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朗气清的头像

天朗气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3
分享

老君山高伊水长

文/王宇鸿

是的,很长一段时日了,关令尹喜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周朝黑云压城,氛围万马齐喑,连空气都是凝滞窒息的。通往函谷关的大道上,一个接一个,或贩夫走卒,或幅巾大袖,相属不绝,急于出关漂泊奔命,一色昂然远眺,对大周王朝不见一丝眷恋,一缕牵绊。尹喜心头滴沥的热血,把每一轮夕阳浸染得殷红无比。

一个下午,太阳已经偏西。尹喜的双眼仿佛已习惯所见,大地,山川,河流,云朵,飞鸟及行人等一例是殷红的,这令他很怅然,很苦楚,不由常常眯着闭着眼睛。

他隐约听得一阵声响,踏,踏,踏,踏,由远而近,他吃力地睁开眼,见得一头青牛驮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逶迤而来,这位老者决绝辞官别离帝都洛阳,一路向西,向西。青牛,斑白老者,晚阳,还有他们上方笼着的一团广大的紫气,调和出一种难得悦目的颜色,尹喜的眼睛惬适多了。

尹喜暗暗反思回味,这定是一个非凡之人,心底即涌起久违的涟漪。尹喜整了整衣冠,拂去身上的烟尘,展了展官服的褶皱,执周礼恭候。

尹喜很有情怀,他备下竹简,还有书写工具,恳请每一个出关者留下哪怕只言片语,也算作对这个风雨中飘摇王朝的印象评价,那些人或不屑,或苦笑,或冷淡,竟然没谁愿留下一个字。尹喜很失望,可是依旧等呀,等呀,力求一个也不落下。此刻,尹喜喜悦的潮水涨得满满的,无论如何也要这位骑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留下些许文字。

尹喜恭敬一手执握青牛的缰绳,一手接过牛箠,而后搀扶老者下来。老者明白关令心愿,听从恳求,沉思片刻,定了定神,伏几案在竹简上时而沉思凝神,时而奋笔疾书,从容泰然写着,写着。尹喜把一片片竹简依次排列,有条不紊。残阳的红泼在老者身上,银白的长发,雪白的长髭须,青青竹简,竹简上拥有灵魂翩跹起舞的文字,成为有周以降难得一见的胜景。

老者以道,以自然,以无为等作关键词,以格言,以解释,以训诫为构书体式,书写着他的锦绣文字。竹简小山一般逐渐崇峻起来,夕阳沉山收敛了光束,尹喜掌起灯盏,老者沉醉痴情地写着,他的青牛或许等得不耐烦了,或许肚子饿空了,或许警醒他快些登途赶路,发出哞哞地鸣吟,老者不经意间神遇得见青牛的一双眸子,青牛便如初温顺。

尹喜钉子一样候着,目追老者,昏暗灯光下,他依稀见得老者把剖心裂肺哺育而成文字的精灵,在竹简上布兵列阵,每一个文字均适得其位,那一片片竹简于今晚,经由尹喜,经由老者,隆起一座亘古不可逾越的哲学巅峰。

尹喜备下的晚餐,已没有一丝热气,夜已经很深了,老者和他的青牛在关令尹喜的敬慕中空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心怀落寞地走了。牛蹄踏踏,消失在暗夜里,杳不知其所终。

