍摄和剪辑,简直忙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可算等到王世川把郊区的房子租下来作为工作室,王世川又给了子译一个当头一击,往她心里正熊熊燃烧的创业火苗上结结实实地浇了一盆冷水。由于资金紧张,王世川只是在北京郊区五环以外租了一户两室一厅的居民住宅作为工作室,买的桌椅板凳也都是二手的,但就算这样也没能打磨子译的创业积极性。可王世川带来的新女朋友却让她在大吃一惊的基础上,心里为之一寒。
他带来的女朋友不是别人,是当初她们大四时宿舍后转来的室友——许梦瑶,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苑子译当时整个人都绿了,感觉整个人从头发丝凉到脚指甲尖。就像被五雷轰顶了一样。其实阮琴早就向子译暗示过王世川有新处的女朋友了,但究竟是她也不清楚。这样的结果让阮琴都觉得很是惊讶。不得不说,王世川很有品位!居然喜欢“喝绿茶”!
而且打从许梦瑶进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以老板娘的姿态和她们说话。真是不知羞耻!苑子译一边和阮琴打扫卫生,收拾桌椅,一边偷偷整理心情,拼命告诉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王世川是她玩剩下的男人、丢的破鞋,让她捡去了。阮琴自然看出了子译心中的不爽,也小声偷偷劝她,公司刚起步,组织内不要闹不和。但实际是子译很生气,也根本无法冷静,就算王世川是她的玩过了的、不要了的,也不能归许梦瑶。谁都可以,但就是她许梦瑶不行!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苑子译都忘不了当时的尴尬,套用一句后来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她都不是尴尬得钻进地缝,而是尴尬得“脚趾都能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而且比他们的公司面积都大。
但就算这样,苑子译都忍了。收拾完卫生和大家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会议由王世川主持。内容就是宣布关于股权分割的问题。苑子译这才强打起精神,参与了会议。会议讨论的结果就是,王世川出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股权占82%,拥有绝对控股权。子译占16%,阮琴占2%。许梦瑶暂时作为王世川的秘书和大家一起工作。等将来公司规模扩大了、招人了,苑子译作为创意总监拥有直接领导的权力,阮琴则管理市场部,负责跑业务。虽然不知道行不行,但是任务就这样分担了下去。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就这样,公司筹备工作到此为止,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在愉快又不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烧钱的一天也开始了!
作为股东的苑子译、王世川和阮琴三人是没有工资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付出暂时是没有报酬的,具体能挣多少钱全靠公司运营,回报在公司创业初期简直是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年底分红了。可即便这样,王世川还坚持要给在这里装老板娘的“绿茶”许梦瑶开工资,连阮琴都说王世川“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
苑子译和阮琴一边忙着账号的注册和审批,一边“货比三家”地购买各种拍摄用品,什么相机、补光灯、反光板,总之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什么都需要钱的支持。很快光付房租、购置办公用品和购买摄影器材就花几十万。眼看钱一边就这样花出去,另一边连个响都听不着大家都很无奈,可这个时候他们几个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更何况“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干。
器材她们想好了,一定要买比较好的。至于题材嘛!她们根据网络上比较走红的一些段子进行了翻拍,还剪辑了一些搞笑的视频段子,配上BGM和字幕,但那时人们理解的短视频远比现在要长,子译他们剪辑的短视频最短的大概也要3、4分钟,大概和一首歌的时长差不多。
她俩把视频做好,再传给王世川。谁想到王世川这小子先装起大爷来了。一脸不屑一顾的样子看着阮琴和子译她俩,质问她俩公司拿那么多钱买设备拍出的究竟是什么,接着又开始高谈阔论起了什么公司文化、企业理念之类的东西,总之她们拍的这些搞笑段子终归是不入主流审美的、是之前很早就有的,根本吸引不了网友的眼球。我们要的创新的内容,是要能打开市场的娱乐作品。
王世川在办公室里一顿乱吼之后,给她们传了一首最近爆红网络的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意思是公司会往给流行歌曲拍MV上发展,至于歌曲的来源他会想办法。阮琴和子译一看傻眼了,这不仅不是她们办这个公司的初衷,二是这不是也是前人走过的老路、前车压过的车辙吗?简直让人无言以对。搞笑短视频的方案就这样搁浅了。
就在她俩正无语的时候,许梦瑶又走进了王世川的办公室,俩人不知道在办公室里搞什么搞半天,然后王世川就在下班前的会议上宣布:许梦瑶不再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世川的秘书,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财务总监。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找许梦瑶打申请,许梦瑶再报给王世川批准,然后再下发经费。这样一来,不仅以后花钱的地方受了限制、麻烦了许多,还必须与这个“绿茶”打交道,想想都让苑子译觉得恶心。凭什么她一分钱没掏,还成了公司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财务总监”?苑子译心里很憋屈,简直就要同王世川打起来了。阮琴在一旁看出子译的脸色不对,开完会赶紧拉着子译去一家小店吃过桥米线去了,还是阮琴请的客。
说实话她们手里真的没什么钱了。家里人把家底都掏空了支持她们,都以为她们的孩子要做大买卖了、将来要有大出息了,可她们这边公司刚起步,生活捉襟见肘、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想到这里,苑子译终于咽下了这口气。为了公司组内团结,就让许梦瑶这个“绿茶”当财务总监吧!但从此以后公司账面上究竟剩多少资金她俩也不知道了。子译心一横——这回豁出来了!
第十四章 公司步入正轨
就这样,在王世川的“英明领导”下,公司开始进入了“创业快车道”。王世川开始给一些不知名的“北漂”摇滚、民谣等歌手制作MV。歌曲由歌手自己提供,另外由一家音乐公司负责录制,MV由他们负责拍摄。就这样,公司的创业理念由最初的短视频平台转变成了与音乐相关的专门的MV拍摄公司。这时,关于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审批等方面的文件也正式审批下来了。公司的名字也是大家经过投票商讨订下来的,叫忘川彼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名字倒是不俗,但忘川河难渡啊!公司能发展到哪一步,王世川能不能带领大家划过忘川河、渡到彼岸谁心里都没了主意。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就这样,公司开始给音乐公司签约的歌手拍专辑的封面照片。苑子译也早就忘了梦开始的地方——那个爆汁的甜橙,而是成了公司专职的摄影师,拍封面、录MV都是她的活。半年下来,她买书、上网学教程,这方面的活早已手拿把掐。而后期制作的活儿就交给阮琴,剪辑、修图、配乐也真是累坏了阮琴。她俩这民大的高才生也真是屈尊了。
这段时间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给那些做着音乐梦的“北漂一族”制作封面和MV。基本是给钱就做,这帮人手里也真的没什么钱,挖不到太多油水。但王世川为了多接订单,什么活都往公司揽。有的活儿去掉车脚路费、拍摄场地和后期剪辑的钱都挣不了三千块钱的活儿他也敢接。在北京这个地界上两三钱块钱能干什么呀?都不够王世川请录音棚里的哥们儿吃顿饭的钱。而且王世川每从录音棚里接到一个拍摄的活,都得给人点好处。反正就是瞎忙活,累阮琴和子译两个傻姑娘。她俩也真的想得开,反正只要忙起来也就忘了能不能赚钱这回事了。而许梦瑶就负责在王世川拉关系、请客吃饭的时候挡酒,或者不喝酒的时候送他回家,阮琴和子译忙不过来没人的时候搭把手、点个外卖什么的。反正这一年谁也不闲着。
年底分红时,大家也都吃了一惊,公司竟然赚钱了,大概挣了不到100万。按照分红的比例,阮琴拿到2万,子译拿到了16万,剩下的就归王世川所有了,虽然不够82万,虽然还得给许梦瑶发工资,但谁叫他是董事长呢?反正他拿大头,少点就少点,大家心里也都平衡。
过年了,苑子译拿着给父母买的保养品,什么海参、冬虫夏草之类的往家赶。亲戚里道的都听说苑子译在北京创业挣钱了,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春节聚会时,子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小辈儿们发红包,亲戚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都是孩子,怎么能让子译发红包”呢?可心里都羡慕、嫉妒得很,连子译上了年纪、糊涂的奶奶都说“子译挣大钱了,我们老苑家祖坟都跟着冒青烟啊!”亲戚们更是争相让自己家孩子拿子译当榜样,告诉自己的孩子“将来学有所成、挣大钱,想买什么买什么!”子译听完心里也膨胀了,整个年都过得忘乎所以。把这一年来攒下的苦、受过的罪都忘了,只记得“祖坟为她冒青烟”这件事了!
