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雪女子的头像

听雪女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13
分享

我心中的白洋淀

我是河北人。我没有去过白洋淀。但在我心中,一直驻着一个白洋淀。

我心中的白洋淀,凝结了燕赵儿女的精气神儿,是河北大地最具灵性的圣地。

曾造访过一些水域,比如鄱阳湖、洞庭湖、西湖、云龙湖……它们都非常美,无数文人骚客不吝讴歌。韦庄这样写鄱阳湖:“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纷纷雨外灵均过,瑟瑟云中帝子归。”——湖的浩渺无际,跃然纸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对洞庭湖的赞美,就差扯嗓子嚎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至于西湖,颂扬的美诗美韵,多得数不过来。我最喜欢的,还是苏东坡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个“浓妆淡抹”,让西湖的美,全乎了。云龙湖是我居住城市的母亲湖,湖水面积比西湖大一倍。夏天,这里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不胜收。较之这些大名鼎鼎的湖泊,白洋淀的名气、赢得的喝彩,可能都差一截子。但是,它在我心里,依然毫不逊色。因为那美,实在,质朴,真实,自然,一如淳朴的家乡人民。

我心中的白洋淀,最美的景致不在夏日——夏日之美,与其它的湖区别不大,无非是水、莲、鱼等湖湖都有的景致;她的美之最在秋天,在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秋风肃杀,花花草草纷纷颜煞,只有芦花尽情绽放;那是成熟之美,是自信之美,是上苍赐予的一幅天然油画。那种壮观,荡气回肠,似乎只有西部边陲阿拉善的胡杨能与之比肩。

而最触动心扉的,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七十多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白洋淀那些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把鱼叉刺向敌寇心脏——让这故事广为传唱的,是河北籍作家孙犁的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的卓然,在于作家没有大把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展现了冀中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荷花淀》全篇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诗体小说”。今天读来,那种清新、自然之气,仍灼灼扑面。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孙犁:《荷花淀》)

这是《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段话不过百十个字,却呈现了三重意思:第一,水生夫妻非常恩爱。因为,水生走后,女人一直“呆呆”地在院子里等丈夫,直到鸡叫。第二,以水生为代表的白洋淀人民有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勇于舍弃幸福的小家庭。第三,作家真实、自然的文字表现力相当了得!这段话,一问一答共三句。女人回答丈夫的话,两次用了一个“嗯”字,一次没有说话,应该是流着眼泪点头的。

每回读这个地方,我都感觉到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因为我父亲和母亲,我哥哥和嫂嫂,还有老家那些村村庄庄的夫妻之间,都是这样相处的:没有太多的语言,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嗯”字。我没听父亲喊过母亲的名字,尽管我母亲的名字非常文气,比我的名字好听百倍, 他们彼此的打招呼、对话,“嗯”用得最多。这个“嗯”啊,有对丈夫的信任,有对丈夫的爱戴,有夫妻之间的心心相印,还有叫丈夫放心的成分在里边。孙犁真不愧是语言大师!他把水生夫妻的恩爱,用平实的语言,出神入化地刻画了出来。

《荷花淀》中,类似这样不着痕迹的描写,随处可见。再如:女人们前往寻夫时的议论;寻夫却未见的失望、埋怨又不失兴奋的对话,都非常生动、形象,符合人物身份,令人过目不忘。最精彩的,是女人们遇到鬼子时的情景。她们没有慌张,当机立断把船驶向荷花淀,她们亲眼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打鬼子的场面。所以,当被男人们讥讽为“一群落后分子”时,女人们心里很不服气。

据说,就是这句“一群落后分子”,差点给孙犁带来灾难。因为,极左思想泛滥时,这句话惹恼了河北妇女,她们认为这是对燕赵大地革命女性的蔑视——现在感觉这种观点实在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事实。应该说,恰恰是这句话,折射出作家的深入生活、咀嚼生活。男人们在了解到女人们“送衣裳”的来意后,内心是感动的。碰上了鬼子,但女人面对鬼子却没有慌乱——这让男人们刮目相看。此时,男人们心里的感受五味杂陈:有感激,有骄傲,有担心,有心疼、有娇嗔。所以,集中为一句话时,只有“一群落后分子”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口而出。这是多么精彩的一节!总不能说:你们真棒!你们是白洋淀的女英雄吧?!——其一,那个年代,没有公开夸媳妇儿的;其二,这也不符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身份、人物的语境。

“心里不服气”的女人们,回去以后,立即行动了起来。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孙犁:《荷花淀》)

《荷花淀》的可贵还在于,在那个“宁愿左一点”以自保的大的政治背景下,作家忠于历史,忠于现实,简约而不简单,自然而不口号,体现了执著真理、敢于担当、尊重文学的高尚情操。

《荷花淀》成就了白洋淀。《荷花淀》问世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在河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叫白洋淀的湖,那里的芦花最美丽,那里的女子最勇敢。

《荷花淀》成就了孙犁。自此,当代文学一个新的流派诞生了,那就是“荷花淀派”。孙犁作为开创者、掌门人,率领着“荷花淀派”的作家们,极大地繁荣了中国当代文学。

《荷花淀》,也让一个远在他乡的河北女儿,有了朝思暮想的牵挂,有了魂牵梦绕的乡愁。

白洋淀在我心中是最美的。每回回老家,我都想亲自去看看。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又怕“看景不如听景”,从而动摇我对白洋淀的爱,对孙犁的爱,对《荷花淀》的爱。所以,尽管白洋淀离我的老家只有区区七八十里路,我却一直卯着劲——不去!

本文渐止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在题目为“我心中的白洋淀”的文章里,不厌其烦地述说孙犁及《荷花淀》,似乎犯了为文之大忌——扣题不准,有跑题之嫌。而我要说的是,我心中的白洋淀,就是白洋淀+孙犁+《荷花淀》,我从来都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意象整体看待。这种意象,已经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