尹喜顾不上什么,用熟牛皮把竹简片片串起来,整理停当,他急不可耐地读起来,言道德之意,洋洋五千余言,上下八十一章,一部《道德经》。尹喜哭了,一个以周礼饮誉四海王朝竟堕落如此,倾圮如此,连周朝的肱骨柱下史都绝尘离去,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绝望之境呀。尹喜的泪水湮灭了灯盏,漫出了户牖,注入茫茫无际墨黑的海,他被呛得鼻腔辣疼,心房麻木。天亮了,尹喜醒来,旭日东升,喜鹊登枝,到底,长者虽绝望之至,仍心怀悲悯,牵系苍生,那五千个文字腾跃着,变幻着,聚变成风雨如晦的周朝辽远上空的一轮太阳,给天下黎民带来晨曦般暖晴的慰藉。尹喜朝着老者远去的方向执大周最高礼节行拜,再行拜,他的眼睛离奇地痊愈了,极目远眺,玉宇澄清,可是,山峦莽莽苍苍,江河浩浩泱泱,那个骑青牛出走函谷关的被誉为老子的老者,究竟去了哪里呀……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老子和青牛的影子,越来越淡,越来越小,被暗夜吞噬了。

青牛驮着老子,缓缓走向夜的深处,具体奔赴何处,他们也茫然不知。

青牛的蹄子在或宽或窄的小径上敲出踏踏踏踏的声响,路旁树枝上栖息的鸟儿惊得躁鸣不已。青牛踏过坚硬的砂砾,松软的黄土,时而涉过浅流;青牛的耳畔时而清风徐徐,时而疾风呼啸,有时候雨水重重打湿它的耳尖。

青牛好久好久没有进食了,筋疲力尽。四蹄触地时,老子锋锐感觉瑟瑟战栗,他回过头来,见得两行点状的血色印痕,每一个印痕都像骄阳刺逼着他的双眼,眼角滴下清泪,透过泪滴见得一片红海……

青牛再也迈不动了;老子也无意前行了,吃力扯开眼睛看看,面前恣一条河,还耸有一座山。

老子扯着青牛循着河岸爬行山坡,步履维艰。红日跃出时,青牛伏倒在伏牛山主峰,或许这便是伏牛山与老子青牛的因缘。老子薅了些青草,青牛咀嚼着,试图站起来。老子悠然见南山,题写“景室山”,默念“景者,大也;室者,屋宇也。”归隐修炼,此处确乎精当得宜。

周守藏室之史老子,谙历史,精地理,妙历算。这确乎是一个好地方:洛阳位居天中,山河共载,八方辐辏;秦岭余脉延伸伏牛八百里,体量恢宏,且磐石为基,坚固永长;大山北方为“土”的文化,土中含玉,理玉便生理性精神;青山日暖玉生烟,君子佩玉,滋润人之为人的品格;而南方属“水”的文化,水势汪洋恣肆,而派生浪漫精神;还有源自东南的暖湿气流沿山坡攀缘抬升,适时普降甘霖好雨……老子不经意一瞥,见得山间横川,宽敞悠长,图状宛鸾,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因谓之鸾川……

夜晚,一轮圆月照彻苍穹。景室山上投射老子长长的身影,他银白须发凝成的雪冠,辉映着月亮,此刻深山幽谷明亮了些许。老子心涨愧疚,他审问自己,身为周朝一个赫赫柱下史,弃舍他的国家时,竟没有涌出一丝留恋,修习熏染周礼的臣子还有“忠”可言吗!他很是羞愧,连月亮都现胭脂红了。周德衰矣,礼坏乐崩,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面对此等残局,不忠方为大忠,不忠也罢,这一潭绝望的死水,还是交由罪恶开垦吧。他留下的《道德经》,以格言天然权威的姿态,循循训诫君王,即便说正言若反,语意幽微,任凭哪一个君王只要尽心涵泳体味,都能看得清晰,悟得通透,于是,他释然了,意度从容与青牛而今一对视,便脉脉意万重。

老子沿山间小道仄径,悠然信步,眺望天蓝云白,注目流泉飞瀑,凝视花红草绿,谛听众鸟啁啾,侧耳天籁飒飒……一切蔓延开来,漫山遍野的群象竟是一部展开规整尽性的《道德经》,他不由抚了抚银须,欣然而乐。

