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怀正的头像

王怀正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12/08
分享

看电影《弹道无痕》想起徐贵祥老师

 

1996年我在兰州军区驻陕西兴平的部队大礼堂里看了根据徐贵祥老师创作的《弹道无痕》小说改编的电影《弹道无痕》,心情十分激动,电影里边的军营生活以及主人翁石平阳等人物形象,是我非常熟悉的,我激动地和几个战友说起了徐贵祥老师。

战友追问:“你认识徐贵祥老师?”

我说:“徐贵祥老师在河南省安阳的部队,我和徐贵祥老师是一个师的,1987年4月——7月我在安阳驻军政治部新闻报道学习班学习时,就知道徐贵祥老师,战友李道生在济南军区《前卫报》发表了一篇介绍徐贵祥老师创作成果的新闻报道。只是无缘当面请教徐贵祥老师,有一些遗憾了。”

徐贵祥老师的中篇小说《弹道无痕》获1991年——1992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主人公石平阳,是一名班长,没有机会考军校,但是军事技术很过硬,在各种比赛中,比其他的指挥官还优秀,但因为没有军队院校毕业文凭,只好遗憾地离开了部队。

我的连队就有一个老班长军事技术过硬,但是文化程度低,荣立五次三等功,在济南军区、集团军和师各项比赛中,获得过多次奖项,因为没有军事院校的毕业证文凭,不能提干当排长。有的首长劝他转志愿兵,他开始不同意。第六年他仍然没有机会提拔起来当排长。第七年,他也想转志愿兵了,因为他是步兵连队的兵,不给转志愿兵的指标。据说军师首长专门给了他一个转志愿兵的指标,但最终他也没有转为志愿兵,当他得知其他转为志愿兵的人,也是不太符合条件的时候,他就去找部队负责转志愿兵的首长质问,还动了拳脚,据说还惊动了师保卫科,闹得很不愉快。最后他只得遗憾地脱下军装复员回家了。许多干部战士遗憾地说:他真的太遗憾了。

那时候已经有“文凭就是香,金钱就是好”的观念了,部队官兵也开始学习经商赚钱了,有钱的人和首长拉关系就可以办成一些事,比如入党、学驾驶技术、转志愿兵,其他没有钱的兵就灰心了。军队从地方大学里边选一部分想穿军装当军官的青年大学生,到军队军事院校里边学习一年,毕业了就到连队当排长了。许多老班长看不起这一些“学生官排长”,这一些有文凭的“大学生学生官排长”也看不起这一帮没有文化的“大头兵”,各种矛盾难以调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过几年时间考验,老班长、大头兵们都复员回家了,留下来的人在思想上发生变化了。

《弹道无痕》小说改编成电影《弹道无痕》时,结尾修改了一下,主人公石平阳没有脱下军装复员回家,而是经军首长批准,被提拔起来当上了连长。

徐贵祥老师和《弹道无痕》中的主人公石平阳一起走进读者心灵。和平时期普通士兵石平阳敬业爱岗、坚韧淡定的人生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的精彩在于把士兵的精神世界展现得让人信服,令人过目难忘。作品主人公如何面对抉择,也反映作者如何面对抉择,作品事实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

这让我又想起一件值得深思的事件:关于汪中彩的一篇新闻报道。据报道,汪中彩是某部队的一名退伍战士,他退伍后他给部队首长写了一封信,谈了一些看法,立即引起部队首长的重视。原因是这样的:汪中彩在部队服役三年,在首长的关怀下,学习了几门民用技术,部队的说法是“军地两用人才技术”,而每一次军事训练,他总是想办法找借口不去训练场,所以他虽然在野战部队服现役三年多,但是操枪弄炮的军事技术,他却一窍不通。他退伍回到家乡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因为不会打枪而闹出了一个笑话。

地方领导说:“正规军在部队没有摸枪,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吗?即使你的国家再富裕,欣欣向荣,粮食年年丰收,牛羊成群,肥猪家家有,鸡鸭鱼肉鲜果蔬菜吃不完,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谁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于是汪中彩想到了部队的战友,还有许多这样的“糊涂兵”以及热衷于培养官兵学习民用技术的部队首长。入伍是带着学习民用技术的目的来的,在部队也是不想参加军事训练,而学习民用技术时,就托关系找门路,甚至请客送礼想办法多学习几门民用技术,想着回地方后“东方不亮西方亮”,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学习技术总是好的。连队首长也是“爱兵如子”,向上级首长申请多给本连的兵创造学习民用技术的机会。这样下去,只能是军事技术骨干没有用武之地,甚至感到自己在部队也不会干一辈子,早晚要回到地方,到地方了自己不会什么民用技术,打枪都是10环,很准有什么用?军舰、高射炮、重机枪的技术再好,退伍到地方有用武之地吗?军事技术骨干也有想法了,民用技术的广泛作用,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都在学习民用技术,还是军队吗?