而阮琴那边则大不一样,忙活一年就拿2万多块钱回来的阮琴连自己也觉得丢人。再加上南方那边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她弟弟高中辍学不想念了,自己在当地找了个给人开大货车的活,一年还剩下5万元呢!阮琴她父母都劝她,不如回家趁着年轻找个人嫁了得了。又有大学毕业证,在昆明小姑娘找个体面、干净的工作应该不难。何必到北京挤呢?一点也没看上阮琴投资的公司。家里人还念叨不知道当初阮琴从家里人拿钱投的10万元钱会不会打水漂,总是就是一顿泼冷水。整得一个年过完,阮琴一点创业的心气都没有了。
而王世川那边,家里父母反应很平淡。王世川家里之所以能投这么多钱给他创业,说明家底还是厚实的。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下海经商的一批,所以手里都是有两个钱的。至于王世川搞的这个什么忘川彼岸文化有限公司他们还是表示支持的。但拿走500万,一年只拿回不到80万,他们也觉得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父母两人谁都没说什么,整个年过得很平淡。
整个公司里,就许梦瑶最逍遥快活。她“无官一身轻”,什么责任都没有,挣的钱刚好够花,干了一年一分钱也没剩下。“光屁股”般地回家了,家里人也觉得大学毕业在北京多玩几年也好,等玩够了,回家再让家里人在银行、事业单位寻个差事,父母培养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个年过得就属她最轻松加愉快!
第十五章 公司进入盈利模式
就这样,一个公司里的人“千人千面”般地过完了这个寒冷的冬天。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还真离他们不远了,转眼就到了2012年的春天。忘川彼岸文化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靠着民大的招牌和关系网,他们接到了许多要拍微电影的项目。客户多是北京各大艺术院校导演系的学生,需要赶在7月份毕业之前交上自己的毕业作品。主题当然是学生他们自己选,但具体拍摄和后期剪辑、字幕等内容就交给他们了。
这些学生大都不是什么北影、中戏的学生,而是那些花着父母的大钱送到北京学艺术的民办大学的学生,比如什么连苑子译都没听过的“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听起来名头挺大,但实际上就是一群考不上大学、家里又有俩闲钱的纨绔子弟。
根据他们提供给忘川彼岸公司的素材来看,这群孩子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艺术细菌”,以苑子译入行这一年多来的经验来看,纯粹就是来混文凭的。苑子译一个学行政管理的理科生都觉得他们这些东西根本不入流,没什么艺术价值。但没办法啊!为了挣钱还得硬着头皮帮着改。挣他们的钱可比挣那些民谣歌手的钱容易多了。现在在中国大地上就两种人的钱好挣,一是医院里的病人,二是学校里的学生。
由于公司里又开拓了“微电影”这个板块,年后的公司明显比去年忙了起来。苑子译一边坐在办公室里改学生们的拍摄素材,一边想起了念书时读过的“诗仙”李白的一句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于是在手机里悄悄地下载了一个叫陌陌的软件,和一个叫“北京一滴泪”的小伙聊了起来。说实话和王世川分手以后,子译就没有再认认真真地谈过恋爱了。王世川原来是她的男朋友,现在是她的上司;王世川原来是她的初恋,现在是,以后是,永远都是......
阮琴本来年后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但年后公司开始大规模盈利,阮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甚至有一段时间开始抱怨起自己当初不如多投一些钱了,年底好多拿些分红,因为她和苑子译一样都是公司的股东,而且拿的还是原始股。与此同时,王世川也进入了老板的角色,没事还和大家搞起了团建,请公司里的几个人没事聚聚餐,唱唱卡拉OK什么的。而许梦瑶除了没事还“姐姐、姐姐”地喊子译她们除外,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公司。但一旦要申请资金的时候倒是随叫随到,大家都不知道她一个财务总监每天在外面瞎跑都干些什么。总之,2012年忘川彼岸文化有限公司靠着四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硬是撑起了一片天,开始正式盈利了。
由于公司拓宽了新的板块,人手自然是不够用了,于是王世川决定再招一个人手,专门负责微电影的后期处理和整合,这一给一直忙于拍MV和微电影剪辑两边跑的阮琴和子译减轻了不少负担。王世川招来的小伙儿子,也不简单,是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大学生。也是王世川从酒桌上认识的,当初许多微电影的活儿都是他介绍的。他家里人就是搞这个的,他二舅是个编剧,爸爸干过场记、道具,妈妈年轻时出演过几部不太出名的连续剧。所以他在这方面人脉很广,王世川这才同意他来公司实习加打工的。他的名字叫沈经纬。
他来了以后,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了阮琴和子译大忙了。以前他们是“赶鸭子上架”,他来了也算进入“快车道”了。论专业方面的知识,公司上下没有不佩服他的,什么修图PS、电影剪辑甚至是修理电脑他都是手到擒来,简直是无所不能!
有一次,子译把刚拍好的照片保存在笔记本电脑里,谁料转身就把刚买的冰美式碰撒到电脑上了。笔记本电脑瞬间就开不开机了,可这些照片是今晚必须加紧修完、明天等着交给唱片公司选图的。正当苑子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沈经纬竟然以最快的速度把电脑的硬盘插了下来,找到修理部把照片导了出来,而且仅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把二十几张精修图修好了。你说神不神奇!所以永远要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就这事以后,子译给沈经纬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不得不佩服“后生可畏”啊!沈经纬却谦虚得很,说他平时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干这样的“小活”!所有的一切,举手之劳而已!就这样,沈经纬正式加入了忘川彼岸文化有限公司,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心理上,大家都接纳了他。没有“两把刷子”要想在北京立足,看来还真不行!
除此之外,沈经纬还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公司里成了王世川的左膀右臂。平时不忙的时候,作为公司除了董事长以外的唯一男性还得总去陪客户应酬。其实他和王世川、阮琴他们都差不多大,所以应酬时他都喊王世川“王总”,没人时私底下都喊他“王哥”。王世川也觉得把沈经纬招进公司算是捡到宝了。反正在北京这个地界,一没有钱、二没有权,谁也不认识、单枪匹马地想要站住脚跟不扒层皮是不可能的。你的才华、梦想、热血和残酷的现实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你看北京五环以内的高楼大厦不说有上万座,也有几千座,可偏偏一座都不属于这些可怜的“北漂”的孩子!所以在北京奋斗不要动不动就谈梦想,梦想多少钱一斤?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拼头脑、拼胆识,还得肯吃苦、会把握机会,不然只有睡地下室,吃盒饭的命。你再懒点,连盒饭都吃不上了!
就这样,公司又陆陆续续地招了几个人,规模也开始壮大了起来。苑子译也真成了创意总监,MV拍摄和微电影的素材采集和后期制作都归她管,具体实施由底下的三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来做,反正有问题就找她。而阮琴则也由市场管理部正式转型为HR,主要负责人士的招聘和调动。许梦瑶看公司逐渐步入正轨,也安下心来,乖乖地当起了财务总监,其实她手底下一个人都没有,“光杆司令”一个。公司哪方面需要钱都找她,有时没事的时候王世川会给她“画大饼”,说等公司再壮大一点,就再招聘一个会计协助她。至于沈经纬那边,他把自己的技能和盘托出地传授给公司的员工后,基本上就跟着王世川跑业务、搞应酬,不再过问具体的事项。这个公司与其说是一个小社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
但你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公司除了原来几个老人外基本都是实习生,原因是他们的薪水低,而且学习能力强,好摆弄,让干啥就干啥。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嘛!这也算是王世川对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吧!
第十六章公司开始盈利
都说“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用来形容正处在转型阶段的忘川彼岸公司再恰当不过了。公司就在刚刚开始盈利不久的时候,遇到歌曲MV的市场缩小的境况。由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连MP3都开始淘汰了。许多人听歌都开始借助手机,走在大街上“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而那些想要一炮而红的“北漂”歌手们,在录完歌曲的同时,也大多不再愿意把歌曲排成MV,而是投放到各大网络平台,提供给更多的人免费下载,挣取流量。这样一来公司里的活就少多了,再加上过了毕业季,也没什么微电影的活儿了。公司开始闲下来了,就像王世川所说的,公司遇到“坎儿”了!
