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孟夏,我回故乡。莺飞草长,草木葱茏,瓜果飘香,所到之处一片欣欣向荣。将要返穗时,我那年逾古稀的老父亲,问我要不要带些他种的本地辣椒回去吃。他说,头班斑椒,好吃呢。老父亲孤单一人守在老家,辛苦种下的一点蔬菜,我不忍心吃他的。广州的菜市场琳琅满目,什么样的时蔬买不到?我执意不要。
父亲深知儿子的脾气有些犟,没有再坚持去菜园子摘菜送我。回乡下两天,我甚至都没去父亲的菜园子逛逛,后来想想,我真是有些草率了。
走的时候,搭乘堂弟康会的轿车去衡阳转高铁。同乘的还有俩堂姐友莲和爱莲,她们都是康会的胞姐。康会弟这些年在衡阳算是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他专业机械钻孔,技术过硬,一次成型。国家大力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百姓家居装修方兴未艾,找他出力的人很多。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带着他的两位姐夫一位胞兄,四个家庭干同一行业,共同奔向了致富大道。康会弟赚了不少的钱,短短几年,在市区买了房,又在乡下建好了气派别墅。他人勤快,与人打交道热情爽朗,对同一个屋场的我更是友好。我虽然也是有车一族,但广州至衡阳乡下,来回往返,我嫌路途遥远,不想疲劳驾驶。现在的交通,方便。下了高铁再转汽车,省时、省力、省事、省心,一路上还可以肆无忌惮地看风景。堂弟康会,只要获悉我回到衡阳,或往或返,总要想方设法捎我一程。我心憨,自家兄弟,我也不客气,每次坐他的顺路车都大大咧咧而又理直气壮。
从梭冲老屋场出发,出村口走乡道,一公里多路,到了金溪镇金门村。康会弟一把方向转入小道,车子驶入了一个名叫“安寨”的屋场,到了康会弟岳父岳母家的居所。车子停稳后,康会弟讲,送点零花钱给岳父岳母用。让我们在车上等他一两分钟。康会弟每年在岳父岳母身上的开销不菲,人情往来从来不用弟媳周有国开口。康会弟主动付出,孝心可嘉,是我辈学习的好楷模。
忆记起,康会弟与弟媳喜结连理那阵,他们自由拍拖,无媒自成亲。周伯夫妇不嫌弃康会弟家徒四壁、家母早逝,彩礼分文不取。今日康会与弟媳夫唱妇随,对二老尊敬有加。感叹周伯夫妇真是慧眼识人,好似有先见之明。
周伯夫妇均年近八旬,知足常乐,身体轻盈硬朗。每次见到我都会笑意满盈地打招呼。我借堂侄辈份唤二老为“外公”“外婆”。
不一会,“外公”扛着锄头从屋前的菜园回来了,“外婆”也从屋内提着几个袋袋走到车前。“外婆”从车窗递给我和两位堂姐一人一个方便胶袋。袋内装着新摘的本地头茬椒、干笋和一些脆李。我是车也未下。“外公”“外婆”那么大年纪,他们有康会弟这个贤婿,爱屋及乌,送我们些吃的。我却吃了怕遭罪,说甚也不肯收下他们的盛情。康会弟走过来,抓起“外婆”手中的袋袋一把装进了后备箱。车子掉头时,我从车窗望向“外公”“外婆”的菜园,菜园里一片葳蕤。我易起涟漪的情感,已被他们这份浓情深深搅动。乡下人的交往从来没有虚情假意。康会弟应该是在老屋场出发前,电话通知了他岳母,我们会随车同来。“外婆”是提前做好了准备的。
回到广州后,妻子看到“外婆”送的头茬椒和干笋,欢喜得不得了。当天买了大肥猪肉,切头茬椒来炒。
长在故乡的我,小时候进餐几乎是无辣不欢。客居广州多年后,因为气候炎热,也因为年岁渐长,慢慢被老广清淡的采食口味同化,与辛辣的进食习惯渐行渐远。平素市场上无辣的椒种也有,形肥厚,但吃起来与青瓜无甚区别,一点也不带劲。
这一餐,我们全家吃得满口生津、嘴角溢香、心花怒放,比在大酒店、大排档吃山珍海味舒爽多了。衡阳本土头茬椒,嫩、娇、柔、鲜、绿,若有若无的辣,微微香,丝丝甜,食之入味入心。而我一边品会美味,眼前却仿佛看到“外公”“外婆”及乡亲们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身影。
故乡山多,但高山不多,属典型的丘陵地带。田与田之间,土与土之间,有梯度。大面积的田和土,少之又少。现代大型机械化操作不适合故乡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菜,乡亲们还在使用传统方式:用锄垦地,一锄锄地挖;用锹铲土,一垅垅地翻。手工劳作,慢工出细活,精雕细作。湘南的故乡土壤肥沃,气候温婉。人勤地不懒。虽然也看天吃饭,但用阳光、柔风和汗水孕育出来的天然绿色食物,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珍馔。
种辣椒,挖土、育苗、保温、移植、浇水、施肥、扒草、除虫、采摘,这中间挥洒了农人多少的汗水和情感?有所收获,送遍亲朋好友尝新。老农人的这份淳朴,用最华美的词语去讴歌,去赞颂,也不为过。
“外婆”送给我的头茬椒,很快被我们饕餮掉。妻也很快给她身居粤北小城南雄的妈打电话,眉飞色舞地讲,你女婿从湖南老家带来的辣椒,好吃的很。岳母也属老广,但南雄与江西交界,客家人辣不怕,还吃“辣王”朝天椒。岳母立刻从南雄快递些她亲种的辣椒给我。或许是粤北与湘南的气侯有些温差,又或许是辣椒的品种不同,也或许是种椒的培植方式不同,我和妻都感觉岳母快递过来的辣椒,老辣劲足,鲜嫩远不及湘南的头茬椒。
食髓知味,我又很快在网上搜索“衡阳本地头茬椒”,网购了一单。网购回来的头茬椒,舌尖上的味蕾感觉,与“外婆”送给我的头茬椒相差无几。然而心理上却永远咀嚼不出一种浓浓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感情里蕴藏着一个个入心入肺的故事。
时间允许的话,我真该站到故乡的椒地,去俯身细察——柔弱的椒苗在春寒中拙壮成长、晶莹的晨露在鲜绿的椒叶上滚动、洁白的椒花迎风招展,用尽全力倾听辣椒生长的每一个细节……
衡阳本地头茬椒,我想你了。还差一个多月,我应该又可以贪婪地品味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