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世胜的头像

刘世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5
分享

秋韵


秋天来了,伴着清凉的风,吹得人心无比的惬意。

清晨起来,走出家门,挽一缕清风,披一身晨曦,光与风薄薄的,如一层薄纱,滑滑的擦身而过,怎不让人心神激奋。揽一捧清凉入怀,甜甜的,爽爽的,一阵阵沁人心脾,顿感心情也格外开朗了。

蔚蓝的天,几朵淡淡的云,软软地点缀其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染红了天际的云彩,蓝天也显得高远起来。最曼妙的是雨后的清晨,经过雨水的清洗,蓝天白云尤显得格外清新靓丽,迎面吹来泥土的芬芳,绿中泛黄的大地,滚动着雨露的身影,在旭日的照耀下,闪眨着五彩斑斓的光辉,“朝露待日,万物生晖”。此时,再有几声清脆的鸟鸣,衬托雨后的清晨,便更加寂静明亮了。

午时的阳光是最耀眼的,但依旧是那么的清新,不像夏日的太阳那样的炙热浑浊,它只是暖暖地照在人身上,透过暖阳的风,也变得温温柔柔的。阳光犹如河水般地从身边荡漾开去,此时,白云也不甘寂寞,软软的一团,悠悠飘来,时而遮住了太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阴凉,假如此时你正处于荫阳交界处,就可以一只脚踏进荫凉,另一只脚停留在阳光中,这种感觉很是独特。闭上眼,昂起头,再张开双臂,充分享受光与影的和谐与安详。在这样的午时,沐浴在阳光里,可以享受阳光的乐趣,却无暴晒之苦;头顶偌大一片天,只有白云飘荡,真可谓“白云千载空悠悠”啊!

夜晚来临,携一片晚霞,带一身星月,看明月別枝惊喜雀,观深邃苍穹行流云,品“床前明月光”造就的霜影,听鸣虫在草丛中抚琴歌唱,真是令人心醉不已。只是这深秋的夜,有些凉意,思念也仿佛落在窗台上,任时光形成厚厚的痂,只等阳光温柔地倾洒,便可以用初心的薄念,温暖一叶知秋的静美。

许多人都认为,秋天是萧瑟的,特别是在读过欧阳修的《秋声赋》之后,更是感觉到,秋风即起,万物萧条,好似世间万物都没有了生机,呈现给世人的也是满眼的枯黄和一片慌迹的土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用这么一句诗来反映,多数人之于秋的感知程度。古来诗人多悲秋,也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在其他季节,它们都是缓慢发生的,感觉不出大起大落的心境。秋就不同了,一阵秋风秋雨过好,忽然从热浪滚滚变成冷风嗖嗖,怎能不让人感触。随着万物开始凋零,让秋显得格外凄清、悲凉。

其实,万物皆由心造。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则在于人心,在于人们的想法,所谓所见所闻成就一世,不知不觉断送一生,就是这个道理。就目前而言,秋天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多彩的季节,秋风咋起,桂花飘香,香饶万里;秋霜至,秋菊吐芳,万里霞采;枫叶披霜,火红一片,层林尽染;秋果成熟,芳香四溢,色彩各异,随风招展,煞是羡人。秋之落叶,叶之静美。虽不葱绿,但也金黄。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美,它没有春天的妩媚与羞涩,也不像夏天那样的袒露与火热,更不似冬天那般的苍白与含蓄。秋天是深沉而深邃的,秋雾飘摇,秋意冷瑟,细雨霏霏。弥漫的大地凄婉净美,韵味十足。

秋韵在唐诗里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韵在宋词里是“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术,墨然黑者为星星。”

秋韵在元曲里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韵,就这样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

其实,秋韵就在身边。远离了喧嚣的街区,一人走向旷野,前面不远处,有一片静静的湖水。风吹得湖边的枫树沙沙作响,枝头的枫叶还是红的,但已不多了,就像寒冬腊月里那一丝微小的火苗,带给人的是一丝丝暖意。霜叶软软的,薄薄的,踏上去轻轻的。于是,我寻了一处枫叶较多的地方,躺了上去,静静地望着凛冽的天宇下,流云漂浮,鸟儿跃动,静静地体会空气的流动,鸟儿的悲鸣,不由想到李白的诗句“平平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我在探寻,秋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愫?

如果说,叶子的离开,是大树为了它们能更好地度过寒冬,免遭寒风的袭击,那么大树之于落叶,便是一种情怀,看世间又有谁肯为了别人舍弃自己?

也许,它是一位母亲,它孕育成熟了每一粒种子,它抚育成熟了每一片绿叶;也许,它是一位老人,它饱历了春的繁盛,夏的热情,不再追逐浮华与赞誉,而是静静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色之中,等待着寒冬的到来。

因此,我喜爱这淡泊平静的秋色,钟情这温柔多情的秋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