可王世川在谋划新市场的同时,却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听信沈经纬的话,决定进军电影行业。沈经纬是北影导演系毕业的,他一直有个导演梦,一直想找投资人自己当导演拍一部戏。他一边帮王世川打工,一边寻找合适的制片人。后来他一想,自己打工的忘川彼岸文化公司不就是文化传媒这方面的“雨后春笋”吗?自己这不是“骑着驴找驴”吗?于是就一直在王世川耳边“敲边鼓”。可王世川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他从未动过拍电影的念头,再说自己这点小公司拍电影,也不切合实际啊!所以听完也就是一听一过,“左耳朵听完右耳朵冒”的那种。沈经纬自己也不气馁,因为他知道拍个电影不是个小数目。
直到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沈经纬才正式向王世川提出拍电影这个想法。王世川直到这不是件小事,在心理上是拒绝的。可公司每天养这么多人,再加上房租水电哪点不用钱,不能让刚挣的这点钱都“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但王世川转念一想,时代在发展,总有市场被淘汰,什么东西都不能吃一辈子。于是拍电影成了公司眼下的一个机遇。他相信沈经纬不会害他,因为他们毕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能力嘛也是有的。但能不能拍的好是个问题,拍出来市场能不能接受也是个问题。不说前期投入,就算是是后期宣传、安排院线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电影拍完、制作完还要等待国家审批,这方面他王世川也是“一头雾水”、“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是一个人也不认识啊!但他转而一想,要是趟出了这条路,就算不挣钱,投入的资金能回来,闹个白玩也行啊!最后,王世川越想头越大。他给沈经纬的答复就是“一切从长计议”。就这样,一帮年轻人又开始了新的谋划!
要拍电影,公司早就传开了,实习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献计献策。而阮琴和苑子译则有点“人心惶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把账面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拿出来,还意味着整不好他们几个又要“一炮回到解放前”,拿花呗、借呗生活。但认识这么久,她俩还是相信王世川的眼光的,毕竟她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两个原始股东私底下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表示公司要“紧密团结在以王世川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公司周围”,沈经纬也开始谈剧本。整个公司上上下下都为公司的存亡捏着一把汗、憋着一口气。等待好运的降临。可好像到底还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我们往下看!
就这样,公司停摆了一阵子。201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赵薇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致青春》票房大卖,电影界的向青春致敬系列在影坛掀起了大浪。原来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始不再吃香,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导演的电影虽质量上继续保持,但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却越来越小。一些资深演员转型成导演排成的小制作成本电影开始吃香。这也代表着观众的口味开始年轻化、都市化。全国各大院线也开始大规模铺开。中影国际、万达院线都吸引着大批到商店购物的顾客走进电影院欣赏新新导演们的力作。电影界的春天来了。
王世川做买卖的生意经不少,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敢为人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人专我转”。很显然,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大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PS和剪辑方面的技能。所以微电影的买卖也不会太长久,这就是“人专我转”的道理。而MV的市场已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朝阳产业已经转变成夕阳产业了。很显然他们再怎么努力都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思来想去,王世川都觉得公司转型迫在眉睫。
而就在这时,苑子译在会上再度向王世川提起他们创业之初想办的一件大事,就是把短视频的事业做起来。还说这是一块大蛋糕,没人发现这个商机。我们忘川彼岸可以独享这块大蛋糕之类的。此举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沈经纬的反对。会上,沈经纬从电影行业的崛起到短视频平台的不可行性说了一大堆。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王世川为他投资的脚步。王世川在心里看得一清二楚,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王世川在这群年轻人中间都是第一位的。他知道苑子译是不想冒这个险,想让他在拍电影的路上“悬崖勒马”;另一方面就是想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她也真觉得这是个挣快钱的好办法。但王世川心想,这两种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在中国当今的商业市场上,你要是想引领一个行业,必须有大笔的前期投入资金,这就叫“烧钱”。别说几百万、上千万。如果想坚持到最后、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几个亿、几十个亿都是有可能的。比如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淘宝就一直以一年两个亿的速度在烧钱,这才有了今天淘宝。王世川显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思来想去王世川觉得作为创业伙伴的苑子译提出的这条路不可行。他不能让集体的汗水白流,让刚积累起来的资本打水漂。这是他作为领导应该做的。
至于沈经纬的电影梦,王世川在心理上也是拒绝的。因为沈经纬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足够的人脉,连本子都没有拿、更别说找什么制片方。如果他有筹备了很多年的本子一直在酝酿,又有好的摄影师和后期团队,王世川也许会留住沈经纬,在几年后、公司壮大起来后帮他完成电影梦。但忘川彼岸文化公司毕竟不是一家帮人们圆梦的慈善机构,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传媒公司。
王世川还相信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两件难事;一件是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搬到别人脑子里,另一件事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放在自己兜里。这两件事很显然一个由老师来完成了,另一个由商人来完成了。王世川心里还挺高兴,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两种人他都见识过。
第十七章公司开始转型
至于公司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其实王世川心中早有定数,不用听苑子译和沈经纬在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的。纵观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基本上是分两种,一种是自创型,一种是学习照搬型。自创型自然指的是向马云这样的商人,自己建立一个互联模式,把工厂和经销商直接对接起来,比如阿里巴巴。再加上之后铺天盖地的网络营销,不光解决了卖家高昂的店铺租赁问题,更提供了物流公司这一新兴行业,为万千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这是一类。他靠着自己的套路成功了。另一类就是直接照搬国外的成功案例。如百度学习维基百科,当当学习亚马逊,再或者如博客学习Twitter等等,这样的例子不剩枚举。这是另一类。其实从逆向思维来看,外国也可以学习马云的商业模式,马云也可以把自己的版图扩张到国外,不给他们机会。这就是后话了。
而王世川的想法是copy一个成功的典型。但不是国外的,是现在势头正猛的“微信”。你可能会问,2014年的微信已经逐渐成熟,留给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所小,王世川为什么偏偏要从模仿微信这座喜马拉雅上的南坡上去。要知道,平均每十个创业的,有8个都赔本,1个不赔不赚,最后只有一个才能赚到人民币。
原因是他发现淘宝的兴起后,京东套用淘宝的网购模式,很快就占据了剩余市场,取得成功;而移动、联通两个巨头双雄对峙时,电信即使出现了,虽然这时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小了,但靠着和宽带捆绑等巨大的优惠力度,硬是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这让王总相信,只要自己肯砸钱,一定能在微信的市场抢到剩余的蛋糕。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拼多多上,拼多多靠着套用现有的商业模式,靠着“大家一起拼着买”价格低廉、退货速度快等让利消费者的行为也最后脱颖而出,和淘宝、京东一起成了网购界三大巨头,成三足鼎立之势。于是王世川决定出师北上,“越要艰险越向前”。我们只能说王世川这次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了。
最后王世川还准备了一些自己平台上的特色,比如APP可以免费换皮肤、头像,可以加装饰、拉人下载APP可以返利等优势,然后就准备大刀阔斧地开始新一轮的创业了。前期资金就从以前做MV和微电影上赚的钱那里出。
王世川在宣布这一决定后,大家都傻眼了。因为在王世川犹豫的时候,公司基本上属于停摆,大家都猜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拍电影还是拍短视频。大家站好队伍,有支持沈经纬的,有支持苑子译的。所以会上王总的决定让大家大跌眼镜,大家都猜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实习生们不敢说话,挡不住股东们一致反对这一决定。苑子译认为一是我们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不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二是大家对建立一个聊天软件都没有任何经验,刚学到手的P图和剪辑技术不仅用不上了,还需要很多具体懂的计算机人士。不光请人得找有经验的了,具体公司账面上的钱能不能撑得住再次盈利那天谁都不好说。这意味着一切又要从一张白纸开始了。
王世川最后在会上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不管怎么样,他带领大家挣钱的心是不变的。为了鼓舞势气,本就资金紧张的公司还特地印了一个条幅挂在办公室的走廊——“跟着王总走,吃喝全都有”。谁知道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全要“喝西北风”了。
有了理论支持的王世川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辞退了以前的几个编导系实习生,只留下沈经纬一个人。为了节约时间,快点盈利,又挖来了3个计算机系学编程的成手,开始APP的开发。阮琴和苑子译虽然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干,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但他们都忘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能不能挣到钱,咱们以后见。
第十八章“命运”走向滑铁卢
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公司在转型这个节骨眼上也上演了悲壮的一幕。先是王世川为了加快“畅聊APP”的开发速度,私自招聘了5个计算机方面的“精英
”,紧接着又交代许梦瑶在公司的账本上作假,为了偷逃税款做假账。公司的账面上的钱很快就周转不开了。王世川又开始私自上小额信贷那里借钱,公司在巨大的运营成本下开始入不敷出。
就算这样,王世川为了犒劳这5个刚进公司的计算机大神,还常常带着他们去吃烤肉、去吃日料,而且每次走的都是公司的账,但却从不带子译和阮琴一起去。表面上说“不是为了节省开支”嘛!实际就是因为她俩暂时都不是主力,软件开发上都帮不了忙,只能干瞪眼、瞎着急。但时间一长,他们中间也出了嫌隙,都各自为政,不再那么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了。
就在这时,沈经纬看忘川彼岸俨然已经由一家文化公司转型成了互联网公司,自己的电影梦在短时间内都不会实现了。以前刚到公司时王世川给的诺言都变成空头支票了,瞬间心凉了半截。每天一个人坐在忙得热火朝天的办公室,也帮不上任何忙,还闲的要死。刚开始还和王世川一起去饭局挡挡酒什么的,后来干脆就不去上班,整天在出租屋里睡到自然醒。王世川抽出时间三翻五次地找他谈话,他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实话,王世川还是很能看得上沈经纬这个人的,但无奈沈经纬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都野了。他父母听说自己儿子在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互联网公司打工,还不受重用,很快就通过自己的人际网,给儿子找了另一份差事。还对儿子说有爸妈在呢!即使找不着好的,还找不着坏的吗?总之就是“良禽要择木而栖”、“适者才能生存”。于是,沈经纬就正式向王总提出了离职申请,拍拍屁股走人了。自此,王世川的左膀右臂也失去了。
王世川为了获得可靠信息——未来国家的扶植方向,还贿赂政府官员。很快公司账面上的钱就不够了,房东也来催房租。水电、公司员工开资这些地方都要钱,压得王世川喘不过气来。最后,王世川动用了最后一根稻草——他父母的关系,拿到一笔数额不小的钱,算是暂时压制住了。
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腾讯公司在QQ的运营经验下,凭着中央的支持,很快让微信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普及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用微信发朋友圈,用微信过年发红包、抢红包。这些功能都是畅聊App所不具备的。因为在设计之处,畅聊就是模仿QQ的概念设计的一款聊天软件。而很显然,微信是QQ、畅聊和一些其他小公司开发的聊天软件的2.0版本。时代在进步,软件的功能也在拓展、服务的人群也在变化、层次也在不断丰富。很可惜王世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这样公司前前后后投了1000多万之后,成功地负债累累。人员最多的时候公司里面有20几个电脑精英在同时工作。在微信发展的黄金期,忘川彼岸正在研究和开发软件,但等他们前后历时两年终于把“畅聊APP”做成了,战线拉长了,市场也被被微信占据完了。国内剩下的几家小的做这方面的互联网公司也危在旦夕。
按理说,软件做好了,现在需要做的是推广,但关键是公司已经负债累累!所有人、所有股东都动用了自己全部力量,连苑子译都又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又借了50万。最后随着公司由于做假账、偷逃税款、贿赂政府官员,董事长王世川和财务总监许梦瑶全都被公安局带走,忘川彼岸公司彻底宣告破产了!