他坐在树下一块白石上,看溪水淙淙朝着低洼处流走,嘴里念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天籁地籁奏鸣着,老子恹恹欲睡:他恍兮惚兮忆起孔子奔赴洛阳问礼的情景。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惚兮恍兮,依稀见得老子高在云端,居高临下,神龙见首不见尾。鸟兽虫鱼均可知,而龙却不能知。老子俯瞰,读出孔子很孤独,他不是圣,而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倦 ,诲人不厌传递古代文化,劝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说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孔子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却找不到精神家园。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却不阿世苟且:放下的精神不属于孔子。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褒扬了他的执着,他的追求,同时也劝他:“去子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孔子不但没有生气,心里还盛赞老子。

孔子执周礼辞别而去,急着周游列国,遍干诸侯,颠颠簸簸,老子望着他的背影说,这是一个白马般驱驰而自强不息的人。还不忘自我调侃一句,我也算骑青牛追慕厚德载物吧。

青牛温和舔舐他的手背: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老子生而雪白的须发,又白了许多,做周守藏室之史时,天天读呀,读呀,怎不“一篇读罢头飞雪”?掐着指头数数,月圆月缺,好久好久没有回到那个名称“楚苦县厉乡曲仁里”的家乡省亲了。他进一步想了想,恐怕连埋骨桑梓也难如愿,端的是为不孝吧!景室山上,有多少王侯需要开示训诫,又有多少黎民急着问道进德,小家怎比得了天下,只能大行不顾细谨了。每一个月圆之夜,他都朝着家乡的方向作揖长拜,粼粼月光一向泼洒脸上,和泪横流!

有风自东南,越过平原,越过山林,越过幽谷,徐徐升腾,油然作云,沛然作雨,自天而降。雨后初霁,天光重开,长虹飞架,而山川间飞瀑下彻,回荡万壑雷,遇到平缓处则潺湲叮咚。老子哲思一闪:水无穷处。他喃喃自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此言得之不虚。

老子归隐,老子修道而养寿,不言人类只关注自然。青牛伴着,他看草木生长,他听溪水长流,他睹万山色彩斑斓,他察峰谷间虚气贯通,他毫不动情,视万物为刍狗。这座景室山生动逼真演示着《道德经》。

后来,那个一出生就把宋国蒙地故土吸榨得贫瘠不堪的槁项黄馘的庄周,看看先前或籍贯或原籍距离自己不远的老子和孔子,心向往之,东鲁孔子不畏长途漫漫去洛阳问礼老子,蒙地庄周也当仁不让,不甘示弱,问道景室山。

庄周在景室山读《道德经》,读《论语》,别有一番体验。

《道德经》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为德经,舍事言理,一例哲语,没有人物,没有故事,寂兮寥兮,空旷寂静,读之,如入无人之境。老子给他一种神秘感,“去健羡,绌聪明”,贵柔贵水,贵雌贵母,提倡自然无为。其生命哲学或活命哲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贵身”,爱拿身体打比方,诸如“天地母”“天下之母”“贵食母”“天下之牝”等。他抬老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把老子尊为老师。

《老子》作为道家的经典文献,维系着道家学派的延续和方向,因此,庄子心悦诚服,“其(庄子)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而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而《论语》包含了以仁和礼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核心词汇在《论语》中,“仁”是守“礼”,是敬重他人,是友善,是朴实,是成人之美,是言语得体,它可能什么都是,可孔子并没有将“仁”作为一个可定义的认知概念或准则说出来,只是指出不同情境中“仁”的不同表现形式,期望弟子通过自身体验,而感受到自己的内在良知,他不关心理论认知,只在乎可体验性。孔子之教突出实践性,须经由弟子自己体悟,方可领会其中的启示意义。这种体悟功夫,是一种人生自觉,这个意味着道德的自由且无所不立的境界即为高明的人生境界。

