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武雄的头像

王武雄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7
分享

台梅一家亲

台梅一家亲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从此一弯浅浅的海峡隔断了两岸人民的交往。多少中华儿女,隔海相望,以梦相会,泪湿沾巾。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八十年代初,台海关系开始解冻,两岸人员往来、书信交流逐渐增多。九十年代初,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负责人吴必文(黄梅人)女士,曾随中国新闻记者团访问台湾,在那里,她拜会台湾黄梅同乡会,得知当时在台湾的黄梅人有200之多。据我了解,在台湾比较有名望的黄梅人有胡宗铎、吴求剑、段日弼、陈兴国等将军,国民党政权常驻联合国代表翟凤阳等。据不完全统计,黄梅赴台老兵三千人,现在他们在台湾后人一万人,美国三千人。在台胞们陆续回乡探亲之际,千年古县——黄梅的民间就流传出了许多有关台胞回乡的故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差距还是比较大,所以那时的台胞回乡,都给了亲人经济上的帮助,以致许多人以台属为荣。爱开玩笑的人,有时就笑话自己的长辈,“你那时怎么不跑到台湾去?”我有一个老年同事,姓张,他就是台属,大哥在台湾。结婚时不计划生育,孩子生多了,生活困难了就找大哥,也不管大哥在台湾生活的怎样。他这样向大哥寄去了一封信:开头长篇累牍叙述自己在家侍奉父母如何周到,自己子女如何多,生活如何困难,最后一句是“君谓计将安出?”明摆着向大哥要钱。后来大哥给没给援助我们不知道,但他那一句“君谓计将安出”却笑遍了学校内外。有一个蔡台胞,自幼离家,思母心切,向家乡发来了一封信,询问母亲安在?其时他母亲已逝,在老家的亲人就一个弟弟,且为人老实,生活困难。旁人为了使穷弟得到富哥的帮助,就替他谋划,你不能如实说母亲不在,要不哥哥不回来,怎么办呢?说母亲在,把姨妈照一张相寄去。哥哥果然中计回来了,一看母亲不在,自然心中不悦。但见弟弟对自己赤诚相待,也就不好埋怨。弟弟生活困难,做哥哥的不能不管啊。临行前,蔡台胞指着村里最漂亮的一栋小洋楼问:“盖这样的房子要多少钱?”本来在当地当时盖那房子只要一万多元,村里人帮着说:“要十万!”后来哥哥给没给十万,人们不知道,但是弟弟的小洋楼是盖起来了,生活得到了改善。笑话归笑话,台胞的思乡之苦有谁知?我们也听说有很多台胞在台湾生活得很不如意,不能给大陆的亲人以帮助,以致无颜见家乡父老,只好强忍思乡之苦,终老台湾。回来探亲的都是生活得不错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大陆同胞是不是有点无情无义呢?显得太自私了吧。

还有一个蔡台胞回来说,当年到台湾就像电影里放的一样,当官的早就走了,普通士兵最后一班船,就拼命向船上抓,抓住了,就算上了,没抓住的,不是掉在海里淹死,就是当了解放军的俘虏。其状也惨,其号也哀。其实,当年投诚过来的许多国民党士兵,如果有一点文化或一技之长,国家都安排了工作,免去了思乡之苦。而过到台湾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的连家都没成,虽然物质生活较大陆丰富一点,但精神上的折磨何其的痛苦和漫长!是去台湾好,还是留大陆好,谁能确定啊。真是“去留”本两字,生死两茫茫!一个普通人和时代比起来,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了,在那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普通人只能祈祷国泰民安。

还有一个胡台胞,在黄梅即将解放前夕,只身逃到了台湾。可怜那结发妻子,手里牵着俩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自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女人含辛茹苦,把仨孩子终于拉扯成人。台海开放,男人回来了。女人望眼欲穿,盼到了男人的回归。可还来不及高兴,男人还带回了一个年轻女孩。原来男人到台湾后,估计今生回不了大陆,就与一当地女子成了家,生了俩儿俩女。女人心慈,热情接待。好在胡台胞在那边混得事业有成,风生水起。于是向家人大把撒钱,以减少自己内心的愧疚。女人虽然不能破镜重圆,但儿孙满堂,且荣华富贵享受不尽,也就含笑九泉了。哎,一尊望夫石,自古立到今啊。好在是一曲悲剧开头,喜剧收场的人间情景剧。

这几年大陆经济发展很快,台胞们可以自由放心往来。台胞对大陆亲人帮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变单纯的经济援助为投资办厂,增强大陆亲人的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长富久安。一个袁台胞就是这样,他让儿子到大陆投资,利用大陆的优惠政策,和大陆的侄儿一起,办起了多个工厂。现在他们的事业红红火火,不仅富裕了他的亲人,也带动不少家乡父老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侄儿现在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还当选为县政协委员。这应该算是台梅经济互动交流的成功范例。其实,现在我们经济发达了,可以去帮助台湾的亲人。国家这近开放大陆市场,让台湾的土特产和名优水果畅销内地,这不是发动全国人民去帮助台湾的亲人吗?两岸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现在是时候了。

2008年,我到厦门去旅游。站在鼓浪屿之巅,眼望对岸,只见远处烟波浩渺,几个小岛若隐若现。当地人告诉我,那不是台湾岛,真正的台湾岛最近处距离大陆也有约200海里。哦,美丽的台湾岛离大陆也不近啊。但在地图上看,台湾岛就在我们家门口。其实距离的远近不算什么,关键在人们的心灵。若视两岸为一家,再远也是亲人;若否认两岸为一家,再近也是仇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千古流传,豪情万丈。乡贤梅国庆老先生的《乡怀》名句“虽是萍踪无定所,梦魂长返故园居”,烩炙人口,震撼心灵。他们宽阔胸襟跃然纸上,一腔爱国爱民之情,令今人感动且汗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万岁!两岸人民大团结万岁!和平统一万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