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延桐的头像

谭延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19
分享

师从书先生(二题)


每一本好书都是我们的贵人

无论怎样,也是要热爱读书的。只因,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山河,任何时候,都是需要一些文化的、艺术的、思想的、精神的、隐形的、神奇的巨手来整顿、来调理、来布置、来装扮的。拒绝整顿,拒绝调理,拒绝布置,拒绝装扮,也就只有日益紊乱,日益无序,日益荒芜,日益破败,日益不堪。

读和不读,确确实实是有着非常地本质的区别的。读书的人,浑身都是信心、热情、睿智和力量;不读书的人,就未必了。然而,究竟是读什么样的书,自然也是大有讲究的。事实一再地证明,也只有那些经典阅读,深度阅读,有质量的阅读,才会让我们汲取更多的养分。究竟拿什么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养育我们的生命,肥沃我们的岁月,毫无疑问,最最称心、最最放心、最最理想、最最有效的,便是一本又一本的好书。好书,既是我们的贵人,也是我们的恩人。它们的好意,都是无私的。它们的祝福,都是永恒的。要读,就要读好书,否则的话,便是在浪费生命。没有比浪费生命更为可悲的了。有的人觉得不可悲,无所谓,那是已经麻木了。麻木了的生命,和木头,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的。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气不断上升。随着心气的不断上升,让自己得以不断超越。这时候,一切的繁杂,自是不在话下了。

不读书,无论怎么说,其人文素质和思想境界等,也是不可能会跟得上的。即使貌似跟得上,勉强跟得上,也会累得气喘吁吁,这便是有些人总是活得疲惫不堪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游刃有余,悠游自在,挥洒自如,是不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生命中的。不读书的人,即使是游遍了整个世界,也不可能会有寰球眼光和世界视野。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井底之蛙。其生命,自是捉襟见肘,不能周全的;其世界,自是这里缺了一块那里也缺了一块的;其江山,自是破败不堪,甚至满目疮痍的。

是的,要读书,而且要苦读。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过苦读经历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会成就一番绚丽的事业的。你看,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的无依无靠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幼小的他改嫁到了山东的一个朱氏人家。后来,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便开始在应天府的南都学舍发奋读书,不舍昼夜。据说,五年期间,除了洗澡之外,他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过一次觉。除了吃饭,就是苦读。一次次的苦读,使得他和常人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他的生命的超越性,他的文学的卓越性,很显然,就是这么熬炼出来的。

读书的人,必然爱书。在读书人的眼中,书,胜过万担黄金。说到了这儿,我就不禁再次想起了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四岁丧父的高尔基,因为孤独,因此,也就从小就跟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的房间不知怎么突然就失火了,他抱起了书就开始往外跑……抱出了一些,然后就再冲进去继续抱。除了书,别的任何的东西他都不去考虑。为了抢救他的众多的书,他险些被烧死。后来,他对人很认真地这样说:“是书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的,如果没有书,我早就沉没在一片烂泥塘里,被愚蠢和下流给彻底地淹死了。”爱书,胜过爱自己的生命,高尔基做到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文学的舞台上成了一位非常地高大的人。

……

你看,那些自然、鲜活、灵动、高贵、优雅、闪亮的生命个体,哪一个不是在好书的世界里浸润了再浸润,浸润经年的一个结果?

读书,就要埋下头来,入佛以静思,入魔以痴痴。因为,也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的话,心总是不在状态,或总是缺乏饱满的状态,也就只能事倍功半。

人这一生,无论怎么说,也是要有一些内在的功夫的。否则的话,就是无论如何也搬不动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甚至,就连一两斤欢喜,也很难拿得动。更不用说是不断地扫清眼前的障碍,摧毁时间里的苍茫了。内在的功夫,究竟从哪儿来?答曰:好书!唯有好书!

不读书的人,体力再好,也是心力不足的。心力不足,也就难免会摇摇晃晃,甚至盲人瞎马。那样的活法,绝对是属于活一天就算一天的活法。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心灵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坚不可摧的生命理念,是不可能会活得比一般意义的人更像一个人的。

自始至终,都和好书在一起,也便等于是,有一位贵人或恩人,始终都在自己的身边了。它们,就既是自己的参谋,也是自己的保镖。

读书是最好的补血方式

缺什么,就应该去补什么。缺而不补,便是永远的缺失。生命系统一旦有了缺失特别是严重的缺失之后,自然也便残缺不全、稀里哗啦、噪声不断了。此刻,一声声,在呼唤着我们的,是补血!补血!补血!……是的,我们的生命,是万万不能气血不足的。

这个“补血”,自然是与我们的精神气血中的“读书”密切相关的。最好的补血方式,永永远远,都是读书。之所以一定要读书,是因为书的世界里应有尽有。那里的白莲花,大如盘,鲜净可爱,而且可以当仙药来使。

热爱读书的人,是气血充盈的,生机勃勃的。清代著名学者陈梦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陈梦雷的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正因为陈梦雷热爱读书,并且读书破万卷,康熙皇帝才专门赏给了他一套房子,供他存放万卷藏书。也正是因为他热爱读书,康熙皇帝才赏识他信任他,安排他给三皇子胤祉做老师,并赐给了他一副楹联,上书“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也正是因为他一向喜欢以读书的方式来补血,他才得以美意延年,因此而活了91岁。众所周知的《古今图书集成》,便是他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对15000多卷图书进行分类,然后编撰而成的。如果陈梦雷不是一位读书人,像《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浩大的工程,他就不可能会独立完成。那么,世界上自然也便少了一部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大型类书了。

拒绝读书的人,是失血严重的,十分苍白的。你听,读书的人在说“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你咋不上天呢”;你听,读书的人在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睡你麻痹起来嗨”;你听,读书的人在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和你聊不到一块去”;你听,读书的人在说“勿聒噪乱视听”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不要瞎BB”;你听,读书的人在说“君额上似可跑马”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你脸大”;你听,读书的人在说“执子之手,子执资斧”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能一样吗?谈吐不同,境界也不同,正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巨大的分野啊!

当然,还有命运的分野。一般来说,用读书的方式不断地在给自己的生命补血的人,其命运,都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通过读书的方式先补血,然后成为文化疆场上的血性男儿或血性女儿的?

读书,是大补,既补脑,也补心,更补血……因此,说书是一种世界上的最好的补品,怕是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也只有那些坚信不移的人,才会从书的世界里领受一份一份的上好的补助,或直接地补入自己的骨血,或直接地补入自己的思想……补入之后,自己的生命世界里的白莲花,也便大如盘,并且鲜净可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