他只是一个神奇的召唤者,引导着领悟者与意义会面,但自己却从不发布意义。

孔子与弟子对话,并不打算说服他,只是期待弟子自觉领悟,即便没有领悟,孔子也不强求,没关系的。

孔子追求执着,曾宣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其实,孔子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孔子抱着“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知识分子宿命的莫大遗憾离开了人世,而后,弟子们编纂了孔子的私人语录——《论语》,才帮助他完成这一心愿。

《论语》浩浩一万五千言,关涉人物一百五十六。庄子费了好大工夫,才理清头绪。《论语》里的话,主要说给学生听,别搞错对象;《论语》篇幅长,内容乱,阅读要有耐心;《论语》是语录体,要打乱了读;要纵读,先排孔子年表,次排其弟子年表,再排其他人物年表;要横读,把全书分类,分析它使用的概念,概念间是什么关系。比如仁、义、孝、友、忠、信、宽、恕、恭、敬十个词,孔子怎么讲,检索,归类,比对,整理,线索才条分缕析。

仅此芜杂纷乱的内容理清就足够麻烦的了,遑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入世情怀,庄子就因此将褒贬表达得很是夸张,处处贬低孔子,把他说成是学生,还称他是误入歧途的人。

其实,孔子是凤(《论语•微子》),凤是祥瑞(《论语•子罕》),凤鸟的比喻,是暗示天下太平,圣人降临。老子孔子,一个称龙,一个谓凤,他们在乱世,角色不一样。

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龙也罢,凤也罢,总之,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我庄周不能什么也没有。

景室山上同栖烟林,对坐松月,见蛱蝶翩然翻飞,闻鸾凤嘈然和鸣,即便被秋霜生旅鬓,也因挹取清芬,而横生逸趣。

庄周下了山,文如泉涌,如有神助。连写作体式都有创新,有突破,他既写沉稳现实大地,又挣脱束缚羁绊,状写腾跃,状写凌空,状写寥廓浪漫的高空。他写寓言,他写重言,尤其初用卮言即大获成功,竟如运斤成风,出神入化,一部《南华真经》因凭借卮言而高卓秀挺。

庄周生逢乱世,天下沈浊,社会荒谬而无序,一切“庄语”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自欺欺人,他无力洞穿牢笼在这世界上的重重黑幕,除了沉默,他只能是轻肆滑稽的嘲弄,他的道是一种不离此在的精神超越,是与世俯仰而又独来独往,忽悠万里超越常人的现实逻辑。他以自己独特的变形技术将道体凸显出来,以变形的影像迫使人思考。

人终身役役而不见成功,庄周梦蝶轮回嬗变,与心宛转,心与物化,一是表达不确定性,再是表达人生适意的境界。这一自喻适志自由的精神状态,成为庄子顺应物化而臻心灵自由之境。

量变,质变,蜕变,豹变,甚至裂变,一概比不得蝶变,其他的变,即便腾跃升华,终归有去无回,没有归途,而庄周梦蝶却在庄子与蝴蝶之间嬗变轮回,超越现实,回归本真自我,绝对自由。他的蝶变是对苦难的烛照,这烛照是一种生命的激情,也点亮了精神超越之路。庄子重在天真,物物而不物于物,他的生命境界如此奇异,绚烂,浩阔,启发人们的想象力。

智慧像一只蝴蝶;它不是一只阴沉的食肉鸟。

人生在世为生命短暂和人生艰难而痛苦。

人不能束手就擒,面对苦难的世界,要设法以审美的心胸提升精神世界,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自由的生命是靠“游”来实现的,游于“无何有之乡”,一无牵挂,不知所在。逍遥游关键要虚静无欲,通过精神的内美,将人类从渺小卑微的现实中超拔出来,无知无识,浑然忘我,天人合一。

庄子讲超越,喜怒哀乐不系于心,所谓“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貌似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其实他并非无情。清朝胡文英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景室山蓊蓊郁郁,蔚然深秀。你拾级而上,与山峦会晤,谛听脉动心跳,儒家强劲入世心声砰砰作响,道家柔和自然静如天籁,再细作分辨,两家并非互为冰炭,泾渭分明,而是儒道互补,并行不悖:水石得以相击,才浪花扬雪,才传响绵邈……

