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雪女子的头像

听雪女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橡树,你在哪里?

知道要到厦门考察时,我差点跳了起来——太想去厦门了!不是因为厦门开过“金砖会议”,也不是因为厦门多现代、多美丽,而是因为,那里,有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这首《致橡树》,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大概没有不会背的。那时,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橡树情结,“橡树”,尤其成了女同学心中的“男神”,我的脑海不止一次猜想橡树——高大?伟岸?像白杨?像水杉?阔叶?细叶?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一直没见过这种叫橡的树。

动车到达厦门是下午三点多钟。坐在接应的大巴车里,同伴们在叽叽喳喳地议论厦门风情。我坐在第一排靠右窗的座位上,没有参与议论。外面的树,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眼都不肯眨一下——

上天偏爱厦门哦。不仅赐予这里蓝天白云、宜人气候,还让这里四季有花,五彩斑斓。举目远望,满眼翠绿,写满妖娆。五颜六色的绿化带,枝繁叶茂的灌木丛,高大挺拔的椰子林,风情万种的棕榈树,就那么一下子挤进眼眶,目不暇接,只恨没有八只眼!走一路,绿一路,美一路,这种美,在北方所没有。现在,虽然各个城市都非常注重生态、绿化,与这里比起来,小巫见大巫。北方的绿化更像应景,绿得被动;而这里的每一寸绿,都那么自由,那么舒展,那么鲜润,那么意气!此非人意,气候使然,这正是厦门的得天独厚。45分钟的车程,眨眼之间到了,一个感觉,没看够。

此行日程紧张,在厦门只住两个晚上,八小时之内的时间都在考察、学习。我得争分夺秒,利用休息时间,完成我心中的夙愿。

橡树,在哪里呢?

中午,漫步厦门街头,别样风情扑面而至。弥漫在巷弄之间的温婉气息,让厦门较之其他现代化大都市,有了不一样的情致。蓝天、白云、大海,奇楼、洋房、涛声,恬淡、浪漫、芬芳……透着海味的风,让人心无杂念,情不自禁放慢脚步,用心欣赏一景、一木、一花、一草。

太爱这里的绿了!

然而,在这里,我却成了树盲。除了椰子树、棕榈树等辨识度明显的树外,其他的花木,我几乎都叫不上名字。橡树长什么样,更无从知晓。

那正在怒放的,是什么花?但见马路的绿化带、市中心的广场、街边楼旁犄角旮旯的地方,甚至城市高架路的两边,一排排连绵不绝,一簇簇如火如荼,一团团鲜艳夺目,为四月的厦门,增添了无尽的浪漫——环卫大姐告诉我,那是三角梅,厦门的市花。漂亮吧?大姐一脸自豪。

——这是橡树吧?树冠茂密,树干挺直,树叶滋润,一撮撮绛红色的花蒂,均匀分布在树冠之上。问路人,答曰,这是芒果树,金芒果,很香!路人一脸自豪。

哈哈,这种树我认识,橡皮树!终于见到一种认识的树,我竟激动不已。因为同事养得花有这种。没想到,种在地上的橡皮树,竟是这等威仪!树冠有半个篮球场大,那丰润的叶片,可不像花盆里的叶子那么干涩,那种润,能掐出水来,这是得了地之灵啊!不止橡皮树,发财树、米兰等在北方只有盆栽才见到的花木,在这里全部扎根大地,那种葳蕤、鲜活、高挑,怎么看都看不够。厦门人民尊重绿哟!这个并不缺水的城市,为绿化带、为灌木丛都安装了细细的喷淋设施,定时开启,雨丝状的水雾,让每一丛绿、每一朵花,每天都鲜艳欲滴。

这么多的绿,一定有我要找的橡树。你在哪里呢?——年轻时,我曾想,在厦门的青年女子多幸福!她们生活在橡树身边,可以比照着橡树去找心中的“他”;就是找不到,看一眼橡树,也是温暖的。不像北方的我们,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要么是龇牙咧嘴的枣树,要么是浑身黏虫的榆树……

——这是橡树吗?在两条街道的汇合处,我看到了一棵“树精”,树干像水桶,枝丫盘根错节,树根历历可见,神奇别致,古态盎然,硕大的树冠,像极了一顶大大的帐篷——我迫不及待地打听,得到的回答是:榕树。啊,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榕树!要不是心心念念橡树,我一定好好会会这种树。但现在,顾不得了……

我继续着我的寻找。抬眼之间,我看到了一片“红云”,那是什么?

