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雪女子的头像

听雪女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2
分享

一城膻香悠悠来

到了夏天,要说徐州城的最火,非膻香莫属。

入夏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们的注意力,渐渐从湖光山色中收拢回来,老少爷们,翘首以待一个节日——“彭祖伏羊节”。这个节,把这个城市所有的味蕾都调动起来,方圆百里,膻香悠悠。

“伏羊节”从初伏第一天开始,到末伏最后一天结束,前后持续三、四十天时间。这期间,不单是羊肉馆,大饭店、小饭店,大排档、小酒馆,包括星级酒店,点餐的榜首,无一例外都是羊肉。黄口小儿、耄耋老者,但凡嚼得动,都吃羊肉、喝羊汤。坊间有云:“不吃羊肉、喝羊汤,大彭子孙乎?!”

“伏羊节”开幕的当天,吃货大军,浩浩荡荡:有三五成群的,有家庭聚会的,有谈生意的,也有专门从外地赶来的。羊肉,自然哪里都吃得到,但吃得万人空巷全民狂欢,吃得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吃得浓浓膻香盘桓不绝,还就是这里最特色。整个“伏羊节”期间,光是城区被吃掉的羊,就达10万只,平均每天有3333只羊,被吃到老百姓的肚子里。可以这么说,一年之中最酷热的时日,这个城市一直这么“膻”着。

但,千万别以为,徐州是有了伏羊这个节才“膻”的——老实说,“伏羊节”没有几年,但伏天吃伏羊的习俗,却有几千年的历史。

徐州古称彭城,是烹饪的发源地。传说,尧帝时,篯铿以"雉"代"羊",烹羹献之,尧食此羹而"受寿永多",封"铿"于彭,是名彭铿。彭铿之母是大漠的丁零族人,有食羊的习惯。也就是说,彭城吃羊的习俗,发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相传,这位老祖宗,不仅创造了烹饪,还注重养生,善用羊肉。他创作了一道美食,名曰“羊方藏鱼”,汉字“鲜”,由此而来。

羊,古时被赋予吉祥。大羊为“美”,鱼羊为“鲜”。在远古,凡与羊有关联的,皆寓意美好。想来,这方土地的先祖们,是吃透了这个精神的,伏羊文化才得以在这里生根发芽。及至延续开来,就得感谢汉高祖刘邦了。

刘邦,沛郡丰邑人,生性好斗,喜吃羊肉。据古书记载:丰(县)沛(县)一带,凡有喜事,如添丁、结盟、欢庆等,皆以杀羊庆之。后,刘邦当了皇帝,丰沛人乃至整个徐州人都引以为豪,吃羊肉这种古老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为什么这么喜欢吃"伏羊"?“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一说,羊肉性热,得在冬天吃。而在这里,冬天吃是冬天吃的,三伏天吃才最香。这里认为,伏天吃羊肉,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能将冬春之毒、之湿气,统统驱除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这句话,被传唱了几千年,老百姓信。

深究起来,地理条件、民风民俗,也让这一习俗,插上了翅膀。

徐州属于丘陵地形,树木茂盛,水草丰美,特别适宜养羊。一位知名的土生土长的学者,写过一副对联,很说明问题:

南十里北十里里里栽树

东一村西一村村村养羊

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肥瘦相间,鲜嫩可口。煎、蒸、煮、炸,皆可入味。经过几千年的修炼,徐州人把羊吃出了花样。除了羊毛、羊骨头入不得肚,羊身上其余的所有东西,都能做成美味佳肴。什么羊脑、羊眼、羊唇、羊球、羊鞭、羊杂、羊蹄、羊肚,就是羊血,也能做成热乎乎的羊血豆腐;至于羊肉,就更不消说了,有250多种做法。

徐州居于南北之中,四通八达,人文荟萃,号称“五省通衢”,既有北雄又有南秀,总体上雄性多于秀性。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性格:豪爽,耿直,坦诚,有股子别劲儿;崇武、尚勇,不拘小节,骨子里好强;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种秉性,与“伏天吃伏羊”的爽性,高度契合——一个“膻”字,最能说明问题。

天南海北做羊肉,通常要极力除去膻味,这里则不然。在徐州人看来,“膻”者,鲜也,“膻”是鲜的体现,有点像海边人之于腥,越腥越鲜,越“膻”越香。悠悠膻香,冲淡了烈日酷暑,生发了几缕魅惑。

西关一个巷子深处,“刘老三羊肉馆”吃客盈门。馆子不大,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放了几张桌子,每个桌子配了长条板凳,没有空调,屋顶的电扇“呼呼”作响。别看简陋,到了饭点,却排不上队。刘家的招牌菜,是羊汤。据传,老刘家的羊汤是祖传的,辣椒油炸得香,汤汁熬得糯,配以羊肉、粉丝,舀上一大勺秘制辣椒油,放上香菜、点上香醋后,那香味直冲脑门子,保准叫你哈喇子直流。烧饼是小哥在烧炭的炉子里现做的,咬一口,满嘴面筋香。

旮旯里,两个汉子要开吃了。但见两人面前,一人一大碗羊汤,桌子正中,有一碟凉拌木耳,一碟凉调羊肉,一个小盖帘上,码了一摞烧饼。下面是两个人的对话。

“兄弟,这顿我请了。”

“管!”