汪中彩把这样的想法写出来,邮寄给部队的首长,希望战友们不要只有“热衷学习民用技术”的糊涂观念,一定要努力学习军事技术,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兵,干好本职认真练兵习武。

一石激起千层浪。部队领导十分重视这一封战士来信,立即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让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五湖四海的各省市的人民群众感到必须发家致富了,乡村、山区、城镇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人们感到了学习致富技术的重要性,学技术需要交学费,当他们发现部队正在培养战士学习民用技术时,就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到部队,部队的学习民用技术是免费的,地方武装部也在宣传这一些好处来吸引青年入伍。有的地方青年想入伍当兵,还得给有关领导送礼,送礼总比在地方学技术的学费便宜吧。

部队的首长也是有想法的,他们为了自己的战士退伍后的发家致富着想,感觉部队和地方比,有一些落后了,地方富裕了,部队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自己手下的兵退伍后成了大款,对自己也是有利的,自己当上将军的希望是实现不了的,在部队受穷受累,申请转业也没有被批准,谁愿意在部队当官,自己不能发家致富,再不给自己的兵多创造一些学习民用技术的机会?再说了,有的贫困地区的群众也太贫穷了,他们想叫孩子学习民用技术,也是合理的要求的,甚至有的家长来部队还给部队各级首长送礼,希望首长成全自己的孩子学习民用技术的愿望。部队上立功受奖,过去是给一个证书,现在给物质奖励了。有的地方给当兵的说了,在部队立功受奖了,地方多给奖金,有的地方规定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给奖金一万元。于是这一些地方的青年,为了立功,不惜给首长分一半的奖金。这里的青年拿着五千元,给部队首长买一些礼品,部队首长就给这里的兵创造立功的机会。过去不愿意去喂猪、种菜的苦活累活,这里的兵为了立功拿家乡政府许诺的奖金也就高兴地去喂猪种菜了,年底也就如愿顺利地立功受奖了。

部队的有偿服务也成为一个热词。过去部队给地方义务劳动,帮助老百姓收麦、种秋、挖河、修路、修水库。现在分田了,工程也承包了,部队官兵也被列入一个计划了,有的人给部队首长一部分钱,部队首长就派几百名官兵去劳动,赚钱了,给官兵改善生活,吃上鱼肉、猪肉、牛羊肉了。有偿服务得到了实惠之后,就会交流经验,影响更多的部队官兵,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谁还去学习军事技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义务兵是尽义务?还是学民用技术?部队有偿服务,是本职工作?还是邪路歪路?谁来练军习武?部队领导通过组织官兵讨论,大家心里明白多了,训练标兵,被表彰了,军事技术必须人人学习,大练兵必须熟练手中武器,在部队必须交响一个口号,那就是“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一个部队的讨论,引起兄弟部队的注意,一个军区的讨论,引起全军各部队的共鸣,各军区、各兵种的报纸,发表了许多这样的典型事例。《解放军报》也发表了几十篇有影响的新闻报道,有的报刊还开辟专栏,通栏题目是“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下边发表几个部队的消息报道。

各部队推出典型代表,演讲、作报告、互相介绍经验,促进了练兵习武的“大比武”热潮。“不学汪中彩,绝不做军盲”也成了不少官兵的口头禅。这一些报道连续刊发了几个月时间。这是一九八七年的一个值得记录的现象。

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这一些新闻报道的连续发表,引起了许多新闻报道员的关注。这一个问题抓得准,抓得好,抓得及时。谁是第一个发现这一问题的报道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部队的新闻报道员发现了,并且及时写出来稿子了,报纸还发表了。于是每一个部队都发现了这一个问题,身边的兵都有汪中彩的影子,都有类似的汪中彩笑话。吸引人的注意力,吸取他人的教训,增长自己的智慧,总结自己的经验,扩大自己的影响,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提拔自己部队的新闻报道员,他们在考军校时,由于过于偏科,即使语文考一百分,也是无法考上军队院校的,于是不少部队首长就把这一些“部队小秀才”提拔起来,让他们继续在部队留下来多写几年,甚至有的依靠一支笔写出有水平的文章而当上将军的。首先写出了汪中彩的新闻报道,是有部队盖章的。新闻稿件,应该实事求是,如果把小说,当成新闻报道,就是影响读者的判断力。他们写出来这样的新闻报道,想提拔起来当军官?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于是有人就追问他们几个新闻报道员,汪中彩是哪个连队的兵?我们怎么不知道他?他如果有能力写信给部队领导提出这样有水平的建议,部队领导就不会叫他退伍回家了。

