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古代阿波罗石像的残躯》
毁掉的,仅仅是一块古老的石头吗?很显然,并不是,还有即将成熟的一双水果一样鲜亮的眼睛,以及藏在躯体内部的“某种灿烂”,以及星辰一样炸裂的力量,以及“我们无法看见”的很多很多……因此,这块严重残疾、仿佛是从某个战场上归来的石头,便受到了非常多的人的重视,全世界的瞩目,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法国雕塑家罗丹等,米开朗基罗曾激动地宣称:自己是“躯干的学生”……
是的,其重心,在于“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而要改变你的生活,你的体内就必须拥有某种灿烂,并且,让它们照亮你的整个身躯,进而照亮你的所有岁月,进而照亮你的宽广世界和浩瀚宇宙。
“在力量中闪光”,没错,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亮点。力量,永远都是舞动生命、移动群山、推动世界、转动乾坤、撬动地球的第一要素。生命应该有生命的力量,心灵应该有心灵的力量,艺术应该有艺术的力量……永永远远,都是这样。
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上来说,切割、抛词、跨行等等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整个诗歌文本的顿挫、断流和间离,也渲染了诗人的震惊、慨叹和感伤。诗歌文本的“残损”和石像的残损,确确实实是非常地“配套”的。
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谈到《古代阿波罗石像的残躯》一诗时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法看见,’里尔克是这样说起了阿波罗石像的残躯的。未知的事物,是这首诗的第一个指向和背景。试着想象一下这首诗源于另一事物,一个完整的雕像,就会让人兴趣盎然。某些事物已经失去,而这首长存的诗却变得有点儿伤感。对于完整的事物,发布指令的动作纯粹是指手划脚,对这些指令的听从也与艺术鉴赏力毫无关系。完整性所放弃的是动力:心灵不需要冲进去填补空白。因此,里尔克便一向热爱他的空白。在破碎的事物身上,人类的作用被偶然地暗示:破裂,无论其原因,总是对制作这个动作的反向补充;这一个,暗示另一个。被打破的事物有特别的权威超越变化的动作。里尔克这首诗以不可知开始,即植根于过去的空白。又以未知结尾:一种新的,一种不同的,生活;一种被投射到未来的空白。但这首诗给人的印象不再是比那尊石像更对称:命令的力量突然而至,像炸裂一样;突然的转折对我们发起攻击,暗示,挑战。对我而言,里尔克的伟大之处,是他在诗歌制作中将抒情的强度与形式的不规则性结合在了一起。在我看来,无论是贝里曼,乔治•奥本,还是艾略特,都与里尔克大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是‘不说’的大师。 ”
“不说”,却说,应该说,这便是诗歌的魅力了。诗歌是静默的,而静默,本身就是一种丰赡的语言。
附:
古代阿波罗石像的残躯
(奥地利)里尔克
我们无法看见传说中他头部的模样,
一双眼睛仿佛即将成熟的水果。但是
体内的某种灿烂仍映亮了他的躯体,
恍若一盏灯;他的凝视虽已挪到下方,
却仍在力量中闪光。若不是这个缘由,
他弧形的胸膛绝不会令你如此炫目,
也不会有微笑穿过平静的髋和小腹,
延伸到那黑暗的中心,生命的源头。
若不是如此,这块石头将显得晦暗
而残破,在双肩透明的瀑布下面,
绝不会像一头野兽的毛皮那样发亮;
绝不会让人感觉,它所有的边界都将
如一颗星炸裂:因为它的每一个角落
都盯着你。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