“尅!”

“叨!”

两个人说着话,当哥的拿一个烧饼给弟弟,自己也抄起一个,一口下去,烧饼少了一半。

“不孬!”

“不孬!”

这些话,都是土话,外地人听不懂。“管”,意即好、可以;“尅”,kei,读平声,意即吃;“叨”,读上声,意即夹,指夹菜;“不孬”,意即不错、很好。

吃得正欢,只听当弟的喊了一声:“伙计,加点辣椒!”伙计应声,一大勺辣椒油入了过来,一人碗里放一半,弟兄俩几乎同时用筷子在碗里搅了搅,红灿灿的辣油迅速散开,哥俩不多话,呼噜呼噜喝将下去,直喝得大汗淋漓,弟弟索性把褂头一抹,腱子肉亮了出来,好不痛快!

这样的小羊肉馆,城里城外到处都是,且各有各的绝招。吃货们乐得到这样的地方,不拘束,放得开——光膀子、穿大裤衩、趿拉鞋塔子,不难为情;大嗓门说话,吆吆喝喝行个酒令,没人问。喝到尽兴处,仗着几分酒劲儿,胆大的就开始“指点江山”了:一会骂贪官骂污吏骂票子毛;一会说谁忠说谁奸,说谁谁谁的“风流”。要不是最后的那碗羊汤堵住了嘴,还不知道咧咧出什么来。

“要长寿,吃羊肉。要健康,喝羊汤”。徐州人爱羊肉爱到了骨子里。市场上的羊肉,平时比猪肉贵2——3倍,到了伏羊节期间,那就贵到3——4倍了。现在,条件好了,再贵,一顿羊肉、一碗羊汤,甚至一个全羊,也是吃得起的。但回到以前,就难说了。

那时,一个主妇,要是在伏天没让一家老小吃上羊味,一年都过不舒坦。聪明的,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从这扣一点,从那扣一点,铆足了劲,给一家子炖回羊肉;实在不行,也得买几根羊骨头、几个羊蹄子,煮上一大锅汤,放上白菜、粉丝,亲自炸辣椒油,看着一大家子,尤其是两个毛头小子,喝得欢畅,才算松口气。趁着爷几个说话,赶忙把自己的一碗悄悄倒给小儿子,他正是长身体的当口。

吃伏羊吃得一些汉子像春三月发情的骆驼。传说徐州一带二胎生育出现可喜现象,这与伏羊节大快朵颐有关联。现在青年完婚,好多选在伏羊节!奶奶掰着手在算日子。谁家若是这期间,得了个孙子——不得了!一个家族都觉得这是祖宗庇佑显灵了。

说来有趣。徐州以北的鲁、冀,以南的苏中、苏南、浙江,都不食辣,独独此地喜食辣椒。何故?膻香作祟。吃羊肉、喝羊汤,若没有辣椒,则只剩“膻”,香劲儿会减去一半。徐州人爱辣,是远近闻名的。不单是男人爱,女人也爱。过去,女人没机会上得台前,现在社会给她们壮了胆,她们终于可以像男人一样,到馆子里吃羊肉、喝羊汤了,放的那辣椒,一点不比男人少。

都说徐州女子泼辣,且问,世世代代嚼辣椒,个个吃辣长大,说话还能多温婉、轻柔?本地人相信,女人能吃辣才能当家。因而,当娘的从小就训练闺女吃辣,为的是将来在婆家不受气。一旦嫁作他人妇,女儿家的泼辣,才真正显露出来。她们天不亮上菜市场,花大价钱买来羊球、羊鞭之类的羊什,焯、炖,好一阵忙乎,盛上桌,再把男人喊醒,看着他捏着鼻子吃下,似乎自己的腰杆也直了些许。

最近几年,城市加大了生态建设,大众最爱的烧烤摊子都撤了,连郊区也鲜少,吃货们便把目光投向了下边的市县。什么沛县某镇的羊头、什么丰县的“八大锤”等等,都是被青睐的对象。说到“八大锤”,要多说几句。

“大锤”者,烤羊腿也。“八大锤”,即八只烤羊腿。我没有打听过,为什么叫“八大锤”而不叫“五大锤”“六大锤”。我猜想,应该取八、发的吉意;或者当初是八个人一桌,叫着叫着,叫成了泛指。且不去管它。

上“八大锤”,当是酒正酣时。“八大锤”的羊腿,有说道:不能太大,太大了不入味;不能太小,太小了吃不到东西。不光要大小合适,羊腿的顶端,还要保留羊毛,以示真材实料;烤好后,用锡纸在羊毛处包裹住,以便好拿、好啃。

“八大锤”,是宴请的重头戏,得酒喝得差不多了,有的东摇西晃了,才能呈上。不论此前喝多少吃多饱,这个“锤”是一定要吃的。但见一人轮“一锤”,左右开弓,好比在耍一个兵器——大徐州的汉子气,可在此乎?!

豪迈、奔放,早已镌刻在徐州人的血液里,去不掉、打不烂、刮不走,古时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若没有“伏羊节”,没有羊肉,没有膻香,那也不是彭城的夏天。

只是,一到“伏羊节”,我就遭大罪了。一不食辣,二惧膻气。怯生生的,像受气的小媳妇。我决心,先练闻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