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雪女子的头像

听雪女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18
分享

拜年那些事

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了,脑子里老是晃动着老家拜年的画面。

老家在河北的沧州与保定的交界地,属于沧州地区。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沿袭着过年的种种习俗,拜年是其中最动人的一个环节。

大年初一,清晨四五点钟,天还很黑,街面上已有很多行走匆匆的拜年人群。那个走得最快的汉子,就是急着给父母拜年的大山。他与父母家住得隔了一条街,昨天晚上贪看春晚,今儿起迟了。他一看表,比去年晚了半个时辰,急了。只吃了三个饺子,就撂下筷子,一边穿羽绒服,一边跟媳妇讲:“我先去,你快点,先别收拾,拜完年再说”。说话的当口,脚已经迈出大门。老家的风俗,儿子给老子拜年越早越好。他是个孝子,可不能误了这头等大事。老宅子内,父母早已收拾妥当,端坐在正堂。大山一进门,二话没说,扑腾一声跪下,瓮声瓮气地说:“爹、娘,磕了!”一个头磕下去,他的心才静下来。家乡的人都知道,儿子给老子大年初一这个头,若不磕,一年都不安生;磕了,才能心安理得,顺顺畅畅。

给父母的拜年自然痛快淋漓。但有的拜年,就涩得迈不开腿。村东老袁家的大门,迟迟未打开,这不符合老家过年的习俗。在家乡,大年初一这天,家家户户无不早早点亮所有灯盏、敞开大门,迎接拜年的乡亲。原来,老袁与对面邻居老赵,腊八那天为了一点小事,干了一仗。当时,双方都在气头上,难听的话说了,脏话也骂了。老赵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健在。往年,天不亮,老袁就给赵府老太拜了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农村谁不知道这个理儿?今年如何是好?去吧,等于认怂了;不去吧,这个梁子就结下了。若结了梁子,今后怎么过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袁在家里足足发了一个小时的呆,最终,还是决定:去!杀人不过头点地,门对门邻居,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小他三岁,应该我先去,再说了,还有老太太”。想到这儿,他不禁昂头、挺胸,打开了大门——但心里还是惴惴的。他直奔老太太住得东屋,人未到,声先到。

“大娘,拜年了!”赵老太盘腿坐在炕头上,见了他直呼他的小名二狗子:“来啦?坐炕上,抽烟!”那边厢,老赵已经把烟递过来,打火机也“蹭”地一下,打着了。给客人递烟、点火,这在老家是尊贵的待遇。老袁几乎年年都给老太拜年,从未享受过这待遇,因为他与老赵是发小,光屁股长大,熟得不能再熟。老袁猛吸一口烟,压在心里一个月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热情地询问老太太吃了多少饺子?哮喘可好些?说东说西,拉得好不热乎,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老家就是这样,拜年是习俗,是礼数,也是沟通的平台。一年的生分、疏远,在这一拜中都化解了。两家有隔阂,若一方打发了孩子来拜年,另一方也赶紧让自己的孩子去回拜,两家之间的那个“扣”,就开解了。

轻松、愉快的拜年在同辈之间。小叔子见了叔伯嫂子,非得“幽”一把不行。小叔子会一脸坏笑地喊:

“哟,嫂子这袄怪好看,俺哥真疼你”。

“去!没正经的,怪不得娶不上媳妇儿。”

“给你拜年?”

“磕吧 !”

叔嫂之间纯是斗嘴,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妯娌之间的拜年,最耐人寻味。与其说是拜年,不如说是比光景。光景在哪儿?在她们的衣服上。见面后,弟媳妇嘴上甜甜地说:“嫂子,拜年了”,眼睛却盯着对方的衣服使劲看,心里嘀咕:“这个败家子,这件大衣肯定一车的菜钱没了!”对方也没闲着,见她穿了件新棉服,心里也暗骂:“多亏长了个心眼,要不就得被这个小蹄子比下去。口口声声说没买新衣服,这衣服还不是新的?!”

平辈之间,也不都是斗嘴斗心眼的,弟媳妇见了大伯哥,就中规中矩。老家虽穷乡僻壤,但受孔孟之道浸润久矣,这两者之间不能像小叔子与嫂子那样,没大没小。弟媳妇见了大伯哥,老老实实地说:“哥,还磕个不?”大伯哥面无表情,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回一句:“不用!不用!”当哥的那架子,始终没放下,一直端着。

新媳妇的拜年最可观。新媳妇第一次在婆家过年,被妯娌或者婆婆领着到处拜时,走到哪里,都被围观——小孩子看热闹,长辈看礼数,年龄相仿的较暗劲。这不,正在大街上走着的,就是一对儿婆媳。婆婆走在左面,新媳妇走在右面。新媳妇是儿子大学同学,不仅模样周正,而且是京城人。婆婆领着儿媳妇已经走了大半个村子了,在哪儿都赢得夸声一片,一辈子没上过村里“头条”的婆婆,觉得脸上特有光彩。马上要去的是她的干姐妹家。本来,走小道更近些,但是婆婆故意绕道从大街上走,自然又是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羡慕的目光。见了干姐妹,婆婆动情地说:

“姐,我带着你外甥媳妇给你拜年了!亚楠,这是王姨,跟妈比亲姐妹还亲”。

亚楠是儿媳妇的名字,儿媳妇大大方方、京腔京味地说:“给王姨拜年!祝王姨过年吉祥!”儿媳妇一开腔,干姐妹一家子都啧啧称赞。这个说,长得真俊!那个说,说话真好听!干姐妹家的儿媳妇直夸新媳妇的衣服漂亮,干姐妹五岁的小孙子,一个劲模仿新媳妇说话。婆婆的腰杆暗暗挺直了——这个干姐妹从年轻时就气盛,处处和她比,她受了她一辈子气,今天,那口恶气,总算出了。

大年初一的拜年,在族亲和乡邻之间进行。从初二开始,亲戚之间开始互拜。天再冷也要拜,下再大的雪也要拜。初二上姥姥家(舅舅)拜年,初三给姑姑拜年,初四拜老泰山,初五拜姨……就这样一直拜下去,直到把七大姑八大姨统统拜个遍,年才算拜完。

拜年是家乡过年最浪漫的景致。那种温情、温暖,超越了物质层面,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以独特的气质,让血脉亲情、乡里乡情像那离离原上草,岁岁不枯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