第十九章公司散伙了
他俩被带走后,公司已经开不出工资了,王世川的父母出面把他们的工资结清了。平时熙熙攘攘的办公室,顿时人去楼空。他父母救子心切,把家底都倒出来了,老脸也不要了。最后硬是把王世川和许梦瑶从公安局整出来了,罚款肯定是交了,但王家也大伤元气,很难恢复了,再拿不出钱给王世川折腾了。
就这样,王世川已极低的价格把“畅聊APP”卖了。说价格极低是因为与他们之前的运营成本来讲,这点钱太少了。这俩钱一部分还债了,一部分给大家做了车脚路费。至于股东方面,苑子译和阮琴都只拿了一年的分红,就是第一年的钱,第二年公司处于创业的艰难期,根本拿不出钱分红,她俩也没要。自己投进去的钱就这样,声都没听见就没有了。整个一个血本无归。苑子译的创业梦、富豪梦也彻底破碎了。她最后看了一眼自己为之奋斗了三年多的战场,便把钥匙交给了房东,于2016年底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下
第一章 回到家乡
就这样,苑子译满身伤痕地回到自己的故乡。一方面是兜里真没钱,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没有人知道此刻的她有多狼狈,也没人能体会她的心力交瘁。坐在火车上,她无数次想跳下车窗,回到北京,一雪前耻。但现实不仅不允许,她的父母都在家里等着给他们的宝贝闺女回家接风洗尘呢!还“上车饺子、下车面”地给子译下过水面条呢!
等子译从火车站打车回家到走进家门、把行李拽进屋,子译还是淡定的。但一见到久违了的爸爸妈妈,子译的眼泪就崩不住了。没有人知道子译这几年来的辛酸,对于工作她兢兢业业,对于公司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就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活成今天这样。都说人生“难得几回搏”、“爱拼才会赢”,子译“拼了”、也“搏了”,但终究还是输的一败涂地。她不明白,她真的不明白。但活在21世纪的中国,她得到这样的结果就对了。
自打苑子译回家,父母是好心好意的伺候着,以为女儿在北京挣着大钱了,回家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来了。只有苑子译一个人整天惶惶恐恐、无所事事。没事就望着天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都说“点背不能赖社会、命苦不能赖政府”吗?苑子译不这么想,她满脑子都是去市政府上访,给自己作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申请补偿基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一整夜一整夜地不睡觉,眼睛熬的像灯泡一样,布满了恐怖的红血丝,黑眼圈像大熊猫一样。
就这样,她父母还没看出端倪,以为子译要长大了,要成为人上人了,想法和做法和一般孩子肯定是不一样,孩子的变化丝毫没放在心上,还一天好饭好菜地供着。另一方面,苑子译还等着王世川的消息,期盼着他偷税漏税的问题早点解决,他们好一起“重打鼓、另开张”。最后一点让她担心的就是,她欠父母的钱还没着落,她自己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的,总之一切都让她心烦,在她眼里没有一天是安生的,连阳光都不那么明媚了。
苑子译的父母也都快退休了,没事看苑子译整天窝在床上,除了看手机就是玩电脑,心里总归是有些不得劲的。她总想带着子译去亲戚家串串门去,讲讲自己的发家之路,好脸上有光,一点没担心当初子译信誓旦旦发誓要创业时带走的钱。
但子译不为所动,任凭父母怎么劝说就是不离开那张床。回家这几天除了上厕所基本都躺着床上,没事也爱望着天花板,胡思乱想。她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公司偷税漏税被抓起来了,自己开公司赔了那么多钱,国家怎么不管管?一门心思钻牛脚尖儿。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子译整天不下床,除了吃就是躺床上望房茅,体重直线上升。每天唯一溜达的地方就是楼下的小超市,而且专门挑薯片、饮料、雪糕等高热量的东西吃,每天一买一大堆。其实苑子译的手里已经没有钱了,她不过是几张信用卡来回倒,拆了东墙补西墙。她知道这么做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但她也没办法,只能任由自己的人生往水深火热走去。她还借用一句法语安慰自己:“C'estLaVie”——“这就是人生”。
可日子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发展,忘川彼岸公司由于涉嫌偷逃税款,主要责任人王世川和许梦瑶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零5个月,许梦瑶由于是受人指示,并且案件情节不严重,只判了1年零2个月,并处罚金12万元。苑子译是从阮琴那里了解的情况,因为阮琴只投了10万元,损失不大,没有离开北京,所以公安部门也传唤了她,以便于了解情况。总之,判决结果下来的那天,子译感觉当头一棒,自己的创业彻底梦碎了。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啊!苑子译接到信息之后,望着窗外的夕阳,感觉属于自己的时代过去了,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子译的心死了!
就这样,子译整天无所事事,其实她心里清楚得很,父母一直想了解一下她的财务状况,究竟在北京创业赚了多少钱,又究竟为什么突然不干了回到老家。每次父母提起来,子译都环顾左右而言它。父母也是过来人,看子译都不愿意提,也不好意思多问。全当之前工作太辛苦了,回家疗养了。还有另一件事父母心里直打鼓,那就是子译拿走的50万存款、拿着房本抵押来的贷款50万和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50万,总共150万究竟怎么样,孵化出了多少人民币。
自打苑子译带着父母和房本到银行搞了抵押贷款,父母的心就一刻也没有安生过。毕竟奋斗一辈子就置下了这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子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还重新装修了一遍。虽说看起来不那么富丽堂皇,但毕竟是他们两俩口老了戳棍儿的地方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现在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被人的“盘中餐”,想想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终于有一天,子译的妈妈趁子译睡着了,偷偷用指纹解锁打开子译的手机。翻看了她的聊天记录,妈妈才知道,子译的公司有人被派出所抓走了。子译的微信里也没有什么钱,还用了支付宝的花呗和借呗。妈妈合上手机,头上好像被人从头顶泼了一桶冷水,并且浇了个透心凉。妈妈还安慰自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钱没准都变成股份了,或者是存在某张银行卡里,怕被别人发现,不想露富。但还是心事重重地走出了子译的卧室。但自打这件事后,子译妈妈就再也不提去亲戚家显摆这件事了,让子译乖乖在家里呆着,养精蓄锐,准备重新出发。
子译的妈妈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互相相濡以沫了半辈子,对彼此都很了解。子译爸爸看妈妈整天心事重重的,很快就察觉到了问题。但他观察了几天,也没有发现端倪,心中也感觉很郁闷。都说女人有第六感,也许男人也有第六感。很快子译爸爸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女儿身上。就旁敲侧击地给女儿递小话,说贷款该还了,你是成年人了,要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家里以后全靠你了之类的话。还告诉子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但子译一句话都没听进去,而是门一摔、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暗自哭泣,满脑地想怎么和父母交代自己创业失败的事实和日后捉襟见肘的生活。
转眼子译也到了2017年,子译也27岁了,不是个小孩子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可男朋友连个影也没有,父母一边为财产操心,一边也为子译寻找男朋友。有一天,子译妈妈拿了一堆男孩子的照片,让子译看看哪个她能看得上,和她的眼缘。可子译自己的心理问题一大堆,哪有心情相对象。于是勉强敷衍了一下,说暂时不想找对象。子译的妈妈积压许久的怒火瞬间喷发了:“子译啊!你都27了,整天不上班、在家里吃吃喝喝、睡大觉、也不知道找对象,怎么能行啊!再这么下去人不都躺废了吗?”对于父母的批评和教育,子译刚开始还听得进去几句劝,到最后就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了。谁说什么都不听。
第二章老苑家的天塌了!
