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艳波的头像

孙艳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8
分享

远去的年味

也许是步入中年的原因,脑海里时常盘桓着旧时的回忆。

70年代出生的我,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宠爱,可以说我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吃香的一个。不仅仅是因为我活泼可爱,聪慧灵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我的嘴“甜”。特别会来事,街坊、亲友常常夸我“懂事”。

妈妈是护士,爸爸在局机关工作。爸爸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源于家庭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小人书、儿童画报、连环画、《动脑筋爷爷》系列……在那个匮乏的年代,读书成为我童年里最大的乐趣。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还有我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选》,各种小人书就不用说了,太多了。所以,我得感谢父母让我小时候读了那么多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成为诗人、作家的梦想。

在那个相对贫穷的年代,我家的经济条件属于中上等。童年的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不仅能过一把嘴瘾,还能穿上崭新的衣服,孩子们的小心思不就是这些?那个年代,每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一件衣服,老大穿小老二接着穿,然后是老三……也甭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循环往复。还有个惯例,只要是过年就会给孩子做身新衣服,所谓的做,就是自己买布自己裁剪自己缝制,那时商店里也很少有现成的衣服,即便是有也舍不得买。

小时候,我特别黏人,于是有了一个现在让我讨厌的绰号——“二磨头”。因为“磨头”,没少挨爸爸蒲扇般的大巴掌,说是打也是虚张声势,要是真打,那还了得,还不把我打散了架?我的“磨”,有时候只是为了要五分钱的糖豆,二分钱的一串冰果……经常是泪水涟涟,梨花带雨般。

现在偶尔在街上,老邻居的大娘、婶婶也会亲切地叫我一声“二磨”,她们稀罕我我知道,但我脸会霎时红了起来,带着万般的羞涩和无地自容。看来我的“磨人”和梨花带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真是挥之不去了。

1971年出生的我,由于七个月早产的原因,抵抗力比较弱,不是很好养。据说生下来的时候又瘦又小,病病恹恹的。经常感冒发烧,要不就是扁桃体发炎……可能因为身体的原因,反倒是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

我“咬尖”是出了名的。有时,为了和姐姐、弟弟争夺一本小人书,一块糖果,就会大打出手,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不和我一般见识,让着我。我的“咬尖”,任性、虽然挨了不少的巴掌,可也吃到了很多甜头。

记得五六岁时,爸爸每次去小卖店买东西,我都会屁颠屁颠地紧紧跟在后头,比姐姐和弟弟多了一个心眼,就为了能贪吃一袋糖豆或其他的东西。

烤粉条,你还记得吗?背着父母,偷偷抽出一小绺粉条,拿出其中的一根粉条在炉火上烤,等着它一点点扭动膨胀起来,味道那个香呀!不小心烤煳了,吃得满嘴都是黑乎乎的,还会忍不住傻笑一番;记忆中的爆米花。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形状的大黑锅,走街串巷,不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那些大米粒就变成了白白的爆米花,那可是当时小孩子最喜欢的“魔术”了,也是当时我们最喜欢的“小食品”;搅糖稀,用两根冰棍棒,加一团黄褐色的糖稀。一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想想真的很不卫生;棉花糖,可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一毛钱一团。一勺白糖放进去,等一小会儿,就开始绕啊绕呀,一大团“棉花”就转了出来;果丹皮,很多70代的人都是吃着它长大的。一种非常可口、健胃的山楂制品,一毛钱一根,40年后的我们对它还是念念不忘;泡泡糖,用一半白一半红的糖纸包裹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的图案,是“大大”问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华丰三鲜伊面是我吃过的第一种方便面。当时好像五六毛钱一包,方便面时代开启了全世界垃圾食品的先例,中国的“开篇之祖”就是这种华丰伊面。记得那会儿还不太会吃,买回来找个大茶缸子,注满热水把调料倒进去,泡呀泡,有时候水多,面就会太软;有时候水温和水量不够,面就会太硬,当时可是经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才弄明白的。第一次吃方便面,用筷子挑起来放在嘴里,觉得好鲜呀,回味无穷。现在终于知道了,那是味素放得很多,所以味道才那么鲜美。

