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武雄的头像

王武雄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0
分享

岳父家的新鲜事


我的岳父蔡天奇先生是濯港卫生院的一名资深外科医生。我和爱人相识后,常惊讶她家的三件新鲜事。

叫亲爹为细爹。

 “为什么叫自己的父亲叫细爹?”我问爱人。

说来话长。

细爹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老幺。爷爷为人忠诚,勤扒苦做,不管家事。奶奶喜欢热闹,更喜欢管人管事,是家长。人家是接回一房媳妇就分开一个,奶奶偏不,她家四个儿子先后成家,一个也不分开。一排青砖瓦屋,每两儿共堂屋出进。一个烟囱出火,一个大方桌子,一大家子人,大呼小叫,人气旺盛,羡煞小户人家。爱人是长女,她出生时,堂哥堂姐已有五六个。细爹那时在濯港卫生院血吸虫防治组(简称血防组)工作,因为总要下乡,公家配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细爹是组长,经常骑自行车下乡,有时也顺便骑回家。那时有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宝马奥迪。细爹骑车一到村,侄儿侄女们老远就迎接着:“细爹细爹!给我骑!”全村的半大小子,丫头都围过来,推到打谷场,争先恐后地学起来。爱人那时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也跟着喊:“细——爹——细——爹。”于是,自己的爸爸就成了细爹,后来的弟弟妹妹跟着大姐学,细爹泛滥成灾。

“你妈真懒,自己的女儿都不教。”“叫爹和叫细爹有什么区别,欢喜管闲事!”

真是欢喜管闲事!细爹叫顺了就是亲爹,掌嘴!本来就是亲爹!

二十多年的大家庭不分家。

“我看到那奶奶就头痛,像杨令婆一样,全事不做,就喜欢指手画脚的。”岳母谈起奶奶,一脸不屑。前三个儿媳妇都是穷苦人家出生,对“杨令婆”既恨又怕,言听计从,说一不二。特别是二妈,十岁光景来到蔡家做童养媳,在奶奶严厉管教下长大,及筓方与二爹成亲,在奶奶面前,一生没有伸直腰。奶奶是青砖屋里的“贾母”。老太太娘家苦大仇深,夫家根正苗红,四个儿子,两个是国家干部,一个大队干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在村里威望至高无上。她坐到哪里,四周即围一圈人。她端坐中心,手里飘着纸烟,熏黄的手指不时优雅地弹掉烟灰,不言自威。人们都恭维她,福气好,教子有方,儿孙满堂;道德高,扶危济困,公平正直;能力强,一大家子人,不争不吵,平平安安。

但“贾母”权威在细媳妇进门后,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细媳妇是大户人家出生,且识文断字,有一手裁缝手艺,时常要到大队部给别人做衣服。要她做一大家子的饭,洗一大家子的衣服,扫一大家子的地,带一大帮孩子,不习惯,她只习惯过小家庭生活。每次安排她做事,总是阻力重重。矛盾产生,争吵出现,分家思想甚嚣尘上。随着家庭成员的日益增多,矛盾日益尖锐,尽管老奶奶努力维护,裂国还是势在必行。1980年,举国上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许是巧合,在这一年,让人羡慕了二十多年的港湖地区最后一个大家庭也分开了。据说,分家时,“贾母”痛苦流涕,指责岳母是分家的“罪魁祸首”,发誓“死也不到细苕儿家去!”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1995年,白发苍苍的卧病在床的“杨令婆”到底没有守住誓言,被三儿抬到幺儿家。每天吃着“讨厌”的细媳妇做的可口饭菜,穿着细媳妇洗的干净衣服,被孙女梳洗得干干净净,簇拥着抬到屋外晒太阳,老太太眼角流出幸福的泪花。1996年,奶奶与世长辞,殁年八十有八。出殡之日,中刘大道(中垸到刘圩),白幛蔽日,红绿头巾,逶迤十里。村前长路,人头攒动,鞭炮时鸣,热闹非凡。

七闺女一儿郎。

一家八个孩子,在过去,不算新鲜事,还有比这更多的。文学家郭沐若先生一人生11个孩子,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也是大家庭出生,兄弟姊妹11个。但在新社会,确切说,实行计划生育后,还生这么多,就少见了。我岳父生了八个孩子,嘘!小声点,这在过去是不能轻易讲的。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计生国策对他没有约束吗?哪里没约束!简直谈计生色变。运动一起,首当其冲。1980年,四女儿出生,国家大抓计划生育,超生严重的岳父被开除公职,下放农村。其时电影《白蛇传》十分流行。四女儿刚出生,父亲即下放。对着女儿粉嫩的圆脸,为父的不禁轻叫了一声:“好厉害的法海!”四姨娘的“法海”外号至今未改,小辈叫她“海姑”。为了帮助妹夫出苦海,生有两个男孩的大姨妈,遂决定把老四抱养过去。岳母当时也同意了,但疼爱孩子的她时常思念女儿,岳父一有空闲,岳母就逼着他带她去看女儿。一次还行,二次三次大姨妈不高兴了,本来女儿好不容易养顺,生母常来看望,把女儿看生了,哭闹厉害,姐姐指责妹妹不讲信用。倔强的岳母,勃然大怒:“我自己生的女儿还不要我看,我还不给你!”说着,把女儿又抱回了家。为此姊妹心生间隙,好长时间没说话。

半年后,运动渐止,岳父又恢复了工作。究其原因,与岳父是技术人员分不开的。岳父年轻时,积极要求进步,很早就入党提干,是卫生院的重点培养对象。上到县医院,下到九江171医院,岳父都去学习过,做得一手漂亮外科手术。特别是小儿疝气手术,技艺娴熟,周围宿松、蕲春、武穴等县市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把蔡天奇枪毙还行,反正大家都得不到。开除不行,濯港卫生院培养的人才不能给别人!”这是当时一名卫生院领导的玩笑话,折射了当时人们的惜才和善良。虽然如此,每次计生风起,可怜的岳父如坐针毡,心神不宁,好在有惊无险,终平安着陆。作为回报,岳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爱护他的单位——濯港卫生院。

岳父违反计生国策如此坚决,非是思想觉悟低下,而是当时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使然。话说回头,为了养育八子女,善良勤劳的岳父母含辛茹苦,受尽委屈,个中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2007年,岳父退休,既而返聘,发挥余热。他现在身体硬朗,八子女先后成家,生活如意。膝下两孙儿,是他最爱,工作之余,含饴弄孙,不亦乐乎。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岳父家的新鲜事鲜有提及。反过思之,诸事不过有趣事,归根结底,还是幸福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