很快,随着子译能接到的来自北京的方向的声音越来越少,她的意识开始逐渐瓦解。有时在屋里想想从小到大自己上学时的辉煌战绩就笑了,想想自己在北京创业的艰辛就哭了。整个人完全忽略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陷入了自我的世界中。父母偶尔进来看看子译,问她渴不渴、饿不饿,她也全是在敷衍一般地回答,根本没走心。
父母看出了不对劲儿,但嘴上又不愿意承认,心里还在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平时对子译关心的太少。于是没事就嘘寒问暖地,子译爸爸还总劝她妈妈没事带着她出去溜达溜达,别总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容易抑郁。妈妈则也是想尽办法讨女儿开心,专挑子译平时喜欢的东西做、喜欢的菜炒,什么锅包肉、辣子鸡丁、京酱肉丝,都不嫌麻烦,只为讨女儿一个开心。
这边父母可劲儿讨女儿开心,那边子译的状况却每况愈下。妈妈悄悄地把子译的薯片、饮料等零食收了起来,教育她那些东西不健康,不能多吃。子译一觉醒来发现后大发雷霆,逼爸爸妈妈拿出零食。子译看他们没有动作,就把他们数落得鼻大眼小,最后子译的妈妈都哭了。一边在卧室抹眼泪,一边哭诉:自己女儿去北京念个书、工个作,回来怎么变成这样,连父母都不认了,开始打爹骂娘起来了。他爸也在心里直打鼓,怀疑子译是不是在北京根本没挣到钱,心理还出现了问题。妈妈说别胡思乱想了,子译爸爸却很明智:咱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啊!
接下来的日子更糟糕了,子译每天晚上不睡觉,琢磨自己创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像现在一样一败涂地。王世川、阮琴、许梦瑶、沈经纬等几个主要人物她都想了个遍,但又都没有头绪。白天就呼呼大睡,每天太阳下山,她才起来,吃完晚饭、陪父母看会电视就一个人回到自己屋盖上被开始琢磨,而且一琢磨就是一宿,等到天亮、琢磨完就和父母一起吃早饭,然后呼呼大睡,一天一宿就这样过去了。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苑子译这样琢磨了大概半个月,觉得自己创业的失败就是因为——许梦瑶。她先把王世川勾引走,又怂恿他偷税漏税,公司才黄的。阮琴和自己是一个战线上的战友,沈经纬就是个打酱油的,根本没把他们看做“一根绳上的蚂蚱”,全赖许梦瑶。
她甚至还在自己手机的通讯录里找到了许梦瑶的电话号码,几次想给她打过去,想对她破口大骂,但顾及到面子和未来还有可能回到北京工作又都忍住了。最后忍无可忍的苑子译把电话拨通了,结果电话那端提示已经号码已经停机。按理说停机了就不要再打了,但子译一根筋,电话那头越是提醒她停机越是拨打,最后干脆对着电话自己骂起来了。
父母半夜睡觉听到子译这屋传来破口大骂,都以为家里进贼了或是和谁发生了什么矛盾。推门进来,一看子译在讲电话,就把电话抢下来,寻思有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好好解决,干嘛大半夜的两个人在电话里吵吵,有什么事有父母呢!可电话抢下来,发现根本没接通,通话记录里一排显示的都是一个叫“许梦瑶”的名字。可手机上显示通话根本未接通,拨过去也都是停机提示音。爸爸意识到大事不好了,子译不仅是不开心,很可能抑郁了、或者是有幻听了。他以前听过厂里一个同事家的孩子有过这个毛病,当时听着还觉得挺惊奇,他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事情竟然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重演了。老苑家的天塌了!
第三章子译的精神走向“滑铁卢”
子译的父母一方面在心里做了最坏的打算——子译得了初步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一方面又在心里暗自安慰自己,子译的不正常只是一时的,按照子译从小的出息劲儿很快就能挺过去。但结果好像并不如他们所想,子译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整天暗自神伤,还时不时地自己在角落里自言自语或是对着镜子点头示意。父母想帮她,但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子译的爸妈。那就是子译拿走的150万元到底还剩多少,父母不愿意逼孩子,但心里早就有数了,肯定凶多吉少。但即便再想问也没有开口,就是怕此刻火上浇油,再次刺激到女儿。老人都懂这个道理,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一直也没有多问。还好子译的父母都快退休了,既有钱也有时间,既可以养活一家人有能陪陪子译,但对于还亲戚和贷款可能有点困难。这些都还可以放在一边,关键是子译已经挺不住了。
她每天除了到楼下超市买东西,还在小区的停车场里拿个小本本记录每辆车的车牌号,而且不记完不回家。整得小区里走来走去的住户都对她“另眼相待”。子译也成了小区里的名人了,隶属小区物业的那群保安刚开始还上前去一顿劝阻,后来看劝阻不管用就在监控器里看着她抄每辆车的车牌号码和有没有损坏车辆的行为,私底下没事还总拿她开玩笑,说这孩子大学都白念了,四五六都不分了。
一方面,子译的奇怪举动引起了小区里的居民的主意,给左邻右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让父母出出进进抬不起头。另一方面,苑子译每天在心理上都觉得很绝望,走到高处走有种想往下跳的欲望,而且心态也由刚去北京时的兴高采烈变成了垂头丧气,甚至是绝望,整天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她钱一样,整日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不知所以然。
这时,子译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子译的问题,只是迟迟不愿意面对,没办法拉下脸来送她去看心理医生。毕竟那就是彻底承认自己的女儿心理上有问题了。这是做父母的最不希望也是最不愿意看见的。直到最后苑子译她二舅看见子译在停车场抄电话号码才和父母挑明,打着保票说自己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到医院开点小药再住个三五天院、打点针就好了。这点小病都不是病。
听她二舅这么一说,子译的爸爸妈妈就放心多了,开始筹划着带子译去正规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看病,可子译一听就不愿意了,说什么都不肯和爹妈一起去,就要一个人呆在家里。最后父母忍无可忍,终于连拉带踹地把子译送到了医院的心理门诊。这时的子译头脑还算清晰,说话还符合逻辑,经过一番问询后。大夫给开了点药,让孩子先吃着,还嘱咐吃完了一定要回来复诊。孩子确实心理上出现了疾病,而且是重度的,不能忽视和大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子译的病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治好。
听完这个诊断结果,夫妻两人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时间和空间好像在这一刻静止了,所有的语言在此刻的悲伤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似乎原本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在此刻都戛然而止,一家人的命运彻底走向“滑铁卢”。正应了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原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才是人生常态,人有时就是这么不堪一击。这也是命啊!谁能对抗命运啊!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那是因为他是伟人啊!苑子译又算什么呢?芸芸众生而已。就这样,一家人开始了漫漫求医之路。
第四章子译的情况每况愈下
很快,子译就被父母要求吃治疗药物,子译非常不情愿,可也扭不过父母的强烈要求。父母一边劝子译这都是治疗的药物,吃了不怕,骗她都是“营养药”,一边偷偷看着说明书研究药理。大夫给开的是一种叫“维思通”的精神病常用药物,属于一种处方药。子译他爸看了说明书,适应症上面赫然写着“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子译的爸爸吓得直接到医院找到值班的大夫询问。因为他觉得子译的病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可大夫的回答却是这是精神科常用药物,国内外公认的新型特效药,吃了如果感觉效果不好,主治大夫会给换药的。子译的爸爸这才作罢,不声不响地坐着公交车回家了。心里还想既然已经把子译交给医院,就要相信大夫。咱们要相信科学!