荤油,大家都印象深刻吧?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荤油坛子,熬好的猪油白白亮亮的。有个说法,如果谁家的大男大女没有对象,就叫她(他)在过年时挪动一下荤油坛子,这叫做动了大荤(婚)。

小时候,都没什么好吃的,冬天里的大白菜,萝卜,土豆,酸菜……所以特别馋猪油味道,炸荤油剩下的油梭子就是我们童年最喜欢的牙祭了。妈妈每次炸油梭子我都会馋嘴地守在锅台边上,油梭子一出锅,我就麻溜先拿一块放在嘴里,那滋啦滋啦的声音很是美妙,然后找个小碗装起来,拌上点盐或是白糖独自享受起来。现在还记得刚炸出来油梭子的酥脆香咸,能有油梭子当零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我是比较贪吃的孩子,这一嗜好至今未曾改变。

记得,那是我小时候记忆里最漫长寒冷的一个冬天。风声怒吼肆虐着,犹如脱缰的野马,又似饿红了眼睛的恶狼,大片大片的雪花肆无忌惮地漫天狂舞,凛冽的风刮得脸火辣辣的刺痛,风魔从袖口裤腿钻进我的身体,冰冷好像刺入骨髓,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早早钻进被窝,早上最不愿意离开的也是被窝。每天早上,妈妈会拿着要换得冰凉的衬衣衬裤,先塞在被窝里暖一会儿,然后再让我们起来穿衣服,衣服就不会冷冰冰的,变得暖暖的,带着妈妈的爱。后来我们长大了,头天晚上自己脱下来的棉鞋、棉袄就放在炉子旁边烤,而内衣就藏在被窝里,早上起来穿上觉得热乎乎的。

小时候,我和姐姐一个被窝,两个女孩子在被子里也会打架,因为我总是欺负她。晚上总是把冰凉的脚丫子塞在她的大腿或屁股底下,姐姐就拼命地躲闪,生气的时候,她会用手指甲使劲掐我,疼了我就急眼,咬她……姐姐忍受我的凉脚丫子好几年。

那会儿,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仰床躺倒“骑自行车”。疯狂地蹬,使劲地蹬,那是精力旺盛的一种表现,一直蹬到腿都酸软了,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了,这个时候姐姐总会取笑我是神经病。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可以自己一个被窝了。家里关灯后,我就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小人书。大量的阅读使我的写作水平如鱼得水,几乎每次写的作文都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里阅读。长大一点,被窝里的读物变成了琼瑶的爱情小说和诗集。青春期,被窝成了我写少女日记的温暖场所。我曾经写了三本诗集,四本日记。为了躲避妈妈的查看,我写的日记,是自己编出来的“密码”,就是拼音和谐音字,或者是一种特殊符号来书写文字。直到后来我自己翻看的时候,都看不明白自己所写的字了,才停止了这种十分荒唐的行为。

17岁,我已经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房间。被窝就成为我哭泣的“避难所”。书中人物的命运让我多愁善感地哭泣,受委屈了或是失恋了也哭泣,其实所谓的失恋也是我的一厢情愿,书中的人物,现实中的人,还有遇到难以承受的一些事情……我不轻易在人前流泪,但是到了晚上就会偷偷躲在被子里尽情地哭泣。没有人知道青春期,我在被子里流下多少眼泪,留在被窝里的记忆很多,成为年少时最难忘的回忆,记忆中的痛深藏身体里很多年。偶尔,还会时不时一跳一跳的,我的呜咽让梦变得更加绵长……

背井离乡的日子,我无比怀念儿时的温暖记忆。在人生的怅惘中,我一遍遍唤醒曾经的回忆。儿时的黑白照片,夹在书本中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所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火柴盒,玻璃珠,摔泥泡,吃榆树钱,五毛钱一个的小糖人……装载着我欢乐的童年。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年味”特别浓。而如今,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萦绕不散的“年味”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