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延桐的头像

谭延桐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9/16
分享

既要有六便士也要有月亮

                       ——再次来到了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的版图上

以一个人的生命史为轴心,以叙事散文的笔调进行缠绕,耐心地缠绕,就会缠绕成一部非常好的传记;以一个人的生命史为基本点,既有贴近的元素也有若即若离的元素,全身心地投入,就会创作出一部非常好的小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便是这样的一部既贴近也若即若离的长篇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所写的,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但又不仅仅是保罗•高更。它,只不过是以高更为原型或为模版或为蓝图,而已。因此,作品中,也便没有出现高更的名字,而是以“思特里克兰德”这个符号来贯穿,来说事儿。

事儿,自然是既简单又奇异的事儿:“我”,是一名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很年轻的“我”先是认识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五年后又认识了思特里克兰德本人。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伦敦证券公司的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经纪人。可是,他突然就对艺术着了魔,并且,也确确实实是抵达了“入魔以痴痴”的非凡境界。于是,他就抛妻弃子,把在旁人看来非常地优裕的生活抛在了自己的身后,只身一人,奔向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我总觉得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一种更为狂放不羁的旅途,渴望一种更加惊心动魄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的指导和驱使之下,思特里克兰德才突然就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的。去塔希提岛之前,他也的确是缺乏活力的;去了塔希提岛之后,他便马上活力四射了。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似乎一点儿也不在乎。最最在乎的,是那些从来都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他画塔希提岛上的土著居民,画得热血沸腾。尽管穷困潦倒,思特里克兰德却依然沉浸在他的蔚蓝的梦想中,从来没有后悔过。他用他的散发着消毒液味道的手术刀一样的画笔,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看客的讪笑,是无论如何也绊不倒的画笔的。就这样,他拄着他的画笔,走进了塔希提岛的一个土著姑娘的心中,并且,娶了她,和她一起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的短暂的幸福时光。可惜,后来,他们的两个孩子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在失明的情况之下,他在墙上完成了他的最后的一幅杰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

“如果艺术家富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愿意原谅他。”这句话,已经是明确地表明了毛姆的态度了。

书名之所以叫做《月亮和六便士》,我想,该是与书中的这句话密切相关的:“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六便士,是当时英国的最小的货币单位,代表着物质,或清贫;月亮,代表着牵动人心的梦想。意思,很显然是说,只要梦想还在,贫穷就无法把一个人打翻在地。当然,也有另外的一个说法——据说,有一次,一位文学评论家曾对毛姆这样说过:你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像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虽然经常地在仰望月亮,却普遍地忘记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听了之后先是一怔,后是觉得这个说法颇有意味,于是,便给他的新作起了《月亮和六便士》这个书名——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代表着低眉顺眼的现实。总之,是有着广阔的喻指的。

      第一次读《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只留下了三句话,一句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心里好像是怀着奇妙的和弦和未经探索过的画面”,一句是“一个人要是跌进了水里,他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一句是“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而今,留下的,自然是比先前更多了,比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还比如“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去成为的人”,再比如“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虽然它并不耀眼,却散发着宁静而又祥和的光芒”……很显然,《月亮和六便士》是在打量并思索生命。准确地说,便是打量并思索人世间的“存在哲学”。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于一个英国世家,面容和蔼可亲,衣着大方得体。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一股儿端丽和典雅的味儿,与上流社会所要求的女性风范十分契合。而且,她非常地能干,总是把家居布置得淡雅别致,把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喜欢结交社会名流,社交场合里,只要是有她在场,就绝对不会冷场,因为她总是不缺乏引导大家的谈话环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并且进行下去的特殊的本事。就是这样的一个贤妻良母,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家庭,思特里克兰德却突然弃之而去,并且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样死不回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费解的谜。

    要参透这个谜,自然是不难的,只因,思特里克兰德的本分的外表之下,总是藏着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因此,一旦“神谕”发出了它的响亮的召唤,他的驱之不散的念头就会一直一直都在推动着他,直到他彻底地冲出了他的心中的樊笼为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领受了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诗五首》里所说的这种境界之后,他,也便稍稍地有些安心了。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一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隐形的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就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是一些住在异国里的人,对于这个国度的语言懂得非常地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却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一类的话。”这些话,确确实实是给了我们深刻地去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怪异”的有力支撑的。