这个国度太过神奇,太富引力。连印度佛教也按捺不住憧憬,便跋山涉水而来。居于庙堂那些读书士人对外来文化并不怠慢,可也不可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他们将佛教依或儒或道的标准加以改良引进,力求这股文化符合国情,规避水土不服。这些佛经译者在林泉在烟霞场域大显身手,佛教很快很顺利就汇入中国文化的河流,儒,释,道,三源汇流,水势越发浩浩汤汤。佛教进入中国,就在天中洛阳。伊水入洛河,洛河入黄河,亦在洛阳:文化与河流,殊身同心,万里东注,奔流到海,势不可夺也。

老子到底眼光独特,洞烛幽微,选景室山归隐,修炼,这里自然成为“道源”和“祖庭”。

建都洛阳的北魏始于其上建造老君庙以志纪念,从此,一座再自然平凡不过的大山,与郁勃人文相接,便互为生发,交相辉映,光彩熠熠。

贞观十一年,老子后裔唐太宗乃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老君山”,这里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万历三十一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

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几多思想者,几多文人墨客,或居或游,洛阳一带,生动山水,遍地风流。

不必说老庄,也不必说孔子,仅是这些星辰就足以照彻中国文化苍穹,他们浸染儒释道,或全部或其中的一种两种,足以声名远播。

左思创作“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中国老字号文化符号。

李白,无须提他脍炙人口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个典型纯粹道教徒诗人,凡事要求得急切,也使他幻灭得迅速,我们看见他非常热衷,却又非常冷淡了。一会儿是“人生在世须尽欢”,一会儿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一会儿以孔子为自负“我志在删述”,一会儿又瞧不起孔子“凤歌笑孔丘”。他浓而烈,几乎能超越一切,仅就“大鹏一日同风起”普通一句看,高出尘世间,就足见其丰沛强大生命力,他的大鹏足以与庄周的鲲鹏竞技,媲美。

诗圣杜甫,述祖德,恪守修得仁义礼智信,位列公侯伯子男杜门家风遗绪,他深而广,几近包容一切,他把兼济天下的入世宣言,在历史的长河重重擂响,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那么落魄,失意,多病,贫困,竟把诗句锤炼得气壮山河。他还以万丈豪情东奔齐鲁拿雄心与东岳泰山试比高。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的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兼哲学家。他的诗与大众诗作迥然有别,一般作诗不过情景二端,他却挣脱羁绊,冲决藩篱,别人自古逢秋皆寂寥,他偏偏我言秋日胜春朝,独辟路径而翻唱难得新声,且言之有物,以理服人。他的“尽是刘郎去后栽”和”前度刘郎今又来”传扬的是越挫越勇的硬汉精神,读之诵之,总觉血脉偾张,元气淋漓。他的“吹尽黄沙始见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总给人哲思无限启迪。他思高笔逸,表述总会出人意表,是名副其实的“诗豪”,他的遭遇,他的诗,他的文,他的精神,他的胸襟,强劲赋能了大唐气象。

沐过老君山吹来的风,浴过伊水蒸腾的雨,一进东都洛阳,王维就大喜过望,他深深浅浅的脚印里,盛满洛阳这座古都城丰厚的文化遗存,他的美髯上沾满文学的清芬,他为此激动不已。他于老君山上,仙人捣药一般,把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拣拾的佛元素轻轻捣碎,和着伊水服下,顿觉生命力大无比,法力无边。他返回长安,在辋川别业妙悟山林之趣,弹琴,作画,写诗,都成就卓著非凡,但“诗佛”这一称谓,是他一生最生动最称意的荣耀。

