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力”,顾名思义,即平衡的力量。
无意中,浏览到一则消息,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长寿的秘诀: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
合理膳食,好理解,一日三餐也;其它,则涵盖多多,如保健、养生、运动、遗传等;心理平衡,指内心世界的和谐状态。
这一组数字,让人玩味。我是既吃惊又吃味。
吃惊的是,素日里知道情绪、心态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干系;却不知道,那干系的份量,竟然这么重。
多少人在健康问题上,已经、还在“丢西瓜捡芝麻”!
有的人的一日三餐,讲究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卡路里精确到小数点以后;荤与素、粗与细的搭配,差一点都不行。保健、运动方面,奇葩就更多了。
对运动,有的一年365天,就是刮大风下大雨,也得在地下停车场里,走完一天该走的步数;有的驴友、球友,把自己“驴”到了膝关节发炎、“球”到了肘关节红肿,都不肯罢休。保健、养生更甚,一说,现在的保健市场,全靠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支撑——深以为然。又是生态床垫,又是按摩椅子;清晨阿胶糕,睡前蜂蜜水;饭前维生素,饭后鱼肝油,不时还得炖盅燕窝……
傻了吧?凡此种种,即便都作数,不过两个25%!
倒是家族里有遗传疾病的,应该抛却心里的暗影,开朗起来。过去,一提到遗传,免不了宿命;现在清楚了,满打满算,遗传基因也就占那25%的25%。
“平衡力”是一种力量,“平衡”算什么?
“平衡”是一种能力,调节的能力。用什么调节?用知识、文化、阅历、学识、经验、万卷书、万里路等诸种元素,调和成的一种无形的气力。
这种气力,能化解所有烦恼丝,使人心情平静、愉悦。这种气力,有时表现为愉快的情绪,有时表现为平和的心态,有时表现为坚韧的意志,有时表现为向上的精神,有时表现为顽强的斗志,斯重于药,重于食,重于遗传,重于保健——应呼“万岁”!
为什么又“吃味”呢?
吃味在于,要说到“平衡”,哪里轮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说三道四?
咱大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文化,不都是围绕着“平衡”这俩字转悠的么?!
道家的天地人一体化,那是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儒家的中庸之道,那是人与社会的平衡。易经讲究阴阳平衡,太极追求虚实平衡。朝堂上的平衡叫制衡;坊间的平衡叫随大流不吃亏。书法不顶天、国画要留白、建筑对称美,则是平衡理念在传统文化的审美呈现。不少词语、成语、俗语,也体现着“平衡”的精神: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爬得高跌得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么说吧,在咱这高天厚土,平衡的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了老百姓的骨子里。
就是这么悠久、这么普及,却让人家老外占了先,还拿了那什么奖——是不是该吃味?怎奈,咱就凡人一枚,没什么出息,情怀之类的大事,让精英们去考虑吧。但是,平衡力,咱得有!且感觉,越是草根,越得有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的平衡力。
这力量神奇呀!
你异常愤怒,恨不得点火骂街,平衡力能把你往回拽一拽,让你的心情趋于平缓;
你有天大的喜事,巴不得敲锣打鼓放鞭炮,平衡力能你让尽可能地收一收,让你不至于得意忘形;
你非常痛苦,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你,生无可恋,平衡力能帮你打开一扇窗户,让你看见在门里看不到的世界;
你若顺风顺水,平衡力助你再接再厉,呼啸前行;
你若逆水行舟,平衡力让你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了平衡力,跌倒了能爬起来,受了伤能自愈;反之,则唉声叹气,一蹶不振,永世不得翻身。
我就“小农”。与其在那两个25%上费工夫费银子,不如在后边那个50%上,多花些心思。
当然,这不是说,不要那两个25%——毕竟,三餐与运动、保健,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希望,把放在那两个25%上面的精力分一些过来——比如,沉迷于养生保健的,可以少吃一些补品,少买一件按摩仪,因为再怎么补、按摩的力度再大,在整个健康长寿的天平上,其作用也寥寥,25%都不到。要是嘴里吃着山珍海味,心里却一天到晚气郁不止,那你咽下去的东西,不过在你的肠子里到此一游而已;你花出去的银子,也就落个心里安慰,与你的付出根本不成比例。同样,卡路里算得再准,荤素搭配再均匀,也不过25%!千万记住,起主导作用的,除了平衡力,还是平衡力、平衡力!。
“笑一笑,十年少”,不是妄言。老祖宗的《黄帝内经》上有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所以,中医才有医病先医“心”之说——你看,伊丽莎白们的研究,终究没出这个圈子吧?
心情愉快,是最好的平衡机制。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分泌益性荷尔蒙;若人整天焦躁不安、怒气攻心,大脑就会产生毒性荷尔蒙。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所有的保健措施。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足够强大的平衡力,那么,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顺境还是逆境,你都能找到快乐因子,愉快人生;如果你的平衡力太弱,你就是穿金戴银,住金銮殿开宝马车,你依然心有戚戚,快乐不起来。
这种看不见的气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想拥有就拥有。除了性格、家庭、身体等先天条件外,它最终受制于一个人的学识、认识、视野、心胸、素养、阅历等诸种因素。但话又说回来,那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的,无非是看问题,不能钻牛角尖,要有思辨色彩,要多一个角度看世界——凡事不仅看到正面,还要看到背面,甚至前面、后面,上面、下面。正如古人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赘言羞赧了,看来也得平衡一下。近来对中国的八卦图,多了两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