就这样,子译开始了漫长的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可万事开头难,子译的病也是一样,一点没有父母想象般顺利。子译吃了药就开始整日昏睡,好作用没见到,生物钟却被严重破坏。吃了药就困,困了就睡,起来就头昏涨脑。不正常的事也照做,走道的时候总会刻意碰一碰桌角,走在马路上也会捡地上的纸片。甚至睡觉的时候嘴角还会流口水,体重也直线飙升。这些反应子译的爸爸在带子译复诊时都像大夫说明了,但大夫表示其中有一些的确是药物的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嘛!可有一些确实是子译发病的症状,比如药物是不会让患者产生一些不正常的行为的,而是治疗大脑发出的这些错误的指令的。但嗜睡、流口水等现象确实是服用这类特效药所常见的副作用,请家长放心。
可子译的父母还是不放心,特地要下了子译的主治大夫的电话,要没事和他交流交流。不仅害怕子译病情没有好转,更害怕女儿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行为。子译的妈妈更是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偷偷抹眼泪,爸爸就劝她哭有什么用,把女儿的病治好才是真的。得病有什么可丢人的,有病咱就治病。有人肝不好,有人肾不好。咱家女儿只是脑袋出了点小毛病,又不是犯罪了被抓进监狱。犯罪了也不可怕,可以改过自新。总之,一句话“不用怕,天塌下来,有老公顶着!”要不说人家真是一对“幸福”的两口子呢!
就这样,子译每个礼拜固定要去心理科室复诊一回,没有效果就增加药量,看有效果也要加量,稍微好一点就维持,没有什么好办法。副作用严重就吃另一种药缓解一下,可就这么精心治下去,病也一直不见起色。而且自打子译的二舅发现子译有毛病,劝姐姐、姐夫带子译看病之后,许多七大姑八大姨都在打听子译的病情。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子译的爸爸原则上是不希望女儿的病情被这些好事的亲戚们知道的,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嘛!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两口子也真是有点扛不住,总暗自抹眼泪也不是事。也总想和亲戚们诉诉苦,毕竟人都不是铁打的嘛!用子译父母的话说:我们做父母的要再累倒了、憋出什么病来,谁来管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去世了,再者说即使活着又能帮什么忙呢?挺大岁数,只能在旁边干瞪眼、瞎着急。子译的父母又陷入了沉思。
子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也习惯了,逐渐接受了自己换上精神类疾病的事实。整日没精打采的样子也真是让人心疼。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毁了,可能老天也觉得不忍吧!子译每次去看病时,大夫都会问的几个问题比如最近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精神状态好不好,平时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动作还有没有,还鼓励子译继续学习,将来找个工作、好处个对象。
但私底下跟子译爸爸谈的却是另一个说法。以后苑子译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找对象,最好都不让孩子离开这座城市,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情况都这么严重了,可能需要终身服药等等。这番话说完,听得子译的父母心里直发慌。刚去看病时,还以为只是小小不言的小问题,谁成想问题这么严重,这远远超过了父母的预期和心里承受范围。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从小这么优秀竟然得了这种病,不仅是想想就心酸的事,而是根本不敢想,一这么对比下去就感觉要活不了了。可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情况也就是这么个情况。父母都愁完了,只有子译一个人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面对当下和自己今后的人生。
时间就这样一点慢慢向后推移,子译的病一点起色都没有。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倒是很尽心尽力,给推荐了好几个偏方,可子译的爸爸都不敢试,怕给孩子吃坏了。最主动的要算子译她大姑。她大姑属于半仙那种类型的,信点封建迷信,直白点说就是现代社会残留下来的跳大神的。据她说,子译出事的这一阵子,她掐指一算,肯定是招着什么了,不知得罪了哪一路神仙,才会染此大病。于是她大姑出招,把他们老苑家的三代宗亲和各路保家仙的名字分别写在两张红纸上裱起来。然后告诉子译的父母,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上上几炷香祭拜一下,每逢重大节日、过年过节都要准备馒头、鸡蛋、肉类、酒水等祭拜苑家的三代宗亲,并让各路神仙都保佑子译,这样子译的病就离彻底好了不远了。子译的爸爸虽然不信这个,但也禁不住她大姑的一番劝说,于是也像模像样地弄起来。总之一句话“病急乱投医”嘛!
可就算这样子译的病也没有好转。一方面体重直线飙升,许多上学、上班时买的衣服、牛仔裤都穿不进去或是系不上扣了,甚至到了要买大码女装的地步。另两一方面,子译闲着无聊,就看连续剧,你说看连续剧就看连续剧,但看着看着子译就走样了。一边看一边拿个小本抄里面的台词,总之一集四十多分钟的连续剧她能看两个多小时,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往前倒带抄台词了。你要问她为什么抄、抄完究竟有什么意思,子译也答不上来。总之不抄就是心里难受,心里痒痒,总想抄,抄完心里就得劲了。真是有病!
子译的父母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可又有什么办法,只能干着急。子译自已也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下降了,看什么东西都记不住,而且注意力也毁了,看一集连续剧得休息好几回。看着看着就集中不起来精神来了,说什么也看不下去。整日也是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
看着子译的病没有好转,子译的父母就催着子译的大夫给换药。态度诚恳地问大夫这种药吃完效果不理想,能不能尝试一下其他的药物。大夫也很爽快,给换了一种叫“启维”的药物。如果简单从字面理解就是——启发思维。
子译吃启维的第一天情况开始明显好转,不仅不嗜睡了,还开始和父母谈谈心、交流起来了。这可给子译的父母乐坏了,高兴得和不拢嘴,激动得半宿都没有睡着觉。子译的妈妈捡了便宜还卖乖,还对子译的爸爸说:“我就说早点换药,你不听,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不是!”子译的爸爸也是上医院特地开了一连十盒的启维,心想我女儿的病全靠她了。麻烦你了!
可“好花不长有,好景不常在”,大概吃了一个星期以后,以前的症状又都出现了。而且还开始有自残的倾向,没事要不就摆弄水果刀,要不就拿针往自己的眼球前瞎比划,还总一个人站在窗户前,不知道要干嘛,总之一站就是半天。连电话响了都不接。子译的爸爸把这些情况都如实反应给了医院的主治大夫,大夫听完遗憾地说:“让苑子译住院吧!”于是苑子译就住进了老家的精神病医院,开启了另一段治病的路程。一家人真是“越是艰险越向前”啊!
第五章民大高材生入住精神病院
转眼又是一年,病还得治,日子还得过,子译的病爷是还不见起色。不过好在子译的父母还有Plan B,春节过后不久就带子译去家乡的精神病院住院了。一家人的过春节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子译的病快点好,快点找个对象嫁人,再也没有大富大贵的期盼,对子译的人生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了。可子译不这么想,还一心想着治好病回北京创业。子译的妈妈在收拾东西去精神病院住院的时候还说女儿:“心是中国心呐!”这话听起来挺讽刺,但说的的确是事实啊!苑子译再不是当年那个重点中学毕业、被中央名族大学录取的高材生了!就像歌里唱的“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就这样,一家人又踏上了求医之路!去医院收拾东西住院时,子译还嚷嚷着要考研,把几本从网上买的考研书还要带着。爸爸妈妈擦干眼泪对女儿说:“闺女,咱把病治好了比什么都强啊!”听完,子译也偷偷地抹眼泪。别说考研了,现在就连书她都看不进去了,可这又是她回北京的唯一理由,她还想给自己的人生争取一下,可又有什么用。整日浑浑噩噩不说,连精神头儿都没有了,没事还总把头发往马桶里伸,弄得一天怪个事层出不断。弄得子译的妈妈都不敢带子译去澡堂洗澡,连上街溜达都不敢。只要是子译相中的东西,不管合不合适都一定要买,不然就没玩没了地跟你磨叽,要么就在商场里哭。要不子译的妈妈怎么说子译“又回到小时候了呢!”子译还总问爸爸妈妈:“我都这样了,你俩咋还不离婚?”爸爸摸着女儿的脸说:“爸爸妈妈离婚了,谁来管我们的大闺女呢?”子译也不说话,就是默默地望向爸爸妈妈,不出声。
在医院的这些日子,除了吃药打针,子译也喜欢到住院部后楼的小操场上跑跑步、打打篮球,要知道当年子译还是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呢!三分投的很不错,虽然现在废了,但投篮还是比一般人准!但体重就是下不去,由早年的110斤已经胖到170斤了,过去的衣服全穿不下了,走路都有点掌握不好平衡了,总拽了拽了的。整个人胖的都没有以前的模样了。
大夫查房时也会问问她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吃的怎么样,有没有大便,精神状况怎么样,每天睡几个小时,还没事掉眼泪不。总之,子译的病再严重也还在心理疾病的范畴内。子译住院的部门也叫心理疾病住院部。虽说和正常人大相径庭,但总归意识上还算清醒,也没有自残自害、轻生等实际举动。
有一天,早上在住院部醒来还问妈妈为什么咱们住三楼,窗户外面还有铁窗。正常人很快不就能想到是为了怕病人跳窗轻生嘛!但子译却说什么也想不出来。子译的妈妈怕说出实情来再刺激到子译,就搪塞般地说:“医院为了病人和家属的财产安全着想呗!”子译还一本正经地回答妈妈说:“谁到精神病医院里偷东西呀!”
