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生德的头像

张生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2
分享

人间福地布竹源村

2016年元月26日,天气特别寒冷,虽然有一缕阳光,简直就是冰箱里照明灯,不能提供热量。我与我的同学十多人,分乘两台车,陪一位从省城回家省亲的高中同学回他的家乡----布竹源村。

村寨位于都庞岭东侧半山腰上。从仙子脚镇往西,沿着崎岖的乡村道路行进。地势起伏大,刚修好道路有的地段并没连接通,坑坑洼洼的,车辆不敢冒进,下车步行以减轻车重,免得车子底盘被起伏的石质地面蹭刮。

可以想象二十多年前我们读高中时,这路况会更糟糕。车子一路上爬,不断盘旋转进,坡度越来越陡,海拔越来越高,寒气越来越重。透过车窗望去,两旁坡地里的庄稼稀稀落落的,小草枯黄萎缩,只有耐寒的蔬菜有些生气,在锰抢这深冬的阳光。沿山坡修建的严整梯田,像是仙人攀登都庞岭的阶梯,有仙人的气魄。

车约行二十分钟后,我们的眼前突兀出一道巨大的人工屏障,挡住了前行的路。那是一堵高耸的人工台阶,狭窄陡峻。台阶用片石砌成,没有装饰,显得很粗糙,但气势非凡,要仰视才能看到台顶。不知情的我们,是一个水库的大坝,不然哪有那么的巍峨挺立,气势凌人,把我们前进的道路一刀截断。我们非常好奇,想攀上去看个究竟。下车走近一看,“大坝”脚下用铁丝网作护栏围住了。这时才发现,那是夏蓉高速公路在这大山间的一段护坡和路基,是人类征服自然雄伟杰作。我们放弃攀登的念头,沿着这庞然大物般坝体的脚下的一个小小的长长的孔道,车辆像两只小小的甲壳虫一样从中爬行游过。

过了这层“坝体”,道路更加逼仄,坡度更陡,前面的都庞岭猛然间堵在眼前,像一张无比宽阔的背景墙延展着。这一段的都庞岭的山麓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秀美,山顶没有高大的林木,半山腰只有零零散散的、一簇簇的绿色,或是松树,或是杉木,或是竹林。其间的一两个村落就挂在那浓绿之中,犹如水墨山水画,略显出诗情画意。

布竹源村就在眼前。进村的虽然是新建的水泥路,但由于山势变陡,车辆不容易行走。如果走那直达村前的道路,性能不好的车、车技不高或路况不熟悉的人,是有风险的。我们只得绕道,从村前的山麓分别向两侧的道路迂回而上,像走一个斜倒的“V”字形。

一路经过半个多小时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

布竹源村不大,年代也不久远。据同学说,约有三百多人,居住了二十代人。我们到村里兜转一圈,发现这村寨不仅小,而且因地势起伏大,房子紧紧地挨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一栋栋的房子随着起伏的地势错落着,充分利用山势和空间。旧式房屋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本土特色,深深地烙上南岭山地的环境特征的印迹。

村寨中央,有小片开阔地带,这是一个山间小谷地。山谷的正中央是村委会活动室,是一栋新建的平房。平房背靠南北横亘的逼陡的都庞岭大岭,面向稍稍开阔、地势大幅下降的山谷。两侧稍有平坦的台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房子,或祠堂,或住房,或杂房,或牛圈猪栏。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山谷中的五棵银杏树,其中两棵要双人才能围抱住。据说这两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有二百年多年岁了。看上去,斑斑驳驳,满目疮痍,但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这隆冬时节,银杏树光秃秃的,既没有夏天的繁茂浓荫,也不见深秋的黄袍加身,黄金铺地。没有树叶装饰的树干与树枝,就像是那骑着驽马、身着破铠钾的堂吉诃德手中的那把宝剑,直刺苍天,在做他的骑士梦,英雄梦。村委会活动室的背面就是断壁般的高大山体,其上有一片翠绿的竹林,给这小小的严冬下的小山村平添了一抹亮色,一点生机。

在我的眼里,这是一方穷山恶水,不是人类生活的宜居环境。

在这村寨,除了能体验山寨风光外,还能感受到这里的高寒气候。本来冬天就特别寒冷,这里显然比县城要更加寒气逼人。衣着单薄的同学不时在颤抖,心里发虚。然而更多的是,我们对这位同学坚忍读书的感叹。在这样的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能在高考几度受挫,仍不坠青云之志,他发愤读书,直至考取省内最好的大学,并一直念到博士。

我们来至到同学的堂哥家,一群人喝着了炒麦茶。这炒麦茶闻起来香喷喷的,喝下去甜丝丝的,让我们的舌尖感受到特色的香甜味,心中一阵陶然。与高中同学的堂哥和村民交谈,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是:

“我们村的风水特好,能出人才。村前有出路,村后有靠山,左右两侧有山脊环护,这样的风水宝地能不出人才吗?不然的话,当年那大型军工企业-—跃进机械厂怎么会选择在我们村那边建厂呢?”

这虽然是山村,但山村人崇尚读书,注重教育,以培育子女读书为己任,为荣耀。村民还告诉我们,就是在高中没有扩招以前,到县城读重点中学读书的人数,最多的一年有七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时许多公社(乡)还考不到这个数,他们村一二年就有人考上大学。我也知道,就是我们那届他们村就有两位考上大学。

听了这些话,我一身的寒气好像变成了一股沸腾的岩浆在心中奔腾,喷薄欲出。古谚有“穷山恶水出刁民”,而这个自然条件并好的布竹源村下却是“出人才”。这本来是村里崇尚读书,注重教育的结果,他们却还谦逊地说,是他们村里的风水好。

离开这个村时,我忍不住再一次品味这个村的“好风水”。向后仰望,是阔大陡峻的山体,村子上方横布着簇簇竹林,竹林的上方是高山草甸,蓬乱的野草,枯黄了。山顶则是乱石岗,光秃秃的,却非常睿智,就像那秃顶博士同学。由山谷中心向下望,两侧山体夹峙,就像古道州的县衙位于道州古城的至高点,呈八字形敞开着,气势威严,不可冒犯。特别是那依山而建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这村前,就像那仙人登天的天梯。远处的仙子脚镇紧紧依偎在这些群山的环抱中。那高楼,高速公路,那乡间道路,在微弱的如薄雾般的阳光中,显得影影绰绰,缥缥缈缈,这片大地犹如人间仙境。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这个镇为什么叫仙子脚了。这不仅仅是仙人登天的起脚之处,更是人们发愤图强的人间福地。

2016年2月成稿

2021年5月8日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