这几个报道员,因为发表这一篇稿件而兴高采烈,报刊能发表稿件是一种成绩,有的部队首长会给报道员立功受奖,甚至推荐他们去军队的政治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回来就当政治处干事了。有的领导重视新闻报道员的发表稿件,有的领导看不起他们的这一些“豆腐块”稿件。这几个新闻报道员因为这一篇稿件,又让他们增加了信心,争取上大报、上头条的决心。这一篇稿件,也引来了一次调查,深入细致地追问,让他们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也使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无法亲身经历的知识,也让他们思考了过去没有时间考虑的问题。

勤劳致富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富也是党的富民政策所期望的,人们改变了过去朴素的观念,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已经被取代了,部队的“针线包”快要被大家忘记了,穿新衣服,不要那么寒酸了。部队首长为那一些面临退伍的老兵,考虑一下退伍后的致富发家,组织他们学习一些民用技术,也无可厚非。社会青年因为看上了部队这一些惠民技术,而来部队当兵也并没有错,如何摆正这两者的关系,是部队领导的思考范围问题了。

我就是部队举办的“新闻报道学习班”的受益者,经过四个月的学习,我有幸走上了“爬格子”写新闻报道的追求进步之路。我也认识这几个写新闻报道的战友,我也思考了他们的一些处境,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发愁,从他们艰难地探索如何写好新闻稿子而努力思考自己的新闻稿子。

一位排长是地方大学生,三年大学生活之后,部队首长来他们的大学要找那一些想去军队穿军装当军官的青年,让他们到部队的军事院校,再学习一年时间,毕业后马上到部队基层当排长的。这一位排长就抓住这一次机会马上报名了,也顺利地通过了政审、体检、考核。经过一年的军队院校训练,毕业后来到我们部队,他们被称为“学生官”。是一种很受人崇拜的有文化有素质的军官排长。

他给我说:汪中彩的这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级领导想找汪中彩,问一问他,他给部队领导写信,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成了“反面教材”,现在是不是后悔了?是不是想回部队继续当兵,如果叫他进军校,他是不是同意?想看汪中彩的来信原件,想问一下部队的领导,看了这一封信,心情是怎么想的?组织大家讨论时,有什么具体的记录?部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工作的失误,敢写出来发表在军队报纸上,需要有一些胆量的,领导当初想到这样的巨大影响了吗?是否还有更深的背景资料?汪中彩成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许多高层的军队领导也想和汪中彩见面对话了。

新闻人物汪中彩引起领导的重视,机关马上就成立了调查组。调查组来到了发表汪中彩来信的新闻报道组。首先要看汪中彩的来信,报道员说在组长那里,组长出差了,很快就回来了。于是报道员和组长打电话,看看这个事怎么办。报道组组长说:“你们几个就写一封信,算是代替汪中彩写给团长吧。”

报道员就写了一封信,三张稿纸,六百多字吧。这一封信,给了调查组领导,领导看了感到还是不满足的。调查组又想去调查汪中彩的连队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战士。报道组几个人,感觉麻烦了,和组长沟通之后,准备给调查组说实话。宣传科长感觉不太合适,如果说是虚构的汪中彩,会不会受处理?政治部副主任也感觉麻烦了,就和调查组的领导交流看法,看看能不能请调查组的首长先回去,今后看看情况再说。