思特里克兰德在塔希提岛上的土著妻子,名叫爱塔。爱塔,是个既美丽也自爱的姑娘,她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得简单。因此,她和思特里克兰德的婚姻,就也是简单而且充实的。“简单些,再简单些”的生命哲学,很显然,他们是懂的。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经过了虚化处理和淡化处理的,有点儿类似运用淡墨、湿墨、干墨和焦墨等所画出的黑、白、灰层次不同浓淡也不已的“墨韵”十足的水墨画。虽是虚堂悬镜,虚室生白,却也并非虚词诡说,虚论高议;虽是淡扫蛾眉,淡然处之,却也并非淡饭黄齑,淡而无味。思特夫克兰德说起话来总是半吞半吐欲言又止,要么是电报一样话语短绌,要么是短打一样短兵接战,时而闪烁其辞,时而装聋作哑……似乎,他对嘴唇上所生产的语言极其地不信任;似乎,他总是在掩饰着一些什么。尽管他的画是热情和狂热的,但他却丝毫的交谈的热情和狂热也没有。也可能是,他的热情和狂热,在他的绘画中都消耗殆尽了吧。反正,这与《月亮和六便士》所探索的另外一个主题——原始、野性的力量在“文明社会”里的作用,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的。它所留给我们的思索,自然是久远的:安逸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秩序很容易让一个人渐渐地闷死生命中的野马,泯灭骨头里的闪电,取消血液里的涛声。如何地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寻找生命的平衡点,从而以诚恳的态度打磨人生,这,既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哲学”,也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哲学”,更是每一个人的“存在哲学”。情感哲学、艺术哲学和价值哲学等等,自然也渗透在其中。

书中的“我”,既是事件的直击者,也是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感应器。正是“我”这个叙述者,把各种各样的片断整合在一起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的。充满了好奇心的“我”在呶呶不休地盘问思特里克兰德的时候,自然也是在探寻一个人世间的谜,探寻生命和艺术、原始和文明之间的关系。很显然,有点儿装疯卖傻的叙述者“我”,在书中是充当了一个促使阅读者去进行深入思考的工具的。若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工具”,我们自然也便很难清清楚楚地听到这样的一些意味深长的声音了:“我觉得你很像是一个终生都在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着一座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神庙”;“只有诗人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上辛勤浇灌会培植出百合花来”;“有的人的胸膛上已经沾了那么多的泪水,我不忍心再把我的也洒上了”;“魔鬼要干坏事,就总能够引用《圣经》里的话”;“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卫兵,社会为了存在下去而制订出的一套又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任务就是监视着我们别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一个密探”;“为什么你会认为美——世界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和磨难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把它给找出来或塑造出来。在美被发现或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就必须重蹈艺术家所经历过的那些险情。他唱给你的是一支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灵的播放机上重新播放一遍,就必须有足够的知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有人说,思特里克兰德的突然出走,是毛姆的自我欲望的虚拟满足,是毛姆的白日梦的延伸……确确实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毛姆不满十岁的时候,他的双亲就先后去世了。从此以后,他便不得不被寄养在伯父的家里。长大以后,由于他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遭受了非常多的嘲笑、羞辱甚至欺凌,心上的阴影总也挥之不去,也便慢慢地养成了他的孤僻、敏感、多疑、总是想逃避一些什么的性格。自己总也没法逃避——要知道,逃避,也是需要能力和勇气的——正好现实中有一个现成的逃避的典型,他便兴趣盎然地让高更化装成思特里克兰德,替自己去完成逃避的心愿去了。

小说中的直叙、追忆、旁白、议论等,是带有一定的“和声效果”的。这样的“和声效果”,颇有点儿类似风雨雷电的联盟袭击。所袭击的,自然是人类的混沌的心灵。混沌,的确,是用来袭击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