子译有病这些年,子译的父母也被女儿虐完了,对子译说话时都格外小心,很怕哪句话说错了女儿又不高兴了,大部分时间真像哄小孩一样。有时候哄着哄着累了,真像当代著名音乐人小柯写的一首歌《你说我容易吗》里面唱的:“你说我容易吗?上辈子欠你的。我都快累死了,还得硬挺着!”可不就得硬挺着,不然又能怎么办呢?这时候孩子出事了,爸爸妈妈不管谁管啊!这时候才体现是一家人呢!
爸爸常对子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你妈活一天管你一天,你又没有兄弟姐妹。看爸爸妈妈死了,谁管你?”子译也就一听一过,还以为自己拿着民大的毕业证,回到北京随随便便就又能在北京CBD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呢?可实际上是,她现在连自己都管不好,只能勉强算生活能自理,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子译在住精神病院的日子里,没事也学会了宽慰自己,反正已经这样了,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能更糟糕的了。她没事还总上其他病房里串门,看看和自己同个住院部都是些什么人。就拿隔壁303病房了那对母子来讲,就挺有意思的。
隔壁303病房的病人是一个约么着三十多岁的一位中年女性。其实说中年女性也不至于,因为子译也已经二十七了,只不过没有嫁人罢了。
听说隔壁的病人姓许,是一个因为和丈夫吵架跳楼轻生的小媳妇。子译一开始以为每次来照顾她的都是她自己的亲妈,后来才知道这姑娘是远嫁来到的东北,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小个儿不点,跟阮琴似的,干瘦干瘦地,一看体型也属于咋吃不胖那种类型的。
其实每次来伺候的都是她的婆婆。听说她和他丈夫是从网络上打游戏认识的,还异地恋。陷入热恋中的情侣你还不知道,智商、情商双商都是负值。女孩儿一心想着要来东北投奔小伙儿,可谁知刚过门没多久,小两口就因为性格不合天天吵架,最后给媳妇逼跳楼了。还好楼层不高,从三楼跳下去的,被一棵树的枝丫挡住了。好在人倒没什么大事,但磕到脑袋,当时抢救也抢救了,只是留下了后遗症,所以才来心理病房疗养。到现在意识都不怎么清醒,一阵明白一阵糊涂。但就这样子译也一次没看见他丈夫来医院照顾她一回。连子译都感叹真是人世间的凉薄啊!
后来子译还听说,这女孩儿是南方的,父母还不同意远嫁,所以结婚是要了许多彩礼。当时两口子正“搞得火热”,谁也分不开谁。婆婆也是个开明的人,心想儿子也到了找对象的年纪,好不容易找到个心仪的女孩,不能让儿子因为这么点彩礼给耽误了。于是男方家里就倾其所有给儿子、儿媳在城里买了套房,装修一家掏一半,总算是把婚给结成了。现在的结果也是婆婆不想看到的。
女方的家里也知道了自己孩子在婆家受欺负了,但没想到这么严重,以为就是小两口吵架,闹矛盾了,受点刺激而已。男方这边的话语权也全掌握在婆婆那里。婆婆自然是报喜不报忧。一怕亲家找上门来,把女儿接走,二来也怕儿子和儿媳离婚,出了这档子事不照顾好了,以后没法做人,更不好再婚。说来说去,这毕竟是人家老许家的闺女呀!还有一件事,是子译猜测的,花这么多钱取个媳妇,到家连个蛋都没下,婆家也不可能放她走。子译的猜测也不是没可能。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别说别人,子译近来的情况也不乐观。每天像丢了魂一样,性格也大变。以前活泼开朗的性格都不见了,经常因为“芝麻绿豆”一般的小事和父母发脾气。父母干什么事都看不顺眼,没事就数落他们,嫌他们没本事,不能让她脱离苦海。可埋怨来埋怨去,子译的父母也就是一句话回答子译:“爸妈也不是神仙,连大夫都没辙的事我们有什么办法。相信科学吧!”其实子译就是不敢埋怨大夫护士,环顾四周,只能嫌弃父母。可父母天天陪床,自己都快要抑郁了,他们又能埋怨谁呢?只能硬挺着。
住院的这些天里子译的爸爸对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吧!破鞋露脚尖啊!”子译的妈妈照顾女儿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然不是应付了事,但对生活早已失去了期盼。子译有病这几年给爹妈的身体都造完了,每个人都掉下20多斤的肉,没办法啊!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不管谁管。还能扔到大街上不要了,让她捡垃圾为生吗?父爱、母爱都是伟大的,人心也是肉长的呀!这是谁都割舍不掉的,所以子译犯病不听话的时候,妈妈常说:“就你这样,对你再好都没用,你都感受不到。你就欠像某些狠心的父母似的,把你扔掉了,再一走了之,你就好了!”子译听完也是无语。
说起子译的精神状态,你说她明白吧!还竟干糊涂事;你说她不明白吧,她的行为还都是受意识所控制的,的确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你说的话她也听,用子译的爸爸常说的话来讲就是:“明白人怎么还往炕上拉屎!”完全没有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意气风发和年轻人该有的朝气蓬勃。
而且子译她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想法,一会儿想干这、一会儿想干那。总之,每天都不闲着,瞅着挺忙实际没干一件正经事。还弄得自己每天精疲力尽的,干什么都没劲儿。在医院的日子整日吃了药就睡觉,醒来就吃饭,就这样“养猪”一样的生活,子译还不满足。她还自己发明了一个新词——“旷古无人遗憾”。说来也奇怪,一个精神病人竟然自已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上街买东西,没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可以是一种“旷古无人遗憾”,想抄的路边“牛皮癣”小广告没抄可以是一种“旷古无人遗憾”,甚至想碰一下路边的电线杆没碰着都可以是一种“旷古无人遗憾”。总之,不知道苑子译是怎么把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去的,万物皆可“旷古无人遗憾”。
父母刚开始听了也觉得稀奇,也觉得活这么大岁数、哪怕是从老人那里都没听人说过这词,子译居然能说出来,还觉得很得意。但很快就察觉出不对了,因为子译的爸爸妈妈还算有点文化,知道词汇是不可以随便创造的。即便有人创造也要有人传播、大家说起来才算词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这个道理不是?子译的爸爸怕子译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整天乱组词,那不成了胡言乱语了吗?便不准子译再说这个词。可谁知子译也不是个善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子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也不说出来,谁知道、是不是?虽然爸爸妈妈没有把这个词从子译的小脑袋瓜里挖出来,但造词这个现象却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子译也不发明新鲜词汇了,但病还是不好不坏的发展着,一晃又一年过去了,子译今年都二十八了。还在吃着药没错,情况严重了还得到医院住院没错,逐步丧失劳动能力没错,整个人基本废了,也是没错。
父母每一年过新年的愿望都是女儿的病今年就好了、明年就好了,可左一年、又一年,一年一年盼下去,子译的病怎么也好不了,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任何起色。子译的父母看着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子译的妈妈甚至大年初一就跑到庙里拜菩萨,心想着新一年的第一个愿望佛祖一定能答应,于是三十晚上就准备好,大年初一头一天、天还没亮就出发坐大客到寺庙里烧香拜佛,还求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定要答应自己的愿望,把女儿的病魔驱赶走。等子译的病好了,一定一步一磕头地来还愿。可以说子译的母亲为了女儿的病真都魔怔了。
第六章 四处求医问药,子译病情终见好转
就这样,过去了大约三年。子译病了三年,子译的爸爸妈妈也守了她三年,始终不离不弃。这一天,子译的爸爸妈妈无意间从电视上的《今日说法》栏目上看见有一家国内医院愿意为吸毒成瘾的病人提供有偿服务,就是通过做手术的方法、把脑袋中成瘾的部分切除来帮助那些病人戒毒。子译的爸爸突然来了灵感,心想自己的女儿已然这样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如果通过手术能把子译脑袋里病灶处也切除,并不就好了吗?子译的爸爸也是真是异想天开,还真打电话到这家医院询问手术效果如何,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做这种手术。毕竟到国外治疗,他们做父母的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囊中羞涩啊!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家里的积蓄都让子译创业时败光了,还哪有钱到国外看病,现在看病的钱都是几个实在亲戚一起凑的。这下子译的爸爸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查询到了这家医院的问诊电话,并急三火四地打到了主治医生的电话上,询问既然有先例、自家的姑娘有没有可能做这类型的手术。
可打电话询问后的结果是,这家医院确实曾做过这类手术,也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没错。可接受手术的十个人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一个人手术后成功戒掉毒瘾,其余大部分人由于做了开颅手术都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有的行动上有些不便,影响生活质量,有的终日被头疼所困扰,难受得直想跳楼,甚至伴有癫痫等症状。
而且这是目前一项国际上尖端的科学项目,有一半都属于科学实验的性质。子译的爸爸说明自己家女儿的情况后,医院表示这本就是为了给吸毒成瘾很严重的病人设计的治疗方法,不涉及精神病类型的疾病。而且病人当初都是签了手术自愿同意书的。再说手术后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一大堆后续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项手术医院已经叫停,更不可能给其他脑科疾病的病人再进行手术,子译的爸爸也只好作罢。
就这样,子译的爸爸妈妈又带着子译到全国各个大医院治疗,而且挂的都是专家号,可治疗的方法都千篇一律。这种药不行,就换另一种药,药一旦吃上一片不行就吃两片,两片不行就吃三片。子译这种重度心理疾病的状况,最多吃到四五片也就行了。有效果就继续再加,没效果就维持病情,再不行就把药放到点滴里,直接打到血管。有副作用就吃解药。国内对于治疗这类疾病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也只能维持。
子译的爸爸妈妈是上天入地的办法都想了,可就是解救不了子译,没办法帮女儿脱离苦海。爸爸没事常和子译的妈妈说,要是谁有能治好女儿病的办法,哪怕1万块钱1片也行啊!而且必须能找到这个大夫,有什么后遗症要能找到这样的人,这钱花的也值啊!哪怕睡大道上也心甘情愿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身体才有1,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是0啊!