那个颇为执拗且保守的司马君实,在朝廷居于颓势时,也不甘虚掷时光,蛰居洛阳呕心沥血十五载,一部《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史部系列中的压舱石,成为后来苍茫大地主宰沉浮者须臾不离的枕边书。

大宋苏轼,或任职或经由西都洛阳多次,这里的山水熏染陶冶了他,他从不厚此薄彼,他一视同仁采撷儒释道,在心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与时俯仰过程中把儒释道调试得出神入化,妙合无痕,虽已逾千年,还无人能出其右,每每谈及苏轼,或诗或词,或书或画,或文赋或美食,乃至茶余饭后谈及他命中的三个王姓女人,后人也只剩称赞仰慕的份儿。

朱敦儒,亦称伊水先生,洛川先生,从名字一看便知他是个地道的洛阳人。他生涯跨北南两宋,历遍宦海沉浮,体会家仇国恨,独饮宠辱忧乐,个中冷暖感怀自知。他登老君山,他走伊水,他览龙门,他游赏了好多好多地方,忽然醍醐灌顶,写出“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他著词三卷,冠名《樵歌》,因语言流畅清新自然,而荣获“词俊”之名。儒释道三家,倘若哪一家不谙熟于心,哪一家不领会通透,便活不这么清楚明白,便写不这么闲适豁达!

……

老君山高峻巍峨,伊水悠长漫漫,期待等候每一个有备而来的人。每一个拥有强烈感知意识和卓绝感知能力的后来者,只要与洛阳谋面结缘,攀援老君山高,漫步伊水流长,再深深思索省悟一番,加之奋力耕耘,笃行不怠,总会硕果累累,收获满满,一直以来,从未懈怠,从不辜负……

天下名山众多,景室山无疑是幸运的。景室山神遇老子,老子以悲悯以慈爱襟怀为之赋魂,美其名曰“老君山”。一座没有魂魄的山,哪怕再高,也没有生命,无奈只在一隅岑寂寥落,恒兀兀以穷年;见首不见尾神龙一样存在的老子,安居吉宅,敕命老君山,实至名归,再也适得其所不过了。

日光流年,老君山上生出很多栾树,苍苍横翠微,鸾川也随之更名“栾川”,可是此处大川若鸾的图貌,业已深深镌刻在人们的精神深处,无可消弭。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一个真理。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再谈礼乐,再提荣辱,就是诙谐笑话了。老君山林毁了,草木植被砍来生火做饭了,长此以往,落得牛山濯濯;老君山钼矿采了,不能抱着金饭碗讨饭呀,积以时日,满目疮痍。这里的人们也曾一度为开山毁林痛心疾首,深深忏悔,可是,不能保障基本生存,谈何体面尊严的生活呀。

年长共和国两岁的栾川杨植森公,逃过荒要过饭,勉强挣得温饱;采过山,开过矿,成为当地传奇风云人物。

杨植森公因早年家境窘迫,没得好好读书,只是疲于奔命,惨淡度日。可是,他生于斯长于斯,日常闲暇里,把玩一本《道德经》爱不释手,对一部《道德经》烂熟于心,他常常说,不能活学活用《道德经》,枉为栾川人。他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之道,他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理。21世纪初,乘着“工业反哺旅游”的东风,他做出一个大胆得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一生积蓄辛苦所得全部拿出来,把洛阳栾川老君山开发打造成为中国宜居宜游宜学之地。洛阳沸腾了,栾川欢呼了,老君山群情振奋了……

张记部长满腹锦绣,一身是胆,遇到好时代,自然当仁不让担任景区开发建设文化总顾问。

张记,系20世纪80年代栾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他深谙宣传奥义,把个宣传工作抓得风生水起。他出差,完成既定任务之余,总是读着随身携带的书籍,到得历史文化名城时,更是欣喜若狂,他问询当地文化名人,记录风情掌故,拍照珍贵遗存,每次出差回来,他都满载而归。作为当地人,他走遍了洛阳大地,对每一处文化遗址都一一叩问过,文化一丘一壑尽藏在他心胸。张记部长每每引以为豪说,走遍天下大山,最美洛阳栾川!