木棉?肯定是木棉!虽然,我也没见过木棉,但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木棉!

我想象过,木棉树一定是高大的、笔直的,但我没想到她竟是这般顶天立地,有三层楼那么高,像电线杆子一样直!我还想象过,木棉花一定很红,因为她被誉为英雄花,被英雄的鲜血染红的花朵,怎能不红?但我没想到,她竟红得这般风骨,妖而不媚,状如火炬!

火红的木棉花,让我思绪万千——

中国不乏女才子,更不缺爱情诗。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朱淑真等等,都曾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清照更是言情大家,她的很多诗,被后人奉为情诗之经典。“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剪梅》)。然而,她们的诗,都是把女性自身作为一种依附,或诉说衷肠,或倾诉相思,或发泄哀怨。

《致橡树》不是。《致橡树》的伟大,就在于以女性视角,向男性发出了独立的、平等的、爱的邀约!我亲爱的人儿,如果你是橡树,我既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愿做“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我要做一棵与你平起平坐的木棉,“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是爱的宣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才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才是真爱情。振聋发聩!这哪里是诗歌,分明是女性的独立告白!《致橡树》1979年正式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影响远在于诗歌之上,尤其对八十年代女性的择偶观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乃至于形成了一种“橡树现象”:找对象,男要找“木棉”,女要找“橡树”。“橡树”也成了浪漫、爱情、美好的代名词。

作者舒婷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创作这首诗时,她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舒婷是朦胧诗的领军人物。这首诗,一点也不朦胧,而是旗帜鲜明。彼时,中国刚刚结束一场浩劫,百废待兴,但古老的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大门。厦门,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尽情沐浴了思想解放的金风玉露,不仅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创新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也可圈可点。当然,这股浩浩荡荡的东风,不仅仅在厦门吹拂,它也同时席卷了神州大地,整个民族焕发了勃勃生机,民族复兴的伟业由此开启。可以想见,若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这样触动灵魂的大作品。

伟岸的木棉,更增加了我对橡树的好奇心。

我灵机一动, 神通广大的出租车司机,或许知道橡树在哪儿?

下午的考察结束后,我请假提前离场,搭上一辆的车。

师傅问:“去哪里?”我答:“去有橡树的地方”。师傅一头雾水。“橡树?没听说过!”“怎么可能!”师傅看我着急,宽慰我:“你干脆去鼓浪屿看看吧,那里树多,一定有。”正合我意。

师傅是道地的厦门人。他见我是外地人,便滔滔不绝地充当了导游:我们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我们厦门是宜居城市,五年前就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师傅侃侃而谈,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却早就飞向了鼓浪屿。

内心对橡树的渴盼,让我忽略了鼓浪屿的众多景点。

橡树,你到底在哪里?

沿着鼓浪屿的环岛路,我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欣赏着亚热带才有的海天风景。鼓浪屿不愧是国家5A级风景区,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数不胜数。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不胜收,酒吧、美食应有尽有……若不是行程紧张,怎么也得在这么美的地方待上几天的。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我的橡树还没有踪影。不能这么无头苍蝇似的乱逛。我看到,在一棵大树下,一位老者在打太极拳。鼓浪屿有原住居民,那些跳广场舞、跑步等健身者,都是原住民。老先生一身素衣,白髯飘飘,颇有仙风道骨。上前,施礼,说明来由。老先生气定神闲,似乎一直等着我似的:“你打听橡树,不一定有人知道吧?”我点头。

老先生告诉我,橡树是一个泛称,当地人叫栎树或者柞树,厦门的栎树很多,喏,这一棵就是——我这才注意他身后的这棵树。

原来如此!

这就是我想象了二十多年的橡树!高得望不见树梢,有两个大人合抱粗;虬干横斜,枝叶扶疏,奇特苍劲;像一座山,遮风挡雨;像一个修行千年的圣仙,慈祥、肃穆,普度众生——难怪,难怪!难怪时年只有25岁的舒婷,把你想象成伟丈夫;难怪你能激发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的冲天热情;难怪女诗人能把诗写得那样豪情、壮丽!且问,能与干云蔽日、满树“火炬”的木棉相匹配的,除了你,还能有什么树?!

橡树的神奇还在于,它的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可以和地上风情相媲美!橡树是“神树”,是长寿的象征……

八十多岁的老先生,说起橡树像打开了话匣子。恍惚之间,我感觉,老先生就是橡树,橡树就是老先生。

橡树啊橡树,你是得天地之精华啊!

是了,是了,终于明白,为什么——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