可能是上天可怜这对夫妻,子译的病真的在三年之后的春天有所好转了,子译在吃过这么多种药、简直就把所有的药都吃遍了之后,终于吃到了一种叫“舒坦罗”的抗抑郁药物。病情明显有所缓解,子译也开始学会克制,自己自动自觉地就把那些抄满电话号码和车牌号码的本子扔了,虽然之前也扔过,但通常都是一时的。没过多长时间又把坏习惯捡回来,重操旧业。但每到这时候子译的爸爸妈妈还是习惯性地在这样的时候包一顿饺子,鼓励鼓励女儿,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子译也确实在29岁、病情确诊后的第四年坚持住了、降住病魔抗争了,把坏毛病都戒掉了。
可这时的子译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由于多年服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身体器官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了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子宫,子译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有多久没来月经了,一味的吃药造成嗜睡、不爱运动等坏习惯,身体也胖到快200斤了。而且子译越是难受越是从食欲上找平衡,你说能不胖吗?才29岁就查出了脂肪肝和多囊卵巢,家里也没有什么多余的闲钱再为子译做其他治疗了。说实话,要不是子译的父母都有份正式工作,而且收入不低,每月会按时打钱,又都快要退休了,有这个时间来照顾子译、四处求医问药,这个家早就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可就在病情明显有所缓解的半年后,“屋漏偏逢连夜雨”,子译又换上了顽固性幻听。幻听里面说,子译的大脑无比的厉害,上高中、上大学时的记忆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学习时各个学科都如何如何厉害、一时间知识都在脑海里翻涌。甚至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都开始在脑海中浮现,子译上网一查都是真的,可子译并没有学过这些知识啊!
对于顽固性幻听的症状,医生表示很惋惜;这种现象,大夫的解释是,有很多身体受伤害的人,其他器官都会表现出超于常人的能力。比如,盲人的听力就是正常人灵敏度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胳膊有问题的残疾人,脚可以吃饭写字。这不仅是一种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更是病人长期磨炼、天长日久与疾病抗争出来的功能。这样的例子在医学上数不胜数,简直不胜枚举。请家长放心,还是要把治疗的关键放在如何治好顽固性幻听上面。
至于子译现在的状况就是子译看起来和同龄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也不做其他异于常人的动作,只是幻听走哪跟哪,你说气人不!2019年即将过去的时候,中国境内爆发了新冠疫情,人们出门都带起了口罩,超市开始了抢购的热潮,子译的父母也去市场凑热闹。武汉封城,人人自危,引起了全球关注。子译也躲在屋子里,不敢出门,整日被幻听困扰着,不得安生。
在疫情期间大家都不出门,子译的父母也买了许多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书。因为子译的父母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得精神类疾病的先例,所以连大夫询问过后都排除了父母遗传与子译得病的关系,但医学上也没有关于精神病成因的确切的论断,只有大夫说的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就是与基因变异和精卵结合时出现问题有关,再多说大夫也没了答案。子译的父母也常说“心肝肺都能得病,大脑那么复杂怎么就不能得病”呢!要原因,上哪里要原因啊!谁能看透疾病啊!那就没有疾病了,医院也早就黄铺了!
第七章子译的病终于拨开了生命的乌云
就这样,2020年,子译又挺了一年,三十岁的子译依然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这时的子译已经蜕变了,变得无比勇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对‘健康’的向往”。可能幻听的到来在冥冥之中是件好事,幻听里有她童年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有她念书时的同学,有她工作后的伙伴,每每想起这些,子译的心都是暖暖的。
在治疗幻听的过程中,子译不仅坚持服药,更是学会了洗衣服、擦地等许多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也已经基本能自理了。只是还不能做饭,不能碰刀。子译的父母看见子译的病逐渐好起来了,心中更是万般高兴,别说要他们给女儿做饭了,就是“上刀山、下油锅”他们都乐意。
就在这时,当地医院又传来好消息。医院引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仪器。治疗的方法是先是给病人注射麻药,在通过电击的方式激活病人的大脑。子译的主治医师表示可以一试,很快子译的爸爸就给子译就安排上了治疗。虽然一开始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到了治疗的后期,也就是子译得病的四年之后,子译终于战胜了病魔,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离开医院的日子里,子译虽然依旧坚持服药,一是维持目前的良好状态,二是怕病情再次反弹。但一系列症状已经不见了,幻听也彻底消失了。疫情还没有过去,很多店铺都因为疫情倒闭了。子译找工作也很困难,便开始在家附近亲戚开的面包店开始打工,虽然一开始的工作中常常出现问题,但这都难不住子译。子译不仅服务态度好,而且肯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工作勤勤恳恳。不仅踏实肯学,还在工作之余学习了一些制作糕点的基本技术。
终于在工作后的第一个月领到工资后,请父母到当地的一家有名的饺子馆吃了一顿手工水饺,也算是略表感谢。感谢的不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谢父母这些年的不离不弃,悉心呵护和耐心陪伴。人人都爱“锦上添花”,有谁愿意“雪中送炭”?没有什么比父母这么多年的陪伴更让人感动的了!子译的父母更是。
这些年,为子译操心操的,头发有一半都白了。看起来也比同龄的人显老。这些子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定要用自己的后半辈子孝敬父母,一直把父母伺候到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样的话语都无法来形容此时此刻子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个家庭因为疾病背负了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第八章最后的话
适应了工作节奏的子译,又开始了自已辉煌的人生。不仅在工作上出类拔萃,而且还不用家里人介绍、自己谈了一个男朋友。很快她也不在面包店上班了,而是找了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继续磨炼自己。在工作上不仅完全看不出得过心理疾病,而且还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工作能力。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吧!
很快,2021年的子译、与社会脱节许久的子译用自已赚的钱给自己买了一款当下最新款的智能手机。这些年,她也看到了有人在做自己当初创业时就想做的短视频平台。她没事也像同龄人一样刷刷短视频,为好看又有趣的视频点赞、评论、转发,甚至会心一笑。看到自己的梦终于有人帮他实现了,她创业失败的心结也解开了。
2021年的一个早晨,子译趁着工作休息,带着核算检测证明一个人来到北京,来到天安门广场,带着口罩,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的,就为能在看一次升旗仪式。像18年前子译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起仪式一样,当五星红旗伴着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着初升的太阳缓缓升起时,子译的心升华了,没有人懂子译,但谁又真的懂别人。她要在祖国大地上重新出发,干一件属于自己的大事。这次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没有虚荣、不为炫耀,主要是这次实现梦想的地方也要在北京。因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不管你身在何方,北京就在那里,希望也就在那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