张记部长深知,根本地决定人类存在方式的参数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文化的,包括各种观念和社会组织结构等;一种是生态的,包括土地、山川、物种、气候等。衡量一种哲学是否深刻的尺度之一,就是看它是否把自然看做与文化是互补的,而给予它应有的尊重。

栾川老君山主题是道家文化,庄周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李白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栾川是凤鸾的状貌,道教名山老君山是属大鹏性格的,是大鹏,就要怒而飞,就要扶摇直上!张记部长拿出以山为鹏,以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为两翼,赋能助力老君山稳妥矫健腾飞。他规划的方案得到顶级专家学者的首肯与认可,几经充实完善,蓝图擘画既已完稿。

穿珠不引线,千手难把持。他们入涧水涉,登岭山行,即山冈之体势,剪榛开径寻石觅崖,因势象形,循道赋形,冠山构殿,绝壑为池,高阁周建,长廊四起,建得社会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景点各若干处。当代著名作家李准观后赞叹:“秀压五岳,奇观三山。”

景室山因老子而命老君山,老君山因太上老君,陡增了高度而上干云霄;伊水河因鸾水而有了灵性,因注入洛河而有了厚度和宽度,因再注入黄河,得河润九里,而浩浩汤汤,奔流到海。

时光,伊水一样悠悠东逝;老君山,一座天然植物园,一座陈列各色各类历史文化哲学遗珍的露天博物馆。

天下名山众多,或以高显,或以危名,或以雄著,或以奇闻,或以秀甲,以单一元素驰名天下,而老君山是一个集合,美美与共,兼拥众山之美。

天下名山大多凭借文化走红,且走红者不乏其例。以儒家驰名者有之,以道家饮誉有之,以佛家远播者有之,以法家著称者有之,那些山往往一峰突起,而老君山是重峦叠嶂,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是文学,是文化,是哲学,是宗教,等等的系列丛书,是一个种类齐全分类独特的图书馆,足以满足每一个读书者求学者的多元需求。

其实,伊水河畔老君山更像是一个心灵疗养所。每一个人都很疲惫,都很焦虑,甚至还伴有一丝丝恐慌,随时可来到这里,看桃花春水生,看白石今出没;听暮鼓,听晨钟;或长歌吟松风,不觉曲尽河星稀,而沉醉且复乐,陶然而忘机,心与广川闲,忘却缠身的烦扰。如若时间充裕,可以小住时日,率性寻家民宿均可,无须住宿,仅是那名字都令你心花怒放了,看一看,花慕巷,里苏,慢庭时光,花筑,悦隐,就此观风瞻云,对百年之高木,纳万代之芬芳,就令你心向往之;如果你想摆脱沮丧重拾自信,那么就径直入住“崇吾山居”;还有那家“云景竹舍”,户牖得月不说,还可领略“竹根流水带溪云”的佳处不提,偶尔突发奇想,还会憧憬“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不议,仅是品鉴那桌豆腐宴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的了,任一盘碟豆腐菜肴,都令你味蕾苏醒舞姿翩跹,送你回旧时光,重温老味道,就像穿多了化纤服饰,一下替换一身母亲家织棉布缝制的衣裳,那是一个熨帖,一个舒适,一个惬意,一个苦苦寻觅,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惊喜……或许,你正邂逅一场雨,不必失望,待得骤雨初歇,那等候雨后美景的便游人如织,你稍稍注目,但见千手抚云,万目观虹。