调查组首长一看,政治部副主任出马了,就说:“这是上级首长的意思,想看看部队在新形势下,是不是真的有汪中彩这个人?感觉汪中彩是有思路的,他在部队没有提干,退伍回家是部队的一个损失。现在知识化专业化,认文凭,有一个大学文凭,是很吃香的。要是过去,团长一看哪个兵有特长,一句话就可以提拔起来当排长的,很快就有发展前途了。现在不行了,团长想提拔一个兵当排长,是很困难的。要是在地方,一个县长,和部队的团长是一个级别,县长想提拔一个干部是很容易的事情。有的人考大学分数很高的,但是能力却很遗憾的,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咱们部队需要有文凭的干部,但是只有文凭,没有带兵能力,也是很遗憾的事情。有的地方大学生,来部队的军队院校学习一年时间,就来部队当排长,真的不太合适的。有一个部队的大学生排长,一来连队当排长,和其他排长不一样,和几个班长没有共同语言,和兵也谈不来,吃不了部队训练的苦,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不想睡觉,几个月时间就要求转业。你看怎么办?后来团长和他这个大学生排长谈话,大学生排长真是理论一大套,把团长给气坏了。如果叫他转业,上级首长会认为我们的部队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不叫他转业,他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和几个兵一唱一和,影响连队正常的训练。最后,军区政治部派出工作组,来了解情况,也是谈不来。最后,把一起招来的大学生军官十几个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是做不通。他一心想转业,不在部队干了。他的叔叔在地方是村支书,也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也是做不通。部队最后就亮底牌了:闹着转业,就按照义务兵处理回家。他没有意见,按照义务兵回家了。”

政治部副主任一看老是这么说下去,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就劝调查组回去。调查组也是看出来主任的意思,就说马上回去,等一等看看情况再说吧。一个多月之后,调查组又一次来到部队,拿着举报信来的,说了下决心核实一下汪中彩的情况。这是上级领导是有备而来的。报道组几个人,只好如实说明情况:汪中彩是名字,是虚构的,但是报道员看到部队不重视军事训练,只看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影响了部队的练兵热情,这样下去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报道组组长就想写一篇读者来信,叫一个报道员替汪中彩写一封来信,然后给部队首长谈了一些情况,组织大家讨论,当兵不习武,行不行?老是学习地方的民用技术,怎么算是合格兵?说的是真情况,真相大白之后,调查组首长就说了:“写虚假报道的情况,过去也是有的。我们第一次来调查,就是持怀疑态度来的。上级首长也认为不可能有汪中彩这一个人的。现在水落石出了,写虚假报道,误导上级领导的判断,这是对部队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一个案例。新闻报道,应该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认真采访,客观写作。你们这样闭门造车,影响极坏。你们部队研究处理写虚假报道的通讯员吧。”

这几个写新闻报道的报道员被批评教育了一番,有的还因此失去了提干当军官的机会,于是其他几个报道员就转行写散文、诗歌和小说了。

我很快就调入兰州军区服役,在写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尝试写散文、小说了,1998年2月海潮出版社给我出版了一本《营门内外轶闻》,2000年我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2001年4月转业回到了河南省安阳,开始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写了一些小说,被退稿几次,有的出版社编辑说:“退稿的原因,就是和军队题材有关,因为出版社对军队题材比较敏感,担心自己把关出问题引起麻烦。”我和军队出版社联系,他们对转业军人的作品,也是直接回绝。2006年春季调入文联,联系几个出版社后出版了小说《人在旅途》。

2017年春季,我通过电话和徐贵祥老师联系上了,徐贵祥老师问了我在安阳部队的情况,真的是一个师的。徐贵祥老师给我留下了他的勤务兵刘梦威的电话、地址。我把我创作出版的《人在旅途》邮寄给刘梦威几本,请他转交给徐贵祥老师,我写军队题材的小说,请徐贵祥老师指点,也应该算是找对老师了。

据徐老师介绍,他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也曾遭过两次退稿,后来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说:“被退稿的作品不一定是差的,有些优秀的作品有独创性,超出了一些编辑的想象,也有可能被退稿。”

作家要关怀底层,关怀社会,要怀着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中时弊,要准确地把握住社会和军队发展中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军旅文学有很强的社会性,它必须要有责任感,要有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军旅文学作品应该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提供一种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军旅作家要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徐贵祥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受奖时说:“我和我的读者一起成长,我要以更虔诚的态度、更纯洁的情感去创作,秉承茅盾先生的深刻和独创的创作思想。”

获奖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他想静下心来读一些书,有灵感燃烧时,他还要写作,他说写作这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到了不写不行的时候,他才动笔写。

他评价他笔下的梁大牙时有这样一句话:人最有意义的是战胜自己。他还要让自己的作品更出色。

2016年12月2日晚,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举中,徐贵祥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2019年3月11日,中国作家网发布消息,徐贵祥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

看到这一消息我心里很高兴,我祝愿徐贵祥老师在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这一个岗位上为我国军事文学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