老君山,还似一个偌大的中药铺子,遍地药香,以“国粹”之名,可疗治百病。那一味味中药就在那里,应有尽有。你若肝火过盛,就抓几味泻药;你如血气虚弱,顺手抓几味补药:松下白石上,支一口砂锅,舀几瓢泉水,文火慢熬,若怕苦,加几枚知性山果,美味且提效。不虚亦不盛的,煎几声鸟鸣,几缕清风,几朵白云,和着山间潺潺忘忧水服下,顿觉四肢舒展,习习而生风。同理,中医也讲究过犹不及,中庸方才臻极致,坐在松下长精神。你扫兴而来,乘兴而归,惊鸿一瞥,我看青山多妩媚,哈哈,料青山看我也应如是。

我更乐于把当下的老君山看作一个仙风道骨的长者,他由首到青翠景室山归隐修炼,到辞柯霜叶,飞来自我题红而硕果累累,再到山巅雪白得道升仙,那顶雪冠是人世间修行得到的最高层级馈赠。世人还仍然表达不尽对老子的敬仰倾慕,便又静敬修建了金顶,赤县神州给予了他最高褒扬。只有修炼,才能抵达!

老君山伊水河是文哲合璧及汉语极品的二维立体动态雕像。

千百年来,她以四射魅力吸引大量游人到来。文人墨客,胸怀执着的感知信念和超强的感知能力,思考自然,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历史,思考文学,思考哲学,而后援笔成文,裁云织锦,自铸伟词,教我们在他们身上寻找一种文化信仰的源头,明确我们肩负的使命,就是建立人生的价值,就是增进人们的信仰:大道行天下。

“道德经”,《论语》,“南华真经”,“佛经”等,以“经”的形式存贮在老君山上和伊水河畔,而相应的“传注”发表在洛阳大地专属区块。

挚爱老子者,老君山即属老子,经传一体,就地研读。老子特能放下,像隐士和逸民。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不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钟情孔子者,洛宁孔庙为论语做传注,大成至圣先师。半部论语治天下。世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孔子是庙堂和江湖最大的公约数。孔子,自卑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民族精神的顶层设计,给我们一个方向,一个指引。

好像,身在地上心在空中的庄子,极力维护个体自由,自适其适,尽其所受于天,是人性的最大公约数,是孔子向往的理想,却并没有一块专属区块竖起纪念碑,可这通独特的丰碑耸立在每一个读书人的心里,哪一个文士书生的箱底枕下不放着一部念念不忘的“庄子”,这是最虔诚最隆重的纪念。

“佛经”的传注,在白马寺,在伊水河畔龙门石窟。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洛阳龙门唐代石刻大佛卢舍那,俯首低眉,面带着慈祥的微笑,据说那是女皇武则天的脸貌。相传洛阳一诗人,昔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背负行囊,流放下乡,途遇秋雨潇潇,衣衫行囊尽湿,困厄于大佛下,满怀凄凉,抬头看见卢舍那对他微笑着,看着看着,心中浮起温暖,感到安慰,竟自痛哭起来,由累累郁郁而释然轻盈。

洛阳很大,还可以拜谒两程故里,体味程门立雪的典故;寻访香山,探寻政治的文学的白居易;学习一下洛书河图,略知河洛文化之滥觞;再去嵩阳走一遭,定会大喜过望,有所斩获……洛阳文化之薄林很浩瀚,很幽深,你若置身其中,定会感到云深不知处。

可是,老君山尚待添加土石,伊水河还需加注水流。……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关乎生态,关乎环境,关乎经济,关乎伦理的伟大创举,一个真实命题,一个科学论断,切中肯綮,大快人心。十三朝古都洛阳,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天,有地,有物,还拥有文,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而只有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日常涵泳文化的人杰,这个判断才震古烁今,才掷地有声,才振聋发聩。天地之间,绿水与人杰共舞,青山并文化互生,确乃一剂良方。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日子每每是崭新的,当抵达大美洛阳,登上老君山,漫步伊水河,亲爱的,我们到底能实实在在为这里做些什么?

多年以后,洛阳发布惊人新发现:老君山增高,伊水河加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